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知否詩魂是國魂

2011-04-08 15:52楊叔子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
關鍵詞:國魂詩魂整體觀

楊叔子,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

知否詩魂是國魂

楊叔子,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

2009年夏天,我為 88歲顏仁禧先生的詩文選續(xù)集《詩風吹綠校園春》寫了首七絕作為“序”,這本詩文選是他致力于中小學詩教而編寫并自費出版的。這個“序”是:“詩風吹綠校園春,米壽詩翁續(xù)力耘;寄愿兒孫詩志在,國魂凝處是詩魂?!?/p>

寫后,開始我豁然開朗,感悟到“國魂凝處是詩魂”這一自然流出筆端的詩句,正是我這些年來力主詩教、力主“文化要繼承,經(jīng)典須誦讀,詩教應先行”這一論點的高度概括,并且以此句作為題目,寫了一篇文章,發(fā)表在《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 6期上。接著我又感到似乎話只講了一半,還沒講深講透。比如,甲是乙,乙就不一定是甲,因為乙可能是更大的“集”,它包含了甲。這在邏輯上是十分清楚的。只有甲是乙,乙又是甲,甲與乙才是一回事。國魂是詩魂,那么詩魂是不是國魂呢?是不是國魂的凝現(xiàn)呢?所以,我再次感悟,如果不是從定量上而從定性上,不是從實證上而是從體悟上,不是從科學文化上而是從人文文化上,這兩者可說是一回事情;為此,我寫了《七絕·讀詩感悟》三首:

《其一》

《關雎》、《長征》一脈承,情天理海美誰倫?!

感神泣鬼驚風雨,知否詩魂是國魂?!

《其二》

詩魂就是國魂凝,座座高峰迭起興;

各領風騷先啟后,中華文脈至強恒。

《其三》

國脈主流文脈稱,詩魂應是國魂凝;

中華力量憑文脈,賴有詩魂作主承。

文化是人之所以能成為社會人的“基因”,也就是人類社會的“基因”,所以文化要繼承、要發(fā)展。民族文化是人之所以成為某個民族的人,也就是民族的“基因”,所以民族文化的經(jīng)典須誦讀,須踐行。詩歌是文化的皇冠鉆石,是最易接受、最能感人的文化珍品;民族的詩歌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標志,如美國大詩人惠特曼所講的,是“一個民族的最高憑證”,所以詩教應先行,應普及。

讀一讀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在重要場合講話中所引用的本國家、本民族的精彩詩句吧!2003年 4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閉幕后的記者招待會上,有位臺灣記者問溫家寶同志:“請您談一下您對臺灣的了解和認識是什么?”

溫家寶同志對我國這個寶島、對寶島的骨肉同胞一貫想念與關懷,他飽含深情地說:“說起臺灣我就很動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國民黨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臨終前寫過一首哀歌?!苯又?他完整地背誦了于右任先生這首著名的詩《國殤》或名《望大陸》:“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惟有慟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鄉(xiāng),家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山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這是于右任先生于 1962年 1月 24日病重時的詩的表達,是他眷戀大陸家鄉(xiāng)的哀歌,是流芳千古的愛國主義杰作,其中懷鄉(xiāng)思國之情溢于言表;它是一首借用楚辭手法、運用《詩經(jīng)》重章復踏形式而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絕唱。1962年 1月 12日,他在日記中講:“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山要高者,樹要大者,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xiāng)是中國大陸?!边@段遺言不正是 12天后所寫成的《國殤》的底稿嗎?南京解放前夕,于右任先生是愿留在大陸的,然而 1949年 11月被國民黨脅迫去臺灣。他去臺灣后,無時無刻不在希求祖國統(tǒng)一,在《思念內(nèi)子高仲林》詩中充滿著無邊的思念:“夢繞關西舊戰(zhàn)場,迂回大隊過咸陽。白頭夫婦白頭淚,親見阿婆作艷裝。”《國殤》整篇詩中激蕩著的就是愛國主義的國魂、詩魂,溫總理傾訴中飽含著的也就是愛國主義的國魂、詩魂,無論是于先生的詩還是溫總理的回答都浸透了他們對國家、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愛。

