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修辭格的本質(zhì)

2021-04-01 06:28尚偉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修辭格語言表達層面

尚偉

自1923年唐鉞《修辭格》[1]1-10一書出版以來,修辭格就成為傳統(tǒng)修辭學研究的重點與核心,并一度成為持狹義修辭學觀念學者研究修辭學的全部,在他們看來,修辭學就是修辭格。發(fā)展到今天,修辭學研究早已拋棄了“修辭格”中心論的觀念,修辭學獲得了更為廣泛和深入地發(fā)展。但不可否認的是修辭格仍然是修辭學研究當中重要的內(nèi)容,仍有很多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如什么是修辭格,修辭格的本質(zhì)是什么,學者們?nèi)允潜娬f紛紜、莫衷一是,導致對修辭格的判斷標準不一。不同的學者從不同角度來界定修辭格,新修辭格也層出不窮,不斷增加,但這些新的語言現(xiàn)象是不是都是修辭格卻不能一概而論,還需要深入探討。這就需要我們對修辭格的本質(zhì)進行深入探究,厘清界限,才能從根本上判斷一種新的語言現(xiàn)象是不是修辭格。

修辭格是什么?修辭格首先是修辭的一個分支,屬于積極修辭的一部分。一般來說廣義的修辭包括文章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全過程,即語言文字修辭。狹義的修辭指文字修辭。積極修辭是和消極修辭相對而言的。陳望道在《修辭學發(fā)凡》中首先使用到這兩個概念,在陳望道先生看來,積極修辭是在表達時語言不僅要準確明白,還要形象、生動、活潑,如文藝語體、政論語體和一般的交談;消極修辭是在表達時語言要準確、客觀,如科技論文的表達[2]2-3。由此看來修辭應該是語言表達。語言表達是修辭的載體,而修辭格是為了追求語言表達的語言美而形成的。因此修辭格的界定一般要涉及到載體層面的語言、深層結構的思維、功能層面的審美三個基本方面。我們要談論修辭格的界定、修辭格的本質(zhì)就需要對修辭格涉及到的這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一、修辭格與載體語言表達的關系

修辭格是針對語言表達而言的,而語言本身又是修辭格的載體,沒有語言表達也就沒有修辭格。修辭格只不過是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修辭格和一般的語言表達相較是一種追求形象、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

(一)修辭格在語體表達上具有差異性

語言表達從語體角度涉及到兩個層面,即口語和書面語??谡Z層面的表達是利用聽覺符號傳達信息、情感、思想、觀點,書面語層面的表達是利用視覺符號進行傳達,從而導致這兩種語體在修辭格的使用方面出現(xiàn)差異。書面語能夠使用修辭格的類型要比口語能夠使用的修辭格類型更多。如“倒字”修辭格。中國人在春節(jié)時常在門上貼“”,表達福到之意,這種修辭格在書面語中可用,而在口語中卻無法使用。再如“借形”修辭格。傳統(tǒng)的“借形”修辭格可以是漢字借形、字母借形、數(shù)字借形,這三種借形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皆可以使用,但隨著新媒體語言的興起,一種新的“借形”修辭格出現(xiàn),即用圖像借形來表達情感,如“”表達“囧”的意義,這在書面語(主要是網(wǎng)絡)中可以使用,但在口語中卻很難使用。并且人們在日常交往的口語表達中使用修辭格的主觀意愿要比在書面語中使用修辭格的意愿要低。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口語表達中很多情感的傳達可以直接通過語調(diào)、音色的改變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不需要過多的修辭格參與。如上邊表達囧意的圖像借形在口語表達中可以直接通過臉上的表情傳達出來,無需使用也無法使用圖像借形修辭格。

