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堅,王茵萍,仲遠明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江蘇南京210029)
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是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一類疾病。由于腫瘤疾病本身的發(fā)病特點,以及目前腫瘤診斷手段的適用性、特異性、價格因素等方面,導致許多腫瘤病人在臨床發(fā)現(xiàn)和診斷時已是中晚期,嚴重影響病人的治療和預后。所以,腫瘤的早期診斷格外重要。我國自70年代開始利用耳穴電信息的測定來輔助診斷腫瘤,經(jīng)過多年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研究。
耳穴的電學特性是經(jīng)穴的一種生物物理特性。在電學特性中,涉及電阻、電容、電感、電位等。在信息論中也可以稱為人體的耳穴電信息[1]。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人體耳穴電信息具有反應人體生理、病理狀態(tài)的功能。如耳穴電阻降低的部位,皮膚導電量明顯增高,故電阻降低的部位又稱為“良導點”,良導點的存在能反映和診斷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穴位和經(jīng)絡總呈現(xiàn)高導電狀態(tài),只有當患者處于病理狀態(tài)時才變得明顯起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機體出現(xiàn)病變時,耳廓上與其相關的耳穴皮膚電阻值與其它耳穴皮膚電阻值相比會出現(xiàn)明顯降低,同時,這些耳穴皮膚的導電量也會明顯增加[2]。國內外研究人員運用此原理設計開發(fā)出了許多耳穴診斷探測儀器,對各種臨床疾病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耳穴電信息具有反應病變的特異性,而利用耳穴電測定來診斷惡性腫瘤也是在常見病的研究基礎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
李育良等[3]用QZT多功能疾病探測儀對復制內臟病理模型的家兔耳廓進行了全面探查,結果發(fā)現(xiàn)每種內臟病理模型均伴隨病程在耳廓凹面的特定區(qū)域有規(guī)律地顯現(xiàn)低電阻群。其病理模型有急性中毒性肝炎、彌散性胃炎、直腸炎、異物性肺炎、急性中毒性腎功能不全、睪丸炎。葉燕燕[4]觀察了2l例實驗性膽管膽囊炎家兔的耳廓電阻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家兔耳廓肝膽區(qū)耳穴電阻明顯降低,而且反應部位隨炎癥加重常擴大到周圍的穴區(qū)。朱元根等[5]觀察了以醋酸誘發(fā)大鼠潰瘍或胃壁炎癥后,大鼠耳穴導電量較之前顯著升高,電阻值降低,并發(fā)現(xiàn)了大多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耳廓微循環(huán)障礙,而且每日電針脾俞透胃俞和足三里穴可對病變的發(fā)生起預防和治療作用,并可抑制耳穴導電量的升高,使微循環(huán)障礙減輕。趙欽等[6]復制了20只家兔的急性胸膜炎模型,采用管氏染色法對兩組耳穴進行探測及染色,然后分別選取兩耳染色區(qū)和非染色區(qū)組織及對照組家兔耳穴組織,經(jīng)消化處理后測定Zn、Cu、Fe、Ca、Mg、K 等化學元素的含量。結果發(fā)現(xiàn)家兔兩耳染色區(qū)組織中的Zn、Fe、Ca等元素含量都分別高于其它非染色區(qū),亦高于對照組家兔相應區(qū)域。管遵信等[7]在實驗性急性闌尾炎、腹膜炎、胃潰瘍疾病模型后42~48 h進行耳穴染色,取著色部位作冰凍切片,研究著色部位(耳穴)的組織學變化。觀察到染色部位有兩種情況:①在皮膚表皮的細胞間隙和真皮的基底層;②有的染色部位在細胞質。染色均在表皮真皮,未發(fā)現(xiàn)皮下組織染色。此外,著色耳穴與不著色的正常皮膚在組織學上產(chǎn)生了很大變化。