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雙云,張 磊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79)
話語標記“但是”的宏篇連貫功能
姚雙云,張 磊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79)
自然會話中,“但是”有表真值語義的轉(zhuǎn)折連詞和表程序義的話語標記兩種用法。通過討論作為話語標記的“但是”的宏篇連貫功能,提出話語標記“但是”不僅能夠作用于局部連貫層面上的連貫建構(gòu),而且具有宏篇連貫層面上的連貫建構(gòu)功能。
話語標記;“但是”;連貫;宏篇
一直以來,話語標記因其特有的研究價值而備受關注,成為語言學界的熱點議題。話語標記的連貫功能是該領域的一個研究重點,國內(nèi)語篇連貫的研究,成果頗豐[1-8],研究也比較深入。然而,也存在兩點明顯不足:首先,以往的研究一般未對語篇連貫的不同層面給予明確區(qū)分,這就掩蓋了語篇連貫不同層面間的差異性,不利于深入揭示語篇連貫的內(nèi)在規(guī)律;其次,對話語標記如何參與語篇連貫建構(gòu)缺乏關注,因此,不能深入揭示話語標記的會話功能。
本文旨在討論自然口語中話語標記“但是”在動態(tài)語篇中的宏篇連貫功能。與傳統(tǒng)的研究視角不同,我們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話語標記的連貫建構(gòu)行為,并將其作為由參與者定位的一個過程和行為來關注,以便更好地考察話語標記的使用特點與會話功能。文中語料系筆者根據(jù)中央電視臺經(jīng)濟頻道《對話》欄目的視頻人工轉(zhuǎn)寫而成。
傳統(tǒng)上,連詞一般被視為表達小句或者句子之間的時間關系或邏輯語義關系等真值語義的手段[9]。然而在自然口語中,“但是”有表真值語義的轉(zhuǎn)折連詞和不表真值語義而僅表程序性意義的話語標記兩種用法。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收錄“但是”并解釋為:“[連]表示轉(zhuǎn)折,引出同上文相對立的意思,或限制、補充上文的意思。連接小句或句子,也連接詞、短語、段落。要表達的重點在‘但是’之后?!恰竺娉S小畢s、也、還、仍然’等。[10]”此時,“但是”表現(xiàn)出兩種功能:
1.突顯對立
“但是”常常出現(xiàn)于轉(zhuǎn)折句中。邢福義先生指出,這一句式的構(gòu)成基礎是事物的矛盾對立或相互差異[11]?!暗恰蓖挥脕硗伙@事物之間的這種對立與差異。例如:
(1)王利芬:這個時間是一種特意的安排呢?還是一種水到渠成的一個結(jié)果?
趙勇:也許這個變化對外界來講顯得很突然,但是對我們內(nèi)部的來講,實際上我們知道這個變化是很長時間就開始在醞釀,在著手準備。
上例,言者使用“但是”來突顯了外界與內(nèi)部人士對“這個變化”不同反應之間的一種對立。
2.補充限制
“但是”有時也可以用于對上文語境進行補充限制,進行信息的追加。如:
(2)王利芬:……你拿著他們的股票了嗎?