是的,文化的主要載體是語言。人類在勞動與實踐中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了文化、文明,而且首先是創(chuàng)造了語言。柳斌同志《語論》詩(十首)之五講得好:“古今系歷史,六合開鴻蒙;世界事與物,盡在語言中?!彼?他在詩的“小引”中講了:“人生活在語言中,因而也生活在歷史和文化中?!比松畹臈l件不同,特別是生活的民族、時代不同,因而同語言直接有關的、同作為語言載體的文字直接有關的人文文化特別具有強烈的民族性與時代性,文學作品如此,作為文學作品皇冠上的鉆石的詩歌更是如此。

正因為如此,嚴格講,一個民族的文學作品是不可譯的,一譯即失去了這個民族語言的固有特點;對于一個民族的詩更是不可譯的,一譯不但失去了這個民族語言的固有特點,而且進一步失去了由其固有特點所產(chǎn)生的特有涵義與情韻。于右任先生的《國殤》怎么譯?要譯,楚辭的手法、《詩經(jīng)》重章復踏的形式、“有國殤”這種特有的民族語句,“天蒼蒼、野茫?!边@種我國古詩中為人們所熟悉的句子,如此等等,如何處理?美國的一位詩人羅伯特·佛羅斯特講得干脆,“詩者,譯之所失也”(Poetry is whatgets lost in translation),這的確一針見血。我國對翻譯一直有個很好的要求:“信、達、雅。”我想,“雅”可以做到;“信”、“達”就到不了百分之百,原文畢竟是原文,譯文畢竟是譯文。我國名作家綠原曾感嘆地說:“詩是不可譯的,不論是古詩還是外國詩。退一步說,至少有一部分詩是不可譯的;另一部分詩雖說可譯,看來也不能逐字逐句直譯。這是因為每首詩所依附的語言本身,都有其獨特的美感,是不可能由另外一種語言簡單傳遞?!蔽蚁?詩所依據(jù)的民族語言,不僅有獨特文學美感,而且還有對其內(nèi)涵獨特的包含方式。我國算術中的“乘法表”,絕不是詩,而由于漢字與構詞的特殊,卻像詩一樣,又美又好讀又好記。杜甫《七律·登高》這首千古絕唱,聯(lián)聯(lián)成對,其中如“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沒有足夠多的中國歷史知識、文學知識、詩知識等等,能夠理解嗎?能夠翻譯嗎?我曾作過一比喻,人類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明,同時文化又是人類社會的“基因”,民族文化又是民族的“基因”。生物的基因就是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片段,DNA是以千千萬萬個四種核苷酸作為最基本的構件而組成的雙螺旋形狀結構的一條長鏈,基因即其片段。顯然,文化這個“基因”的“核苷酸”就是文字,文字這個“核苷酸”最基本的構件按相應的規(guī)律進行組合,就是語言,而語言這個組合的集成就是人類社會的“基因”,即文化。基本構件不同,基本構件組合不同,“基因”就不同。漢語言的基本構件 (文字)與外國語言的不同,其組合規(guī)律不同,其語言就不同,中華文化特別是人文文化與外國的就不同,詩更不例外。顯然,詩更具有強烈的民族性,中華詩顯然與外國詩實質(zhì)上就不可互譯。當美國詩人龐德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將中國古詩如漢武帝《秋風詞》、李白《長干行》等譯成英文詩時,他采用較為直譯的方式,例如中國古詩的句式,往往沒有謂語,只有名詞之類,他又沒有注明為譯作,當時外國的英語讀者誤以為是他一大新創(chuàng),引人注目,甚至名為意象派之作。我國 1989年出版了《龐德詩選》的中譯本。中譯詩與我國原詩對照,幾乎看不出兩者有什么密切關系,原詩風味、含義幾難尋覓。同樣,將外國詩譯成中國詩,何嘗能真正“信”、“達”呢?

