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慧
(臺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浙江 臨海 317000)
探討多媒體在英語修辭教學中的作用
張志慧
(臺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浙江 臨海 317000)
英語修辭學是英語專業(yè)的一門高級課程。多媒體的應用給這門課程的教學帶來了革新。與傳統(tǒng)教學側重于文本學習的修辭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能夠展示修辭的呈現環(huán)節(jié),能夠讓學習者生動地感受到修辭的功效和作用,能夠激發(fā)他們去思考、探究修辭的本質和功能,從而形成以呈現環(huán)節(jié)為切入點、以實例、效果和實用性為導向的修辭教學模式。
多媒體;英語;修辭;教學;作用
西方修辭學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科,在當代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特別是在很多美國大學。在國內,英語修辭學是很多英語本科專業(yè)高年級或是研究生的主課程。該課程的教學涉及到對西方修辭學的認識、教材和材料的選擇以及教學設施的使用,特別是多媒體的運用,它革新了修辭教學的模式。
西方修辭(Rhetoric)源于古希臘,和語法、邏輯構成了歐洲三門顯赫的古代話語藝術。從古希臘到19世紀后葉,修辭一直是西方傳統(tǒng)教育的核心課程,主要用于培養(yǎng)演講家,讓他們能有效地用論辯、演說來鼓動、激勵聽眾去行動起來。因此,西方修辭傳統(tǒng)上一直被看作是“說服的藝術”,是對演講藝術的研究,是西方人文思想的主要構成成分之一。[1]
西方修辭發(fā)端于古希臘時期獨特的民主制度。古希臘時期各個城邦在處理公共事務時往往采取由具有自由身份的全體公民對所涉問題進行討論的做法,這使得人們非常重視言說技巧,出現了很多實踐、傳授和研究演講、論辯技巧的智者,漸而形成了修辭學這門學科。
從這個角度看,漢語的 “修辭學”與英語的rhetoric并不完全對應。如亞里斯多德對rhetoric的定義是 “一種能在任何一個問題上找出可能的說服方式的才智”。[2]24藍純等學者總結了西方學者的各種定義后都強調了rhetoric是“關于語言使用者如何在口語和寫作中更有效地使用語言,通過各種手段更有效地勸說、影響受眾的一門藝術”。[3]而漢語的修辭學,《現代漢語詞典》(2002)的定義是:“語言學的一個部門,研究如何使語言表達的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呂熙把各學者關于修辭和修辭學概念總結為 “修辭是最有效地運用語言以期更充分、透徹、鮮明地表情達意的一種藝術。研究這種藝術的學問就叫做修辭學。修辭學是研究在一定的題旨和條件下如何對語言素材進行調整、加工、潤色,如何運用修辭方式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學科。它旨在探討修辭規(guī)律和方法,并將它們上升到理論高度以具體地指導語言實踐”。[4]
因此中國學者傾向于將修辭理解為最為有效地使用語言以期更充分、透徹、鮮明地表情達意的一種藝術,將研究這種藝術的學問稱為修辭學。不像rhetoric那樣,它強調以勸說為目的,研究的重點在于怎樣用論辯、演說來鼓動、激勵聽眾去行動起來。
西方修辭學歷史悠久,但其根本問題研究在古希臘時期就基本已確定。公元前4世紀,以伊索克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為代表的希臘學者圍繞著因修辭興盛而產生的各種理論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他們從各自立場出發(fā)對修辭學進行了總結、批評,形成了豐碩的成果,表現為“修辭教育的制度化;修辭思想的系統(tǒng)化;修辭理論的多元化;修辭批評的誕生和開展”。[5]42
西方古典修辭學研究的核心內容體現在亞里斯多德《修辭學》中提出的修辭五藝:覓材取材、布局謀篇、文體風格、記憶和呈現。
第一,覓材取材 (invention),源自拉丁語inventio,指的是修辭者根據所承擔的說服任務搜尋并選定可講、該講、值得講的話題以及挖掘支持自己觀點的各種論據和材料的過程。亞里斯多德把常用的兩種覓材取材手段概括為“非藝術(nonartistic)”和“藝術”手段。所謂“非藝術”指的是運用那些已存在、修辭者無須生造的證據,如法定證人、法律條文、合法合同等?!八囆g”手段則是并非事先存在,而是由修辭者通過一定方法產生的。[2]83修辭者重點研究的是藝術手段,亞里斯多德把它總結為三種訴求:訴諸理智 (logos)、訴諸情感(pathos)和訴諸人格(ēthos)。[2]25它們構成了修辭藝術的核心部分。
