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本文試圖運用神話—原型批評,對《老殘游記》中隱含的“夸父逐日”的原型進行分析,闡釋中華民族依賴群體心靈深處的積淀而得到理解和溝通的原型意義。
原型批評在文學文本分析中的作用很大,所以榮格在心理學闡述中觸及到文學,因為集體無意識——原型——文學之間顯然存在著某種內在聯(lián)系,正像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本我/無意識——俄狄浦斯情節(jié)——文學一樣。倆人之間的一個不同,也許就是榮格本人很少把集體無意識/原型理論應用于實際文本分析中,原因可能如榮格所言:他本人對文學知之不多。[1](P197)榮格的“原型”更像是一個心理學概念,而加拿大文學批評家諾思洛普·弗萊將心理學意義上的“原型”移植到了文學領域,賦予原型以文學含義。弗萊認為原型“是一種典型的或反復出現(xiàn)的形象”。[2](P142)“是民間故事的主題及其反復出現(xiàn)的成分擴展到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中的結果”。[3](P60)原型把“把一首詩同別的詩聯(lián)系起來,從而有助于統(tǒng)一和整合我們的文學經(jīng)驗”。[2](P99)弗萊在批評文學作品時,更注重的是文學傳統(tǒng)、慣例和文化語境的作用。因此,這要求批評家不僅要細讀一部文學作品,更要在文學的整個系統(tǒng)關聯(lián)中研究作家作品。弗萊主張用盡量“向后站”的方法來遠觀一部文學作品,從大處著眼,以發(fā)現(xiàn)這部文學作品與其他作品的聯(lián)系,找出那些恍惚中連接著原初帶普遍性的原型因素。按照神話—原型的批評理論,我們在研讀《老殘游記》文本時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與我國古代“夸父逐日”和“女媧補天”的原型一脈相承。
弗萊將文學看作是“移位的神話”,認為體現(xiàn)童年時期人類的心理經(jīng)驗的神話和宗教儀式,隨著時代的演變、發(fā)展并沒有消亡,而是移變成為文學,神話的模式成為各類文學的模式,神也置換變形為文學中的各類人物,無論形象還是結構,神話都為后續(xù)的文學提供了原型。[4](P333)
在中國古典神話中一直流傳著夸父逐日的神話,關于這則神話,《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中這樣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5](P1371)對于這則神話傳說的理解,歷來頗多歧解,但是我們普遍接受袁珂先生的闡釋:“神話里所表現(xiàn)的夸父的無比的英雄氣概,競敢去追趕太陽,和太陽賽跑,最后巨人夸父雖然因為止不住口渴終于在半路上犧牲了,但是他那勇往邁進、凌厲無前的精神,卻是一直教人神往。夸父的犧牲遺留給人的不是悲哀的印象而是振奮的感情?!保?](P148)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對這則神話的理解是:“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人民對勇敢、力量和偉大氣魄的歌頌,對死后不忘為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的贊美?!保?](P282)仔細分析這則神話,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對于這則神話,中國人民給予了很好的處理,夸父雖然渴死于途中,卻在鄧林中得到了永生??涓傅淖非缶?,已經(jīng)作為一種執(zhí)著的信念融入了民族的血液,成為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夸父也成為中國古典文學中追逐原型的典型。這種追逐的原型模式在后世的文學作品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文學是移位的神話,經(jīng)過置換變形,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民族中對相同的原型有不同的表現(xiàn)?!保?](P6)而《老殘游記》中對“夸父逐日”的置換主要有兩種形式意義。
第一種是對“夸父”的原型精神正面繼承的老殘?!翱涓浮钡淖穼ぴ?,在這里被置換成一個孤獨的漂泊的尋求救人乃至救國的醫(yī)者、奔走者形象,一個不斷追尋精神家園的探索者。老殘同夸父一樣有著宏大的志愿——追尋太陽。在小說開篇第一回就有交代,老殘在黃大戶家中做了一個夢:他同好友文章伯、德慧生一氣前往登州府訪蓬萊勝景,欣賞了海市蜃樓的幻想之后,老殘就提議“人人都說日出好看,我們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出如何?”[9](P3)但是當他們快要看到日出的時候“天上云氣一片一片價疊起?!保?](P4)最后德慧生說“殘兄,看此光景,今兒日出是看不著的了。”[9](P4)老殘尋訪的日出近在咫尺而又無緣看到,就象夸父“道渴而死”無緣追上太陽一樣。于此,老殘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說“天風海水,能移我情。即是看不著日出,此行亦不為辜負?!保?](P4)老殘有著追尋光明的宏愿,有著救國救民的悲憫情懷,但是他又懂得奔走過程的意義:夸父沒有趕上太陽,但是仍舊是英雄。
老殘?zhí)ぶ涓笀?zhí)著的腳印,義無反顧的奔走前行。老殘選擇“搖個串鈴,替人治病”,[9](P2)表面看來是為了“糊口”,這樣自在獨行的一走就是二十年??墒亲鳛椤霸?jīng)讀過幾句詩書”[9](P1)但又不愿做八股文章的的讀書人,深受其父的影響,“不會要錢”,[9](P1)為人剛正,作風清廉,義肝俠膽。對于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狀,他深感悲痛和無奈;對于殘害百姓的所謂清官,他深感悲憤和失望。他不斷尋找不斷的游走奔波,試圖找到改變現(xiàn)狀救民于水火的方法。他心痛于“舉世皆病,又舉世皆睡”的現(xiàn)狀,“真正無下手處”,[9](P9)他用自己的方法探尋著治病治國之路,“搖串鈴先醒其睡,無論何等病癥,非先醒無治法。具菩薩心,得異人口訣,鈴而日串,則盼望同志相助,心苦情切”,看似自在的游走江湖,實際上是為民為國苦苦奔走。
