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際法本科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2010-08-15 00:50:41吳一鳴
銅陵學院學報 2010年4期
關鍵詞:國際法雙語案例

吳一鳴

(南京審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9)

國際法本科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吳一鳴

(南京審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9)

國際法是高校法學本科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但是該門課程的講授與學習有著較大的難度,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提高國際法課程的教學效果,應當從多方面入手,包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安排教學體系與內(nèi)容、注意掌握雙語教學的度、合理利用案例、靈活運用多媒體、增設國際關系等相關課程。

國際法;法學專業(yè);本科教學

國際法是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十四門核心課程之一,作為國際法律部門中最為基礎的學科,對國際法基本知識、原理的掌握成為學生日后進一步學習國際經(jīng)濟法、國際私法等課程的基礎和關鍵。然而,國際法往往卻是教師和學生普遍反映的較為枯燥、難以學習和理解的一門課程。這主要由以下的原因造成:國際法通常被認為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學生易產(chǎn)生學習無用論的偏見;國際法體系龐大,內(nèi)容較為抽象和零亂且仍處于不斷發(fā)展之中,加之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本身就會存在較大的難度;目前大多本科院校雙語教學的實施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這些原因?qū)е铝藝H法課程的教學效果也不盡理想。筆者認為,要想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消除學生的偏見與成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構成的。哲學方法論告訴我們,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內(nèi)因,前者固然非常重要,但后者是關鍵,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努力程度對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有著重要的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對象產(chǎn)生較大的興趣時,才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的、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就國際法課程來說,教師在正式開始教學內(nèi)容之前應當幫助學生擺脫對國際法的偏見與成見,激發(fā)對國際法的興趣。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國際法并非像他們想象得那么抽象、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相反,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密切和重要的影響,而且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些影響將愈加緊密。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美國法學會(ASIL)的作法。為了讓人們更加了解和熟悉國際法,美國國際法學會在其誕生一百周年之時曾專門出版過一個名為International Law:100 Ways It Shape Our lives的宣傳冊[1]。在這一宣傳冊中,國際法學會詳細列舉了國際法對人們?nèi)粘I畹?00個方面的影響,以此來表明國際法與普通人的距離并不遙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旅行、休閑,還是健康、公共衛(wèi)生,或是貿(mào)易、環(huán)境等方面,國際法的影響已經(jīng)廣泛和深入地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體系和內(nèi)容

對于高等院校的法學本科學生來說,國際法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熟悉國際法的基本框架,了解和掌握國際法的基礎知識,并將國際法運用于實際,學會分析和解決國際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當然,教師也應考慮到同處一個教室的學生存在著不同層次和需要。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由于日后很少有機會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和研究,因此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其了解和掌握國際法的基本知識。然而,也會有小部分學生有志于日后在該領域進一步地學習和研究,對于他們來說僅僅掌握教科書上的基本知識是不夠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既要防止講授過于深入、過于理論化而挫敗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要防止授課內(nèi)容不能滿足小部分學生的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具體來說,對于那些有志于在國際法領域進行進一步深造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應當適當?shù)厣钊牒吞岣?,在課堂上介紹完相關的知識點后可以提出幾個更加深入的問題供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學習,培養(yǎng)他們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并在課后必要時加以個別輔導。

相應地,教師還必須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在有限的課時下,講授內(nèi)容應當詳略得當。由于國際社會的發(fā)展,國際法的體系和內(nèi)容已遠遠超出其產(chǎn)生之初時的狀況。如今,翻開任何一部教科書都會發(fā)現(xiàn)其體系和內(nèi)容十分龐大和復雜。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國際法(第三版)為例,該書包括導論、國際法上的國家、國際法上的居民、國家領土、國際海洋法、國際航空法、外層空間法、國際環(huán)境法、聯(lián)合國和區(qū)域性國際組織、外交和領事豁免、國際組織的豁免、國際經(jīng)濟法律制度、人權的國際保護、條約法、國家責任、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集體安全職位制度、軍備控制與裁軍和武裝沖突法共十八章的內(nèi)容①。然而,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國際法課程只上一學期,每周3課時,如果面面俱到則只能如蜻蜓點水,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深刻印象。因此,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國際法體系的前提下,教師在講授時應當對教材的內(nèi)容有所刪減和側重。具體來說,對于導論、國際法上的國家、國家領土、國際海洋法、聯(lián)合國和區(qū)域性國際組織、外交和領事豁免、人權的國際保護、條約法、國家責任、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集體安全職位制度等部分應當較為詳細和側重地講解,對于其他部分的內(nèi)容則應當略講或指導學生自己學習掌握。

