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斌
(中共懷化市委黨校,湖南懷化418000)
鄧小平黨內和諧思想探究
文斌
(中共懷化市委黨校,湖南懷化418000)
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和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黨內和諧學說,在科學總結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和諧建設的經驗基礎上,對黨內思想和諧、組織和諧、作風和諧、制度和諧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鄧小平黨內和諧思想。
鄧小平;黨內和諧;思想;組織;作風;制度
鄧小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黨內和諧學說,在科學總結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和諧建設的經驗基礎上,對黨內思想和諧、組織和諧、作風和諧、制度和諧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鄧小平黨內和諧思想。
黨內和諧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zhí)政活動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自覺,也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客觀要求。從整體意義上來講,實現黨內和諧的過程,就是不斷處理和解決黨內矛盾的過程,就是黨內各種關系不斷協(xié)調實現團結和統(tǒng)一的過程。鄧小平高度強調黨內團結和統(tǒng)一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黨內和諧的價值目標來認識。鄧小平在民主革命時期就高度強調黨的思想統(tǒng)一,建國以后尤其是從地方調至中央工作之后,關注黨內和諧問題更加從宏觀上去思考,他在中共八大講話中指出:“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是黨的建設的最重要問題之一”[1](235)。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作為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非常關注黨內團結和統(tǒng)一問題,特別是在總結“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訓時明確指出,只有黨的團結統(tǒng)一才能實現國家的團結。這既是對黨內矛盾和斗爭的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對中國共產黨現實執(zhí)政要求的積極反映。鄧小平關于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人民團結和諧的前提和基礎是黨內團結和諧。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決定了其在國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地位。鄧小平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指出黨內團結對國家團結和人民團結的意義和價值。鄧小平說:“中國一向被稱為一盤散沙,但是自從我們黨成為執(zhí)政黨,成為全國團結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結束了。”[2](267)只有堅決保證黨的統(tǒng)一和凝聚力,才能實現黨對國家的整合能力。
其次,維護黨內團結統(tǒng)一的關鍵是領導班子的和諧。毛澤東認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性因素。干部作用的發(fā)揮程度取決于領導班子的和諧程度。鄧小平指出,要加強黨的領導核心的團結,首先要加強全黨的團結。他認為領導班子的和諧關鍵是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嚴格按照個別醞釀、集體表決的組織程序,防止“一把手”的專斷,充分調動領導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他指出:“有的人口頭上講團結,而把黨委內部一些不同意見捅出去,加以歪曲,散布流言蜚語,拉一部分人支持自己……”[2](84)因此,領導班子的和諧必須嚴格組織紀律。
再次,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發(fā)揮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體力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各級黨組織要有效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其發(fā)揮程度直接決定社會和諧的廣度和深度?;鶎狱h組織是黨的戰(zhàn)斗力的來源,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靠的是黨內的團結和統(tǒng)一,靠的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偉大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更需要發(fā)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內關系的和諧必然對社會和諧產生極強的示范促進效應。
黨內思想和諧是黨內和諧的思想基礎。黨內思想和諧是指黨的思想理論的科學性以及與黨員、黨組織的有效結合。鄧小平非常重視黨內思想和諧問題,作出了寶貴的思想理論建樹。
第一,理想信念的堅定性是黨內思想和諧的基礎。樹立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信念是每個共產黨員的基本政治修養(yǎng)。早在1956年,鄧小平在《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就指出: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的基礎是黨員的思想一致……就是要求每個黨員在黨的一切基本原則問題上的思想一致以及保持行動一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高度強調黨的團結,尤其針對“文革”后社會意識形態(tài)混亂的狀況,鄧小平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把毛澤東晚年產生的一些思想錯誤與毛澤東思想區(qū)別開來,實現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高度團結和統(tǒng)一。鄧小平曾經指出,理想信念是黨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在黨的歷史上,我們遭受挫折,甚至是全局性的失誤,但是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吸取深刻教訓的基礎上實現了重大的轉折,可以說思想變革是社會變革的首要動力。