(二)修辭格在語義表達上具有色彩指向性

語言表達具有理性意義和色彩意義。消極修辭主要指向語言表達的理性意義,即讓意義的傳達更加順暢。修辭格作為積極修辭的核心內(nèi)容,其更多指向語言表達的色彩意義,即語言表達的情感色彩和形象色彩。如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寫到:“有一副對子,是替這種人畫像的。那對子說: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泵珴蓶|引用明代解縉的對子形象地說明了不扎實做事、偏好虛名浮事、嘴上浮夸刻薄,而肚子里沒有學問和真功夫驕傲自滿的人,使用了引用、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格表達了強烈的嘲諷情感,形象生動、躍然紙上。語言表達是傳遞表達者的意圖,意圖是理性意義和色彩意義共同構成的。只不過在具體使用中有時理性意義更強一些,如側重于信息傳遞、客觀陳述的表達;有的時候色彩意義更強一些,如側重于形象描述、情感抒發(fā)的表達。但兩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修辭格是為了更好地傳達表達者的意圖,是在理性意義的基礎上凸顯表達者的意圖。

(三)修辭格在語言表達形式上具有格式類聚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

修辭格在語言表達形式上具有固定格式的類聚系統(tǒng)。格即是一種格式,這種格式在語言表達中被普遍使用,并在一定時間內(nèi)能夠保持穩(wěn)定存在,不是曇花一現(xiàn),才能稱之為修辭格。如比喻修辭格一般要有本體、喻詞和喻體構成,且這種修辭格使用得非常普遍,從古到今,從口語到書面語都可以找到。當然,修辭格也在不斷發(fā)展,有些修辭格可能只存在于某個歷史時期。修辭格作為一種類聚系統(tǒng),它與語法系統(tǒng)一樣,也同樣具有組合關系與聚合關系。如比喻、回文、頂真、反復、對偶等修辭格都是由組合關系構成的聚合。而有些修辭格不具有組合關系,只有聚合關系,如我們常用“紅領巾”指代少先隊員,用“爬格子”指代寫作等,這里的“紅領巾”和“爬格子”就是通過借用事物本身某一典型特征來指代事物本身而構成的聚合關系,這種借代修辭格從形式上看只有聚合關系,沒有組合關系。語法也是利用了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的類聚系統(tǒng)。但兩者在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胡裕樹指出:“語法管的是‘通不通’,邏輯管的是‘對不對’,修辭管的是‘好不好’”[3]45-47。也就是說語法和修辭雖然都是針對語言表達的,但其要達到的目的和出發(fā)的角度不同。語法是語言的結構規(guī)則,其主要考慮語法單位之間如何組合結構才能達到意義的通順;修辭格主要針對表達的效果,其主要考慮怎樣表達才能使得表達更生動有趣。語法是表達的基礎,修辭格是表達的更高要求。如“長城如一條巨龍盤旋在北方崇山峻嶺之間”,從語法角度考慮,這句話的主語是“長城”,謂語是“盤旋”,賓語是“崇山峻嶺之間”,“如一條巨龍”是介賓短語作狀語修飾“盤旋”,“在北方”是介賓短語作定語修飾“崇山峻嶺之間”。從修辭格考慮,這句話使用了比喻修辭格,“長城”是本體,“如”是喻詞,“一條巨龍”是喻體。將長城比喻成巨龍,突出了長城的雄偉壯闊蜿蜒的特征,讓人印象更加深刻??梢娬Z法的組合關系及聚合關系考慮不同語法單位之間如何組合,才能保證意義的通順。哪一類聚合可以和另一類聚合進行組合,其基本規(guī)律是什么?各自在句子中的地位是什么?而修辭格更多考慮在通順的基礎上如何使句子更加具有生動性、形象性、藝術性。如果說語法是語言表達的骨干,則修辭與修辭格是語言表達的血肉。從語言表達的歷時來看,應該先有語法,后有修辭和修辭格。

