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林 李增英 張志玲 趙恒俠 董彥敏 汪棟材
(深圳市中醫(yī)院科教科,廣東省深圳市福華路 1號,518033)
代謝綜合征(MS)包括了中心性肥胖、高胰島素血癥、糖耐量減低和(或)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微量白蛋白尿等一系列代謝紊亂證侯,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大為增加[1]。中醫(yī)無MS之名稱,多從疾病的不同階段,根據其臨床表現(xiàn),分別從肥胖、消渴、眩暈、胸痹等病證認識并加以辨治?,F(xiàn)代研究多認為痰濕內蘊與代謝綜合征關系密切。本文主要研究代謝綜合征患者痰濕內蘊辨證與脂聯(lián)素、血脂、SOD等指標之間的關系,為中醫(yī)辨證代謝綜合征尋找客觀依據,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
1.1 研究對象 深圳市中醫(yī)院內分泌科門診及住院的代謝綜合征患者。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在 2005年 4月頒布的代謝綜合征的全球共識定義[2]。一個個體在具有必備指標的基礎上至少還具有其他指標中的任何兩項者可被診斷為代謝綜合癥。必要指標:中心性肥胖(在中國人種中定義為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其他指標:甘油三脂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針對性的治療;HDL-C水平降低或已接受針對性的治療,男性 <40mg/dL(1.03mmol/L),女性 <50mg/dL(1.29mmol/L);血壓升高,收縮壓≥130mm Hg(1mm Hg=0.133kPa)或舒張壓≥85mm Hg,或已接受降壓治療或此前已被診斷為高血壓;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0mg/dL(5.6mmol/L),或已被診斷為 2型糖尿病。中醫(yī)辨證診斷參考標準:依據《中醫(yī)診斷學》(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第六版)。以胸脘痞悶、形體多肥胖、肢體困重甚或酸痛、困倦思睡、舌苔膩為主要癥狀,次要癥狀包括:納呆、面色晦垢、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口膩不渴、惡心、或見大便稀溏、小便渾濁、嘔吐痰涎、脈滑或濡緩。具有兩項或兩項以上主癥,兼其一項或一項以上次要癥狀者即可診斷為痰濕內蘊型。
1.3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者;18歲 <年齡≤75歲;本研究采用在同一個個體中同時存在高血糖、高血壓及血脂紊亂的組合形式。
1.4 排除標準 不符合診斷標準者;有急性并發(fā)癥、嚴重感染、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心功能不全者;合并有其他內分泌疾病者;1型糖尿病、繼發(fā)性高血壓、家族性血脂異常者;年齡大于 75歲及小于等于 18歲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1.5 研究方法 血脂四項由我院臨床檢驗科檢測;血清脂聯(lián)素(采用 ELISA法,由美國 ADL公司提供試劑盒);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黃嘌呤氧化酶法,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試劑盒)。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統(tǒng)計學資料均采用 SPSS12.0軟件進行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ˉx±s表示,組間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參數間進行 Pearson相關分析。
1.7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收集代謝綜合征患者 49例,辨證分為痰濕內蘊組 25例,非痰濕內蘊組 24例;痰濕內蘊組男性患者 10例,女性患者 15例,平均年齡(53.82±12.786)歲,平均病程 (6.20 ±2.693)年;非痰濕內蘊組男性患者 12例,女性患者 12例,平均年齡(50.33±11.224)歲,平均病程(6.88±2.610)年。另設 20例我院門診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男性 8例,女性 12例,經我院體檢檢查未見生化等代謝指標異常者。
表1 3組患者 SOD、脂聯(lián)素比較(ˉx±s)
表2 痰濕內蘊組與非痰濕內蘊組血脂 4項比較(ˉx±s)
由表 1可見,痰濕內蘊組和非痰濕內蘊組血清SO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痰濕內蘊組血清 SOD水平低于非痰濕內蘊組,但 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痰濕內蘊組和非痰濕內蘊組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P<0.05),痰濕內蘊組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低于非痰濕內蘊組,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由表 2數據可知,痰濕內蘊組與非痰濕內蘊組患者的血脂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經 Pearson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脂聯(lián)素與 SBP呈負相關(r=-0.504,P=0.000),與 HOMA-IR呈負相關(r=-0.376,P=0.008);與 BMI、W、FPG、FINS、HBA1c、HDL-C、DBP、TG、TC、LDLC、2hPBG、2hPINS、HBA1c均無明顯相關性 。
關于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認識,研究多集中在胰島素抵抗(IR)、肥胖、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等方面。傳統(tǒng)認為,IR在代謝綜合征發(fā)病機制中占據重要地位,是代謝綜合征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隨著對脂肪組織內分泌特性有了新的認識,脂聯(lián)素在 MS發(fā)病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脂聯(lián)素能降低餐后血清游離脂肪酸,增強肝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日本的研究者用脂聯(lián)素與瘦素比值來作為預測胰島素抵抗的參數,此比值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更強[3]。國內的研究發(fā)現(xiàn)[4-5],代謝綜合征患者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減低,且脂聯(lián)素與 HOMA-IR有一定相關性。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 MS組患者的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均低于健康體檢者,脂聯(lián)素與胰島素抵抗指數呈負相關。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脂聯(lián)素與收縮壓有相關性,提示脂聯(lián)素在高血壓發(fā)病過程中起一定作用。由此可見,低脂聯(lián)素血癥在 MS的發(fā)病中的重要性,其與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一樣,可能是 MS的重要組成部分。SOD作為一種專一性的氧自由基清除劑,可以防御超氧陰離子的毒性,維持細胞正常的生理代謝,對機體具有保護作用。因此SOD的檢測可間接反映機體抗氧化的能力[6]。本研究發(fā)現(xiàn)代謝綜合征患者 SOD含量明顯低于非代謝綜合征患者,反映代謝綜合征患者抗氧化能力減弱。動態(tài)觀察血清脂聯(lián)素、SOD水平可以了解 MS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亦可以作為療效觀測的指標。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痰濕內蘊組的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低于非痰濕內蘊組,提示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與痰濕內蘊辨證有一定的相關性,低脂聯(lián)素血癥可能是痰濕內蘊證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可作為辨證代謝綜合征的客觀指標及療效參考依據。關于提高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是否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和瘦素抵抗,是否有助于改善痰濕內蘊,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Isomaa B,Almgren P,Tuomi T,et al.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Diabetes Care,2001,24(4):683-689.
[2]宋秀霞譯,紀立農校.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代謝綜合征全球共識定義.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178-180.
[3]Minoru I,Eisuke M,Masao Y,el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diponeetin-leptin ratio and parameler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tab Clin Exp,2005;54:281-286.
[4]陸俊茜,賈偉平,王遂軍,等.血清脂聯(lián)素水平降低是代謝綜合征的特征性標志.上海醫(yī)學,2005,28(8):650-652.
[5]韋秀英,胡世紅.血漿脂聯(lián)素水平與 2型糖尿病及其代謝綜合征的關系.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5,20(4)(總第 134期):276-278.
[6]房輝.自由基在碘缺乏和過多所致甲狀腺生物膜損傷中的作用機制.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分冊),2000,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