其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角化層變薄甚至消失,生發(fā)層增生變厚,以及炎性細胞浸潤。此為耳穴出現(xiàn)良導點(絡)的組織學基礎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綜上所述,耳穴與體表、內臟存在著多種不同層次的聯(lián)系,當內臟出現(xiàn)疾病時,耳穴部位就會出現(xiàn)各種變化,其中就有電阻的明顯降低和導電量的顯著升高,此為運用耳穴電信息診斷腫瘤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早期的耳穴檢測儀大多是采用燈光和聲音來定性表示耳穴電阻值與基準點閾值之間的相對定性關系(大于或小于閾值),功能單一,缺乏對耳穴電阻值的定量測量和統(tǒng)計分析,如葉艷等自行研制的音響電表式耳穴探測儀器[8]。后來又出現(xiàn)了運用儀表顯示具體電阻、電位的儀器,這也是一大進步。但是也存在著測量誤差較大、操作復雜、數(shù)據(jù)處理難度大等不足
隨著微型計算機的出現(xiàn),很多儀器都利用電腦來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使診斷準確性大大提高,這些儀器有如湖北省仙桃市電子儀器廠與湖北省腫癌醫(yī)院共同研制的84-Ⅱ型腫瘤探診儀[9],河南新鄉(xiāng)XZ-20型信息診斷儀和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耳穴電腦信息診斷儀[10]等,其原理都是通過對耳穴電阻的測量和比較,尋找“良導點”作為判斷疾病的依據(jù),但是此種方法因為不能對耳穴電信息作全面的分析和利用,而且“良導點”不一定就是低電阻點,所以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值得提出的是朱兵等較系統(tǒng)地研究了中外耳穴電測量及其應用的方法。在1986年發(fā)現(xiàn)了耳穴動態(tài)響應特征,發(fā)明了動態(tài)測量新方法和MT-871型耳穴診療儀。經(jīng)5萬多人普查篩檢癌癥使用表明,在早期發(fā)現(xiàn)癌病變和輔助診斷常見病等應用中效果顯著[11~12]。在1994年,又發(fā)明了耳穴電特性三參數(shù)(E、R、C)測量微機系統(tǒng),并可給出三維變量(TDV)[13]。
在耳診分析方法上,高潔等研究的線性模型識別耳穴電信息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和實用性[14]。因此,在1996年,朱兵等采用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分類決策、辯證思維模型模擬病例篩檢和輔助診斷實際程序,建立了耳穴多元信息智能識別系統(tǒng)。經(jīng)臨床試用表明,對食道、胃及肝等癌腫和SLE等疾病的鑒別符合率達80%以上[15~16]。
趙衛(wèi)梅等[17]運用新型多元耳穴診斷儀探查胃癌并獲得了較高的準確性,這是在腫瘤耳穴診斷方面開發(fā)出的一種新型診斷儀,但是其靈敏度、特異度還需要大樣本的進一步研究。
目前運用耳穴輔助診斷腫瘤所采用的耳穴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與病變相對應的耳穴,也可以稱為定位耳穴。在探查時常以耳穴測定儀探測到的低電阻部位去判斷病變所在臟器或組織。比如胃癌在耳穴胃區(qū)出現(xiàn)低電阻反應點。在此基礎上,還有一類耳穴則被稱為腫瘤定性耳穴。這類耳穴據(jù)各文獻所報導的不同,定位各有差異,如1970年翟傳琪先生提出耳穴“腫瘤特異區(qū)”,王忠等在1984年所編著《耳針》一書中,正式描述了診斷腫瘤的參考穴[18]。提出對良、惡性腫瘤鑒別之關鍵,在于有無特異區(qū)反應。
