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國定
(寧波行知中等職業(yè)學校,浙江 寧波 315012)
相貫線的教學一直是機械制圖教學中的難點。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相貫線是一條曲線,它不像直線那樣容易把握(只要找到它的起點和終點就可連接),它至少需要幾個點來確定它的形狀,這就要通過它的彎曲特性或說是變化趨勢來進行把握。二是因為曲線不是在一個形體上而是在兩個形體的表面交線,研究的對象不是單一形體,而是兩個形體或者是一個形體和另一結構(挖去的形體)。三是因為在教學內容上,研究的對象從單個形體向組合體跨越。下面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fā),就這個問題進行具體論述。
相貫線是產生于兩個基本幾何體表面的表面交線,這些相貫線大都是圓柱、圓錐和球面等回轉體表面相交而成的,本文討論的相貫線是圓柱表面(包括圓柱孔、圓柱槽)的相貫線。在分析相貫線問題時,首先是要明確相貫條件,也就是說相貫線存在于哪二種或多種圓柱體表面上。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先應出示二圓柱體相貫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和分析相貫線的形狀,然后共同歸納相貫線的形狀特性,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性,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相貫線是兩個形體表面的共有線,也是兩個相交形體的表面分界線;這條線是由二個圓柱面上的一系列共有點組成的。而且相貫線是一條閉合的空間曲線,它的三個投影中,二個投影是圓,如果這兩個圓柱面直徑不相同,相貫線在小圓上是一周,大圓上是一段圓弧,在非圓投影上,也就是外形素線輪廓上呈現為一條曲線,這也就是我們要作的相貫線。
相貫線的形狀看上去與圓弧類似,我們可近似地用圓弧來代替,這段圓弧彎曲程度(曲率)跟大圓弧差不多,而圓心則在小圓柱的軸線上,這相貫線形狀的變化趨勢可用三句話來歸納“以大圓柱的半徑為半徑,在小圓柱的軸線上找圓心,曲線向著大圓柱方向彎曲”。
相貫線的作法可用圓柱表面取共有點方法。
如圖1中,作出主視圖上的投影(相貫線。圖中的Ⅰ和Ⅱ顯然是兩個圓柱的共有點 (交點),也是相貫線的特殊點,最高點和最左(Ⅰ),最右(Ⅱ),要作相貫線,再作最前的特殊點Ⅲ,也是它們的共有點;再找?guī)讉€一般點。在俯視中圖選擇一般的共有點Ⅳ、Ⅴ,先在左視圖中利用投影規(guī)律和在兩表面上這一條件確定Ⅳ、Ⅴ的側面投影,又運用投影規(guī)律做出其正面投影,然后把這些點光滑連接。
相貫線作法可歸納三步,先找特殊點,再作一般點,然后光滑連接。
在學生初步掌握用投影規(guī)律作兩圓柱表面的相貫線后,分析相貫線的幾種常見形態(tài),對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指導意義,教師應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常見相貫線可分以下幾種。
圓柱的相貫線一般是一條空間曲線,它是兩圓柱表面交線,展示不同大小兩圓柱相貫線模型,從橫大豎小和豎大橫小二個角度擺放,觀察相貫線的形狀 (彎曲方向不同)。設問:如果兩個圓柱的直徑相同(稱為等徑相貫)相貫線形狀如何,(讓學生議論一下),出示模型得出結論:看上去是一直線,實質上是其它二個投影都是圓的橢圓。
圓柱與圓柱的相貫線已經討論了,如果在圓柱上鉆圓孔,其相貫線形狀同圓柱與圓柱相貫線是相同的,其內孔結構用虛線表示。
兩圓孔相交,其表面交線是相貫線,在視圖中用虛線表示,其相貫線形狀及彎曲方向,根據圓孔大小來判斷,各共有點位置用投影規(guī)律確定,同時原相交部分的虛線應擦去。
圖2和圖3為圓槽與圓柱和圓槽與圓筒的相貫線。圖2中,基本形體為圓柱體,其中間部分為圓槽與圓柱相貫。要做出主視圖,先做圓柱的正面投影,(矩形),再畫中間圓槽(半條相貫線),然后再作左邊圓柱截交線,要注意的是矩形平面與圓柱面相切無交線。圖3中,基本形體為圓筒,補左視圖先作圓筒的側面投影,然后在圓筒上作前方的方槽交線,即圓柱截交線,再作后面圓槽的交線。這是相貫線和截交線的組合。由于是圓筒,圖線有內外兩重,即粗實線和和內虛線都有。
有了上述基本知識,分析典型有關相貫線問題便有了理論基礎。如圖4中,補畫左視圖,可以確定基本形體為圓柱體,因為側面投影為矩形。要解決問題,首先明確其相貫條件,然后判斷各相貫線形狀,再按投影規(guī)律正確求作。圖4中,主要有ΦA與RB的相貫線、RB與ΦD的相貫線以及ΦC分別與ΦA和ΦD的相貫線,共有四種7條相貫線。同時還可討論一下ΦC與ΦD大小不同的情況,如果ΦC=ΦD或ΦC<ΦD,相貫線形狀又有何變化。如圖5中,基本形體為圓柱ΦA上有同軸的階梯孔(ΦB-ΦC),橫孔ΦD穿過ΦA (ΦB-ΦC),這時相貫線有ΦD與ΦA一條、ΦD與ΦB上半條(虛線),ΦD與ΦC(下半條)共有三部分組成。在此還可繼續(xù)討論,如果ΦC=ΦD,又是等徑相貫線問題。
在圖6中,這也是相貫線問題,現在上部RB是磨光的圓柱面,學生難以理解,如果RB是長出(相交)的圓柱(體)表面,學生較為容易接受,我們分析時,可以把它看作為長出部分,作出RA與RB的相貫線,再去掉長出的部分,而相貫線是不會變化的,這樣問題就簡便多了,而其它幾條相貫線就容易解決。
對于圖7中,補齊三視圖中所缺的線條,這是圓柱相貫線問題,并且是三個圓柱的相貫,分析的方法也一樣,首先明確各相貫條件,這里圓柱Ⅰ與圓柱Ⅱ是簡單的相貼,主要討論圓柱體Ⅲ分別與圓柱Ⅰ、圓柱Ⅱ的相貫線,分析各相貫線的形狀和范圍,再按投影規(guī)律描點作出。在圖7中,圓柱Ⅱ與圓柱Ⅲ是等徑的,如果是不等徑的,又可繼續(xù)討論,圓柱Ⅱ直徑大于圓柱Ⅲ直徑時相貫線的形狀和求作,又圓柱Ⅲ直徑大于圓柱Ⅱ直徑時,還要確定圓柱Ⅲ的長度后,再分析相貫線的形狀和變化,進一步還可討論圓柱Ⅲ的中心下移,即圓柱Ⅲ的軸線不在圓柱Ⅰ和圓柱Ⅱ的分界面上,圓柱Ⅲ與圓柱Ⅰ和圓柱Ⅱ相貫線的發(fā)生如何變化。
在圖7中,如果在圓柱體Ⅱ、Ⅲ之間再有一圓柱體Ⅳ,情況又將如何變化,分析方法也相似,多體相貫,逐個找出各對形體之間的相貫關系。總之,在分析和解決圓柱相貫線問題時,要正確認識組合體,分清組合體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即明確其相貫條件,對于相交的兩圓柱表面(包括圓柱面、圓孔和圓槽)之間存在著一條相貫線,相貫線的形狀和位置,根據各圓柱體的相貫條件和圓柱面直徑大小進行確定,然后按投影規(guī)律準確(圓柱表面取點、光滑連接)來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