第二,黨內思想和諧的關鍵在于正確開展反傾向斗爭。“文革”結束后,黨組織渙散,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之風禁錮了黨的思想,當時黨的主要領導人提出的“兩個凡是”造成了黨內的思想混亂。鄧小平深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指出:“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薄安唤鉀Q思想路線問題,不解放思想,正確的政治路線就制定不出來,制定了也貫徹不下去?!盵2](143)為了實現政治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重新確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旗幟鮮明地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在批駁“兩個凡是”和支持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基礎上,鄧小平又著重強調了解放思想的意義,他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盵2](143)他指出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基礎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進一步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為偉大的改革開放實踐提供了強大思想動力。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化,社會上出現了姓“資”、姓“社”的爭論,鄧小平態(tài)度明確,一方面反對思想僵化,另一方面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但在處理方式上,吸取了“文革”殘酷斗爭、無情打擊而造成的黨內斗爭擴大化的歷史教訓,主張用民主的方式正確處理黨內矛盾和分歧。
黨內組織和諧是黨內和諧的組織保證。黨內組織和諧是指黨的各級組織要素的有序結構,黨的機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黨的功能的發(fā)揮與黨的機能的展現?!皼]有組織上的和諧構建,黨內和諧局面是難以產生的,或者實現了也難以為繼?!盵3](26-28)鄧小平在其一生中為實現黨內組織和諧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實踐。
第一,發(fā)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黨內和諧的重要標識就是黨員政治生活的正?;?而黨內生活的正?;x不開黨內民主和黨員民主權利的充分保障。鄧小平指出:“一個革命政黨最可怕的是脫離群眾,黨內鴉雀無聲。”[2](144-145)他認為只要有利于黨的整體利益和工作的開展,要允許黨員講真話、充分發(fā)表意見,并強調要創(chuàng)造民主的條件,要重申“三不主義”: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黨內和人民內部的政治生活中,不能采取壓制、殘酷打擊的手段,只能采取民主手段。鄧小平認為黨內矛盾和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他要求領導人善于聽取和吸納不同意見,對犯錯誤的同志不可輕易地上綱上線,并給予政治、組織上的處分甚至迫害。對于犯錯誤的同志,要幫助他們自己總結經驗教訓,認識和改正錯誤。只要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有了認識,我們就要表示歡迎。
第二,強調黨內同志關系平等和民主集中制。鄧小平認為黨的干部特別是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在處理黨內組織關系方面要堅持原則,要有團結、平等的態(tài)度。“上級對下級不能頤指氣使,尤其不能讓下級辦違反黨章國法的事情;下級也不應當對上級阿諛奉承?!盵2](331)鄧小平十分強調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對維護和實現黨內團結和諧的重要性,早在1962年就指出民主集中制的執(zhí)行情況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在總結“文革”黨的建設遭到嚴重破壞的深刻教訓時,他說:“民主集中制被破壞了,集體領導被破壞了。否則,就不能理解為什么會爆發(fā)'文化大革命'?!盵3](348)鑒于這樣的經驗,由鄧小平主持制定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根據“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和黨的現狀,必須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制。
黨的作風和諧是黨內和諧的外在表現。黨的作風表現為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精神面貌,作風和諧體現了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的先進性,黨內作風是否和諧直接影響到黨的社會形象和執(zhí)政效果?;诖?鄧小平指出:“黨是由許多個人集合組織起來的,個人把思想作風整好了,就可以使他擔負的工作得到改進,因而黨的力量也就增強了?!盵1](312)鄧小平高度重視黨的作風建設,并作出深刻的理論思考和積極的實踐探索。