葉艷等[8]提出惡性腫瘤的陽性反應點是“五穴一區(qū)”(內分泌、腎上腺、皮質下、“腫瘤穴”、相應部位的耳穴和腫瘤特異區(qū)),其中“腫瘤穴”位于耳背的百靈、足、臀三穴連線的三角形內偏上處。無腫瘤者該穴一般無陽性反應,惡性腫瘤患者該穴大都呈強陽性反應,良性腫瘤患者該穴呈陽性反應一般較弱。束際清等[19]文中報導為腎上腺、內分泌、皮質下、M1(腫瘤1)、M2(腫瘤 2)、M3(腫瘤 3)、腫瘤特異區(qū) MT1、MT2、MT3;而在李占元等[20]的文章中檢測腫瘤定性的耳穴為從Y1~Y6共6個耳穴,Y1~Y4為腫瘤1~腫瘤4,Y5、Y6即為內分泌與腎上腺穴;在李學義的文章中則為7個點,前3個穴為腎上腺、內分泌、皮質下,后面則為腫瘤1~腫瘤4[21]。常義松通過使用84-Ⅰ型及DCL系列探診儀進行良惡性腫瘤及占位性病變臨床研究后提出了內分泌、皮質下、腎上腺及M1、M2、M3共6穴為診斷良性腫瘤包括良性占位性病變的參考穴。并將傳統(tǒng)腫瘤特異區(qū)的范圍有所變化,將腫瘤特異區(qū)1從輪4~輪6改為以胃穴與輪屏切跡聯(lián)線的延長線直達耳輪邊緣,以此點為起點與輪6聯(lián)線的上2/3為其范圍,亦稱為腫瘤特異區(qū),定名為MT1。將腫瘤耳背特異區(qū)(在耳輪背面的邊緣上,相當于MT1穴相對應的一段弧線范圍)定名為MT3,這兩個穴區(qū)是診斷惡性腫瘤的參考穴。腫瘤特異區(qū)2即為MT2,因為在實際電探測時陽性率較低,但是,該區(qū)在望診中如呈現(xiàn)暗灰色或黑色混濁區(qū),壓之褪色時,往往反應消化系統(tǒng)中有惡性腫瘤存在,此時探診亦可出現(xiàn)陽性反應,故是望診中診斷惡性腫瘤的重要參考穴[22]。顯然,診斷腫瘤的定性耳穴的定位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其準確性還需要以后去研究論證。
張瑞潤等[23]運用“三早全方位信息診療儀”在對776例普通居民進行普查和腫瘤篩選中發(fā)現(xiàn)了各種常見疾病,臨床符合率達80~90%,并發(fā)現(xiàn)了鼻咽癌和肺癌各1例。郭寶才[24]應用國產(chǎn)CDL-4M耳穴探診電腦分析儀在腫瘤高發(fā)區(qū)進行篩查,對35歲以上1060人進行了以腫瘤為主體的常見疾病耳穴探診,探出惡性腫瘤8例,良性腫瘤1例。本次信息探診儀與臨床其它診斷方法檢出對比,該法總診斷率為96.55%。馬曉霞[25]運用湖北省仙桃市生產(chǎn)的PCL系列型多功能腫瘤探診儀探測667例各種疾病的患者,其中有喉癌3例,肺癌10例,肝癌37例,儀器探查三種癌癥符合率分別為100%、80%、86.49%。葉本法等[26]運用無錫市通訊器材廠生產(chǎn)的“MT-891型電子多功能診療儀”在淮安市四個鄉(xiāng)開展以上消化道癌為主的篩檢,結果食管、胃部疾病的靈敏度分別為81.92%和82.78%,陰性預測值分別為71.81%和73.63%,符合率分別為44.03%和45.06%。
葉艷等[8]運用自行研制的音響電表式耳穴探測儀器在100例懷疑腫瘤病人中檢測,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患者71人(其中診斷為肺癌患者8人,胃癌14人,食管癌15人,肝癌9人,宮頸癌10人,乳腺癌12人,惡性淋巴瘤3人),良性腫瘤患者29人。經(jīng)醫(yī)院進一步檢查診斷相符者88人,不相符者12人。常義松等[9]采用湖北省仙桃市電子儀器廠與湖北省腫瘤醫(yī)院共同研制的84-Ⅱ型腫瘤探診儀在肺部塊影的鑒別診斷中發(fā)現(xiàn)耳穴診斷為癌66例,非癌20例,與病理診斷相對照,假陽性6例(6.32%),假陰性5例(5.26%),兩種診斷方法比較,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耳診在特異性方面明顯優(yōu)于 X線(P<0.05)。李占元等[10]應用河南新鄉(xiāng)XZ-20型信息診斷儀和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耳穴電腦信息診斷儀進行了良惡腫瘤的耳穴定性檢測,最后與病理診斷進行對照。病理診斷為惡性腫瘤174例,耳穴診斷與病理診斷相符臺者146例,占83.9%。病理診斷為非惡性腫瘤158例(包括子宮肌瘤、卵巢良性腫瘤等),耳穴診斷與病理診斷相符合者129例,占81.6%。張梅春[27]運用中醫(yī)高智能診斷專家系統(tǒng)彩色電腦,先進行重點探測以下的腫瘤定性耳穴(腎上腺、內分泌、皮質下、腫瘤1、腫瘤2、腫瘤3,腫瘤特異區(qū)1、腫瘤特異區(qū)2、腫瘤特異區(qū)3),然后測量定位耳穴(其相對應的各臟腑的耳穴,如肺、肝、胃、腎、內生殖器、大腸、乳腺等)。在40例惡性腫瘤患者中,耳穴探測與CT檢查完全符合者34例,不符合者6例(其中有定位錯誤)。其符合率為 85%。