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松
(山東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法治語境下我國秘密偵查制度的現(xiàn)實困境和出路
丁延松
(山東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秘密偵查作為一種打擊追訴犯罪的特殊偵查手段,在現(xiàn)代各國偵查實踐中被普遍應用。我國立法對秘密偵查缺乏明確而詳盡的規(guī)定,這與國外的立法規(guī)定相差甚遠,也不符合建設法治國家對人權保障的要求。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語境下,基于程序正義理念的要求,亟需實現(xiàn)我國秘密偵查的法治化,以限制公權力對私權利的侵犯,確保在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之間達到必要的平衡。
秘密偵查 立法比較 現(xiàn)實困境 法治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在刑事犯罪領域不僅涌現(xiàn)出黑社會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跨國犯罪等新類型的犯罪,而且毒品犯罪、職務犯罪、經濟犯罪等傳統(tǒng)型犯罪也日趨高組織化、強隱秘化、高智能化。這些犯罪所具有的極強隱蔽性和反偵查功能,對偵查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偵查措施在偵破現(xiàn)代犯罪上就表現(xiàn)出日益明顯的局限性。為了應對犯罪形勢出現(xiàn)的新變化,秘密偵查作為打擊追訴犯罪的特殊偵查手段便在各國的偵查實踐中得到廣泛使用。然而,鑒于秘密偵查所具有的強隱蔽性和易侵權性,我們又不得不面對秘密偵查的“雙刃劍”功效,其在給偵查機關帶來執(zhí)法利益的同時,也就天然地蘊涵著侵犯公民權利和濫用的風險。為此,現(xiàn)代法治國家從保障公民個人權益出發(fā),對刑事司法中秘密偵查措施的運用都進行了全面規(guī)范和控制。在我國的刑事司法實踐中,秘密偵查也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但立法鮮有規(guī)定,這不僅使我國司法實踐中秘密偵查措施的采取無法受到法律的有效規(guī)制,更為嚴重的是妨礙了我國偵查法治化建設的進程,這極不符合建設法治國家對人權保障的要求。因此,我國亟需對秘密偵查實行有效的法律控制, 實現(xiàn)秘密偵查的法治化,以限制公權力對私權利的侵犯,確保在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之間達到必要的平衡。
我國關于秘密偵查的立法依然是個空白,既沒有專門規(guī)制秘密偵查的單行法,也沒有在刑事訴訟法典及相關的司法解釋中對秘密偵查手段予以規(guī)定。只有極少數(shù)原則性的規(guī)定涉及到秘密偵查措施,或者是偵查機關的一些內部規(guī)定來規(guī)范秘密偵查措施,致使秘密偵查的使用置于“隱形法”的調整之下,各地偵查機關在使用秘密偵查措施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意性。目前,我國偵查機關使用秘密偵查手段的法律依據(jù)主要來源于兩個:一是1993年頒布的《國家安全法》第10條規(guī)定:“國家安全機關因偵察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需要,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用技術偵察措施。”二是1995年通過的《人民警察法》第16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根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xù),可以采用技術偵察措施?!背酥猓覈稍贌o片言只語予以規(guī)范。對公民權利影響如此重大的措施,僅僅由國家的部門規(guī)制來調整,在全世界都極為少見,稱之為“法外立法”并不為過。至于1984年公安部制定的《刑事特情工作細則》和2000年通過的《公安部關于技術偵察手段的規(guī)定》,只是公安(國安)機關內部通行的辦案規(guī)則,導致所謂的“國家有關規(guī)定”、“嚴格的批準手續(xù)”究竟為何物,不足為外人道也。這顯然與現(xiàn)代刑事訴訟基本價值和法治國家的要求相違背??梢姡覈P于秘密偵查的立法極不完備,在司法實踐中很容易陷入困境。