三、注意把握雙語教學的度

2001年8月,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中提出:“為適應經(jīng)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zhàn),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教學?!逼渲?,“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yè),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nèi),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yè),可以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p>

根據(jù)這一精神,有條件的本科院校均選擇了部分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其中,以“國”字打頭的國際法等課程首當其沖。然而,就國際法課程而言,采用雙語教學更增加了該門課程的難度。從學生的角度而言,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總體要低于重點院校的學生,只有少數(shù)可以達到國家六級的水平,大部分學生只能達到國家四級的水平,甚至有部分學生連四級水平也難以達到。而且,國際法的學習需要不同于國內(nèi)法的思維方式,當學生學習了一年多的國內(nèi)法之后,初次接觸國際法本身就會覺得存在較大難度,如果再進行雙語教學,無疑是難上加難,甚至會打擊學生的信心。

鑒于此,應把握好國際法雙語教學的度。以筆者所在的普通院校的教學為例,國際法的雙語教學應注意以下事項:首先,在教材的選取上應當以中文教材為主,輔之以適量的英文材料或者采用質(zhì)量較高的中國學者編撰的雙語教材,而不宜采用原版教材。因為原版英文材料不僅對學生英語水平要求高,而且西方學者的思維不同于中國的傳統(tǒng)思維,難以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其次,在教學模式上,應當采取過渡式的教學模式,應當以達到簡單的滲透層次為目標,適當?shù)剡_到整合層次。具體而言,上課時教師用英語講重要的定義和關鍵詞,讓學生多一些機會接觸外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交替使用中英文講課,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英文表達。而讓學生學會用母語和外語來思考解答問題的雙語思維層次則要求過高,不宜以之為目標[2]。再次,在考核上,可以采取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平時考核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等打分,期末考核則應采取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在試卷的命題上,也應把握雙語的度,可以采取部分英語命題,中文作答的方式。

四、在課堂教學中正確使用案例

案例教學是當前我國法學教育中所普遍提倡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雖然我國法學教育傳統(tǒng)不同于英美法國家,實踐中教師所運用的并非是美國蘭德爾教授所開創(chuàng)的真正的案例教學法,充其量只能算是例證教學法,[3]但案例的運用在法學教育中仍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確地運用案例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與其他的課程相比,國際法的內(nèi)容更加深奧,教師更需要通過案例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相關知識。但在國際法的教學中,案例的使用有著與其他法學課程的不同之處,需要教師加以注意。首先,國際法的案例不限于國際法院的有限成案,還應包括國際社會所發(fā)生的國際事件。目前國際法很不完善,仍在不斷的發(fā)展之中,而且國際法律事件的解決需要受到法律之外的政治、外交等其他因素的影響,相對于成案而言,國際時事有時能更好地說明國際法及其發(fā)展。因此,國際法的教學應緊扣國際時事,這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到國際法的現(xiàn)實有用性和發(fā)展性。其次,在案例的運用上,教師應當注意選擇合適的案例,這不僅包括數(shù)量合適也要包括內(nèi)容合適。從數(shù)量上來說,選擇的案例不能過多、過于頻繁,更不能以案例代替講授,否則這將會破壞教學體系,造成學生的基礎不扎實,概念不清晰、界定不準確的后果。從質(zhì)量上來說,所選擇的案例應當經(jīng)過教師的精心挑選,能夠反映所教國際法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案例要做到“新”和“精”?!熬本褪前咐x擇要符合課程特點?!靶隆本褪且怀觥皟蓚€面向”:一是面向?qū)W生的興趣點,提高教學對象的認知興趣。二是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開闊教學對象的視[4]。”再次,由于國際法、國際裁判機構與國內(nèi)法律及裁判機構存有很大的差異,對于國際法的案件,除了成案之外很難有一個確定的判決或結論,即使是成案也可能會存在不同的意見,沒有一種意見絕對的正確。因此,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案例中理解國際法的相關問題,而不僅僅是尋求判決或所謂的答案。