中外詩作,不可互譯,一個民族的古今詩作,也難于互譯,因為時代不同,語言也大有變化了。我國好在有文言文作為書面語言,歷代沿用。用文言文、用古代語言寫的古詩與用漢現(xiàn)代語言寫的新詩,即使基本構件(文字)相同,由于組合規(guī)律很不同,兩者也難于互譯。例如王翰寫的名詩《七絕·涼州詞》與綠原譯詩,毫無問題,譯得很好,是一首十分好的新詩,但絕不是原詩。兩者都是中華民族的上品之詩。譯詩極為奔放、十分豪邁、慷慨豁達之情一泄無余;而原詩那種大徹大悟的深沉之情之境更有待于每位讀者去反復品味與領悟了!不管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漢語的載體漢字是相同的,古代以口語入古詩,今天以現(xiàn)代語、口語、科技因素入古詩、格律詩,只要恰當,就很成功,而且生動流暢,易于流行。比如,羅輝因“神舟七號”飛行成功所填的詞《滿江紅·神七問天》中,“一箭一舟追夢想,九州奏捷馳歡悅”,多么自然!徐中秋的《七絕·山村女教師》中,“‘拜拜’一聲人去后,凝眸猶自送頑童”,多么親切!而心系三峽水電工程與三峽水輪機的程良駿老教授,因所提出高水頭下水輪機穩(wěn)定運行的建議被采納后,賦有《七律·夢穩(wěn)》,其中最后一聯(lián)為,“一笑來依神女座,揮毫更細繪‘雙眉’”,多么美妙!懂得水輪機的人,進一步知道這個“雙眉”,不是“畫眉深淺入時無”的雙眉,不是神女的“雙眉”,而是水輪機轉(zhuǎn)輪葉在上冠與下環(huán)處的翼型。正因為漢語言的基本構件(文字)古今相同,那么,以我國古詩、格律詩形式來寫今天的我國,還是大有可為的。

