曾凡珂
(四川理工學院政法學院,四川自貢643000)
論法治國家中的權利本位與權力制約
曾凡珂
(四川理工學院政法學院,四川自貢643000)
權利本位是法治國家的明顯特征,權利本位既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法治國家的實質(zhì)要求。而要做到對權利的切實保障,加強權利本位觀念,就必須對威脅權利的潛在因素即權力加以限制,因此對權力進行制約是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只有建構起一種權利與權力的良性互動機制,才能真正實現(xiàn)法治國家所追求的正義與公正。
法治;權利本位;權力制約
法治是與人治根本對立的一種新的社會組織結(jié)構形式,是以民主作為基礎的運用法律來進行國家和社會管理的手段、方式和結(jié)果的總稱。它包括社會制度狀況和社會秩序狀態(tài),是一種整體化的社會模式?!胺ㄖ巍?rule of law)一詞在《牛津法律大辭典》里被看做是“一個無比重要的、但未被定義、也不是隨便就能定義的概念”,因此對法治的理解和詮釋不在于給予一個確切的定義,而應側(cè)重于對法治的要義在于法律支配公共權力和保護公民的自由權利這層含義的理解。本文擬從法治的要義即權利本位和權力制約兩個方面作進一步論述,以求對我國建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一個理論上的參考。
法本位問題是我國學者在20世紀初提出來的,它又稱為“法律立足點之重心”或“法律之重心”,是對法律調(diào)整系統(tǒng)價值指向的一種比較通俗易懂和約定俗成的概括,是指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價值目標中,何者為其主要方面和側(cè)重點,以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即表明一個法律體系的終極關懷應是什么的問題,即法律體系中存在著一種終極的價值目標。這一終極價值目標受社會歷史條件、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以及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
(一)權利本位是法治國家的本質(zhì)要求
關于權利的定義,在法學界目前尚未達成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本文所涉及的權利僅指作為“權利本位”意義上的權利,因此僅指法律關系層面的權利,即法律權利。它是指主體為追求或維護利益而進行的行為選擇,并因社會承認為正當而受法律和國家承認并保護的行為自由[1]。這里的權利僅指良法中的權利,惡法中的權利僅代表權利的例外。這一概念又具體包含以下四層含義:(1)權利是主體對利益的追求和維護;(2)權利是主體可作出的行為選擇自由;(3)權利包含著社會對權利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即追求或維護利益的行為選擇和自由)進行評價的態(tài)度,因此權利這一概念中包含有“正當”的含義;(4)權利意味著權利主體根據(jù)權利行為形式選擇并行動,但受到他人干涉、阻礙時,國家和法律應給予保護。權利的上述四個含義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不能稱之為權利。
權利本位符合法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法治國家的本質(zhì)要求。法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的特定生產(chǎn)方式、政治結(jié)構和文化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相應的法以何為本位,是權利還是義務這一問題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變化而呈現(xiàn)出極大的差異性??偟卣f來,從古代的義務本位發(fā)展到法治社會的權利本位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首先,經(jīng)濟體制的轉(zhuǎn)變是法本位轉(zhuǎn)變的基礎。前資本主義社會以及中國的封建社會,法是以自然經(jīng)濟、宗法家族關系為基礎的。自然經(jīng)濟是直接從大自然獲得生活資料并直接滿足勞動者本人及其親屬需要的經(jīng)濟形態(tài),它的典型形態(tài)是一家一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而與這種經(jīng)濟關系相適應的人際關系就表現(xiàn)出長幼等差、男女有別的宗法關系和血緣等級。因而,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只有在履行子→父、妻→父、家→族的單向義務中才能得到微不足道的利益。義務本位在這一時期占統(tǒng)治地位就不足為奇。隨著歷史的向前演進,19世紀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在全世界范圍興起,資本主義制度得以建立,商品經(jīng)濟獲得了充足的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是與社會分工相聯(lián)系的,為交換而進行生產(chǎn)的經(jīng)濟形態(tài),它要求商品生產(chǎn)者必須是獨立、自由和平等的。商品交換中注重保護雙方的平等權利,同時法律在制定上也以人權、物權等為主要內(nèi)容,此時法由義務本位發(fā)展過渡到了權利本位。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出現(xiàn)及進一步的發(fā)展,權利本位的觀念將進一步加強,權利本位也即將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法治進步的一大標志。
其次,政治體制的變化是法本位轉(zhuǎn)變的必要條件。在封建專制社會里,強調(diào)君權神授,皇帝具有至上權威,所有的臣民都必須服從皇帝一人的命令,此時的臣民對皇帝而言只有義務而沒有權利,義務本位是封建法律的典型特征。直到資產(chǎn)階級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專政,才改變了這一境況。資產(chǎn)階級倡導民主,雖具有虛偽的一面,但它從形式上實現(xiàn)了權利決定權力,權利制約權力。它所倡導的“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無不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法律制度以權利為本位的特征。而以無產(chǎn)階級專政為特征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則在事實上確立了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的政治主張,實現(xiàn)了人民的當家作主,使權利本位從形式變?yōu)楝F(xiàn)實。