五、靈活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

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5]?!背诉\用案例教學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隨著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和學校教育設施的完善,多媒體教學成為高校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手段。事實上,包括筆者單位在內(nèi)的許多學校已將多媒體教學作為必須采用的教學方式加以要求。與傳統(tǒng)的板書相比,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具有許多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可視性強、豐富的表現(xiàn)力、可復制性和高效性等。

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越性,而要特別避免僅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停留在“教案搬家”、“書本搬家”的初級階段[6]。這是指將電腦或投影等多媒體設備當作黑板,將過去板書的內(nèi)容搬到課件上,將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變成“照多媒體宣科”。上課時,老師只是盯著多媒體,完全按課件的內(nèi)容授課,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這完全違背了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宗旨和目的。相反,教師應當精心備課,靈活運用多媒體,將圖像、圖表、聲音、動畫等文件加入課件中,使授課內(nèi)容更加生動、形象,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較為枯燥的知識。如涉及海洋法的內(nèi)容時,《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大陸架、專屬經(jīng)濟區(qū)等的界定和區(qū)分抽象、枯燥,難以記憶,即使學生為了考試死記硬背,可能出了考場就會忘記。如果通過多媒體將海域的劃分用圖片表示出來,則會更加形象和生動,使學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記憶。此外,對于授課過程中所涉及的國際時事,也可以通過照片、動畫等方式表現(xiàn),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的信息量又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六、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國際關系課程

作為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在接受系統(tǒng)的法學教育時首先接觸的往往是法理學或法學導論,這一課程為今后各個部門法的學習提供了專業(yè)的法學思維和法學方法,打下了必要的基礎。然而,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由于國內(nèi)法與國際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傳統(tǒng)法理學的視野往往僅局限于國內(nèi)法,對國際法難以有所涵蓋,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對國際法學習和理解上的困難。

事實上,國際法主要調(diào)整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部門。在實踐中,國家之間的關系、國家間的行為除了受到現(xiàn)有國際法的規(guī)制外,更要受到外交、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國際法與國際關系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互動關系,國際法教育必須輔之以適當?shù)膰H關系歷史與現(xiàn)實教育[7]。國際關系也相當于國際法律部門中的法理學,通過對國際關系理論和現(xiàn)實的了解,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學習國際法。因此,有條件的院校應當開設國際關系的課程作為必要的補充。

注:

①參見邵津.國際法(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International Law:100 Ways It Shape Our lives[EB/OL].http://www.asil.org/books.cfm#100ways,2010-05-05.

[2]郭玉軍,喬雄兵.國際私法雙語教學的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5):380.

[3]羅歡平.給法學“案例教學法”把脈[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6,(3):160.

[4]胡智強.論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有機整合:核心價值觀與教學方法的維度[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8,(4):76.

[5]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3.

[6]梁曉春.多媒體課件在高教法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國際法》之“海洋法”的教學為例[J].文教資料,2006,(9):76.

[7]蔡叢燕.當前西方國際法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10.

G642

A

1672-0547(2010)04-0106-02

2010-07-11

吳一鳴(1979-),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審計學院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私法。

猜你喜歡
國際法雙語案例
論陳顧遠之先秦國際法研究及啟示——基于《中國國際法溯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隊活動(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作為國際法淵源的條約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44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tǒng)計案例拔高卷
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國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fā)的多重思考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樂雙語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湛江市| 怀远县| 承德市| 兴化市| 和林格尔县| 友谊县| 绥阳县| 宁乡县| 达日县| 于都县| 桃园市| 肇庆市| 银川市| 阿勒泰市| 岱山县| 桑植县| 白水县| 库伦旗| 金乡县| 青海省| 丰原市| 墨脱县| 铜川市| 昭觉县| 资中县| 周口市| 佛山市| 宜阳县| 巴林右旗| 崇文区| 秦皇岛市| 芮城县| 遵化市| 濉溪县| 临武县| 花莲市| 原阳县| 元谋县| 曲靖市| 成都市| 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