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林
(長沙大學 公共外語教學部,湖南 長沙 410003)
權勢關系與非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
劉和林
(長沙大學 公共外語教學部,湖南 長沙 410003)
性別差異實際上源于兩性間不平等的權勢關系,后者是導致性別差異和性別歧視的重要原因。非言語交際中因權勢關系而產生的性別差異存在著多種表現(xiàn)形式,可概括為體態(tài)語、客體語和環(huán)境語。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利用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而我們對兩性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們轉達和讀解的非言語信息。因此,在人們的交往尤其是跨文化交往中,我們應重視非言語交際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由權勢等因素造成的兩性交往方式與風格差異。
權勢關系;非言語交際;性別差異
社會性別概念在國內出現(xiàn)于1993年在天津召開的第一屆全國婦女與發(fā)展研討會上。在西方,性別差異的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國內對語言性別差異的研究較多,對非言語交際中性別差異的研究較少,而從權勢關系的角度來探討非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則是一個較新的切入點。人們普遍認為,權力在跨文化交往中是起作用的,只是對權力問題的研究還沒有在很多理論中得到反映(Gudykunst,2002)。因此,權力研究應被組建到跨文化交際的理論中去。實際上,不少學者將研究性別差異、地位差異等所導致的文化差異在語言和非語言中的變異及發(fā)展規(guī)律列為當今亟待研究的跨文化交際新課題之一。
權勢關系的產生與發(fā)展是社會演化(尤其是私有制的產生)的結果。不同國家的人們對“權勢”的理解存在著差異。在兩性交往中,權勢關系是一種十分有影響的因素,而權勢的產生與發(fā)展變化過程對兩性交往的影響也發(fā)生著變化。
“權勢”是社會學的術語,是由社會心理學家Roger Brown和Albert Gilman最先引進社會語言學的。它是“社會科學中的基本概念,就如同能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一樣”(Russel,1938:10)。Nanda與Warms(1998:226)也對權勢一詞作如是說:“權勢(因而)是一種由人們制定和執(zhí)行,以影響其生活,控制他人行為(即改變主體與客體)的能力。從兩組概念中可以看出,兩者均包含了自我與他人(即主體與客體)、控制與被控制關系?!鄙鐣钪械拿總€人都是“社會人”,在現(xiàn)實社會中,都占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都與他人構成一定的社會關系。由于歷史上的等級制度、傳統(tǒng)習俗、社會分工等原因,他們之間的社會關系有一些差異和距離,即:一方比另一方有勢力。權勢的一方能控制另一方的行為,當這種差別在一定的語境中滲透或直接介入到人際交際中,就形成了權勢關系對話。權勢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言語交際產生言語或非言語交際不平等狀況的根本原因之一。
從古至今,權勢關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也影響著兩性的交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權力塑造身份,它同時扭曲了被割裂的兩方——奴隸主與奴隸、殖民者與被殖民者、施虐者與受虐者、自私自利者與利他主義者、男性與女性、人類與自然?!?普魯姆德,2007:17)
人類社會的早期出現(xiàn)過母系氏族,對此巴霍芬、摩爾根和恩格斯等均有過研究。巴霍芬在其著作《母權論》中第一次提出來母系氏族先于父系氏族,社會是由母系制過渡到父系制的,并且這是適應于人類各民族的普遍規(guī)律。由于婦女作為母親,是年輕一代的唯一知道的親長,因此享有高度的尊敬和威望。這種威望和尊敬竟達到了完全的婦女統(tǒng)治(Gynaikokratie)的程度(李永采等,1993:73)。摩爾根進一步發(fā)現(xiàn),美洲印第安人的那種按母系制建立的氏族,是氏族制度的最初形式,后來按父系制建立的氏族——如古代希臘、羅馬人的氏族,便是由母系氏族發(fā)展起來的。并在其著作《美洲土著人的房屋與家庭生活》中對母系氏族作了如此描寫:“每個家戶受一個女家長管轄,她管理家戶的經(jīng)濟……在奧華契拉內部,婦女是真正的主人?!肮埠椭萍彝ソ?jīng)濟意味著婦女在家庭中的統(tǒng)治,婦女不僅處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恩格斯語)(Ibid:152-153)。但恩格斯認為,嚴格地說當時的“母系制”還談不上“母權制”,因為在社會發(fā)展這一階段上,還談不上法律意義上的權勢/力。
著名的女性主義批評家米萊特在《性政治》一書中寫道:男人常常獲得權勢并在女人身上運用權勢,男性通過性政治支配女性,所以,“性別支配是當今文化中無處不有的意識形態(tài),它提供了最基本的權力概念”(米萊特,1999:498)。這一論斷顯然有助于我們理解當下的權勢關系中的性別差異。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禮教也是束縛女性的一把沉重的枷鎖,使廣大婦女處于無權的地位?!抖Y記·郊特牲》中也說道:“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迸缘拇嬖谑歉缸雨P系存在的前提,是無法排除的,父系社會必然用某種原則將女性圈定于自己的秩序之內,使她們不敢也無法越雷池半步。三綱五常等人倫或倫理依然是中國社會結構——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家庭,階級與階級之間關系結構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結構原則。倫常觀念對性別角色強調的是女性的屈從?!胺驄D”兩個字使女性在文化符號中處于被壓迫的境界。因此,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可以見到大量將女性形象“物品化”的修辭手段,如如花似玉、指如削蔥,冰肌玉骨等。