朱兵等[28]、邢劍秋等[29]、仲遠明等[30]、俞明等[31]用耳穴電特性三變量檢測微機系統(tǒng),對64例癌癥(包含食道癌、胃癌和肝癌)患者和38位健康人的20個耳穴的電特性三變量進行測量,結果顯示:耳穴電特性三變量在不同癌癥、不同耳穴間有不同的特異性,耳穴電特性三變量(TDV)的綜合采集可比單一的電阻變量信息更全面。此外,發(fā)現(xiàn)耳穴的特異性具有多元性和復雜性即耳穴反應癌癥的特異性,具有多穴位、在三變量中有不同程度的顯著性。通過此研究還發(fā)現(xiàn)各疾病有不同的耳穴相關群,如食道癌、胃癌、肝癌具有各自不同的耳穴相關群。而電特性三變量(TDV)在不同癌腫、不同穴位也有不同的特異性,3個腫瘤特異區(qū)(M1、M2、M3)的TDV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特異性。趙衛(wèi)梅等[17]運用新型多元耳穴診斷儀探查胃癌30例、胃癌前病變組31例、健康者32例的耳穴胃、賁門、食道、肝、腫瘤特異區(qū)(M1、M3)的耳穴電特性三變量:電位變量J、電阻變量K和電容變量L,并進行相互之間的比較發(fā)現(xiàn)6個耳穴的所有變量在3組之間都存在差異。耳穴食道、賁門、胃、M3的3個變量,腫瘤特異區(qū)1(M1)的(K、L)、肝(J、K)變量在胃癌組和健康人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所有穴位TDV三變量在胃癌組和胃癌前病變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耳穴胃、肝、M1、M3的 J變量,賁門、M3的K變量在胃癌前病變組和健康人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通過該實驗得出了新研制的耳穴電信息識別系統(tǒng)在輔助診斷胃癌方面具有可行性。
運用耳穴電信息測定輔助診斷腫瘤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應用,已經(jīng)明確了耳穴電信息具有反應腫瘤的特異性,值得繼續(xù)大規(guī)模的深入研究。這種方法具有無創(chuàng)、靈敏、快速、操作簡易、適用性廣和相對比較便宜的特點,有些儀器能給出比較準確、客觀的定量觀察指標,對腫瘤具有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的作用,并為早期治療提供了先決條件,特別適合大面積人群普查、腫瘤篩選等各級單位推廣應用。但是由于耳穴探測儀型號較多,電學參數(shù)不一,測量時所使用的測量電極的大小、患者手握電極的材料、大小不同,個人選取穴位不同,患者所處的環(huán)境溫度、濕度、精神狀態(tài)、疾病狀態(tài)等都會對結果產(chǎn)生差異。這對于結果的可比性及該方法的推廣應用都極為不利。所以,如何使耳穴電測定的診斷方法更加客觀標準和準確可靠,建立耳穴電信息數(shù)據(jù)庫,將中醫(yī)耳穴診斷學與生物醫(yī)學工程學相結合,并開發(fā)出現(xiàn)代化的耳穴智能診斷儀器和系統(tǒng),使耳穴診治標準化逐步走向世界,將是我們以后研究的方向。而在臨床運用中,耳穴望診、觸診、壓痛點測量、電測定等方法的綜合運用的綜合診斷法是提高診斷準確性的最佳選擇。
[1]朱兵,陳鞏蓀,許瑞征.耳廓穴位電學特性的研究[J].中國針灸,1999,19(6):355
[2]張洪義.中醫(yī)實驗診斷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91
[3]李育良,李裕強,孫韜.家兔內臟病理模型耳廓反應區(qū)的定位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1995,11(1):28 -31
[4]葉燕燕.耳廓全息探測的意義及其在耳穴診斷中的應用[J].全息生物醫(yī)學雜志,1997,2(1):19
[5]朱元根,朱柏君,楊友泌,等.大鼠實驗性胃潰瘍的耳穴反應和電針體穴的作用[J].中國針灸,1994,14(4):39 -41
[6]趙欽,秦光明,曹淑英,等.測定一些化學元素的變化探討耳穴染色機制[J].云南中醫(yī)雜志,1988,9(5):27 -29
[7]管遵信,李惠芳,熊磊,等.耳穴診治疾病的組織學基礎[J].云南中醫(yī)雜志,1988,9(1):18-21
[8]葉艷,肖祖.用耳針技術診斷腫瘤的初步探討[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78(2):7-9