最后,人民意識水平的提高是權利本位的重要條件。人民大眾對權利的認識經(jīng)歷了只知道義務、不知道權利→從法律上確立自己的權利→現(xiàn)實中對權利的積極追求幾個階段,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權利水平隨著社會經(jīng)濟、政治的發(fā)展而得以相應的提高,使權利本位的觀念深入人心,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因此,從經(jīng)濟狀況、政治制度以及意識水平程度等方面的歷史發(fā)展說明倡導權利本位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法治國家的實質(zhì)要求。
(二)法治國家中權利本位的具體含義
法治國家所倡導的權利本位主要回答“法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具體來說,它是指在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中,權利是第一性的,是義務的前提和基礎,法律設立義務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權利的實現(xiàn),義務應當來源于、服務于并從屬權利;權利只受法律限制,而限制的目的是為了權利能夠得到實現(xiàn);在法無明確規(guī)定的行為領域可作出權利推定,即承認權利是義務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實現(xiàn)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首先,權利本位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是建立在權利與義務一致的前提下,權利本位不是對權利義務一致的否定。我們知道,權利與義務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二者在總量上相等,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zhuǎn)化。而權利本位是在肯定二者具有以上相關性的前提下所進一步提出的權利和義務間應以權利為核心、重心或謂之為本位的問題。即在權利、義務相關性的前提下,權利與義務在權利本位又具有以下關系:權利是第一性因素,義務是由權利派生和引申出來的,權利是義務存在的依據(jù)和意義。另一方面,對義務而言,權利是目的,而對權利來說,義務則是手段,法律設定義務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權利的實現(xiàn)。
其次,“權利本位”所揭示的是整個國家規(guī)則體系中,即在權利與義務的系統(tǒng)中權利的核心作用,而不是或主要不是在一個具體的法律規(guī)范或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2]。
我們知道,根據(jù)權利與義務的構成情況有對等的法律關系和不對等的法律關系之分。在對等的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是相對等的,即法律關系的主體既享有權利或享有較多的權利,而另一方承擔義務或承擔較多義務。因此,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談論誰為本論是極不恰當?shù)模彩呛翢o意義的。特別是在有些法律關系是以往權利義務的派生,有些法律關系是未來權利義務形成的前提,在這種情況下就更不可能脫離整個權利義務體系而判斷其本位。
最后,“權利本位”并不意味著只要權利而不要義務。這主要是因為:(1)權利本位中的權利不是絕對的,它是有界限的,一方面權利的實現(xiàn)以及實現(xiàn)權利的方式要受經(jīng)濟結(jié)構和文化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它是以社會的承受力為限度的;另一方面,權利的實現(xiàn)程度是受權利相對人的法定義務范圍和實際的履行能力的限制。(2)權利本位中的權利是平等和制衡的。法治國家中,權利本位排斥特權,所有的人不分民族、種族、性別、年齡都平等地享有權利,同時,主體權利的行使要受其他主體權利的制衡,即不得妨礙他人權利的實現(xiàn)。
因此,法治國家中所倡導的權利本位不是拋開義務,一味地強調(diào)權利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而是在權利與義務相關聯(lián)的基礎上以權利為重心。權利本位不是只要權利而不要義務,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是權利本位的根本前提和條件。
通過以上對法治國家中權利本位的具體含義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權利本位應當是法治國家的明顯特征,而要做到對權利的切實保障,加強權利本位觀念,單就權利本身進行研究具有片面性的。因為在現(xiàn)實中還存在一種既可保障權利,但同時又對權利構成潛在威脅的因素,即權力。所以,對權力的研究又構成了法治國家理論的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內(nèi)容。
權力是指特定主體因為擁有一定的資源或優(yōu)勢而得到的支持他人或影響他人的力量[3]。在該定義中的資源或優(yōu)勢既可以是經(jīng)濟上的,也可能是政治或其他方面的權力,而我們今天所講的權力,一般都指政治權力或國家權力。此時權力就表現(xiàn)為從事公共事物或受公共、集體委托的特殊主體所具有的一種職權、職責。權力具有權利的一切特性,二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一方面權力來源于權利,權利是權力產(chǎn)生的基礎,另一方面權力則是保障權利的手段,從權利與權力的優(yōu)勢來看,權利優(yōu)于權力,特別是當權力和權利發(fā)生沖突時,應當讓權力服從于權利。同時,權力與權利還存在著區(qū)別,權利的主體是一般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而權力的主體則是被授予權力的國家機關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員;權利主體之間是平等關系,而權力主體之間則是隸屬關系;權利行為以個人利益為目的,不以法律規(guī)定為限,而權力行為則以國家社會的公益為目的,嚴格以法律規(guī)定為限;權利實現(xiàn)主要依靠負有法定義務的人或有關組織、機關的作為或不作為,而權力行為則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權利可以放棄,而權力則不能放棄??梢哉f,權利的重點在于利益,而權力的重點在于力量,因此,若不對權力加以有效控制,則極易造成對權利的侵害。