父權思維基于一整套二元對立的命題上,比如女人—男人、自然—文化、野性的—馴服的、黑—白、軀體—心智、維持—剩余等。這些對立以等級的形式存在:父權文化使男人、文化、心智和剩余優(yōu)先于女人、自然、身軀和維持。不僅如此,女人、身軀、自然、野性、情感等等這些消極詞語傾向于成群聚集,于是woman-kind就用來指代兩極中負面一極的那些東西。勞動的性別分工也反映出兩性之間的不平等:婦女們出現(xiàn)在所有那些顯示出人類動物性的領域,比如準備食物,做清潔,哺育,照顧老幼、病人等,而男人則馳騁在文化征服、支配自然的那些領域,比如科學、技術、建筑、工程、機械和藝術領域(Gibbon,1999:151)。20世紀70年代國外曾有學者就語言中的男女形象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女性形象不及男性有權威、顯要和重要(Pearson,J.C.et al.,1991:80)。這種因性別而導致的差異也反映在非言語交際中。
性別取向對人際交往行為的諸多方面產生著影響:包括性別雙方任何一方的表達形式、職業(yè)身份、權力的表現(xiàn)、與陌生的異性或一面之交朋友的交往能力、以及男女之間人際關系的任何方面(Samovar,et al.,1997:250)。
存在性別差異的非言語行為是社會化的產物,是后天習得而非與生俱來的。從已有的研究看,非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大體上說,可以從體態(tài)語、客體語和環(huán)境語三個方面得出權力距離在非言語交際中如何影響著性別關系而形成性別差異。Cameron&Kulick指出,在性及性別領域,存在著一些從文化上可以識別的、成規(guī)化的行事方式,以及定義和表現(xiàn)這些行為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女性的交際風格比男性更多地是利用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的(Cameron&Kulick,2003:12,49)。
體態(tài)語是以人體本身出現(xiàn)及其活動(包括全身活動)作為交際媒介進行表情達意的那一部分內容?!叭梭w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身體符號,即使細微的手勢也可以傳遞我們對他人的態(tài)度,我們的情感狀態(tài),我們控制環(huán)境方面的信息?!?Samover,2004:177)雖然在西方文化中,交際雙方非常注重眼神交流,體現(xiàn)出較為平等關系,而在東方文化中,上司有更多的權力隨意注視下屬,因此,眼睛接觸表達著權力和地位的關系。女性較低的社會地位有可能消極的影響其對權勢的認識,因而也就削弱了權力本身的可信度與號召力。盡管在有的研究中未對“性別”作充分的探求,人們還是發(fā)現(xiàn)面部表情與間接目光接觸都妨礙著女性對權力與可信度的認識;不僅是目光接觸受到限制(如目不斜視),女性的舉止行為也受到束縛。Goffman(Macionis,et al.,1995:13)觀察到,在醫(yī)院的醫(yī)務工作會上,只有男性且身居一定職位的醫(yī)生才有權下結論……有權隨意“光顧”女護士的工作區(qū)。Nancy Henley(1973/1977)發(fā)現(xiàn),在非戀愛異性間的交流中,地位高的人(社會經(jīng)濟地位高的男性年長者)觸摸地位低者頻率明顯突出(Samover,2007:271)。
微笑是打動他人的心弦最美的語言。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職場,微笑似乎成了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女性的微笑是一種安慰劑,這在廣告中尤為明顯。無論中西文化,廣告中的女性較之男性笑得更多更爽朗,這種微笑是應女性所處的社會的地位之要求,又是女性順從的表示。女性培養(yǎng)和“表現(xiàn)”這些非言語信息的壓力由男人在日常社會交流中所擁有的比女性更大的社會權力予以加強和延長。研究表明:較之于男性,女性使用更多的后天習得的交際動作,這有助于解釋女性對非語言符號的高度敏感性,這也表明女性對于人際交往十分敏感是由于其所處的較之劣勢的社會地位所決定的。
魯希和基斯認為(畢繼萬,1999:59)客體語言包括物質的一切有意和無意的展示:例如工具、機器、藝術品、建筑結構和人體及其衣著,甚至還包括文字。以客體語中服飾為例,西方女性的服裝更注重突出體型魅力和對異性性感的吸引力上,因此,以穿緊身裙和低胸衣服,以袒胸、露背、光腿為美;而男性服裝則處于相對比較靜止的狀態(tài),因為傳統(tǒng)看法認為:一個有見識的人總是小心的避免在服裝上標新立異。男女兩性體現(xiàn)在服裝方面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職業(yè)與身份地位之不同。對照中英兩種文化,可以看出,英語國家的人比國人更注重通過裝飾來顯示自己的身份與地位。男士服裝質量和女性服裝和首飾都可以體現(xiàn)這一區(qū)別。
當今女性為了提升自己的身體資本而采取化妝、美容、變性、染發(fā)、紋身、隆胸等手段,這一方面是個性的體現(xiàn),但在更大程度上是社會文化的構成,其目的主要是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借以提升自己的身價。因為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如果其它條件相似,相貌便可能成為取勝的因素。顯然這些都是兩性交往中地位不平等的體現(xiàn)。但遠不止這些。