訴諸理智是修辭者力圖通過在論辯、演講中采用客觀事實、或是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等方式來喚起受眾的理性判斷。但在現實中,理智經常屈服于情感,所以修辭者非常喜歡用訴諸于情感的修辭手段。它通過言語、實例等各種方式來給受眾以情感刺激、鼓勵或是安慰等,從而影響他們的選擇和決定,是一種“投其所好”的煽情方式。而訴諸人格是建立在修辭者的個性、氣質、道義、信仰以及背景和經歷上。[2]91亞里斯多德認為它是 “起支配作用的因素”,[2]90這是因為如果修辭者得不到受眾的信任,則他的話不管聽起來多么雄辯,都不會被當一回事,因而也就不可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第二,布局謀篇。這是指修辭者對挑選的素材進行甄別、取舍,對它們進行合理的布局安排,使它們能夠以最佳、最有效的方式呈現在受眾面前,以期達到所需要的修辭效果,如根據語篇類別、主題性質、修辭者個人特質以及受眾的特點來進行謀篇布局、取舍素材。
第三,文體風格。在古典修辭學中,風格被看作是用合適的言語將覓材取材和布局謀篇過程中產生的思想有效地表述出來,來感染、激勵或是說服受眾,以達到修辭目的。
修辭者對第四藝-記憶在修辭實踐中所起的作用也相當重視,如有的修辭著作把它稱為“主意的寶庫”、“修辭所有部門的監(jiān)護者”,[5]95并且歸納了很多有效的記憶方法。
而呈現(delivery)環(huán)節(jié),修辭學家們認識到,要是少了它,即便有精妙的覓材取材、優(yōu)雅的風格、富有創(chuàng)意的組織和細致的記憶,最后卻達不到該有的修辭效果,所以修辭者需要對如何控制聲音、表情、姿勢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研究。[5]96
國內修辭教學的重點可以從目前流行的各種英語修辭教材和修辭著作中看出端倪。常見的教材有胡曙中編的 《英語修辭學》、《現代英語修辭學》,范家材的《英語修辭賞析》,黃任的《英語修辭與寫作》,曾慶茂的《英語修辭鑒賞與寫作》等。
胡曙中的《英語修辭學》側重于全貌式介紹西方修辭學理論,如修辭學傳統(tǒng)、古典與當代修辭理論,修辭與寫作,修辭與修辭格等;而他的另一本教材《現代英語修辭學》主要是關注詞匯、句子、段落、語篇修辭,同時介紹了語篇的形式、語體以及修辭手段等,偏向寫作修辭。范家材的《英語修辭賞析》則把修辭分為“交際修辭”和“美學修辭”,交際修辭主要關于措詞,而美學修辭則是各種修辭格的賞析。黃任的《英語修辭與寫作》主要是關于常用修辭格的運用以及英語寫作方面的內容,如選詞、句式、段落以及論文寫作等,偏向寫作修辭。曾慶茂《英語修辭鑒賞與寫作》則基本上關于修辭格的介紹和賞析。
這些教材基本上都繞開了古典修辭學中的核心內容,即修辭者是怎樣通過修辭五藝來達到說服、激勵等修辭目的,也缺少對演講修辭的分析。這一方面有中國文化不注重演講的傳統(tǒng)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能跟編寫材料多少以及編者喜好有關。相對來說,關于修辭格、寫作方面的素材更容易收集、分析。
這些教材這樣的側重點和選材特點自然會影響到教學重點。采用此類教材的修辭教學自然會以文本為中心,側重教學修辭格特點和作用,側重措辭、句式等文體風格方面的探討。這經常會給中國學生以及很多教師帶來錯覺,認為西方修辭學就是修辭格和寫作的學習和研究。而事實上,修辭格、寫作都只是西方修辭學研究中文體風格中的一部分。
因此,采用這些教材的修辭教學會讓學習者忽視了西方修辭的本質特征和實用功能,讓他們只見樹木,不見樹林,不能從整體上分析、把握一個修辭。但是多媒體的恰當使用能夠給英語修辭教學帶來教學模式的革新,讓學習者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學習英語修辭。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融入了圖像、音頻、視頻等各種媒體手段,給教學帶來了鮮活的模式和表現手段,在很多方面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體現的東西,特別是視頻模式,它既能滿足當代學生追求視覺感受的需求,又能彌補書面語言表達的一些欠缺。
張德祿從多模態(tài)理論出發(fā),認為多媒體可以為外語教學提供大量的語料和教學材料,更新、豐富了教學內容;可以模擬真實語境,為外語教學創(chuàng)造教學情景和便利條件;可以提供聲音、視頻、圖像等方面可以做意義表達的輔助方式,激發(fā)交際者交際的興趣和熱情,因此多媒體能夠提高教學效率。[6]
