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堅,常建美
(1.常熟理工學院 人文學院;2.常熟市常春無紡布有限公司,江蘇 常熟 215500)
王艮出身平民又根植于平民闡發(fā)儒家傳統(tǒng)思想,較少受到經(jīng)學箋注、經(jīng)學義疏之學的影響,其思想素材多來源于日常生活,所闡發(fā)的思想也指向百姓日常生活,形成了泰州學派的特色。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對個體生活存在的理論闡發(fā)、對人際生活秩序的重構和平民生活規(guī)范的教化方面。
王艮突破傳統(tǒng)儒學視角,強調(diào)個體的現(xiàn)實選擇,以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世界中的地位去闡發(fā)思想。在王艮看來,作為個體,自己的生活應在“尊身”、“安身”、“保身”、“修身”的邏輯路徑中展開。
首先,“尊身”是“行道”的基本前提。王艮把“身”當做天地道之承擔者。他說“吾身是個‘矩’,天下國家是個‘方’”,并說:“身也者,天地萬物之本也,天地萬物,末也?!保?]101對于人的生命形式、身體存在表示尊重,這在現(xiàn)代社會是人類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認同準則;但在傳統(tǒng)學說闡述人之大道時,作為道唯一可能的承擔者往往因強調(diào)道而后隱。王艮從百姓之日常生活世界中重新為道學找回了支點,使得受傳統(tǒng)儒學高揚人之精神及佛學輕身思想影響的中國傳統(tǒng)生命觀獲得真實的回歸。故此王艮所謂“尊身”的“身”,是指生命的現(xiàn)實形式,而不是全部的生命價值。他所說的“尊身”是用以規(guī)劃個人的生命圖景、確定個人的價值所在的基本前提。
當然,“尊身”不離開“尊道”,在他看來,“尊身”即是“尊道”,“尊身”與“尊道”是統(tǒng)一的。“道”要靠人來弘揚,“道”能否廣大及其廣大程度,就看人對“道”體悟深淺程度。一個人“知安身而不知行道”,是茍且偷生;“知行道而不知安身”,“道”也沒法實現(xiàn)。而最完美的境界則是“道尊身尊”。在王艮看來,“以道從人”是卑鄙小人的行為,因為他認為那樣做就失去了人格尊嚴,不能使“道尊”、“人尊”。他反復強調(diào)人的價值在于“弘道”。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想,就要珍惜生命,不要作不必要的犧牲,在特定的情況下既要“成仁取義”,又要死有所值,不要盲目偏道“輕身”。
其次,“安身”是“道存”的保障。王艮的“安身”思想偏重于肉體存在的保證,強調(diào)要有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即要吃飽穿暖,能夠生存下去。因而,“人有困于貧而凍餒其身者,則亦失其本而非學也?!保?]13吃不飽、穿不暖,就是失本,就不能“安身”。統(tǒng)治者要“治國平天下”,就必須首先解決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條件。王艮貧寒的出身及其所親歷的社會現(xiàn)實使他對這一點體會深刻,在《鰍鱔賦》一文中,借鰍之奮身化龍、救鱔脫牢籠,表達了自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救民于水火、“有朝物化天人和,麟鳳歸來堯舜秋”[3]55的宏大志愿,強調(diào)以天下為己任。1523年,淮揚大饑,王艮特地到王商人那里貸米兩千石,賑濟饑民;該年秋天,爆發(fā)瘟疫,“先生又日煮藥飲廣為調(diào)濟,全活者甚眾?!保?]71王艮五十三歲那年,家鄉(xiāng)出現(xiàn)饑荒,“先生命伯子衣以所食粟賑之,因以勸鄉(xiāng)之富者?!保?]74王艮非常關注與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田地問題,提出了“均分”草蕩的建議。他的建議被采納后,他還協(xié)助官方對安豐場實行均分,解決了幾十年未能解決的問題,灶民甚是感激?!安恢采肀闳ジ商煜聡沂?,是之謂失本也?!薄鞍采怼碑斎徊皇潜粍拥牡却?,服從命運的安排,而是“我命雖由天,造命卻由我?!保?]53既強調(diào)“桀紂在上”,應先“安身”;又強調(diào)安身是道存的基礎,人應體道、弘道。
再次,“保身”是曲折“弘道”的變通。在王艮看來,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的選擇,“保身”是在緊要關頭應該做出的抉擇。他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道尊而身不辱”[2]14,“知保身而不知愛人,必至于適己自便,利己害人,人將報我,則吾身不能保矣。吾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國家哉?”[5]29他這么說是因為他所處時代階級矛盾已趨于尖銳,東廠西廠宦官擅權,朝廷朋黨交迭,黨派之爭明暗相間,不僅廣大百姓的生存難保,連大臣、士子也整日提心吊膽。王艮提醒人們要審時度勢,掌握時機,決定自身生活的取舍。