稱謂也是一種客體語言,而人們往往對其中隱含的性別歧視習焉不察。美國學者Gibbon舉了兩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以說明男女兩性在稱謂上體現(xiàn)的不平等。一件是在一次為語言專業(yè)畢業(yè)生舉行授位的早餐會上,女生們制作了參與教師的名單。在這些名單上,用姓和職銜標注男教師,而只用姓和名標注女教師,也就是說,沒有標注出女教師的職銜如“教授”之類,僅標作“Maggie Gibbon,staff”。這些女學生說,這樣的稱謂顯得她們與女教師之間的關系更親密,而且這些女教師們平常也極少使用那些職銜,但男教師則喜歡使用職銜。Gibbon對此極不贊成,她認為這些女生實際上不自覺地貶低了女性。另一件事是她20世紀70年代在自己任教的學??吹降囊槐倦娫挷荆厦骐m然標出了女教職工的姓名、職銜,但卻沒有標出她們的學術頭銜(即學位,如“博士”),只是把她們稱為Miss或Mrs。幾年以后,女教師們的學術頭銜加上去了,但卻又弄了一個括號標注她們的婚姻狀況,即標明她們是否已婚(Gibbon,1999:63)。
環(huán)境語包括時間、空間、顏色、聲音、信號和建筑等。這些因素都可提供交際信息,也可展示文化特征。人們既受環(huán)境的影響,也可影響環(huán)境。根據(jù)加德納(1989)的研究,許多女性對于公共場所可能引發(fā)的性騷擾、侮辱與強暴感到恐懼。她總結道:“公共場所是女性與其他人每天生活中不平等的所在?!?Schaefer,2008)所以,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名媛淑女不讀報紙,不去聽演講,也不去那些討論政治話題的場所(Eckert&McConnell-Ginet,2003:41)。
女性受空間的權力的制約也是顯然的,以建筑為例,傳統(tǒng)建筑話語對于女性空間的描寫多為樓閣、走廊、花園或以一些傳統(tǒng)家具,如,紅眠床、梳妝臺等。臺灣大學教授夏鑄九等曾以爐灶為例對女性在建筑空間的權力(結合與西方理論對話)作了專門的研究。他指出:爐灶的空間生產,其主角多半是女性,男性的進入代表著另外的意義,而這正是反映了對母職的期待。女性透過廚房爐灶獲得屬于女性的資源,發(fā)揮生育與母職的功能,但并不能逃過父權制度對其角色的分派與認知,使得“女人的空間”具有特點的意涵。而當廚房成為“女性空間”,最受灶神監(jiān)控當然也就是女性了。灶神成為一種監(jiān)視的“電眼”以及“監(jiān)聽器”,不光是物質可見的圖像在那里望著女性,更是在心里層次上宰制著女性的言行,規(guī)訓著女性的身體……可見,灶神信仰何嘗不是父權以神袛為角度的延伸?可喜的是當今廚房空間及女性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女性參加工作與使用新家電,形成了她們在性別角色調整中的資本,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男性走進了廚房并共同承擔家務。這也反映了男權制在一定程度上的松動(夏鑄九,2006:205-209)。
“男女性別文化之存在,勢必為兩性在交際規(guī)則或規(guī)范、交際風格、交際方略、心理定勢、乃至價值觀等方面造成差異,這就自然為兩性之間的交際帶來困難?!?賈玉新,2003:433)。我們對兩性的了解許多是基于我們轉達和讀解的非言語信息,人們通常意識不到自己的非言語行為也意識不到這些行為是如何被他人讀解的,因此,一方面我們需要監(jiān)控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也應對感知到的他人對我們的反應做出積極的反應。非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要想深刻理解性別差異的產生和影響,我們只能通過探索文化價值和受價值影響的行為關系中去尋找答案。正如德博拉.鮑里索弗在《性別與非言語交流》一文中所言,由于人們對行為的期待與解釋存在差異,所以在異性間及跨文化交流中便有可能出現(xiàn)很多誤解?!澳行院团孕枰心芰υ诰唧w的社會語境中非常準確地辨識那些顯得冒昧或欠妥的行為以及他們與權利分配不均的聯(lián)系?!?Samover,2007:275)誠然,語言是人們交際的工具,但掌握了語言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掌握了交際技巧,必須深入了解隱藏其背后千百年來積淀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在言語或非言語交際時得心應手,而不至于因文化差異而產生誤解或沖突。在人們的交往尤其是跨文化交往中,一方面應重視非言語交際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能忽視由權勢等因素造成的兩性交往差異,交際者應該認識到權勢關系是影響男女兩性之間在非言語交際中的重要因素,尤其因為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利用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1]Barrowclough R.A.& R.A.Steward.Power and Control: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s[C]//Power in the Classroom,V.P.Richmond and J.McCroskey,eds.NJ:Prentice Hall,1991:1 -4.
[2]Cameron,Deborah& Kulick,Don.Language and Sexua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3]Gibbon,Margaret.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99.