人們常把最美的語言叫做“詩一般的語言”、“詩的語言”。詩就是“詩的語言”。什么是“詩的語言”?從形式上看,是最精煉、最美妙的語言;從內(nèi)涵上看,是最富于感情而動人、最富于哲理而悟人的語言;從承載的精神上看,是境界深邃而啟人思索、富于開拓的語言;這語言凝聚著極為深厚的繼承性,表現(xiàn)出極為活躍的創(chuàng)新性,凸顯出極為強勁的生命力。由于漢字這一唯一保存至今的象形文字的特殊性,由于經(jīng)過幾千年文明史的錘煉與沉淀而賦予漢字、詞、句的特性,由此形成的中華民族詩篇,就具有無比的魅力與功能,展現(xiàn)著國魂,搏動著國脈。中華民族的詩篇飽含了本民族文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現(xiàn)出這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飽含的整體觀、發(fā)展觀、本質(zhì)觀。這點我在《經(jīng)典需誦讀 詩教應先行——一項弘揚民族精神的戰(zhàn)略實施》一文講了。其實,整體觀是從空間上講的整體觀,發(fā)展觀是從時間上講的整體觀,本質(zhì)觀是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上的整體觀。此即,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民族詩篇的核心就是徹底的整體觀。人之所以為“人”,從動物人成為社會人,就是因為人生活在人類社會及其文化這個整體中,沒有人類社會及其文化這個整體,就沒有“人”。人之所以成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人,就是因為他生活在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及其文化這個整體中,沒有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及其文化整體,就沒有屬于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這個人。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整體觀中,突出的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強調(diào)的是對國家、民族、社會負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在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的重點中,除了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外,并在其前特別加了一句,要“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這個責任感、這個整體觀飽含著情感而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充滿著智慧而具有無比的創(chuàng)造力,奔騰著不盡源泉而具有無窮的生命力。我國《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序言”中講得極為深刻:“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集中體現(xiàn)了國家和民族的品格。”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zhàn)以及各種復雜環(huán)境而屹立不倒、歷經(jīng)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當代名家余秋雨有段話可能是這一論述一個形象而深刻的詮釋:“在歐洲,作為古代經(jīng)典最醒目的標志,是一尊尊名揚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國歷史上毀滅性的戰(zhàn)亂太多,只一種難以燒毀的經(jīng)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詩文經(jīng)典,這些詩文是蘊藏在無數(shù)中國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傳遞性的誦讀,便是這些連綿不絕的長廊?!蔽幕谖镔|(zhì)層面可以毀滅,在精神層面卻可以永恒。精神層面文化的詩更是“一個民族最高的憑證?!闭驗槿绱?我在《“興于詩”——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說明,我十分贊成梁東同志在他的報告中提出的詩的功能,如稍加以修改,就是立德、啟智、健心、燃情、育美,這是詩的對己功能;詩的對外功能,就是孔子提出的觀、興、群、怨;而對己對外功能的合一,勢必導致對己對外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是進步,就是科學發(fā)展,就是個體與整體之間和諧的不斷發(fā)展,就是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不斷發(fā)展。中華民族所追求的、人類社會應追求的,就是“其命維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又明確提出:對高等學校,“要著力培養(yǎng)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zhì)專門人才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苯逃褪且晕幕?教育定位在文化領域中,不能“錯位“,也不能”失位“。沒有科學文化,就沒有“立世之基”;沒有人文文化,就沒有“為人之本”,就會異化人性,就可扼殺靈性;沒有民族文化,就沒有民族之根之魂;沒有民族文化經(jīng)典,就沒有民族文化之源之本;沒有民族文化詩篇,沒有民族文化詩教,就沒有民族文化教育之正確與智慧的起步,就沒有民族文化教育之深入與聰明的延續(xù),就沒有民族文化教育之扎根與升華。文化要傳承,經(jīng)典要誦讀,詩教應先行?!芭d于詩”,“詩言志”,國魂凝處是詩魂,知否詩魂是國魂,詩“是一個民族的最高憑證”。只有民族文化自覺,才有民族文化自尊;只有民族文化自尊,才有民族自尊;只有民族自尊,才有國家自尊;只有國家自尊,才有國家自強。我們在高等學校,要努力實現(xiàn)《規(guī)劃綱要》提出的戰(zhàn)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zhì)”,就要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加強中華經(jīng)典教育,加強詩教;這是急需的、必須的,而且詩教理應是先行的。這樣做,是“針砭時弊,順乎潮流,涉及根本”的,是符合《規(guī)劃綱要》要求的,是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的。

2010年 11月 5日至 6日,在江漢大學舉行的“高等學校詩教工作暨當代中華詩教理論研討會”上,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梁東同志作了一個主旨報告,題為《不信東風喚不回》,題義甚明,我們應執(zhí)著地去追求開展與深化詩教,以利于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以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題目來自宋代王令的《七絕·送春》一詩,這詩最后兩句是“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有感于這次研討會開的成功,我特將我在這次研討會的主旨報告修改成本文,并以《七絕·執(zhí)著》一詩作為對梁東同志主旨報告題目的闡發(fā)與作為本文的結束:“不信東風喚不來,子規(guī)啼血只空哀,人間自有回天力,國脈詩魂撼九垓。”

責任編輯 蔡虹

猜你喜歡
國魂詩魂整體觀
以詩魂壯軍魂
詩魂鑄梅楊萬里
田野調(diào)查和學術整體觀
國魂
愛國情
從周恩來的成長歷程看家庭教育之重要
梅魂
推進零售業(yè)務標準化轉(zhuǎn)型需要整體觀
悼詩魂王英
基于“整體觀”的“韋達定理”教學與思考
钟山县| 罗城| 钟祥市| 建水县| 什邡市| 南汇区| 个旧市| 宝应县| 大足县| 卢龙县| 南城县| 巴中市| 清水河县| 大理市| 临漳县| 昌图县| 阿瓦提县| 淮阳县| 襄樊市| 邹城市| 新泰市| 五寨县| 定州市| 庆阳市| 遵义县| 高州市| 宝山区| 三原县| 辽宁省| 永登县| 新津县| 遂昌县| 西盟| 栖霞市| 西乡县| 铁岭市| 延吉市| 霍林郭勒市| 屯昌县| 浏阳市|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