這些方面也體現在多媒體在英語修辭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tǒng)修辭教學側重于文本模式相比,多媒體給英語修辭教學帶來的觸動和革新主要體現在多媒體讓修辭教學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進行,即從修辭的呈現環(huán)節(jié)開始,從修辭的效果和作用出發(fā),而不是拘泥于文本。呈現環(huán)節(jié)的展示會讓學習者生動地感受到修辭的功效和作用,從而促使他們去思考修辭的本質特征、實用功能,去探究修辭者怎樣實現他們修辭目的。具體而言,多媒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呈現環(huán)節(jié),作為修辭五藝中的最后一藝,關系著修辭能否取得成功。修辭中的理智、情感以及人格訴求最后都是通過言說者的個人魅力、言語音質、語音語調、流利程度、肢體動作、眼神等呈現環(huán)節(jié)的東西來表現出來,這些往往也是除了文本之外最能打動人的因素,是很多演講、論辯修辭能否奏效的重要因子,特別是那些風趣幽默的語氣和動作。但在傳統(tǒng)修辭課堂中,這些因素很難呈現給學習者,而當今發(fā)達的多媒體技術卻很好地彌補了這個缺憾。它的應用為修辭的呈現環(huán)節(jié)提供了便利條件。它可以提供圖像、視頻、聲音,把真實、生動的修辭語境呈現在課堂中,讓學習者多通道獲得信息,充分感受真實語境中的修辭行為和效果,讓修辭知識更加具體,從而更容易理解該修辭。
以奧巴馬2008年11月在芝加哥發(fā)表的獲勝演講為例。該演講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引起了轟動,并讓yes,we can的口號在世界范圍內流傳。該演講的巨大影響力很大程度得益于電視視頻,它讓全世界人民從視覺、聽覺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演講修辭的影響和魅力。
因此,學習者通過視頻感受到奧巴馬演講的魅力后,自然會去思考、探究這魅力背后的秘密。這讓探討分析該演講是如何覓材取材、謀篇布局以及怎樣措辭和運用哪些有效的修辭格就變得順理成章,有動力了。
此外,多媒體技術還能夠讓我們去探究分析呈現環(huán)節(jié)中的很多東西,這在傳統(tǒng)教學中是難以實現的。比如奧巴馬是怎樣通過節(jié)奏調整、語音語調的變化和肢體語言來把情感訴求、理智訴求和人格訴求結合起來,并借此突出重點、傳遞重要信息以及抓住受眾注意力。這些呈現環(huán)節(jié)的東西往往會影響到一個修辭行為的終極效果,同時對于這些方面的分析探討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演講、論辯能力和說話技巧。因此,多媒體技術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缺少呈現環(huán)節(jié)的遺憾,完善了修辭教學,反映了修辭的本質特性和實用特點。
傳統(tǒng)修辭教學對某一個演講或論辯修辭效果分析時,很多都是事后的分析,是分析者根據文本的特點做出的分析判斷。這往往會引起學習者的質疑,因為這不是根據修辭的現場效果和受眾的實際反應。因此,怎樣說明該修辭行為的效果是修辭教學中的困惑點。
多媒體在教學中運用,特別是視頻運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樣以奧巴馬獲勝演講為例,現場直播人員不僅僅只是拍奧巴馬,他們也非常照顧下面的觀眾,經常給他們鏡頭,從中我們會看到很多支持者被奧巴馬的演講感動得流淚,而且這些現場觀眾都情不自禁地附和起了演講中的yes,we can的口號。因此,在課堂中把這樣的視頻呈現給學習者,這比用語言來說明該演講修辭的效果更有效。
此外,很多影視作品中的演講、結案陳詞等各種形式的修辭,盡管是表演形式的,但在教學中,通過視頻播放,也能讓學習者觀察到受眾的反應,感受到修辭的魅力和效果。
運用多媒體展示呈現環(huán)節(jié)還能產生移情效應,即讓學習者也情不自禁地成為了該修辭的受眾,融進到修辭中去,被該修辭所吸引、打動,形成了共鳴反應。
在傳統(tǒng)的修辭學習中,學習者通過文本的閱讀也能被該演講的語言所打動,但與通過多媒體展現的演講等各種修辭相比較,傳統(tǒng)的文本閱讀在效果上相對弱一些,這是因為多媒體能夠展現演講者的話音、語調、肢體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的生動效果,特別是有些修辭語言并不是非常動人,但言說者的表現力、氣勢卻能讓該修辭過程變得生動、富有說服力,這些往往能吸引學習者,能讓他們很快移情到該演講或論辯修辭中,不自覺地成為了該修辭的受眾,被其所感染。
因此,配上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的多模態(tài)交流方式要比純粹閱讀的單模態(tài)方式更容易感染受眾,更能讓他們產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出他們探究的熱情,比如該修辭是怎樣謀篇布局、運用了哪些有效的修辭格以及措辭等語言方面的因子,或是去分析修辭者是怎樣來表現理智、情感和人格這三個訴求以獲得修辭的成功。
由于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傳統(tǒng)的修辭教學通常以教材為中心,實例來源比較窄,多選用一些歷史上經典的素材。盡管經典,但往往脫離當代現實生活,缺少時代性,讓學習者很難感受到修辭的實用目的和功能。
而多媒體的應用擴大了修辭實例的來源,并且非常方便更新、調用當代的各種修辭題材和實例,從而讓修辭貼近生活,讓學習者明顯感受到修辭的實用性。這都得益于當代發(fā)達的媒體和互聯網技術,讓我們能在網上可以找到很多演講、論辯的視頻、音頻素材。