在奔走追尋的道路上,老殘只身一人,堅定而又執(zhí)著,面對困難,他象夸父一樣從不退縮??涓冈谧穼ぬ柕耐局忻媾R“渴”的困境,而老殘作為一個游走江湖的醫(yī)生想要救民于水火,談何容易。他在飯席間聽說了玉賢的殘暴,“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9](P29)心里甚是不平靜,于是遠赴曹州府親自去探個究竟。而老殘只是個搖串鈴的江湖醫(yī)生,無權無勢,這是他在“追尋”道路上的一難。老殘為了曹州百姓免受玉賢的迫害,獻計給申東造,讓他的族弟申子平親自尋訪并請出了江湖上大有名氣的劉仁甫,暫時平息了曹州府的盜案??墒?,按照桃花山中的隱士黃龍子的說法,劉仁甫“是個好人,然其病在過真,處山林有余,處城市恐不能久。大約一年的緣分,你們是有的。”[9](P96)也就是說,老殘尋找的醫(yī)世的病方,治標不治本。這又是老殘在追尋的道路上棘手難題之一。對于傷天害理急于做大官的玉賢,老殘沒有辦法撼動,最多也只是宮??陬^的說法“說今以后,再不明保他了”[9](P178)并沒有實際上的處罰行動。對于類似玉賢的剛弼,老殘能做的也只是盡力幫助魏家父女二人洗涮冤屈,辦案昏庸的剛弼在結案后,安然無恙的回去了。就像老殘在求助外援幫助魏家父女時說的那樣,“我詳細寫封信稟宮保,請宮保派白太尊來覆審。至于這一炮響不響,那就不能管了。天下事冤枉的多著呢,但是碰在我輩眼中,盡心力替他做一下子就罷了。”[9](P152)一句“罷了”道出了老殘的辛酸與無奈,他對百姓的無辜被殘害的情狀,痛心疾首,但是能做的只是“盡心力”奔走去尋找,去申訴。
走了幾十年,找了幾十年,老殘沒有停下追尋的腳步。但是對于天下蒼生,對于民族國家,他最終也無可奈何。在《老殘游記續(xù)集》中,老殘孤獨的死去,自己的靈魂看著自己的尸首,“不覺墮了兩點眼淚”,頗有感慨的說“今天屈你冷落半夜,明早就有多少人來哭你,我此刻就要少陪你了?!保?](P260)暫且不論老殘在游歷地獄后是否上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到的是老殘的離世,死后的世界是我們誰也說不清楚的,作者的美好寄托給了讀者心理的安慰,但是虛空的想象畢竟替代不了赤裸裸的現(xiàn)實。老殘一生為百姓為國家執(zhí)著的追尋無果而終,盡力辦了幾件利國利民的事情,也只能是暫時補了殘破的國家身上幾個微小的窟窿,老殘的精神家園,或許死后才能尋得到。
第二種是對“夸父”的原型精神反面演繹的玉賢、剛弼之流。“榮格和弗萊都認為,原型除了肯定意義之外還有否定意義,如地母原型除了象征生命,寬愛,仁慈,還可以象征死亡,危險,吞噬?!保?](P197)在《老殘游記》中,不惜“萬家流血頂染猩紅”[9](P47)的玉賢,指鹿為馬昏庸斷案的剛弼,對于“官”對于“權”的貪婪追逐,顯然是把夸父似的對光明的執(zhí)著追尋墮落為低級的權利欲望的追逐??梢哉f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緣于欲望,如果人類無欲無求,社會也不可能進步。所以欲望不一定一開始就是不合理的,可是一旦欲望超出了作為正常人的負荷,就會如洪水猛獸一般沖破一切道德、倫理、秩序,那么人也就必然走向非人。馬克斯?韋伯說過“一般地說,我們把‘權力’理解為:一個人或一些人在社會行為中,甚至不顧參與該行為的其他人的反抗而實現(xiàn)自己意志的機會。”[10](P26)所以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命令別人比被別人命令更為愉快,行使權力比接受權力支配更為愉快。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恐怕一般人都會選擇“命令別人”。
玉賢這樣“逼民為盜”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棟一家,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他們家所做,甚至在吳少奶奶為夫殉節(jié)之后,手下人為于學禮求情,玉賢卻說:“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就是這個道理?!保?](P40)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說,“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9](P52)深刻地揭示了他追逐權力的貪婪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大案,望風捉影,判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玉賢之流就是渴求掌握權力,所以才做足了表面工作,一步一步往上爬。與此同時,領導者的權力欲望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具有很強的擴張性,主要表現(xiàn)在領導者對權力行使領域的擴張上。歷史上,一些國家由小到大、由民主到專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統(tǒng)治者權力欲望擴張的結果。所以,玉賢“急于做官,又急于做大官,所以傷天害理”。[9](P56)他們在心中永無止境的欲望的奴役之下苦苦追尋。