[4]Macionis,John J.& Nijole.V.Benokraitis.Seeing Ourselves:Classic,Contemporary&Cross Cultural Reading in Sociology(3rdedition)[M].Prentice Hall.Inc.U.S.A.1995.
[5]Nanda,S.& Richard Warms.Cultural Anthropology[M].6thedition.West/Wadsworth,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1998.
[6]Pearson,J.C.et al.Gender and Communication[M].Dubuque,IA,USA:Wm.C.Brown Publishers,1991.
[7]Russell,R.Power:A New Social Analysis[M].London:Allen& Unwin,1938.
[8]Samovar,L.A.& R.E.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5thedion)[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9]Samovar,L.A.& R.E.Porter.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 Reader(8thedion) [C].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7.
[10]Schaefer,R.T.Sociology(9thedition)[M].劉鶴群、房智慧,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8.
[11]Gudykunst,William B.& Mody,Belia.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econd editions)[M].Sage Publications,2002.
[12]畢繼萬.跨文化非言語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1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14]李永采等.驅拔謬誤究真諦——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新辨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3.
[15]米萊特.性政治[C]//張首映.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498.
[16]薇爾·普魯姆德.女性主義與對自然的主宰[M].馬天杰、李麗麗,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17]夏鑄九等.傳統(tǒng)廚房爐灶的空間、性別與權力[J].浙江學刊,2006(4).
責任編校:陳 寧
On Power Relation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fro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LIU He-lin
Gender differences actually result from the inequality of the power relations,one major cause of th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s.There exist many manifestations of gender differences caused by power relation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They can be generalized as body language,object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language.Women are more inclined to use non-verbal expressions than men,and moreover,to a great extent,it is based on the non-verbal information that males and females are understood.Therefore,especially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rol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taken great notice of and in particular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nners and style caused by power relations can not be neglected.
power relation;non-verbal communication;gender differences
H030
A
1674-6414(2011)01-0093-04
2010-05-20
湖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基于語用行為理論的語言不得體性研究”(編號:08C132)的階段性成果
劉和林,男,長沙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跨文化交際學與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