比如以英語演講、論辯修辭為例,當代的實例非常豐富,既可以選用當代的一些演講,如奧巴馬的一些經典演講,或是美國總統(tǒng)電視論辯,也可以采用各國政要在中國著名高校的演講等,或是CCTV杯中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的獲獎作品。此外,很多英美影視劇也是修辭素材的重要來源,如電影《偉大的辯手》、電視劇《波士頓法律》等影視劇中都有很多英語修辭的例子,特別是很多法律方便的電視劇,里面的庭辯都是很好的修辭材料。
這樣廣泛的材料選用并通過音頻、視頻等多模態(tài)方式呈現出來無疑比單獨的、單模態(tài)的教材講解和學習要豐富、生動,更能讓學習者了解到修辭的功能和本質。
通過以上這幾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對比傳統(tǒng)修辭教學比較強調修辭格、文體方面的賞析特點,多媒體在修辭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凸顯出修辭的實際目的和實用功能,能讓學習者看到、感受到較為真實的修辭語境以及所產生的修辭效果,方便提供最新實例,并容易讓學習者移情到該修辭中,從而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多媒體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修辭教學理念和模式,形成了以呈現環(huán)節(jié)為切入點、以實例、效果和實用性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1]胡曙中.現代英語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2.
[2]Aristotle.Rhetoric[Z].Rhetoric tr.W.Rhys.Roberts.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
[3]藍純.修辭學:理論和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3.
[4]呂熙.實用英語修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4.
[5]劉亞猛.西方修辭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6]張德祿.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與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9,30(4):15-20.
On the Role of Multimedia in English Rhetoric Teaching
Zhang Zhi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English rhetoric is an advanced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rhetoric classes has brought about an innovative change to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rhetorical teaching mode which focuses on text study, multimedia can present the process of delivery in rhetoric, which will make learners feel the effect of rhetoric directly and stimulate them to explore the na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rhetoric. So the use of multimedia produces a new rhetorical teaching mode in which the teaching starts with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delivery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rhetorical cases,effects and uses.
multimedia;English;rhetoric;teaching;role
H319.1
A
1672-3708(2011)04-0066-04
2011-05-18
張志慧(1971- )男,浙江仙居人,副教授,主要從事修辭學和認知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