觀眾:我現(xiàn)在還沒有買。但是我們家的彩電是長虹的。
上例中,“但是”后續(xù)話語與前述話語在意義上并非明顯對立,而只是對其進行語義上的補充。
連詞在長期高頻使用中可能會出現(xiàn)語義弱化傾向,從而表現(xiàn)出話語標記的功能。方梅曾對“但是”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但是”的語義弱化用例占所有用例的33.3%[9]。語義弱化的連詞在對話中不表達真值語義關系,而是言談中構(gòu)架話語單位的重要的銜接與連貫手段,是一種話語標記。如:
(3)王利芬:……關于長虹的這個高層人事變動啊有著方方面面的報道,但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專門做了一個短片,大家先看一下。
顯然,上例中的“但是”不能同“雖然”等同類連詞搭配使用,它不表達邏輯語義關系。話語標記的意義是程序性的,不是概念性的[12]?!暗恰痹谶@里僅僅表現(xiàn)出程序性意義,用作話語單位之間的連貫和銜接。
關于連貫的內(nèi)涵,國內(nèi)外學者曾作過討論。如Van Dijk將連貫視為一個語義概念,并認為連貫不僅是線性的、順序性的,也是層級性的;不僅有微觀結(jié)構(gòu),還有宏觀結(jié)構(gòu)[13]。Cook提出連貫是語篇的內(nèi)在意義、整體感和目的等的綜合質(zhì)量[14]。McCarthy認為連貫使得語篇成為一個意義單位[15]。王寅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探討,指出語篇連貫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產(chǎn)生于認知推理中。一個語篇能在心智上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可接受的認知世界,語篇就具有連貫性[7]。張德祿則主張連貫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只有當語篇的部分之間、上下層次之間相互聯(lián)系,能夠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也是社會交際事件中進行交際的需要時,語篇才能是連貫的[3]。
本文將會話的連貫看作是通過會話參與者之間的約定,同時通過會話來公開地實現(xiàn)的一種行為。會話連貫并非一個文本本身固有的東西,而是會話中交際者之間動態(tài)過程的結(jié)果,連貫并非現(xiàn)成的存在于文本本身,而是適應于互動中的當下情景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建立起來的。筆者贊同Lenk的觀點,即口語語篇中交際雙方對會話連貫的理解建立于彼此之間的互動,通過口頭上和非口頭上的交流,言者和聽者涉入一個永久的持續(xù)進行的對于連貫的“洽商”的進程[16]。會話中的連貫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從會話者之間的互動中,從會話連續(xù)建構(gòu)的交互主觀的網(wǎng)絡中浮現(xiàn)出來的。
Schiffrin將話語標記定義為“依存于前言后語并劃分談話單元的成分”,這些成分標示鄰近話語單元之間的關系,并因此而有了一個在局部連貫層面上的連貫建構(gòu)功能[17]。話語標記“但是”可以作用于局部連貫層面上的連貫建構(gòu),它用于標示即將出現(xiàn)的話語單元是一個對照行為,而這種對照行為是會話中交際雙方動態(tài)過程的結(jié)果,如:
(4)主持人:我就想問您,現(xiàn)在是該拿著長虹的股票呢?還是該賣?
胡汝銀:這個應該由投資者自己來判斷。
主持人:但是您作為那個暴風雨的核心地帶的這樣一個人士的話,您的建議是什么呢?
上例,主持人首先向嘉賓提出一個質(zhì)詢(同時也是一個請求),即向嘉賓尋求投資建議并對其提供所需信息心存期待,希望得到一個合意的回應,然而嘉賓并未做出合意回應,同時嘉賓在言語的過程中也心存期待,即主持人接下來不會再進行質(zhì)詢,然而緊接著出現(xiàn)了主持人以“但是”引發(fā)的又一個請求序列。因為,未順從一個請求即需要努力對請求者(可能被認為不合時宜或唐突)和被請求者(可能被認為不尊重或者不體諒對方的需要)雙方的面子進行挽救[17],主持人緊接著的話語即體現(xiàn)了這種努力。
作為話語標記的“但是”在這里既標示了指稱對照(即“投資者”和“金融專業(yè)人士”的對照),也標示了一種功能對照。而這種對照行為體現(xiàn)了雙方的互動,它對于建構(gòu)交互主觀的網(wǎng)絡有所貢獻而最終有利于會話連貫的浮現(xiàn)。
Schiffrin所分析的話語標記僅作用于局部連貫層面。為了表征語篇中距離更遠的語篇各個部分之間,或它們同超會話文本間的關系,就要用到另一轄域的話語標記[17]。話語標記“但是”不僅作用于局部連貫層面上的連貫建構(gòu),而且具有宏篇的轄域,具有宏篇連貫層面上的連貫建構(gòu)功能。請看:
(5)陳玲:……但是呢這位先生所擔憂的是,是不是長虹在今后的發(fā)展中這個因素會
一直很大。如果很大的話,它會影響市場導向的操作。
王利芬:……
趙勇:……5月15號實際上宣布的是集團公司的領導層,6月8號宣布的是,應該說,主要宣布的是股份公司的董事層,只是把兩個放在一起對外公開。
……
周孝正:我給想他總結(jié)一下,倪潤峰同志的權力來源政府,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不太符合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現(xiàn)在呢他退了總經(jīng)理,當了董事長,進了一大步……
陳玲:但是他所關心的就是,在這種體制轉(zhuǎn)軌中,長虹的這個命運往這走的時候,政府起了多大干擾作用,導致長虹將來的命運?
