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河,孫俐俐
(1,2.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北京 100081)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歷史考察
李金河1,孫俐俐2
(1,2.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北京 100081)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馬克思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原理;列寧對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發(fā)展,為落后國家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提供了理論指導與經驗借鑒;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是毛澤東在馬克思和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的國情創(chuàng)立的。該理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實踐探索中不斷發(fā)展。新世紀新階段,伴隨著國際國內環(huán)境、社會階級階層結構的新變化,人民民主專政的內部構成、實現(xiàn)途徑、核心任務等都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
人民民主專政;無產階級專政;歷史考察
考察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形成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對于在新形勢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有著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考察該理論的歷史,首先必須溯本逐源,考察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民主觀——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其次,必須從中國的特殊國情出發(fā),厘清不同歷史時期面臨的歷史任務、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經濟基礎的變革以及階級階層變化。
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是 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和工人運動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由于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和生產的社會化,導致“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1]。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導致階級斗爭的尖銳對抗,資產階級憑借掌握的國家政權鎮(zhèn)壓無產階級的反抗,國家政權在性質上變成了資產階級專政的機器。無產階級要爭得民主,必須首先奪取國家政權,并利用政權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肮と烁锩牡谝徊骄褪鞘篃o產階級上升為統(tǒng)治階級,爭得民主?!盵2]1848年法國工人六月起義失敗后,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的階級壓迫性質暴露得更加突出,馬克思進一步認識到,工人階級在資產階級共和國范圍內不可能爭得真正的民主,出路只能是“推翻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專政!”[3]馬克思是在實現(xiàn)無產階級民主的基礎上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的,專政是實現(xiàn)無產階級民主的必要手段。
馬克思具體考察了英、法、德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歷史條件,認為英國已經實現(xiàn)工業(yè)化,無產者已經占大多數,可以直接建立無產階級統(tǒng)治;而法國和德國可以間接建立這種統(tǒng)治,這兩個國家的大多數人是無產者、小農和城市小資產者,而小農和小資產者正處在分化為無產階級或資產階段的過渡階段。馬克思是在無產階級作為絕大多數人而獲得政治統(tǒng)治的意義上闡發(fā)無產階級專政的內涵的,他認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是實現(xiàn)絕大多數人的民主。
馬克思強調無產階級專政是過渡性的國體,是暫時的政治形式,終極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斑@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4],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讓馬克思進一步明確了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只能是無產階級專政。在這個過渡階段,專政的意義是消滅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為向無階級、無國家的共產主義社會過渡創(chuàng)造條件,是暫時的。從實現(xiàn)民主的意義上講,是由不完全的民主到真正完全的民主的過渡階段。馬克思提出真正的民主制,是人民掌握國家,社會收回國家,“在真正的民主制中政治國家就消失了”[5],真正民主制也就是階級、國家消亡的社會。無產階級專政的過渡性決定了它是走向真正民主的動態(tài)過程。那么,如何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制呢?“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xiàn)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盵6]無產階級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新型國家政權,利用它誘導和支持社會力量逐步參加國家政治,由人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逐步走向無階級的真正民主的共產主義社會。
可見,馬克思理論體系中的“無產階級專政”,是在資本主義充分發(fā)展、社會結構分化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占人口絕大多數、他們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并且日益激化的歷史條件下實現(xiàn)的,是無產階級對少數資產階級的專政,是保障實現(xiàn)絕大多數人民當家作主,是向階級、國家、民主消亡的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國家形態(tài)。
當然,馬克思既強調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客觀條件,又強調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奪取政權對于消滅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為向無階級、無國家社會的過渡創(chuàng)造條件的能動作用。這就為在階級斗爭尖銳的落后國家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提供了理論武器。
列寧在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踐中,發(fā)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為此后的無產階級專政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一,無產階級專政要通過共產黨的領導來實現(xiàn)。由于俄國資本主義不發(fā)達,無產階級只占少數,因此,列寧指出,“無產階級專政是對舊社會的勢力和傳統(tǒng)進行的頑強斗爭……沒有為本階級全體忠實的人所信賴的黨,沒有善于考察群眾情緒和影響群眾情緒的黨,要順利地進行這種斗爭是不可能的”[7]。