1.立法的缺失導致秘密偵查在實踐中的適用不規(guī)范。在實踐中,公安機關為了保護臥底偵查人員和特情,在向檢察機關移送有關臥底偵查員或特情參與案件的事實材料時,對臥底偵查員以同案犯或重要證人的形式出現(xiàn),并以“在逃”或“另案處理”為由,不移送材料。而檢察機關在起訴此類案件時,因無明文的法律規(guī)定,存在一種盲目性和無奈性。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由于法律沒有對因秘密偵查手段獲取的證據(jù)的可采性予以規(guī)定,存在著一種不確定性和無序性。[1]P101這種做法很不規(guī)范,是無奈的變通之舉?,F(xiàn)行法律對秘密偵查規(guī)定的神秘化傾向,嚴重影響了國家法律的統(tǒng)一實施和國家司法機關公正的形象。
2.秘密偵查行為的合法性受到質疑。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授權,僅僅依照部門規(guī)章、政策行事,我國采取秘密偵查辦案的偵查人員要承受著合法與非法的質疑。這也導致了偵查人員心里沒底,加之具體的界限不明,秘密偵查人員本身就處于一種合法與非法的邊界地帶。
3.容易造成對公民權利的侵犯。秘密偵查本身就具有易侵權性,再加上法律沒有對秘密偵查的適用程序進行完善的規(guī)定,導致秘密偵查措施的濫用。如果隨意采用秘密偵查手段,會產生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嚴重后果,即這種方法的使用往往會侵犯有關人員的合法權利,如隱私權、通訊自由權等。
4.缺乏外部的有效監(jiān)督。目前,秘密偵查并未納入刑事訴訟法調整的范圍內,而是由公安(國安)機關內部的操作規(guī)則予以規(guī)范和實施,實行的是自我約束、內部審查、同體監(jiān)督,具有不透明性,無法在外部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其實質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黑箱操作”。這種制度設計很容易導致偵查機關在無任何外部監(jiān)督制約的情況下行使秘密偵查權,為了快速有效偵破案件,動輒采用秘密偵查手段,產生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嚴重后果。
5.秘密偵查獲取的證據(jù)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jù)。由于法律沒有明確授權偵查機關采取秘密偵查措施的權力,法律對特殊手段獲取的證據(jù)的可采性問題也沒有任何的規(guī)定,因此,通過這些偵查手段獲取的證據(jù),不能直接進入審判程序,必須經過“證據(jù)轉換”,即對秘密偵查的結果必須通過刑事訴訟程序予以“公開化”,否則無法確保訴訟的公正性和效率。秘密偵查獲取的資料“只能在分析案情時使用,不能在審判中直接作為證據(jù)使用。如果要在法庭上作為證據(jù)使用,需要在此前一定時間內告知有關案件各方秘密取證之信息,將其公開化后方能作為合法的證據(jù)使用”。[2]P306但“證據(jù)轉換”的法律依據(jù)以及經轉換的證據(jù)的合法性卻有待考證,況且有些證據(jù)也是無法“轉換”的??梢?,秘密偵查有必要進行法治化。
由于秘密偵查措施的適用時常發(fā)生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的利益沖突,現(xiàn)代各國為了保持兩者之間的平衡,都十分重視對秘密偵查的立法,對其適用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不僅可以使秘密偵查獲得有效的授權,保證偵查手段的理性選擇與行使,而且能夠將可能發(fā)生的對公民權利的侵害降至最低。大陸法系國家采用訴訟法律模式,在其刑事訴訟法中對秘密偵查做出規(guī)定。聯(lián)邦德國在1975年修正《刑事訴訟法》時增加了關于“監(jiān)視電信通訊”的規(guī)定;1992年9月23日正式生效實施的《對抗組織犯罪法案》新增了關于“臥底偵查”規(guī)定;1998年修訂的《德國的刑事訴訟法典》在第110a-110e條對臥底偵查做了詳盡的規(guī)定,[3]P27在第100條對監(jiān)聽、錄音的適用對象、條件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4]P453法國于1991年在《刑事訴訟法典》中增加了“電訊的截留”一節(jié),對秘密監(jiān)聽的程序問題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5]P1242001年修訂的《俄羅斯聯(lián)邦刑事訴訟法典》第186條對監(jiān)聽做了規(guī)定:“如果有足夠的理由認為,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和其他人的電話和其他談話可能含有對刑事案件有意義的內容,則在嚴重犯罪和特別嚴重犯罪案件中允許監(jiān)聽和錄音,監(jiān)聽和錄音根據(jù)法院依照本法典第165條做出的決定進行?!痹摲ㄟ€對監(jiān)聽和錄音的申請、期限和使用等問題做出了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6]P145-147