(四)修辭格與常規(guī)表達相較具有新穎性、變異性和超常規(guī)性

修辭格是對常規(guī)表達的一種超越和創(chuàng)新,因而針對常規(guī)表達而言,它具有新穎性、變異性和超常規(guī)性。修辭格對常規(guī)表達的超越主要表現(xiàn)在結構與意義上的超越。如戴望舒在《雨巷》中寫到:“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雨巷”可以“悠長”,卻不能“寂寥”,從語法角度來看,這是個病句。但從修辭格角度來看,“雨巷”并不是現(xiàn)實中的雨巷,而是漫長的人生,對于“人生”可以用“寂寥”修飾,因而在這句詩歌當中作者用“寂寥”修飾“雨巷”,提示讀者這里使用了象征的手法,這是對語法結構的突破。再如五代詞人牛希濟在《生查子》中寫到:“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边@里的“綠羅裙”表面的意思就是“綠色的羅裙”,而這里用來指代將要分別的這位女子,反復叮嚀將要離開的人,你一定要記得我呀。這種借代手法的使用,使得詞更加含蓄、富有美感,也讓“綠羅裙”這個詞超越了詞語本身的意義,臨時富有了新的意義。這是在意義上對語言的超越。修辭格也是使得語言擺脫現(xiàn)有意義的束縛,臨時具有新意的一種有效手段。而這種使詞語臨時具有新意的方式,也讓修辭格變得更加含蓄,讓讀者在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曲折,獲得更多美的享受。當然一種修辭格長期使用,也會逐漸消解它的新穎性,從而導致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再出現(xiàn)理解時的曲折美感,也就不會被大眾認為是一種修辭格。如“基礎”這個詞,最初應該用在建筑上,后來被廣泛使用到其他行業(yè),最初大家是把它當作一種比喻,現(xiàn)在我們一般不會把它當作比喻看待。如“學習要打好基礎”,其實是一個暗喻,這句話里暗含著一個比喻即“學習就像建房子一樣,要把基礎打好?!倍覀儸F(xiàn)在不把這句話看作是一種比喻。這種詞語修辭格的消解,首先與這種詞語修辭格使用的頻率相關,頻率越高,則消解的可能性就越高。其次是使用行業(yè)領域范圍的廣泛度,使用得越廣泛,則消解的可能性則越大。有些修辭格所造的詞,由于使用頻率和行業(yè)領域廣泛度很高,一旦修辭格消解,就很難轉向,我們不再把其當作修辭格,如上面的“基礎”。而有些修辭格新造詞,由于其只在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使用頻率高,且其使用行業(yè)領域廣泛度不高,其修辭格會在一定時間內(nèi)消解,但當其使用頻率下降后,就會出現(xiàn)轉向,被大家重新認為是一種修辭格。如“大團結”是1966年發(fā)行的第三套人民幣的10元紙幣,由于其內(nèi)容是人民代表走出大會堂,有全國各個民族,所以就使用了借代修辭格,被稱為“大團結”。由于其使用頻率很高,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一般人觀念當中,“大團結”就是10元,所以“大團結”的借代修辭格就被消解了,它就是一個詞。但隨著第三套人民幣退出歷史舞臺,現(xiàn)在再提“大團結”是第三套人民幣的10元,在常規(guī)人的觀念當中,這是使用了借代修辭格。由此可見,修辭格是針對常規(guī)表達方式而言具有新穎性、變異性、超常規(guī)性,并能使人產(chǎn)生意義曲折的表達方式。

二、修辭格與深層結構思維的關系

語言表達是人類思維的體現(xiàn),它反映的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作為語言表達的高級階段,修辭格也是人類思維方式即認識世界方式的體現(xiàn)。

(一)修辭格是人類思維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

修辭格在表層體現(xiàn)為人類不斷打破語言表達常規(guī)而采用新的表達方式產(chǎn)生的變格,而在深層則是人類思維不斷突破常規(guī)思維束縛尋求創(chuàng)新的結果。語言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改變而改變,這就要求人類的思維也要不斷地打破常規(guī),尋求新的方式改造語言,使得語言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心理變遷。劉大為在《比喻、近喻與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一書中說:“常規(guī)的語言形式適應于通常的認知方式,當認知經(jīng)驗發(fā)生重大變化,原先的語言形式無法適應它,適應新的認知體驗的超常語言形式就出現(xiàn)了。”[4]102-105常規(guī)的認知方式反映為常規(guī)的語言形式,即語法,而認知經(jīng)驗發(fā)生變化時,往往通過辭格的方式首先反映出來,這是語言突破現(xiàn)有常規(guī)語言表達,反映新認知方式的有效手段。