第二,無產階級專政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俄國是由半農奴制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民主革命不徹底,農民占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無產階級只有和農民結成聯(lián)盟才能保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皩U淖罡咴瓌t就是維護無產階級同農民的聯(lián)盟,使無產階級能夠保持領導作用和國家權力。”[8]列寧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工農聯(lián)盟理論,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這是在國體上的創(chuàng)新。
第三,強調專政職能。十月革命后,帝國主義國家聯(lián)合起來對新生的無產階級政權進行顛覆,蘇聯(lián)國內階級斗爭也異常尖銳。在這種情況下,列寧強調無產階級專政必須暴力鎮(zhèn)壓剝削階級的反抗,鞏固無產階級政權?!皩U褪遣皇芟拗频?、依靠強力的而不是依靠法律的政權?!盵9]只要國際上還存在著帝國主義,國內還存在著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的鎮(zhèn)壓職能就不能消亡。當然,列寧更強調無產階級專政不僅在于暴力,而更重要的是對大多數人實行民主,“無產階級專政是破壞資產階級民主和建立無產階級民主”[10]。他提出工人民主制,但由于保持國家政權一直是布爾什維克最迫在眉睫的任務,這一計劃一直沒有得到機會實施。
列寧對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探索,不僅為俄國無產階級專政的鞏固與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中國共產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提供了理論指導與經驗借鑒。
馬克思民主觀的核心是人民主權。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實質是實現(xiàn)大多數人的民主。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原理,根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殊國情和社會發(fā)展階段,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創(chuàng)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是從落后國家邁向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邏輯出發(fā)的。“人民”是歷史的、具體的,由于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在社會發(fā)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階級、民族斗爭的側重點不同,人民民主專政的內涵也就不同。
(一)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創(chuàng)立
1840年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本主義沒有發(fā)展起來,社會結構是“中間大,兩頭小”。無產階級占少數,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最有革命性的階級;農民占大多數,是無產階級同盟軍;資產階級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既有妥協(xié)性又有革命性,但在反帝反封建革命中,革命性是占主導地位的。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要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兩大歷史任務,必須聯(lián)合一切革命階級。毛澤東科學分析了當時中國的階級狀況以及各階級對革命的態(tài)度,指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是國體構建的基本階級力量。中國共產黨根據不同歷史時期革命形勢的變化,在革命斗爭中走上人民民主專政的歷史必由之路,創(chuàng)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消極總結經驗教訓,認為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不可靠,關鍵時刻背叛革命,由此日后建立的是工人、農民聯(lián)盟的工農民主政權。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毛澤東提出建立一切抗日階級聯(lián)盟的民主共和國,政權基礎包含抗日的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革命的性質既不是資產階級革命,也不是無產階級革命,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結果,既不是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共和國,也不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只能是“幾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共和國”[11]。中國半殖民半封建地社會的特殊性決定了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必要性和歷史必然性。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在望,雖然國民黨的力量占優(yōu)勢地位,但共產黨已經發(fā)展壯大。為團結一切力量取得抗日勝利,促進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xiàn),毛澤東提出“建立一個以全國絕對大多數人民為基礎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民主聯(lián)盟的國家制度”[12],進一步闡明這種國家形態(tài)不可能、也不應該是一個階級專政和一黨獨占政府的制度,不能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和一黨制度,而是“幾個民主階級聯(lián)盟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形態(tài)和政權形態(tài)”[13]。
1946年后,國內階級矛盾成為主要矛盾。1949年解放戰(zhàn)爭即將勝利,毛澤東提出要建立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叭嗣瘛笔枪と恕⑥r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專政的對象是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幫兇?!皩θ嗣駜炔康拿裰骱蛯Ψ磩优傻膶Uハ嘟Y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盵14]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對人民民主專政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至此,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確立。
(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特點
新中國成立后,官僚和買辦資產階級被消滅,形成新的社會階級階層結構,國體就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權。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強調的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的民主,而不是某一階級的民主,這符合馬克思在肯定民主階級性的前提下,承認民主就是“大多數人的統(tǒng)治”這一思想?!叭嗣瘛痹诟鱾€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總是由包含大多數人的幾個階級所組成。人民民主專政的提法,確切地表明我國的階級狀況和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明確地表示出國家政權的民主性質。
人民民主專政通過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來實現(xiàn)大多數人的民主,歷史使命是保衛(wèi)無產階級政權,發(fā)展生產力,最終消滅階級,實現(xiàn)共產主義。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就是無產階級專政。這種人民民主專政,與馬克思所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有所不同,是馬克思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在中國的新發(fā)展。