小說中還有一位貌似賢良實際卻是昏官酷吏的保護傘的人——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搜羅奇才賢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 卻 很 昏 庸,“耳 根 軟 ”[9](P159)又 “護短”[9](P2178)。他不去分辨手下官員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別人獻策的正誤優(yōu)劣。他的愛才美德,給山東百姓帶來的卻是一系列的滅頂之災?!稗k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甚至是要保舉的。剛弼也是他器重的,最讓人發(fā)指的是他竟錯誤地采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黎民百姓家破人亡,生靈涂炭,把一片安詳之地變成人間地獄。史鈞甫知道他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宮保若能行此上策,豈不是賈讓兩千年后得一知己?功垂竹帛,萬世不朽”[9](P132)。他表面追求的是人才,但是透過追求治世人才的面具,我們看到他滿足的是追求人才的過程中別人對他的贊賞,而毫不在乎追求之后的實質性意義,他借此真正想要追逐的是榮譽是萬世流芳的美名。但是這里的代價是無辜百姓的家破人亡,這種父母官的心理不可謂是不扭曲變態(tài)的。
“生活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原型。無盡的重復已經(jīng)將這些經(jīng)驗刻入我們的心理結構中,不是以帶有內容的意象形式,而是在開始時,以無內容的形式,僅僅代表著某一類知覺和行為的可能性。當和特定的原型相對應的情境出現(xiàn)時,這個原型被激活,并強制性地顯現(xiàn)出來,就像一種本能的驅動力一樣,推開一切理念和意志以獲得自身的通暢,否則它就產生一種病理學意義上的內在沖突,也就是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保?](P211)由于原型具有共通性,因此它可以跨越時間、空間、民族,達到一種與原初的契合。
夸父逐日從遠古時代流傳至今,仍然就有經(jīng)久不衰的內涵和意義。弗萊認為,“文學固然離不開作家的個人創(chuàng)造,但這種創(chuàng)造性主要不是個性化的出新,而是對神話原型的發(fā)現(xiàn)和摹仿,揭示神話原型中潛藏的人類深層愿望?!保?1](P377)“夸父”可以說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的象征,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集體意識所存在:遠大宏愿、追尋不止、奮斗不息、至死不渝。
就像《老殘游記》第一回描述的那艘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的船一樣,晚清社會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有識之士痛心疾首,奔走呼號,但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不知道它會駛向何方。幾代人甚至是十幾代人的不停“奔走”才換來今天的幸福。作為晚清時代的文學作品,由于時代的個人的等諸多因素的原因,《老殘游記》不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但是劉鶚先生和他的《老殘游記》的巨大成就是任何人都不可抹殺的在文學作品中。劉鶚作為一個有著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他將中華民族奮斗不息、追尋不止的奮斗精神融入《老殘游記》中。更具特色的是它不僅是積極精神的傳承——老殘式的執(zhí)著追尋醫(yī)民救世的良方,還有對扭曲的消極精神的無情揭露——玉賢、剛弼、張宮保之類的對于權和名的貪婪無度的追逐模式。盡管這種追尋和探索有的伴隨著人性的墮落,但是正像弗萊的神話—原型批評理論所闡釋的一樣,神話英雄必然會在文學中復活,當然也將會在現(xiàn)實中復活。種族遠古的記憶即集體無意識通過藝術或夢的形式得以再現(xiàn)。作者通過這兩類截然不同的“追逐”委婉地告誡人們,追尋的夸父在當下仍然鮮活的存在著,執(zhí)著的尋找著追尋的意義,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朱剛.20世紀西方文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諾思羅普·弗萊著,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批判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3]王寧,吳詩哲.諾斯普羅·弗萊文論選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7.
[4]李秀云.西方文論經(jīng)典闡釋[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5]郭璞注,袁珂點校.山海經(jīng)[M].上海;上海古籍出社,1980.
[6]袁柯.古神話選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7]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8]趙小琪,吳冰.原型批評視野下的新世紀新加坡華文文學[J].華文文學,2008,(1).
[9]劉鶚著,唐松波校注.老殘游記[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10]丹尼斯朗著,陸震綸,鄭明哲譯.權力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1]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