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克明
抓住機遇,實現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歷史性跨越
□ 郝克明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將是我國教育發(fā)展新的重要增長點。中國的廣播電視大學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開放大學的建設不是廣播電視大學的翻牌,而是要有新的理念,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促進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實現實質性的歷史新跨越。在廣播電視大學向現代開放大學轉型過程中,應當著重探索信息技術和教育的深度融合,重視研究當今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和教育發(fā)展的新需求。開放大學的建設,應當以巨大的勇氣、膽略和魄力改變現有廣播電視大學教學質量水平總體不高的狀況;處理好開放大學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為開放大學整合高等學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最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首先從教育入手實現“三網合一”;政府部門應當把開放大學作為新型一流大學的重大項目來立項、投入和建設。
現代遠程教育;開放大學;廣播電視大學;信息技術;優(yōu)質教育;資源;整合;共享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骨干廣播電視大學系統不斷發(fā)展壯大,已經發(fā)展成為由中央電大、44所省級電大、933所地市級電大、1829個縣級電大工作站、3000多個教學點和60000多個教學班組成的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高等學校,累計培養(yǎng)高等學歷教育畢業(yè)生756.87萬人,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我國高等教育需求急劇增長與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加快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累計完成了對5000余萬人的各類非學歷教育,為我國廣大農村和各類企業(yè)勞動者的實用技術培訓,為我國廣大教師和各類專門人才的培訓和繼續(xù)教育,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功不可沒。
但是,廣播電視大學的發(fā)展和其他教育領域一樣,總體上還不適應我國經濟、科技和教育發(fā)展的要求,突出地表現在辦學理念、質量、體制、手段等諸多方面。最近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北京、上海等地廣播電視大學,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以下簡稱《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的要求,在總結經驗和調查研究世界各國開放大學建設經驗和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對于加強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對于深入調查研究和進一步整合全國高等學校與社會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對于促進教育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實現廣播電視大學向現代遠程開放大學的歷史性跨越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提出了初步改革的方案。今天,圍繞本次論壇的主題“學者視角中的開放大學”,我主要談兩點意見,希望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廣播電視大學向現代開放大學轉型過程中,應當著重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重視研究當今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和教育發(fā)展的新需求。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fā)展。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剛剛問世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這個重30噸、占地10間房的巨物,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會以小型筆記本的輕便形式走進千家萬戶。上個世紀60年代網絡開始出現的時候,也沒有人想到,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幾乎每天都不能離開的、世界規(guī)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在本世紀初的2009年,全球使用互聯網的網民已有17.34億人,我國網民也已達3.6億人。最近幾年,埃里克·施密特又進一步提出云計算的概念。云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將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信息的存儲能力、傳輸能力和對學習者的服務能力。云技術的發(fā)展必將帶來信息技術的第三次革命,而這一時間也許用不了10年。所有這些變化和產生的影響都顯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和先導的新技術革命不僅發(fā)展迅速,而且?guī)砹巳祟惿鐣a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教育、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同時,也給現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如同國際遠程教育知名專家、英聯邦學習促進會主席約翰·丹尼爾所指出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不僅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齡的人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而且正醞釀著教育領域的巨大變革。這場變革將能夠解決長期以來教育發(fā)展面臨的最大困惑和障礙,即同時實現擴大教育規(guī)模、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以及減少教育支出的目標,以便使更多人有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他領導的英國開放大學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成功實例。英國開放大學不僅擁有在境內學習的22萬在校學生和6萬國外的學生,而且在英國全國教學質量評估中,位居牛津大學之上。在英國進行的關于學生滿意度的全國調查中,英國開放大學也連續(xù)三年排名第一。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特別是從有線網絡到無線網絡,從電腦、電視到各種形式的移動終端,使得廣大學習者在終身學習的道路上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正在成為可能。