最后,修身是個體立本之功夫。為了更好地做到“尊身”、“安身”、“保身”,王艮進一步提出了修身的要求。王艮認為天子庶人皆要修身,而修身則要“‘志于道’,立志于圣人之道也,‘據(jù)于德’,據(jù)仁、義、禮、智、信,五者,心之德也;‘依于仁’,仁者善之長,義、禮、智、信皆仁也,此學之主腦也;‘游于藝’,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也。”[2]16在內(nèi)容上“誠意、忠恕、強恕、致曲,皆是立本功夫?!敝劣谌绾涡奚恚豸拚J為方法有兩種:一是“愛人”,只有愛人,人才能愛我,才能保身,才能保國,才能保天下;二是“正己”,“其身正則天下歸之,正己而物正,事故愛人,治人,禮人也”“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故立吾身以為天下國家之本,則位育有不襲時位者。”[2]4從上述內(nèi)容來看,王艮還沒有完全跳出儒家思想的怪圈,反映了王艮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但王艮言辭諄諄、煞費苦心地提倡“修身”,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其“尊身”、“安身”、“保身”、“修身”的個體生活建構路徑,為百姓日常生活世界提供了可供踐履的基本樣態(tài)。
人是社會的人,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要和周圍的人發(fā)生關系。在中國傳統(tǒng)血緣宗法社會結構的基本前提下,王艮對人際生活秩序的建構,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主要表現(xiàn)在愛己愛人、天理人欲、孝悌倫常基本建構上。
首先,愛己愛人是人際關系的基本起點。愛己愛人是王艮提出的關于人際關系的新詮釋,他試圖建立一種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以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王艮雖然說“知保身者,則必愛身如寶”[5]29,但他說的“愛身如寶”不能理解為“什么都沒有保住自己的命重要”。在他看來,“愛身如寶”不僅是自己要愛惜自己的生命,而且要“愛人直到人亦愛”。王艮的“愛身如寶”既是愛己又包含愛人,是愛己與愛人的有機統(tǒng)一。他認為“能愛身,則不敢不愛人。能愛人,則人必愛我。人愛我,則吾身保矣。能愛人,則不敢惡人。不惡人,則人不惡我,人不惡我,則我身保矣。”[5]29這里王艮高揚與理學傳統(tǒng)價值觀相悖的人己價值平等思想,強調(diào)愛己與愛人的感應關系,即互為因果關系,主張通過愛人、敬人、不惡人、不慢人的途徑,保全自己,成己成物。在人我關系上,王艮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提出“我不欲人之加諸我,是‘安身’也,‘立本’也,‘明德’‘止至善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是所以‘安人’、‘安天下’也,不‘遺末’也,‘親民’‘止至善’也?!保?]36闡述了對于個體如何與他人處理關系的完整辯證邏輯。
其次,天理人欲的適度理解是人際關系的處理原則。所謂理欲觀,就是天理與人欲的關系問題。天理、人欲是宋明理學各派所使用的一對最基本的范疇,他們把天理與人欲作為一對對立范疇來使用。王艮對天理人欲的辯證關系做了比較系統(tǒng)的論述,他指出“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他舉例講,“‘入太廟,每事問’,是天理也。惟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所以‘入太廟,每事問’;惟其‘入太廟,每事問’,便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曰‘致’,曰‘體認’,知天理也。否則‘日用不知’矣?!保?]32天理是事物本來具有的規(guī)范,是事物本身的客觀辯證法,知天理是主觀辯證法的原則,如何達到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統(tǒng)一,王艮做了清晰地說明:“夫所謂王道者,存天理,遏人欲而已矣。天理者,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人欲者,不孝不弟,不睦不姻,不任不恤,造言亂民是也。存天理,則人欲自遏,天理必見?!保?]64這樣,王艮就把自己認為的儒家倫理道德規(guī)范上升到形而上學的位置,指出了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的關系處理原則是天理所在,是天然自有之理。所謂人欲,則不是人的欲望,而是超出倫理規(guī)范所要求的欲望。他并未否認人倫要求限制下的生理本能和欲望的合法性;恰恰相反,他明確指出,干擾、破壞這種本能的實現(xiàn)即是“人欲”,他反對“人欲”,就是反對干擾和破壞這種本能的實現(xiàn)。我們看到,王艮并沒有把人的生活需求作為“人欲”來反對,他強調(diào)要使人獲得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時的快樂;他反對的“人欲”是“造害亂民”的欲望和行為,是為了滿足個人自私的欲望而損害大眾利益的“人欲”。
