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沂,張雪健,徐 昊,趙保東
(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6003)
近年來,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種植體設計的進一步完善,種植義齒已逐漸成為修復牙列缺損及缺失的主要方式。筆者自2006年起應用Osstem種植系統(tǒng)對牙列缺損患者進行種植修復,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6年10月~2011年5月就診于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口腔種植中心患者436例,男203例、女233例,年齡17~81歲,共植入Osstem種植體725顆。納入標準:無牙周疾患或牙周疾患經(jīng)基礎治療后牙周狀況良好,鄰牙無根尖周病變或已治愈,咬合關系基本正常,能保持口腔衛(wèi)生及定期復診,對治療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嚴重牙周疾患經(jīng)基礎治療控制不佳者、患有系統(tǒng)性疾病未得到良好控制而不適合種植手術者、夜磨牙癥患者和大量吸煙者。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Osstem種植系統(tǒng)。術前行臨床及影像學檢查,對軟硬組織進行評估,制定完善的治療計劃。對于術區(qū)骨量充足患者采用常規(guī)種植術式或不翻瓣技術;對于前牙外傷根折或陳舊殘根不能保留者采用微創(chuàng)法拔除殘根后行即刻種植即刻修復技術;對于術區(qū)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引導骨再生技術、骨劈開技術或上頜竇提升術。所有牙位均同期植入種植體,愈合方式為潛入式或非潛入式。術后口服抗生素5~7 d,局部冷敷3 d,使用漱口水漱口7 d,保持口腔衛(wèi)生,術后7~10 d拆線。種植手術3~6個月后,潛入式植入者行二期手術安裝愈合基臺,二期手術后2周行上部結(jié)構修復;非潛入式植入者則直接行永久修復。
1.3 療效評價 術后1、3、6、12個月復診,進行臨床檢查和X線檢查。檢查軟組織愈合情況,并觀察種植體周圍有無透射陰影及種植體周圍牙槽骨吸收情況等。修復完成后每6個月復查1次,復查內(nèi)容包括種植體、基臺和修復體的穩(wěn)固性、種植體周圍牙齦組織健康狀況以及修復體美觀功能狀況,X線檢查種植體周圍牙槽骨吸收情況。隨訪時間7~45個月,平均19個月。成功標準[1]:①種植體無松動;②X線檢查種植體周圍無透射區(qū);③植入后第1年種植體周圍垂直向骨吸收<2 mm,功能負荷1年后,骨吸收小于0.2 mm/年;④種植后無持續(xù)的或不可逆的癥狀及體征,如疼痛、感染、神經(jīng)疾患、感覺異常及下頜管損傷等;⑤良好的修復美觀及功能性。
720枚種植體骨結(jié)合良好,各期X線片顯示種植體根周未見X線透射區(qū);行上部結(jié)構修復后均成功負載,義齒修復效果滿意,成功率99.3%;第1年頸部骨吸收為(0.72±0.63)mm,負載1年后骨吸收<0.2 mm/年?;颊邿o明顯不適癥狀,滿意度良好。5例種植體失敗病例中,2例為嚴重牙周病患者植入種植體同時做植骨手術,術后口腔衛(wèi)生控制不良而導致術區(qū)感染發(fā)生種植體脫落;1例為上頜竇區(qū)植入種植體,患者剩余牙槽嵴高度為3 mm,進行上頜竇內(nèi)提升術提升高度7 mm,植入人工骨粉0.25 g,植入長度為10 mm種植體,行非潛入式種植,術后4個月由于種植體骨結(jié)合不良而導致種植治療失敗;1例由于植入位置及軸向不佳而導致修復后3年半發(fā)生種植體脫落;1例為前牙區(qū)行即刻種植即刻修復治療,由于臨時修復體與對頜牙咬合過緊,而使種植體植入初期受到側(cè)方咬合力干擾而導致骨結(jié)合不良發(fā)生失敗。