英美法系國家采取綜合法律模式對監(jiān)聽、喬裝偵查等秘密偵查方法進行規(guī)定。美國國會1968年通過《綜合犯罪控制與街道安全法》對秘密監(jiān)聽、錄音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于1981年頒布了《喬裝偵查行動準則》,以加強對喬裝偵查行動的內部控制與責任約束機制,其后又分別在1992年、2002年兩度修改此準則。[7]英國議會1985年通過的《電訊截獲法》,一方面將非法截獲通訊規(guī)定為犯罪,同時也賦予了警察和情報部門在一定條件下截獲通訊的權力。
縱觀德、法、俄、美、英等國家有關秘密偵查的立法,無論采取何種模式,都是通過明確的制定法對秘密偵查進行規(guī)范,使秘密偵查的進行均處于一種有法可依的狀態(tài)??梢娺@些國家的秘密偵查正在實現(xiàn)法治化,都是力求在“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權”間求得平衡。盡管各國的秘密偵查立法問題在具體規(guī)定方面不盡一致,但是均涉及以下五個方面:
1.適用的犯罪范圍。秘密偵查作為一種極易因侵犯公民權利而成為非法偵查的特殊偵查行為,必須嚴格限制其適用范圍,這也是法治國家的共識??偟膩碚f,秘密偵查主要適用于兩類犯罪:一是重罪,即處罰較重的犯罪,如美國1968年《綜合犯罪控制與街道安全條例》規(guī)定秘密偵查適用以下犯罪:間諜罪、叛國罪、謀殺罪、搶劫罪、賄賂政府官員罪、販毒罪、敲詐勒索罪等12種犯罪。意大利《刑事訴訟法典》第266條規(guī)定“在下列有關的刑事訴訟中允許對談話、電話和其他形式的電訊聯(lián)系進行竊聽:(1)依照第4條的規(guī)定依法應判處無期徒刑或者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非過失犯罪;(2)依照第4條的規(guī)定應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妨害公共管理的犯罪……”針對這類犯罪采用秘密偵查措施足以抵消因侵害公民隱私權而帶來的負面影響。二是組織化、智能化、隱秘化的特殊類型的犯罪。由于其犯罪行為的特點,給偵查機關的偵查帶來重重困難,偵查機關不采用秘密偵查,實難發(fā)現(xiàn)并偵破犯罪。
2.適用的必要性。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00條a規(guī)定,只有在以其他方式不能或難以查明案情、偵查被控制的住所的條件下,才允許命令監(jiān)視、錄制電訊往來。[3]P31美國《綜合犯罪控制與街道安全法》規(guī)定,只有在常規(guī)偵查措施已經失敗或不可能成功或過于危險時才能采用秘密監(jiān)聽手段。[8]P356由此可見,秘密偵查只有在常規(guī)性偵查措施難以查清案情時才能采用。這是基于秘密偵查措施是非公開進行的,難以受到外部有效監(jiān)控,并且該措施往往直接觸及公民個人的隱私權利的考慮。
3.秘密偵查的對象要具有相關性。即秘密偵查的采取只用來針對被指控人員及相關事實。為防止國家權力的過度擴張,這就要求秘密偵查只能針對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實才能使用。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00條a第5款規(guī)定,進行監(jiān)聽原則上只能針對犯罪嫌疑人而采用,只有在例外情況下才適用與案件有關聯(lián)的其他人員。[3]P31
4.秘密偵查必須經過司法審查方能適用。由于秘密偵查措施是無需取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的強制性偵查措施,為了防止偵查機關在實施過程中侵犯公民的個人權利,西方各國均規(guī)定秘密偵查措施的適用,須經偵查機關提出申請、法官審查批準才能適用。如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00條b第1款規(guī)定,對電訊來往是否監(jiān)視、錄制,只允許由法官決定,在延誤有危險時也可以由檢察院決定。[3]P33
5.權利的司法救濟。為實現(xiàn)國家秘密偵查權與公民隱私權對抗中的平衡,各國立法一般規(guī)定廣泛的司法救濟措施以對不當秘密偵查行為進行合理地抗辯。如偵查對象對秘密偵查所獲得的信息有審查和提出異議權。對秘密偵查所獲得的非法證據(jù)享有請求排除權。辯護方享有秘密偵查所獲得信息的使用權和對非法秘密偵查行為的民事求償權。美國《綜合犯罪控制與街道安全法》規(guī)定,通訊被非法監(jiān)聽、泄露及非法使用者有權對非法行為實施者提起民事訴訟。[8]P360