(一)權力的性質(zhì)決定法治國家中對權力進行制約的必要性
權力具有相對性、支配性、權威性,權力的這些性質(zhì)要求對權力進行控制[4]。
首先,權力都是相對的。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首先,權力必須受制于權利。二者構成此消彼長的關系,即權力的過度行使必將構成對權利的侵害。其次,權力受制于一定的地理范圍和社會領域范圍。再次,權力的擁有者所擁有的權力不盡相同。權力的相對要求必須對權力進行必要的規(guī)制,以免其超出范圍而絕對化,而導致權力的惡性膨脹。
其次,權力具有支配性。首先,權力是一種支配力量,他可以要求人們做出一定行為。其次,權力具有強制性,它以相應地服從的存在為條件。正因為這樣,權力具有了相對人不得不服從的性質(zhì),也使權力具有濫用的可能性。因此,對權力進行制約也成了必須。
最后,權力具有權威性。這種權威性主要來源于權力運作的規(guī)律性和權力運作的公開性。在現(xiàn)實中,權力的行使者與權力的擁有者是分離的,即權力是由一小部分人按照人民的意愿來行使權力,使權力運作符合程序,使權力運作公開透明,這就需要某種力量對權力的運作進行有效的制約,在此權力受制約也成了必須。
(二)法治國家中對權力制約的有效手段
1.權力制約權力和權利制約權力是法治國家中權力制約的重要形式。
第一,權力制約權力。我們知道,權力是政治國家有組織的支配力,是文明社會的最強力,因此,規(guī)范、管理權力的實質(zhì)是以權力控制權力。而權力對權力的制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平等權力之間的橫向制約,這種制約主要是在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間的相互約束和制衡。比較典型的是美國國家權力的制約,這種橫向制約的合理之處在于可防止某項權力行使者越權或失權,使國家的權力得到有力的監(jiān)控,使之保持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另外一種是高級權力管理低級權力的縱向制約。這種縱向制約主要表現(xiàn)在單一制國家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相互制約;在聯(lián)邦國家則表現(xiàn)為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的相互制約。
第二,權利制約權力。這里引用某位學者就如何以權利制約權力的幾種途徑,主要有:(1)廣泛分配權利,以擴大權利的廣度,抗衡權力的強度;(2)集體行使權利,把分散行使的公民權利,集中為人民的權力;(3)建立與健全同權力結(jié)構相平衡的權利體系;(4)強化權利救濟,發(fā)揮抵抗權與監(jiān)督權的作用;(5)提高全民權利意識,使之變成制衡權力的物質(zhì)力量;(6)掌握制約的度,即以不妨礙合法權力正當行使為度[5]。
2.法律制約是權力制約最有效的手段
我們知道,法治國家的基本結(jié)構內(nèi)涵就是用法律來規(guī)范國家的政治生活,規(guī)范政治權力。不論是以權力制約權力,還是以權利制約權力,都離不開法律的規(guī)定。通過法律,賦予權力制約諸形式以堅強的國家強制力,從而保障權力得以有效的制約。具體來說,可通過法律規(guī)定權力主體的合法性要件,權力運行過程所應遵循的程序,以及對權力運行結(jié)果進行獎勵或懲罰,以此來實現(xiàn)法律對權力的制約。另外,法律雖是控權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它只有在法治環(huán)境中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控權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法治國家中權利本位觀念與權力制約理論存在著這樣一種關系:權利本位的倡導必然要求實現(xiàn)對權力的制約,通過對權力的制約,又會達到保障公民權利的根本目的。公民權利得以保障,對權利認識水平的提高又將會進一步推動對權力的制約。這種關系無疑向我們揭示出法治國家要求建構一種權利——權力互動的機制,以求真正實現(xiàn)法治理念中所追求的正義與公正。這就為每一個正在致力于發(fā)展法治的國家或那些即將開始建構法治的國家指明了前進的道路。
[1]北岳.法律權利的定義[J].法學研究,1995,(3).
[2]張文顯.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是法的發(fā)展規(guī)律[J].法學,1990,(9).
[3]卓澤淵.法治中的權力及其控制[C]∥卓澤淵.法治泛論,2001:153.
[4]卓澤淵.法治國家的理論基礎[C]∥卓澤淵.法治泛論,2001:97-99.
[5]郭道暉.試論權利與權力的對立統(tǒng)一[J].法學研究,1990,(3).
[責任編輯:杜 娟]
Right Standard and Power Restriction of the Legal State
ZENG Fan-ke
In this paper,the essence of rule of law is discusses in two aspects,namely the right standard and the power restriction.It points out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state is right standard,which is not only a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but also an essential demand of legal state.In order to offer practical guarantee for the right and enforce the concept of right standard,the power as potentially threat to the right must be limited,and thus power restri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realizing legal state.Only by constructing an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right and power,then can really realize the justice and fair pursues of legal state.
rule of law;right standard;power restriction
DF02
A
1008-7966(2011)01-00016-03
2010-10-12
曾凡珂(1978-),女,四川自貢人,法學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憲法與行政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