(二)修辭格反映了人類認識世界方式的普遍規(guī)律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是通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來認識事物,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通過物間不同特性來區(qū)分事物,通過事物間的相同特性形成的類聚來歸類事物。同一辭格形成的類聚在深層上反映的是人們對事物之間具有的相同、相近、相似事物的一種認識性類聚,盡管這種認知很多情況下并沒有反映其所認知事物的本質(zhì),但卻反映了人們認知事物過程中的具有普遍性的認知規(guī)律。如比喻和比擬就是利用了認知中的相似性,而借代則是抓住事物典型特征來認識事物,通感、移情則說明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普遍的,且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有相似性的。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寫到:“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褪菑男嵊X到聽覺的轉移,用了通感,但兩者是有相似性的,將縷縷清香比作是渺茫的歌聲,共同之處就是若有若無的特性,因此也可以說是比喻。同樣,在語言當中,也存在從聽覺到嗅覺的轉移。如“聞”,從造字來看,這個字所指向的詞是指聽覺的動作,如“百聞不如一見”,但現(xiàn)代漢語中也普遍指向嗅覺的意義,如“聞一下,這個菜香不香?”由此可見,大腦在認識事物時總是能夠充分認識到事物之間的相同和不同,并調(diào)動不同的認知器官來感知世界,不同感官之間既各司其職,又緊密聯(lián)系構成一體,不同感官之間利用事物性質(zhì)的相同迅速地聯(lián)系起來,并將人和外界聯(lián)系起來。

(三)修辭格是人類思維追求精確、簡約的體現(xiàn)

語法滿足表達通不通的基本要求,但為了追求意義表達的精確性,更精確地表達人類的思想、情感,人類在思維過程中采用了一種策略,即通過修辭和修辭格來達到對語義精確性的追求。如杜甫在《春望》中寫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本句采用了移情的修辭格,精確地表達了杜甫在安史之亂時看到長安城經(jīng)過戰(zhàn)亂之后的殘破場景,有感于國事和自身陷于淪陷的長安內(nèi)心的惶恐不安和深沉的傷感?!案袝r花濺淚”表達了作者看到淪陷的長安到了春天長滿了深深的草木,一片荒蕪,再沒有過往的繁華,雖然春花盛開,可再沒有往日的榮光,作者不由自主地潸然淚下。但作者卻說不是自己在流淚而是花在流淚,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移到了花上,給花也帶上了人的情感,似乎自己的傷感只有花知道,花和自己一樣感同深受?!昂迍e鳥驚心”表達了作者在和家人分別之后一直顛沛流離,就像驚弓之鳥一樣惶恐不安,聽到風吹草動、聽到鳥叫就會膽戰(zhàn)心驚,以為又遇上叛軍了。但作者不說是自己的惶恐不安,而說是鳥的惶恐不安,將自己的心境移到鳥身上,讓鳥也像人一樣,說明鳥就如自己的知己,自己的不安鳥知道。這里使用移情的修辭格精確地表達了此時此刻作者的心境。我們可以說有且只有修辭格在這個時候才能實現(xiàn)思維的精確性,才能把人類思維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精準之美傳達出來。

修辭格也是人類思維追求簡約的一種有效手段。人類要用相對有限的腦容量來容納足夠多的事物,就需要不斷地追求簡約。在認知事物過程中通過事物典型特征來歸類,將對事物認知由一一對應的具象抽象成一對多的形象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追求簡約的過程。在基本語法的框架之內(nèi),如何突破現(xiàn)有語法限制來表達特定場合、特定時間之內(nèi)精確的思想情感,卻又不給現(xiàn)有基本思維模式(表現(xiàn)為語法)帶來過多沖擊,從而維持現(xiàn)有基本思維模式即語法的穩(wěn)固性,進而達到大腦思維的簡約性。修辭格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思維需求,人類大腦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思維應急手段。我們要想表達現(xiàn)有語法表達不了的思想情感或作者的觀念時,修辭格就是一個很好的臨時手段。它可以臨時改變詞義、句義,臨時使事物之間具有某種關系,而這種詞義、句義的改變,事物之間具有的關系只是在修辭格中臨時具備的,不會對現(xiàn)有思維基本模式即語法形成沖擊,不需要時它就不出現(xiàn),從而不會對人的大腦思維帶來過多負擔。由此可見修辭格是人類思維追求簡約時大腦的一種思維創(chuàng)新。

