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百柯
比較,可以是一種彰顯智慧的思維行為,也可以是一種充滿虛妄的觀念表達。前者,殊不易,但必須;后者,如一口迷人陷阱,引人下墜。
愿為諸位推薦幾則有思力的比較。
美國的淡定
《紐約時報》近日在討論一個話題:美國會不會重蹈羅馬帝國的覆轍。
主旨無比宏大,心態(tài)無比自戀,背景無比西方中心主義,但這些且先不去管它。討論中有一段話闡述得相當?shù)轿?“一個國家的自尊不應該源自它在全球的實力,而應該源于它的文化價值和成就。正面臨衰退前景的美國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莫過于繼續(xù)堅持其自身文明所蘊含的高貴傳統(tǒng)?!?/p>
我欣賞這里面透出的坦率,我尊重這里面表達的信念。或者干脆說,我喜歡這個句式。我和我的同行能寫出這句話來嗎——正面臨崛起前景的中國應該做的最好的事情,莫過于……莫過于什么呢?什么樣的思力才能如匕首般,穿透中國黏稠的現(xiàn)實?
《紐約時報》作出了比較:歷史軸線上,美國和羅馬帝國;現(xiàn)實語境中,美國和它所處的世界。中國應該做的最好的事情,至少是事情之一,莫過于清醒而堅定地完成一次比較,在縱向和橫向的坐標系中,找準我們這個共同體的位置,為我們的實力找到安放點,為我們的自尊找到根基,激活我們“自身文明所蘊含的高貴傳統(tǒng)”。
“正面臨衰退前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的美國需要淡定,淡定才談得上“文化價值和成就”,才談得上“堅持文明傳統(tǒng)”。正面臨崛起前景的中國呢,無疑更需要淡定。虛妄而狂亂的比較很誘人,但我們不需要。
臺灣的資產
顯然,海峽對岸的一些中國人也正在嚴肅地運用比較這一思維方式。臺灣《聯(lián)合報》近日刊發(fā)文章稱:“借用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說法,論硬實力,臺灣自然有其局限;論軟實力,則有無限可能……今天在華人世界中,臺灣最大的資產不是所得與法治,不是公權力與企圖心,而是無形且珍貴的‘心智的空間。每個人可以自由地思考、閱讀、學習、表達;進出境檢查,不需要一分鐘;批評官員,不需要勇氣,甚至不需要經過大腦……隨著自由與民主的生根,臺灣的年輕一代已經理所當然地生活在一個門戶開放、思想自由、心智奔放的大環(huán)境中?!?/p>
“心智的空間”,這個概念即便算不上匕首,起碼也是一柄鋒利的小刀,可以為我們借用來解剖身邊的處境。過于黏稠的現(xiàn)實,真的已將我們心智的空間逼得節(jié)節(jié)后退,步步壓縮。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每個個體心智空間的日趨逼仄,必將導致整個國家共同體陷入狹小的氣局,缺乏真正大國的遠見卓識與道義擔當。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臺灣學者的比較?!肮珯嗔εc企圖心”,轉換語境的表達應該是制度優(yōu)勢和崛起動力。這兩者誠然是我們的優(yōu)勢,但若不輔之以文化和價值的“軟實力”,優(yōu)勢何以持續(xù),并何以能成勝勢?
智利與海地
接踵而至的兩場地震,像是把海地和智利這兩個美洲國家撕碎了擺在世人面前。比較隨之而起:一場地震里氏7.3級,遇難人數(shù)近三十萬;另一場地震里氏8.8級,遇難人數(shù)卻僅以百計。疑問擺在人們面前:為什么造成的傷害差別這么大?
地震專家分析,兩場地震的震源深淺、震中位置及兩國的建筑質量、抗震經驗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受災的差別。比如,智利地震震中周圍地區(qū)人口稀少,而海地地震震中靠近人口稠密區(qū)。
另一種思路則不同。總部設在柏林的“透明國際”是一家關注腐敗的NGO組織,它按照從最廉潔到最腐敗的順序發(fā)布全球腐敗指數(shù)。其中,智利排名第二十五位,而海地列在第一百六十八位——這被認為是智利地震的危害遠小于海地的重要原因。
瞧,比較的功用:帶著我們逼近真相。
【原載2010年3月17日《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
插圖 / 真相是什么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