[9]常義松,張明和,李向榮.腫瘤耳穴探測在肺部塊影鑒別診斷中的臨床研究[J].腫瘤防治研究,1989,16(1):50-51
[10]李占元,王道海.應用耳穴診斷占位性病變332例分析[J].中國針灸,1991,11(4):32 -33
[11]朱兵,許瑞征,陳鞏蓀,等.耳穴電位反應病變的特異性[J].南京大學學報,1999,35(2):236
[12]Zhu Bing,Li NingShen,Wang Yuexiang,et al.The Application of the Electric Information Measure on Human Auricular points to Upper-Digestive - Tract Cancer Survey[J].Chinese J of Biomed Eng,1994,3(2):73 -79
[13]朱兵,張駿,陳鞏蓀,等.人體耳穴電特性三參數(shù)模型[J].南京大學學報,1998,34(3):365
[14]Gao Jie,Zhu Bing.Recognition of multiple information of human Auricular points by the Linear model[J].J Biomed Eng,2000,17(3):316-319
[15]Shi Xiaodong,zhu Bing,Wang Jiafu,et al.Intelligence recognitlou System of information of Human aricular point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rrk[J].Chinese J of Biomed Eng,2001,20(6):541 -544
[16]朱兵,王嘉賦,石曉東,等.篩檢消化道癌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式識別[J].浙江大學學報,1998,32(2):349
[17]趙衛(wèi)梅,仲遠明,吉爭鳴,等.多元耳穴電信息反應胃癌特異性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2):111 -114
[18]王忠,鄭禮濱,劉士佩,等.耳針[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41
[19]束際清,呂自勤.DCL-常見病電腦分析探診1300例[J].針灸臨床雜志,1996,12(9):22
[20]李占元,王道海.應用耳穴診斷占位性病變332例分析[J].中國針灸,1991,11(4):32
[21]李學義.腫瘤的信息診斷[J].河南中醫(yī),1986(2):32
[22]常義松.關于耳廓腫瘤定性穴的部位及命名之榷商[J].中國針灸,1990,10(4):24 -25
[23]張瑞潤,盧文玉,劉兆連,等.“三早全方位信息診療儀”在耳穴診斷中的運用[J].中醫(yī)藥研究,1992(2):63-64
[24]郭寶才.應用耳穴探診儀在腫瘤高發(fā)區(qū)進行篩查的分析[J].科技星火,1994(1):20-22
[25]馬曉霞.用耳穴探診常見疾病的臨床體會[J].實用醫(yī)技雜志,1998,5(6):443
[26]葉本法,徐耀初,周玲,等.耳診食管、胃部疾患的篩選試驗及其對粘膜病變特征的流行病學研究[J].江蘇預防醫(yī)學,1995(4):3-6
[27]張梅春.40例惡性腫瘤的耳穴探診、耳廓染色與CT檢查的對比觀察[J].甘肅中醫(yī),1994,7(4):33 -34
[28]朱兵,陳鞏蓀,許瑞征,等.耳穴的電學特性及其特異性[J].中國針灸,2001,21(12):731
[29]邢劍秋,胡智慧,俞明,等.耳穴電特性反應肝癌病變特異性的實驗研究[J].江蘇中醫(yī),2000,21(12):52-53
[30]仲遠明,俞明,胡智慧,等.耳穴電特性反應胃癌病變的特異性研究[J].江蘇中醫(yī),2001,22(12):43-44
[31]俞明,徐定,朱兵,等.耳穴電特性反應食道癌病變的特異性[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18(6):35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