當今的中國社會正在由傳統(tǒng)經濟向現(xiàn)代經濟轉變,傳統(tǒng)的以道德教化和行政命令為手段的治國理念已經不適應現(xiàn)代治國的需要,于是我國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現(xiàn)代法治國家的基本治國方略?!胺ㄖ我馕吨菍嵤┍娝苤囊?guī)則以外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所以它構成了對政府機關的一切權力的限制”。[9]P260可見,現(xiàn)代法治的基本原則絕對不是旨在對公民施行法律壓制,而應該是一種限制政府權力的控制手段和保護公民權利的保障措施。所以“作為法治來說,其所治的關鍵在于治權”。[10]P92由于我國目前并沒有形成符合法治原則的秘密偵查制度,而這有可能導致權力的恣意和對人權的威脅。所以,秘密偵查法治化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如何對秘密偵查權進行有效控制,從而維護公民合法權利的問題。正如德國歷史學家邁內克所說:“一個被授予權力的人,總是面臨著濫用權力的誘惑、面臨著逾越正義與道德界線的誘惑。人們可以將它比作附在權力上的一種咒語——它是不可抵抗的?!盵11]P362針對秘密偵查措施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運用所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在現(xiàn)代法治和人權保障的觀念下,本著學習和發(fā)展的精神,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合理借鑒國外的合理立法經驗,將秘密偵查納入刑事訴訟法的統(tǒng)一調整范疇,從而實現(xiàn)秘密偵查措施的法治化。
(一)明確秘密偵查的性質定位
現(xiàn)代刑事訴訟行為理論認為,偵查行為屬于刑事訴訟行為的范疇。秘密偵查作為行使偵查權的一種方式,自然是訴訟行為、偵查行為,理應受到刑事訴訟法的調整。何況任何國家行為的實施都需要有法律上的依據(jù),秘密偵查也只有處于法律的控制之下,才能符合法治國家的本質要求。否則,權力一旦失去了約束,其所具有的天然擴張屬性必然導致其被濫用。
(二)完善秘密偵查立法
秘密偵查行為由于其方式的隱蔽性,手段的技術性,視角的穿透性,如果不從法律上嚴加規(guī)范,容易陷入權力濫用及非法取證,并導致對被偵查者合法權利的侵犯,也不利于制約偵查人員的秘密取證行為。因此應加緊對秘密偵查手段立法,規(guī)范秘密偵查行為。關于立法模式的選擇,國外有訴訟法律模式和綜合法律模式,而考慮到我國的法律傳統(tǒng),應該在刑事訴訟法再修改時對秘密偵查有所規(guī)定,其具體內容應包括適用主體、對象、案件范圍、方式、審批程序等等。
1.關于秘密偵查的適用主體。秘密偵查權應當來源于法律的授權。我國目前只有《人民警察法》和《國家安全法》有秘密偵查措施的簡單規(guī)定,因而當前實施秘密偵查的主體還只限于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但是在我國現(xiàn)行偵查體制下,享有偵查權的機關還包括人民檢察院、軍隊保衛(wèi)部門、監(jiān)獄、海關緝私局,它們在偵查各自管轄的刑事案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沒有被害人且隱蔽性較強的案件,當運用常規(guī)偵查方法難以偵破的時候,應當賦予其秘密偵查權。由于偵查主體的本質特征在于有偵查權,即根據(jù)法律授權,為追訴犯罪有權采取專門的調查活動,并有權采取限制或剝奪公民的自由等權利的強制措施,所以其他任何機關、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公司企業(yè)和公民個人都無權進行秘密偵查。
2.秘密偵查的適用對象。如果秘密偵查被濫用,很容易造成對公民權利的侵害。而造成秘密偵查措施可能的濫用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案件范圍的濫用,另一個是偵查對象的濫用。因此,秘密偵查手段的適用對象只能限于犯罪嫌疑人及與案件偵破相關的人員。對與案件無關的人員,包括證人和被害人是不能采用秘密偵查措施的,以避免借秘密偵查之名對無關人員的合法權益進行侵犯。
3.秘密偵查適用的案件范圍。秘密偵查作為一種對現(xiàn)代刑事司法制度與公民權利保障存在巨大潛在威脅的偵查行為,必須嚴格限制其適用范圍,這是法治國家的共識。我們可以借鑒國外關于秘密偵查的立法范圍,以列舉式和法定刑相結合的方式來明確規(guī)定我國秘密偵查適用的案件范圍。一方面通過列舉的方式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殺人、搶劫等嚴重侵犯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有組織犯罪、黑社會犯罪、恐怖犯罪等案件可以適用秘密偵查措施;另一方面則根據(jù)我國《刑法》的量刑幅度,對可能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適用秘密偵查措施。