上例,會話的主要話題是政府對長虹公司在今后市場運作中的影響問題,主持人將話輪權拋給嘉賓,嘉賓做出了相應回答同時進入一個離題,即“領導層和董事層任命信息對外發(fā)布的日期”;接下來主持人同嘉賓討論日期合適與否從而對離題有所貢獻,而另一位嘉賓關于倪潤峰職位調(diào)整問題的話語使得會話進入另一個離題;然而這些離題最后被陳玲用“但是”結(jié)束,會話又回到先前話題,即“政府對長虹公司在今后市場運作中的影響問題”。
話語標記“但是”在上例的運用體現(xiàn)了會話的基本策略。交談中,言者總是實時監(jiān)控自己的話語,用先前的話語來指導下一步的話語實踐,盡量保持主要話題的銜接度,以保證會話的連貫性。宏篇連貫層面上的話語標記“但是”常用于消除那些同主要話題有關或者具有互動意義的離題,這正是言者實時話語監(jiān)控行為的一種體現(xiàn)?!暗恰背霈F(xiàn)在互動的關節(jié)點,在這里,宏篇連貫的建構(gòu)行為有利于有序進行并得到突顯。從這個角度看,“但是”參與了宏篇連貫行為從而影響談話的軌跡并因此而組織了會話中的互動。
話語標記具有語篇組織、人際商討和元語言三大功能。所謂的語篇組織功能是指言者通過使用話語標記把零碎的不連貫的話語組織成連貫的話語[5]。話語的連貫并非語篇內(nèi)在的屬性,而是交際雙方運用有效交際手段實現(xiàn)理想互動的結(jié)果。由于人的思維力、表達力與認知力皆有一定限度,這就客觀上對于交際雙方的互動交際造成一定困難。僅就說話人而言,他/她面臨著如何明示前后話語之間的聯(lián)系,將前后話語即時整理成一個有序連貫的整體,從而利于聽者在心里實時建構(gòu)起一種意義明確的心理表征。這時,他/她不得不訴諸話語標記這一表達手段,從而確保聽者獲得有意義的完整的圖景。自然對話作為一種無準備的語體,對于語篇連貫的建構(gòu)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話語標記尤其是宏篇連貫話語標記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
(6)陳惠湘:吳士宏是不是空降兵,我們純粹說從吳士宏離開了微軟,去了TCL,當然說空降兵。但是吳士宏一再強調(diào),她土生土長中國人,做IBM的時候也服務中國客戶等等??战当麑嶋H上有一個對當?shù)亟德洵h(huán)境一切都不熟悉,吳士宏不會都不熟悉。
主持人:但起碼我想她對那個靶心是知道的。
陳惠湘:實達像獨行俠吧。
主持人:哦,實達像獨行俠,我們的郭總覺得呢?
陳惠湘:郭總他自己給劃了一個山大王……
……
郭立文:……像吳士宏這樣的能人吧,我給的獎金要比美國人高,我很希望有這么個總經(jīng)理能年薪收入一億美金。
……
主持人:作為吳士宏來講,我覺得可能也不是說看著錢的問題,才從這家到了那家,你是沖著什么去了TCL?