最后,孝悌友恭是社會人倫建構的差序原則。眾所周知,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個人自身往往在責任的掩蓋下處于被遺忘的角落。社會人倫的基本結構是家國一體,國為大家,家為小國。秩序的原則并不是個體在家庭社會是責權平等的,忠是對國的首責,孝是對家的首責。作為個人,不管是處在差序的哪個環(huán)節(jié)上,都不是脫離這一基本差序限制的。就子女而言,只要父在世,父親就具有權威的權利。走向極端化,就可理解為子女的一切都屬于家長所有,子女沒有財產(chǎn)權,沒有自主權。王艮也是認同這一差序原理的,在《孝弟箴》中,王艮指出“事親從兄,本有其則。孝弟為心,其理自識。愛之敬之,務至其極。愛之深者,和顏悅色。敬之篤者,怡怡侍側?!保?]54就個人而言,王艮也踐履了這一基本原則,他對父親極為孝順,他曾經(jīng)代替父親去服勞役,其父患痔瘡,他曾口吮血腫。但是,王艮主張把“尊道”、“尊身”的原則,用于掌握孝敬的尺度。雖然孝敬是王艮一貫所重視的倫理規(guī)范,但也不能超出“尊道”、“尊身”限度。于是他提出盡孝道是以是非善惡為標準,反對傳統(tǒng)理學所衍生的愚忠愚孝的行為。他明確指出“父兄所為,不可不識。父兄所命,不可不擇。所為若是,終身踐跡。所為未是,不可姑息。所命若善,盡心竭力。所命未善,反復思繹。敷陳義理,譬喻端的。陷之不義,于心何懌?父兄之愆,子弟之責。堯舜所為,無過此職。”[3]54他說:“失其身而能事親者,吾未之聞”[6]34,沒有“事親”的主體,難道能“事親”嗎?他指出,像“烹身”、“割股”這樣的愚孝愚忠是不可取的。
王艮有句名言:“入山林求會隱逸,過市井啟發(fā)愚蒙?!保?]71就是要把自己與同仁交流、教化大眾的基地從書院搬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使教育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這是對宋明以來書院教育制度的重大發(fā)展。王艮既繼承了書院的教學形式,講學于書院,又不受傳統(tǒng)書院教育的束縛,利用山村、市井、家舍等場所積極開展書院外的教學活動,成為當時唯一的一位面向“東西南北”的“院外”教育家。王艮十分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他關于教育的系列言論,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教育思想,至今仍閃耀著光輝。
首先,有教無類是日常生活代際延伸的基本原則和出發(fā)點。王艮在家鄉(xiāng)自學成才后講學即不分“老幼、貧賤、賢愚”,有自愿學者傳之。其教育對象極為廣泛,頗有孔子所提倡“有教無類”思想的遺風。這種教育思想不僅繼承于孔子,也源于王艮對教育功能的自我認識。在王艮看來,“羲皇景象”之所以美好,原因之一就是當時教育有方,使人人都能明人倫,知道如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和處理人際關系,通過教育改變“后知”狀態(tài),將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構在代際之間瓜瓞綿綿,不斷發(fā)揚光大。王艮突破了傳統(tǒng)的“天才觀”、“英雄史觀”,他提出:“人之天分有不同,論學則不必論天分”[2]9,而且即便“孔子雖天生圣人,亦必當學《詩》,學《禮》,學《易》,逐段研磨,乃得明囗之至?!保?]8這種觀點,即使在今天看來仍不乏理性的智慧。王艮堅信:“愚夫愚婦與知能行,便是道”[2]6,因此教育無需區(qū)分對象。基于這種認識,王艮認為教育不受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條件的限制。他承認人有先天性的差別,但反對借口下層群眾智力低下而不教。凡是愿意從學的人,他都一視同仁地給以教誨,從而培養(yǎng)出從樵夫到官吏不等的有影響的學生。這種思想,表現(xiàn)為小生產(chǎn)者要求平等和自由解放,也表現(xiàn)為當時王艮所面對生產(chǎn)方式的變革而對傳統(tǒng)儒家學說的新開展。