4.進行秘密偵查的手段。秘密偵查的手段應當是在根據(jù)掌握的證據(jù)能夠相對確定被偵查對象實施可疑的犯罪行為,在使用常規(guī)偵查手段無法查明犯罪事實的情況下才能適用。從國外的立法來看,秘密偵查的手段可以分為喬裝偵查和秘密監(jiān)控兩大類。結合我國偵查機關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做法,可以在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進行秘密偵查所能采取的手段可以分為技術偵查(具體包括電子偵聽、電話監(jiān)聽、電子監(jiān)控、秘密拍照或錄像、秘密獲取某些證據(jù)、郵件檢查等專門技術手段)和非技術偵查(具體包括臥底偵查、誘惑偵查、化裝偵查和秘密拘捕等)。
5.秘密偵查適用的審批程序。秘密偵查是一種單方面的強制性措施,各國為將其納入訴訟的軌道中去,相應地建立了司法審查機制,由法院審批并簽發(fā)秘密偵查的令狀。 考慮到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司法審查制度,而檢察院是憲法授權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所以可以參照審批逮捕程序將秘密偵查的審批權交由檢察院行使為妥。檢察院在接到偵查機關報請進行秘密偵查的案件后,應對以下內容進行審查:案件的性質;秘密偵查措施適用的對象及其可能犯有的罪行;秘密偵查措施適用的類型、范圍、地點;使用的器材和適用的期限等相關問題。審查結束后對于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檢察院批準并簽發(fā)令狀,通知偵查機關在規(guī)定時限內使用秘密偵查措施。特殊情況下,確因案件緊急有秘密偵查需要,偵查機關可以先行秘密偵查,但事后應在24小時內補辦相關審批手續(xù)。
6.秘密偵查的期限。為了有效地避免不當?shù)拈L期進行某項秘密偵查對當事人造成精神和經濟上的不必要損失,必須明確我國秘密偵查措施實施的期限。如法國《刑事訴訟法》第100條之2規(guī)定:“此項決定規(guī)定的截留期限最長為四個月。”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100條b第2項規(guī)定:“監(jiān)視電訊往來的期限應當限制在三個月內,如果實施監(jiān)視通訊的前提條件繼續(xù)存在,準許對期限的延長,每次不超過三個月。[12]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我國秘密偵查的期限一般應由案件性質加以確定,但最長期限一般不得超過3個月。
7.明確秘密偵查所獲證據(jù)的采信問題。我國刑事訴訟法對證據(jù)的規(guī)定比較籠統(tǒng),但堅持證據(jù)合法原則的規(guī)定還是較為規(guī)范的。對于秘密偵查所獲取證據(jù)采信問題,一方面要確立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未經法定程序使用秘密偵查措施所取得的材料,法庭審理時應作為非法證據(jù)予以排除;另一方面確立合法證據(jù)采信規(guī)則,通過合法程序使用的秘密偵查行為取得的證據(jù)應當允許作為證據(jù)使用,不必再經歷復雜的“轉換”過程。
8.秘密偵查所獲取信息的使用和處理。秘密偵查所獲得的證據(jù)材料在案件審理中由法院負責保管,并且只能限于在本案中使用。這是由于秘密偵查手段是建立在損害被偵查人隱私權的基礎之上,如此一來便可以防止被偵查人隱私的過分擴散。如意大利《刑事訴訟法典》第276條規(guī)定竊聽所得的材料不得在其他訴訟中使用,除非對于查明某些必須實行當場逮捕犯罪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對于秘密偵查所取得的證據(jù)材料如何處理的問題,美國《綜合犯罪控制與街道安全法》規(guī)定秘密監(jiān)聽的記錄以及有關文件必須要妥善保管,非經簽發(fā)令狀之法官的許可,不得銷毀,而且保管期限一般為10年以上。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 根據(jù)具體案情處理:對確有必要留存的要妥善保存,對獲知的信息要嚴禁泄露;對與案件情況無關的材料案件審理結束后要在法官的監(jiān)督下予以銷毀。
(三)建立對秘密偵查的監(jiān)督機制