第一,按照黨性原則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改革開放以來,黨內生活出現了一些庸俗化傾向,如毫無原則的一團和氣等等。鄧小平同志洞察其危害,強調要按黨性原則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 “如果自己有錯誤,就要進行認真的自我批評,并且切實改正”。[4](46)“對有錯誤的同志……尤其要歡迎和鼓勵他們進行誠懇的自我批評。有了這種自我批評就好,不要揪住不放?!盵4](47)他還倡導黨內忠言,開展相互批評。鄧小平指出黨風直接影響社會風氣,實現社會風氣的轉變首先必須搞好黨風,特別是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同志以身作則。為了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鄧小平提出兩手抓的思想,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法制建設;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鄧小平還指出,要通過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切實增強共產黨員的黨性。
第二,加強黨內監(jiān)督。建國初期,鄧小平就明確指出我黨取得政權后,對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要加強監(jiān)督,保證權力的正確運行。他指出:“我們黨是執(zhí)政的黨,威信很高。我們大量的干部居于領導地位。……就要不斷地克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就要受監(jiān)督,就要擴大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們不受監(jiān)督,不注意擴大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脫離群眾,犯大錯誤?!盵1](270)為此,加強監(jiān)督是非常必要的,而監(jiān)督體系主要由黨組織內部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和媒體監(jiān)督組成,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脫離群眾的危險,確保黨內生活的正常和黨的權力的正確行使,才能有效拓展黨的執(zhí)政合法性資源。
黨內制度和諧主要指黨的根本制度、黨的組織體制和活動機制以及黨的各項具體制度的科學性,它是黨內和諧的制度基礎和機制保障。鄧小平十分重視黨內制度建設,認為制度建設是發(fā)展黨內民主、保證黨內和諧的關鍵,強調“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2](146);“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盵2](333)
首先,以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維護黨內和諧。黨內法規(guī)體系是以黨章為核心的包括黨內民主制度、黨內領導制度、黨員生活制度等組成的系統(tǒng),這就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guī)制度,真正做到在黨內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權。鄧小平認為:“憲法和黨章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黨員權利、黨委委員的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盵2](144)黨章是黨內法規(guī)制度的核心,是黨內根本大法,也是維護黨內和諧的總法則,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遵守的準繩。因此,鄧小平告誡全黨:“黨員在黨章和黨紀面前人人平等……誰也不能違反黨章黨紀,不管誰違反,都要受到紀律處分,也不許任何人干擾黨紀的執(zhí)行,不許任何違反黨紀的人逍遙于紀律制裁之外?!盵2](332)決不能“不適當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權力集中于黨委,黨委的權力又往往集中于幾個書記,特別是第一書記,什么事都要第一書記掛帥、拍板”,[2](329)努力依靠制度來維護黨內和諧。
其次,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監(jiān)督機制。建國初期,鄧小平就明確指出:“黨除了應該加強對于黨員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從國家制度和黨的制度上作出適當的規(guī)定,以便對于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jiān)督”。[1](215)權力是主體對客體的支配和主導關系,具有排他性的特征,由此可見,缺乏制約的權力必將走向自我毀滅的境地,所以鄧小平特別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有監(jiān)督意識,不僅樂意接受對自己的監(jiān)督,也要對黨組織和其他黨員實行監(jiān)督。不僅要接受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監(jiān)督,而且要接受黨員以及黨外群眾的監(jiān)督。要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監(jiān)督機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加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能更好地了解黨內事務,行使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其次要建立黨建工作評估考核機制,讓黨員對黨組織的工作進行評議。若缺乏一種具體化、規(guī)范化的黨內民主制度體系,黨內和諧就無法實現,黨的領導和黨的決策的正確性就缺乏制度保證,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徐晨光.黨內和諧的根本要求 [M].理論前沿, 2007,(11).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A849.1
A
1008-6382(2010)01-0023-04
2010-01-17
湖南省黨校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09Z-27)。
文斌(1984-),湖南新化人,中共懷化市委黨校助教,主要從事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研究。
(責任編輯 冉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