……
主持人:但是我想你初初降到這個企業(yè)來說,應該也是面臨著我們前面探討過的這個水土服和不服的問題,那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說有一些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
在所引的話語中,陳惠湘和主持人在談論吳士宏去TCL之后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接著陳惠湘提出實達公司的形象問題從而進入一個離題,主持人進行合意回應并試圖將話輪權交給郭立文,然而陳惠湘奪過話輪權并緊接著主持人一起就“山大王”進行討論從而對離題有所貢獻;郭立文最終獲得話輪權對上述離題有所貢獻,同時使得談話進入另一個關于“如果吳士宏進入實達公司其待遇問題”的離題,該離題隨著幾輪的互動討論有所展開并因主持人一個質(zhì)詢“你是沖著什么去了TCL”而進入第三個離題,即“吳士宏去TCL動因”。最后所有離題被主持人用“但是”結(jié)束,而回到會話的主要話題,即“吳士宏去TCL之后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
從人的認知特點來看,只要一個語篇能在心智上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認知世界,語篇就具有連貫性[7]。就說話人而言,宏篇話語標記常常被其用來明示思路的發(fā)展脈絡以及語義流動的走向,從而為聽者對語篇理解起到認知上的導向作用;就受話人而言,宏篇話語標記通過激活機制幫助其在上下文的概念成分之間發(fā)現(xiàn)照應,理清命題發(fā)展線索并最終獲得語用推理上的順應性。因此,宏篇話語標記的使用有利于推動心智上統(tǒng)一認知世界的構(gòu)建,從而有助于增強語篇連貫性。根據(jù)方梅的研究,連詞用作話題的前景化往往用于找回話題,也就是用連詞把一個上文中討論的話題拉回到當前狀態(tài),而表示結(jié)果的連詞不用作話題的切換,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不用作前景化[9]。研究發(fā)現(xiàn),由轉(zhuǎn)折連詞虛化而來的話語標記“但是”在話語的局部和宏篇層面上均能操作。不容否認,在局部層面上進行它把當前的話題自前臺撤出而換上一個新的談論對象,屬于話題切換;然而,如果將其放在宏篇的視角來審視,它卻能引發(fā)一種主要話題的回歸,進行的是一種主要話題前景化的操作。
研究表明,會話中連貫不僅建立于緊密鄰近的語句之間的聯(lián)系,同樣依靠語篇中不同部分間更宏篇意義上的關系表征。事實證明,話語標記“但是”即是語篇中不同部分間更宏篇意義上的關系表征的手段之一。在52萬余字的口語語料中,“但是”共出現(xiàn)924次,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高頻性。“但是”的高頻使用受到語用的驅(qū)動,它不僅可以作用于語法層次,也可以作用于話語層次。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法層次上,忽略了對話語層次的考察,因此,不能對其功能作全面的描寫和概括。
苗興偉注意到,在語篇的生成過程中,發(fā)話者為保證語篇信息流的暢通,需要根據(jù)自己對受話者的知識狀態(tài)所作出的假設來合理地編排信息[6]。因此,伴隨著語篇的接受與理解,言者常常運用話語標記來“搭橋”導引,使得新、舊信息間建立起聯(lián)系,局部層面上的新信息逐漸淪為宏篇層面上的舊信息,從而在宏篇層面上構(gòu)成一個基本順暢的信息流,實現(xiàn)會話的宏篇連貫。話語標記“但是”在自然會話中的主要功能就是使新信息與舊信息之間、局部信息和宏篇信息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作為一種語境坐標,它不僅在局部連貫的建構(gòu)上發(fā)揮作用,而且能在宏篇連貫層面發(fā)揮作用。
[1] 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 張德祿.論語篇連貫[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2).
[3] 張德祿.語篇連貫的宏觀原則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0).
[4] 宋蘇玲.合成空間理論對語篇連貫解讀的解釋意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5).
[5] 李勇忠.語用標記與話語連貫[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
[6] 苗興偉.語篇的信息連貫[J].外語教學,2003(2).
[7] 王寅.語篇連貫的認知世界分析法[J].外語學刊,2005(4).
[8] 何愛晶.語篇連貫的認知基礎:整體性識解[J].外語學刊,2008(3).
[9] 方梅.自然口語中弱化連詞的話語標記功能[J].中國語文,2000(5).
[10]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11] 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92.
[12] Fraser,Bruce.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31):931-952.
[13] Van Dijk,T.A.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London:Longman,1977.
[14] Cook,G.Discours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15] McCarthy,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16] Lenk,Uta.Discourse markers and global coherence 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30):245-257.
[17] 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31.
H313
A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交談語體中關聯(lián)詞的銜接方式及篇章功能研究”(07JC740018);華中師范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基金科研項目“自然口語中話語標記的語篇連貫建構(gòu)功能研究”(2009091)
姚雙云(197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語法學和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