其次,快樂學習是個體生活世界形成的最佳途徑。王艮常講,“學不是累人的”[4]73,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是發(fā)前人之未發(fā)的至理名言。他修正了傳統(tǒng)理學教育的方式,寓樂于學,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皩W不是累人的”這句話對于下層群眾來說,具有鼓勵的意思。王艮作的《樂學歌》,實際上就是鼓勵下層群眾把學習看成是快樂的一件事,在樂中求學,在學中求樂。他說:“人心本自樂,自將私欲縛。私欲一萌時,良知還自覺。一覺便消除,人心依舊樂。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樂便然后學,學便然后樂。樂是學,學是樂。于乎,天下之樂何如此學!天下之學何如此樂!”[3]54王艮認為圣人的道理皆在百姓日用中,所以好學,不太費力氣,自然學得快樂。圣人之學能給人一種受用:追求道德修養(yǎng),從自己的內(nèi)心說,能獲得某種覺解,而這種覺解能使人進入一種高朗的境界。在這里,王艮向人們闡述了這樣一個重要的學習觀點:帶著快樂的心情學習,不把學習看成一種精神負擔,才能從學習中尋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樂趣。
最后,簡易教學是日常生活延伸的實效方法。王艮總結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依靠老師的指點和學友的切磋,才解決了他多年的疑難,從而獲得了無窮的快樂。所以他強調(diào)“名師益友”對學子成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簡易教學方法。王艮重視老師“令人自覺自化”的啟發(fā)作用。他說:“先生教人,大率在言外令人自覺自化?!保?]73王艮提倡身教,因為這樣更容易被學生,特別是從學的下層群眾所理解和實行。王艮善于從學生的細微舉止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旁敲側擊來啟發(fā)學生的覺悟。比如有一次他與學生徐樾在月下散步,兩人討論星象天文問題,徐樾應對時,膽怯的看著老師,恐怕答有所失,不敢直言。王艮厲聲斥責說:“看你如此害怕,難道天地就不要運轉了嗎?”徐樾馬上就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王艮強調(diào)榜樣力量的重要。他指出“教子無他法,但令今日親君子而已。涵育熏陶,久當有別”[2]13,王艮認為與其長篇大論地闡述做人的道理,不如樹立一個好榜樣。徐樾在《王心齋先生別傳》中講到“每講學,開朗人心,侃侃辯惑起迷,務令人自得而后己,家庭鄰里之間,皆愛慕其至誠而樂與之親,言行無不信悅?!蓖豸拮鳛椤爸袊缙趩⒚伤汲钡南闰屨摺保爸袊饨ㄉ鐣笃诘谝粋€啟蒙學派”[9]17——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王艮作為一個布衣學者、平民思想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平民教化的事業(yè),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追求個體日常生活建構的模式。他關于個體生活世界建構的精神實質就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個體的自學精神、自立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1]王士偉.心齋先生學譜·學述[M]//王心齋全集.陳祝生,蔡桂茹,許均,等,校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王艮.明儒王心齋先生遺集·語錄[M]//王心齋全集.陳祝生,蔡桂茹,許均,等,校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3]王艮.明儒王心齋先生遺集·尺牘密證[M]//王心齋全集.陳祝生,蔡桂茹,許均,等,校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4]王艮.明儒王心齋先生遺集·年譜[M]//王心齋全集.陳祝生,蔡桂茹,許均,等,校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5]王艮.明儒王心齋先生遺集·明哲保身論[M]//王心齋全集.陳祝生,蔡桂茹,許均,等,校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6]王艮.明儒王心齋先生遺集·答問補遺[M]//王心齋全集.陳祝生,蔡桂茹,許均,等,校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7]王艮.明儒王心齋先生遺集·天理良知說[M]//王心齋全集.陳祝生,蔡桂茹,許均,等,校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8]王艮.明儒王心齋先生遺集·尺牘論議補遺[M]//王心齋全集.陳祝生,蔡桂茹,許均,等,校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9]侯外廬.中國思想史綱[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