美國最近提出要以107億美元加快無線寬帶數據網的建設,使高等教育寬帶普及率由現在的65%提高到98%。這個目標的實現將使電腦的使用逐步從有線轉變到無線,這一轉變就像從固定電話到手機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一樣,將使通過網絡的學習可以更方便地隨時隨地進行。這個目標如果能夠實現,對美國教育和學習發(fā)展的影響將不可估量。其他一些發(fā)達國家在加快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促進其在社會、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傊畔⒓夹g的發(fā)展和在教育中的應用,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終身學習體系的建設,為我國廣播電視大學實現邁向高質量開放大學的歷史性跨越,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1)傳統的學校教育已經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中階段教育的迅速發(fā)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主體(獨生子女占全國中小學在校生人數已經超過了50%,在大中城市已經占到70~80%),人們對優(yōu)質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我國優(yōu)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不足,現在雖然有2200多所高等學校,但其中真正的高水平大學,包括列入“985”、“211”工程的國家重點高校,總共也就100所左右,占現有大學總數的不到5%;再加上我國重視學歷的文化傳統的影響,以及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的狀況,導致中小學生爭取上高水平大學的競爭日益激烈。盡管我們國家這些年來一直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克服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各種弊端,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是造成學生過重學習負擔和精神壓力的重要原因。去年我們做了一個關于我國獨生子女群體的實證調查,主要了解獨生子女群體的特點以及在教育發(fā)展改革思路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根據對全國7個省市的17個區(qū)、10個縣(市)的334所中小學校近10萬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多數初中和高中學生是早晨6點或者6點以前起床,晚上10點到11點或者以后才能睡眠,個別的甚至早晨五點半起床,晚上11點半或者12點睡眠。另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四成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在6~7小時之間,約兩成中小學生的睡眠在6小時以下。據有關部門調查,目前我國中小學生中只有18%能做到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高中生只有12.5%能做到一天有1小時的活動,還有40%的學生竟然達不到每天半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激烈的應試競爭,不僅嚴重影響學習者的身體健康,而且透支了學習者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造成批判性精神缺失,創(chuàng)造能力受到壓抑。高度重視和解決這些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關系廣大兒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認為,正在建設的新型開放大學對解決這個問題既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也具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yōu)勢。
(2)傳統學校教育難以滿足人們對終身學習的需求。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和教育界普遍認同的基本理念。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正在成為各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與政策的核心。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了“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2020年教育改革發(fā)展目標。實現這一戰(zhàn)略目標,尤其是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大人口規(guī)模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單純依靠傳統面對面的學校教育,顯然是不能完成上述歷史性任務的,它必然對現代遠程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現代遠程教育也必將在這方面肩負起更為艱巨和光榮的任務。
總之,我國教育發(fā)展新的趨勢和特點,對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對我國廣播電視大學實現向高質量開放大學的歷史性跨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任務。開放大學的建設和改革創(chuàng)新,不僅是我國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對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應試教育”的弊端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面對新的形勢,我認為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促進我國開放大學建設和現代遠程教育發(fā)展上一個新的大臺階。
開放大學的建設不是廣播電視大學的翻牌,而是要有新的理念,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促進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實現實質性的歷史新跨越。在廣播電視大學向現代開放大學轉型的方向、內容上,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比爾·蓋茨去年曾預言說:“5年后,人們將能夠從互聯網上免費找到最好的教師,互聯網比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都好?!?英國開放大學在教學質量上已經排在英國高等學校的前列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我國的廣播電視大學提供的教育,已經是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教育,但還不是質量最好的教育。這里的質量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質量。從學歷教育來說,我們的廣播電視大學距離一流的高水平的大學,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不認為這種差距就是廣播電視大學天生注定的。