一是起點和目標不同。無產階級專政是由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國家形式,而人民民主專政是從半殖民半封建地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國家形式。二是革命的性質不同,專政的對象不同。無產階級專政是推翻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專政的對象是資產階級;而中國是反帝、反封建、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專政的對象是封建地主和官僚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參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國家政權中包含民族資產階級。三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階段不同,階級狀況不同,國家政權的階級構成不同。馬克思所講的無產階級專政,是在生產力較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結構分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的條件下產生的,由無產階級獨掌政權;而新民主主義國家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脫胎而來的,只有 10%左右的現(xiàn)代工業(yè),90%是個體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由此決定的社會結構是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國的政權形式只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包含四個階級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性質的政權。四是制度安排不同。人民民主專政國體在階級結構上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lián)合專政,這就決定了與之相匹配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三)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對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探索
新民主主義國家是半殖民半封建地的中國在民主革命勝利后、逐步轉入社會主義革命一種必要的過渡性的國家政權形式。“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在中國,為民主主義奮斗的時間還是長期的?!盵15]毛澤東曾認為這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1956年,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已經基本建立起來,與此相適應,社會階級結構出現(xiàn)了新的變動: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者的一部分。從理論上說,我國就只有“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
這種社會階級狀況導致在理論認識上的困惑。一是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發(fā)生了根本變化。按照馬克思主義政黨原理,一個政黨失去其階級依據,就沒有存在的可能。但事實上,這個階級作為“階級”已不存在,但是作為階級的人還是存在的,而且這部分人是可以轉變的。在社會急劇變動時期,發(fā)揮這部分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毛澤東以戰(zhàn)略性的思維提出保留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有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繼續(xù)存在的合理性作出了理論回答,為整個社會主義階段的民主實現(xiàn)形式作出了政治上的制度安排。二是既然剝削階級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在理論上已經確立,國內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已經不存在,那么,按照馬克思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否還需要專政?對誰實行專政?對于這種困惑,毛澤東正確分析國際國內的形勢,提出了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的思想——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霸谏鐣髁x建設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化主義建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16]對人民內部矛盾用民主方法解決,對敵人實行專政。兩類矛盾的判斷,賦予了人民民主專政新的內涵,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實現(xiàn)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與實踐困境。
黨的八大決議中“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取得全國勝利以后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就是無產階級專政。”[17]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人民民主專政從新民主主義性質轉變?yōu)樯鐣髁x時期的無產階級專政性質。但此處的“無產階級專政”,仍不同于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在中國,資本主義并沒有經過充分發(fā)展,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不是社會主要矛盾,并且民族資產階級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后轉變成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勞動者,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構成中仍包括被改造后作為階級已經消滅的這部分人。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新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現(xiàn)實要求和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得到新發(fā)展。
1.撥亂反正,重提人民民主專政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偉大歷史轉折。
鄧小平總結了建國以來社會階級狀況的變化:工農聯(lián)盟更加鞏固和發(fā)展,知識分子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尤其明確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專政”的“資產階級”的性質: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已經不存在,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改造成社會主義勞動者。鄧小平指出,人民民主專政的提法更適合我國國情。
為什么在新世紀新階段仍然是人民民主專政?這是總結“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正確認識中國國情而得出的必然結論。
首先,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實事求是的判斷。這個階段,既不是資本主義階段,也不是馬克思講的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向共產主義過渡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是中國獨有的,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次,“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必須大力發(fā)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極大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了中國可以利用市場經濟為社會主義服務,不會發(fā)展資本主義或經歷一個單獨的資本主義階段。最后,現(xiàn)代化工業(yè)化的進程,多種所有制形式與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決定了社會階級階層結構的多元化趨勢。當前,中國的社會結構與馬克思設想的社會條件很不相同,無產階級或工人階級只是人民中的一部分,社會結構已經從單一的工農聯(lián)盟向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因此,在國體上,既不能是西方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專政,也不是無產階級一個階級的專政,只能是包含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各個階級階層的人民民主專政。