Osstem種植系統(tǒng)由韓國奧齒泰公司生產(chǎn),采用可吸收性研磨介質(zhì)(RBM)表面處理[2,3],其種植系統(tǒng)主要有骨水平種植體GSⅡ、非埋入式種植體SSⅡ及外六角連接的US種植體,本研究中應用的為前兩種。兩組種植體基于不同的手術術式和適應情況而設計。Osstem SSⅡ種植系統(tǒng)為基于一次手術法的非埋入型植體,采用內(nèi)八角和莫氏錐度設計的穩(wěn)定連接方式,便于植入,可適用于各類骨質(zhì)具有更佳的連接穩(wěn)定性。Osstem GSⅡ種植系統(tǒng)植體頂部經(jīng)過粗糙化表面處理,從而提高了種植體與骨的生物相容性,種植體設計上采用的微螺紋更有利于應力分散,種植體末端形態(tài)設計提升了植體的切削能力,使植體具有更好的自攻性,從而獲得良好的植入初期穩(wěn)定性。本研究植入Osstem種植體725枚中,Osstem GSⅡ種植體314枚、Osstem SSⅡ種植體411枚,隨訪觀察3~45個月,成功率為99.8%。但本研究觀察時間有限,其長期效果有待于進一步的觀察。
通過該臨床研究我們得到如下啟示:①基于兩種種植體的不同設計形式,我們認為Osstem SSⅡ由于其設計特點更適應于后牙缺牙區(qū)的種植,可以獲得更好的種植體穩(wěn)定性,獲得良好的修復效果。Osstem GSⅡ由于其設計為骨平面種植體,頂部的粗糙化處理能更好地維持前牙區(qū)周圍骨高度,其更適應于前牙區(qū)的種植修復。②為了獲得更好的骨結(jié)合,達到滿意的修復效果,上頜在植入后6個月行上部結(jié)構修復,下頜在植入后3個月行上部結(jié)構修復。③嚴重牙周病患者進行種植手術,應做好系統(tǒng)的術前牙周基礎治療,特別是進行植骨手術者,術后注意預防感染,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1周,并嚴格定期進行復診,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存在的問題。④對于上頜后牙區(qū)剩余牙槽嵴高度≤3 mm者,行上頜竇提升術同期植入種植體,應做潛入式種植,避免骨結(jié)合時期的種植體微動,從而達到更好的骨結(jié)合效果。⑤對于即刻種植的患者,應嚴格控制適應證,選擇合適時機及種植體,保證植入初期穩(wěn)定性,進行即刻修復時臨時修復體制作精細,嚴格控制其所承受咬合力[4]。⑥Osstem GSⅡ種植體設計采用了平臺轉(zhuǎn)移設計,可以減少種植體周圍的邊緣骨喪失[5],有利于保護種植體周圍的硬組織,減少種植體周圍的骨喪失,能有效地保存牙間乳頭,從而達到可以預期的種植美學修復效果;行Osstem SSⅡ種植者,種植體采用穿齦設計,植入1年后種植體頸部骨吸收達到穩(wěn)定,但仍可獲得良好的種植體穩(wěn)定性和美學效果。
[1]Albreksson T,Zarb GA,Worthington DP,et al.The long term efficacy of currently used dental implants:a review and proposed criteria of success[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86,1(3):11-25.
[2]Sanz A,Oyarzún A,F(xiàn)arias D,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f bone response to a new surface treatment of endosseous titanium implants[J].Implant Dent,2001,10(2):126-131.
[3]Piattelli M,Scarano A,Paolantonio M,et al.Bone response to machined and resorbable blast material titanium implants: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rabbits[J].J Oral Implantol,2002,28(1):2-8.
[4]Penarroeha M,Uribe R,Balaguer J.Immediate implants after extraction: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J].Med Oral,2004,9(3):234-242.
[5]Lazzara RJ,Porter SS.Platform switching:a new concept in implant dentistry for controlling postrestorative crestal bone levels[J].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06,26(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