秘密偵查如果適用不當,不僅容易危害公民正常權利,更容易誘發(fā)國家權力膨脹、濫用,失去制約。從邏輯上講,這種權力比一般性國家權力更需要制約和監(jiān)督。美國法學家博登海默認為:“在法律統(tǒng)治的地方,權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規(guī)則的阻礙,這些規(guī)則使掌權者受到一定的行為方式的約束?!?“一個發(fā)達的法律制度經常試圖阻礙壓制性權力結構的出現(xiàn)?!盵11]P358秘密偵查由于其保密性特點,知情面極小,很難由當事人及社會大眾進行監(jiān)督,只能由國家機關進行監(jiān)督。域外關于秘密偵查的監(jiān)督模式主要有行政機關監(jiān)督模式、法院監(jiān)督模式、檢察院監(jiān)督模式三種。那么,我國又該如何設計秘密偵查的監(jiān)督模式呢?在我國司法實踐中,秘密偵查手段的行使,是公安機關及國家安全機關自我授權、自我監(jiān)督的模式,缺乏外部監(jiān)督,明顯不合理。一方面,內部監(jiān)督帶有暗箱操作的特點,在我國偵查法治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很難防止權力不被濫用,畢竟“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3]P154另一方面,公安機關對秘密偵查的自我監(jiān)督,明顯架空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者定位,不利于維護憲法權威,不利于完善我國的法律監(jiān)督體系。如果建立由法院進行監(jiān)督的司法審查機制是否合理呢?筆者認為也不妥。理由有三:首先,法院監(jiān)督將會削弱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其次,由法院為主體進行的司法審查的物質基礎并不具備;再次,我國并沒有實行西方國家那樣的司法獨立體制。我國《憲法》明確將檢察機關定位為法律監(jiān)督機關,監(jiān)督國家權力的依法行使,防止國家權力的膨脹、濫用是檢察機關的應有職責。據(jù)此,由檢察機關以法律監(jiān)督者的身份對秘密偵查權進行監(jiān)督當屬法律監(jiān)督權題中應有之義,同時,這種監(jiān)督也有利于豐富和完善法律監(jiān)督權的內涵,使法律監(jiān)督權名實相符。另外,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37條也明確規(guī)定檢察院審查起訴時必須查明“偵查活動是否合法”,邏輯上自然涵蓋對秘密偵查活動進行法律監(jiān)督。所以,筆者認為,我國應建立檢察機關對秘密偵查進行法律監(jiān)督的監(jiān)督模式。
(四)建立秘密偵查的司法救濟途徑
只有得到救濟的權利才是真正的權利。在秘密偵查的過程中,相對人始終處于毫不知情的弱勢地位。為了弱化秘密偵查活動的超職權主義色彩,應該賦予被偵查人有效防御的能力,使其享有基本的自由選擇權。
1.賦予偵查對象知悉、異議權。由于秘密偵查行為是在被偵查者未察覺的情形下進行的,且通常沒有第三者在場為證,所以應當規(guī)定被偵查者有權獲知秘密偵查結果的內容,以保證秘密偵查行為的真實性。如果被偵查者認為秘密偵查措施不當,有權提出異議,并向上一級檢察機關要求復議。
2.非法證據(jù)請求排除權。許多國家的法律都規(guī)定,非法偵聽獲得的證據(jù)材料須予以排除,不得用作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不利的證據(jù),以此來有效遏制非法偵查行為。如意大利《刑事訴訟法典》第271條規(guī)定:“如果竊聽是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以外進行的或未遵守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所獲得的材料不得加以使用?!币虼耍诎讣徖磉^程中,如果有證據(jù)證明偵查機關在使用秘密偵查措施過程中,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和要求,對于獲取的證據(jù),法院在審理中應予以排除,不予采信。
3.賦予受害人對非法秘密偵查措施的求償權。秘密偵查屬于職務行為,如果當事人認為偵查機關的秘密偵查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就有權依照規(guī)定請求賠償。一方面,法律應明文規(guī)定被害人可以從違法偵查者處獲得損害賠償,包括財產性和非財產性的損失;另一方面,法律應明確規(guī)定被害人可以要求非法實施秘密偵查的機關或者審批機關承擔國家賠償責任。