三、修辭格與功能層面的審美關系

修辭格的基本功能是追求表意的精準性,我們在上面已經(jīng)有所闡述,而審美功能也是追求精準性的一個體現(xiàn)。事物的精準和諧會給我們帶來對細節(jié)體味的審美藝術感。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边@里的“綠肥紅瘦”采用了借代的手法,精確地反映了作者在聽到婢女回答“海棠依舊”時,自己大腦中產(chǎn)生的反映就是“綠綠肥肥,紅紅瘦瘦”,在這一反映過程中作者頭腦中是忽略了“葉子和花瓣”,所以“綠肥紅瘦”最能精確表達作者這時的感受,如果寫成“葉肥花瘦”則和作者真實的情感有了差距,無法表達此時此地的精確之美。而讀者在閱讀的時候?qū)徝朗呛妥髡哂幸欢ú罹嗟?。讀者是通過“綠肥紅廋”意識到“綠”指“葉子”,“紅”指花瓣,這是采用借代手法,讀到的是“綠色的葉子是肥肥的,紅色的花瓣是殘落的”的意義,才能得到審美的感受。由此可見修辭格的審美實現(xiàn)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

(一)修辭格是作者追求表意審美的產(chǎn)物

修辭格是作者在追求表意的準確性時,為了擺脫現(xiàn)有語法的束縛而臨時采用的一種表意策略。這種策略讓作者的表意更為準確,更能產(chǎn)生審美的享受。規(guī)律性、對稱性、和諧性、新奇性、形象性、含蓄性等都會產(chǎn)生美感。這也是表意的準確性會產(chǎn)生的效果。如柯巖的詩歌《周總理你在哪里》,作者整篇使用了反復修辭格,表達了作者自己和人民對周總理逝世的無限哀思和深沉懷念,從整篇結構來看,有很強的規(guī)律性和對稱性,而且只有這種反復,才能將懷念的深沉和內(nèi)心的傷痛層層遞進表現(xiàn)出來,才能反映人民在知道周總理逝世時的真實情感。由此可見,作者對審美的追求就是對表意準確的追求,對表意準確的追求就是對審美的追求,二者相輔相承不可分割。

(二)修辭格審美功能實現(xiàn)和閱讀者緊密相關

修辭格的審美功能實現(xiàn)和閱讀者緊密相關,不同的閱讀者在閱讀作者所寫文章時會獲得不同的審美感受。對某些讀者來說,由于文學的修養(yǎng)水平和自身的閱歷,可能只能理解文字的意思,而對文字之外的其他意義卻無法精準把握,甚至在閱讀當中也沒有意識到作者使用了修辭格,對于某些修辭格所造成的意義曲折無法理解。對于這樣的閱讀者來說,修辭格毫無意義,既不能帶來審美享受,甚至影響了閱讀帶來的愉悅,這時修辭格的功能就無法實現(xiàn)。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修辭格的審美功能需要作者和閱讀者共同作用才能實現(xiàn),需要讀者與作者在某些層面產(chǎn)生共鳴。有些修辭格作者在寫作時只是為了精確表達情感,并未有意識地使用修辭或修辭格,在同時代人看來,作者只是描繪了客觀事實,只是到了另外一個時代,讀者認識觀念發(fā)生改變,從而將其當作是一種修辭格,由此看來有的時候,修辭格完全是由于閱讀者認知而產(chǎn)生的。如《甲骨文合集》(10 405反)“有虹出自北飲于河”,有一條彩虹從北邊出現(xiàn),在黃河里飲水。在現(xiàn)代人觀念中,本句采用了擬人修辭格,可在殷商人觀念中,彩虹就是天上的動物,這句只是準確地描述了他們的認知而已?!渡胶=?jīng)》中的記載也證明了這一點?!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記載:“虹虹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可見,在先秦人觀念中,“虹”就是天上的動物。因此,這里所用的擬人修辭格完全是由于現(xiàn)今的閱讀者認知觀念改變而產(chǎn)生的。

四、修辭格的本質(zhì)