在新的形勢下,我認為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辦成一流的新型的巨型大學?,F在在深圳新建的南方科技大學正在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為辦成中國乃至世界的一流大學而努力,受到了廣大人民的歡迎和關注。我們衷心期望南方科技大學的成功。但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大人口規(guī)模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單純依靠增設高水平的傳統大學很難解決廣大青少年日益增長的對優(yōu)質高等教育的需求。而開放大學憑借其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并整合全國高等學校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假以時日,則能夠做到這一點。其受益人群也決非任何一所傳統大學所能相比。我建議廣播電視大學在總結經驗、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與國內外有關高等學校合作,根據社會的需求和開放大學自身的特點,在全國甚至在世界高等學校的某些專業(yè),精心遴選最高水平的課程和教授,認真研究和組織高水平的教學。開放大學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不僅使某些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而且可以把遠程學習變成可以交互的、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加強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為學習者努力提供比全日制普通大學更好的個性化支持服務。我認為只要下大決心,舉全國之力,并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開放大學成為新型的和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面向社會廣大成員的巨型大學,是可以逐步做到的。這將為一切愿意上高水平大學的廣大青少年和社會成員,提供一個新的機會。這也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廣大青少年千軍萬馬爭上高水平大學的問題,進一步在中小學落實素質教育。面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學習者能夠隨時隨地,通過計算機、電視等等,學習到自己最有興趣和最向往的、高質量水平的課程,這是我的一個夢想。我想,這也是沒有機會進入高水平大學學習的廣大青少年和社會成員的夢想。這個夢想如果能夠成真,將是對廣大社會成員和中華民族功德無量的最偉大的壯舉。開放大學一定能夠在這方面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成為實現這一偉大理想的主力軍。
當然,開放大學還要繼續(xù)辦好并提高高等專科教育的水平,在教育的結構和內容上注意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注意這二者之間的相互溝通和銜接,更好地為廣大社會成員終身學習服務,這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以高質量的資源建設支撐高質量的開放大學,基本思路是堅持體制和機制創(chuàng)新,整合、改造、開放、開發(fā)多種來源的高質量資源,真正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就開放大學而言,資源建設不是從零開始,不是推倒重來,而是把校內資源的開發(fā)和國內及世界上著名高等學校的合作結合起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高教育資源的質量。同時要注意避免各個廣播電視大學自成體系、資源分割和低水平的重復。開放大學和國家數字化教育資源中心,應該是一個分布式存儲的、開放的、資源共享的系統,這個系統也包括各地具有地方或專業(yè)特色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在基礎設施方面,也要注意教育系統內部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最近聽中國教育電視臺的同志們說,他們已投資將近10億元的資金并發(fā)揮高水平技術專家的作用,開發(fā)和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國第一個多網融合教育新媒體云平臺(果實網),不僅可以為國家開放大學的平臺建設縮短時間,而且可以避免重復建設。
要克服不同地區(qū)、學校由于體制分割和機構之間因利益壁壘所造成的弊端,鼓勵和引導高等學校特別是公共財政大力支持的“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與開放大學共建最優(yōu)質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和學習服務平臺。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知識產權,給予提供資源的優(yōu)秀教師以適當的報酬。同時要注意區(qū)分免費資源和收費資源,建立資源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機制。
建議廣電、工信部門能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從國家的大局考慮,首先從教育入手,下大決心促進三網合一,充分利用現有的有線電視頻道播放開放大學的課程,讓更多的學習者不僅能夠通過計算機網絡,而且能夠通過電視網絡和各種移動終端,更加容易和方便地選擇和接受優(yōu)質的教育。現在我國的電視頻道已經將近100個了,但大部分都是新聞、文藝、體育和教育節(jié)目。比如最近關于日本的地震、海嘯和反應堆輻射問題,很少有電視臺在這方面對公眾進行教育。我建議至少拿出五六個頻道,與計算機網絡教育結合起來,為社會成員提供比較方便的學習服務。加快三網合一涉及體制方面問題,建議首先從教育方面突破體制的障礙。
現代遠程教育將是我國教育發(fā)展新的重要增長點,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建議不要再把開放大學僅僅作為一般的事業(yè)單位,而應作為建設新型一流大學的一個重大項目來立項、投入和建設。
總之,開放大學的探索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同時也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需要認真做好整體性的思考與設計,同時要分步驟扎扎實實地推進。鑒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區(qū)發(fā)展很不平衡,在管理權限上應允許幾個有條件的地方開放大學進行試點。試點的內容應著重在管理體制探索、加強與地方社會發(fā)展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結合、建設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成才的立交橋、加強投入與保障機制以及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探索。
(本文系作者在“學者視角中的開放大學”專家論壇上的學術演講整理稿)
郝克明,研究員,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會長,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責任編輯 石 子
G420
A
1009—458x(2011)05—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