[1] 詹復亮等.當前特情偵查的問題及其法律規(guī)制[A].刑事法判解:第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 何家弘.證據(jù)調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3] 李昌珂譯.德國刑事訴訟法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5.
[4] 何家弘,張衛(wèi)平.外國證據(jù)法選譯(上卷)[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5] 陳光中.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0.
[6] 黃道秀譯.俄羅斯聯(lián)邦刑事訴訟法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
[7] 陳光中.訴訟法論叢(第11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8] John N. Ferdico. J. D.CriminalProcedure[M].WestPublishing Co.
[9] [英]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鄧正來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97.
[10] 卓澤淵.法治國家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
[11] [美]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12] 唐磊,趙愛華.論刑事司法中的秘密偵查措施[J].社會科學研究,2004,1.
[13]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TheRealDilemmasandOutletoftheSystemofChina’sSecretInvestigationintheContextofLaw
DingYan-song
(Criminal and Judicial Law S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Jinan Shandong 250014)
The secret investigation as a kind of special investigative method to attacking and looking into crimes is generally applied in investigative practice of modern countries. The legislation about secret investigation in China is short of concret and detailed regulation,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legislative regul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ng the rule-by-law country for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this linguistic environment of governing country by law and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the request for a justice idea in procedure, it is urgent to realize the legalization in the secret investigation of China so as to limit the violation from the public power for the private right, to ensure to keep a necessary balance between punishing crime and safeguarding human rights.
secret investigation; legislative comparison; practical difficulties; legalization
DF73
A
(責任編輯:張保芬)
1002—6274(2011)04—117—06
丁延松(1979-),男,山東棗莊人,山東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刑法、刑事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