對于修辭格的本質(zhì),最為常規(guī)的觀念,修辭格是語言變異現(xiàn)象。陸春祥認為,修辭格就是語言現(xiàn)象(包括語法、邏輯)的變異性[5]。濮侃認為,修辭格是語言變異現(xiàn)象形成的約定俗成的格式[6]。另外有的學者認為修辭格本質(zhì)上是一種思維模式,如張宗正認為,修辭就其本質(zhì)來看,是思維層面的現(xiàn)象[7]。修辭格作為修辭活動中的重要現(xiàn)象,當然也是思維層面的現(xiàn)象。有的學者認為修辭格和獨特的民族文化緊密相關,如李宏偉、由楊認為,漢語修辭是運用語言的藝術,產(chǎn)生于漢民族的交際活動之中,必然受到民族觀念文化的影響[8]。也有的學者側重從審美角度來探討修辭格,如宗廷虎、陳光磊認為,漢語修辭格是充分利用語義及語音、語形多種感性因素等變異方法,使語詞呈現(xiàn)美感力量的話語模式[9]。雖然在宗廷虎、陳光磊的論述中也談到語言變異,但更突出其審美的功能。也有學者從社會學、心理學等角度探討修辭格的本質(zhì)??梢?,對修辭格本質(zhì)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但大多數(shù)研究者往往是從一個角度和側面進行探究,不夠全面和深入,從而導致各說各話,不能從系統(tǒng)的角度去看待修辭格的本質(zhì)。正如我們前面所談到,修辭格作為一種語言表達時追求審美功能的思維策略,它要由思維層面、語言層面、審美層面來共同構成。對修辭格的本質(zhì)認識要將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而不是割裂開單獨地去探討。而這三者和修辭格的關系我們在上面作了探討,如圖1:

圖1修辭格系統(tǒng)的關系

由圖1可見,修辭格從產(chǎn)生到實現(xiàn),它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這個過程每一個階段都要受到社會、心理、文化等因素影響,因此只是單獨闡述某一個方面對語言表達的影響是不全面的。而一次修辭格的實現(xiàn)是這三個層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只針對某一個層面來談修辭格的本質(zhì)是不適宜的。要談修辭格的本質(zhì)或是給修辭格明確的界定,這三個方面都要涉及,否則就會出現(xiàn)以偏概全的問題。因此要探究修辭格的本質(zhì)或給修辭格作明確界定就需要從以上三個層面對修辭格影響最直接、最相關的方面以及各個層面的影響因素考慮,這樣的認識的本質(zhì)和所作的界定才是準確和全面的。

總之,對于思維層面來說,雖然利用事物的相似性、相關性來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區(qū)分事物間的相同與不同,從而來給事物分類是人類認識事物時所采用的普遍性方法,對修辭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但直接促成修辭格產(chǎn)生的卻是人類思維追求采用相對簡約的方式實現(xiàn)表意的精確性時,大腦為了調(diào)和認知、表達追求精確性與大腦思維追求穩(wěn)定性、簡約之間的矛盾而采用的一種臨時性動態(tài)思維策略。對于語言表達層面來說,雖然修辭格存在語體的差異性,形式有變異、新穎和超常規(guī)性等特性,但在語言表達層面對修辭格影響最直接的是語義相對理性意義具有色彩指向性,形式具有穩(wěn)定同一性的格式類聚,相對常規(guī)格式具有變異性,新穎性、超常規(guī)性都是來源于變異性。在審美層面,對稱、和諧、形象、含蓄等都是使讀者產(chǎn)生審美愉悅的來源,但從根本上來說導致修辭格審美功能實現(xiàn)的決定性因素是讀者在某一層面與作者產(chǎn)生審美共鳴。因此修辭格從本質(zhì)上是人們在社會、心理、文化等綜合因素影響下大腦調(diào)和認知、表達追求精確性與大腦思維追求穩(wěn)定性、簡約之間的矛盾,而采用的意義具有色彩指向性、形式具有變異性、穩(wěn)定同一性的格式類聚,并使讀者與作者產(chǎn)生審美共鳴的動態(tài)臨時性思維策略。

猜你喜歡
修辭格語言表達層面
淺談修辭格在中學語文寫作中的個性運用
試析大班幼兒閱讀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修辭格判斷的原則
基于選項層面的認知診斷非參數(shù)方法*
修辭格在高考英語中的應用
編寫劇本臺詞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綜合訓練
淺談陜北民歌歌詞中常用修辭格的英譯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選擇!
家教語言表達的“八種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