2.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新發(fā)展
新世紀新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建立,依法治國成為基本治國方略,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民民主專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適應歷史任務的需要,得到新發(fā)展,呈現(xiàn)出新特點。
第一,人民民主專政的內部構成發(fā)生新變化。我國是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的,為了解放、發(fā)展生產力而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經濟制度與分配制度的變革,必然帶來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由此產生了一大批包括個體戶、私營企業(yè)主、民營企業(yè)家、外資合資企業(yè)的管理者、社會中介組織成員以及自由職業(yè)者等新的社會階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了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存在的合理性,也就決定了新的社會階層出現(xiàn)與存在的合理性。
與此同時,傳統(tǒng)意義上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以及知識分子隊伍發(fā)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和分化。除了分化出新的社會階層屬于社會主義建設者外,更多的分化為“農民工”群體和城鄉(xiāng)失業(yè)半失業(yè)階層,他們也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在新形勢下,人民民主專政的內部構成已經發(fā)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階級階層聯(lián)盟。
第二,人民民主專政的專政對象和實現(xiàn)途徑發(fā)生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合理性,決定了中國不會出現(xiàn)新的資產階級,也就決定了國內不存在對敵對階級實行專政的情況。專政的對象由敵對階級,變?yōu)闃O少數腐敗分子、嚴重違法犯罪分子、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暴力恐怖勢力。隨著民主法治的健全,依法治國成為基本治國方略,對敵對勢力的鎮(zhèn)壓不再依靠“群眾專政”或“階級專政”的手段,而必須經過法定的程序,依法專政。
第三,人民民主專政的核心任務發(fā)生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階級斗爭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該利用新型的無產階級政權,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就是為了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實現(xiàn)人的全面解放。鄧小平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盵18]胡錦濤同志根據新形勢新變化,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必須及時轉向充分發(fā)揮人民內部民主的歷史軌道,發(fā)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
一方面,社會主義愈發(fā)展,民主也愈發(fā)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出現(xiàn)利益主體多元化趨勢,催生人們的個體意識覺醒,培育了人民的平等意識、權利意識和民主意識。同時,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引起社會利益群體急劇分化,公眾為爭取、實現(xiàn)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必然積極地介入政治過程,從而引起政治參與的極大熱情。利益是社會成員政治行為的根本動因,對各種利益主體權利的認可和尊重,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建立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公民政治參與是實現(xiàn)人民民主的條件。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政治參與要求,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
另一方面,現(xiàn)在是社會轉型期、經濟發(fā)展黃金期、社會沖突高發(fā)期。社會結構日益趨向復雜,多元利益群體出現(xiàn),貧富分化加劇,階級階層之間的利益矛盾復雜化,導致社會矛盾凸顯,群體性事件增加。這些都是在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已經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要不斷擴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最大限度地激發(fā)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各組織的創(chuàng)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是發(fā)展的、運動的。在馬克思基本原理指導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進,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必將不斷發(fā)展。
[1][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52,104.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6.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2.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1.
[7]列寧專題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2.
[8][10]列寧全集 (第 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2,256.
[9]列寧全集 (第 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74.
[11]毛澤東選集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5.
[12][13][15]毛澤東選集 (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6,1062,1060.
[14]毛澤東選集 (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
[16]毛澤東選集 (第 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64.
[17]學習《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閱讀文件選編[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529.
[18]鄧小平文選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責任編輯:楊 東
D6
A
1002-0519(2010)06-0079-06
2010-12-31
李金河,男,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教研部主任,教授;孫俐俐,女,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教研部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