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海德格爾美學之思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再發(fā)現(xiàn)

2010-08-15 00:42:55
文教資料 2010年1期
關鍵詞:主客存在論海德格爾

金 潔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安徽 合肥 230036)

1.引言:哲學的轉(zhuǎn)向——存在之思

海德格爾的思想博大精深,融會東西。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海德格爾關注科技時代中人類總體的生存狀況,他的思想充滿了濃郁的危機意識和現(xiàn)實的人文關懷精神。作為一個具有獨創(chuàng)性精神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宣告了傳統(tǒng)哲學形而上學的終結(jié),堪稱對西方兩千年哲學思想的總體性反思。

“存在”(Sein)無疑是海德格爾思想的標志性概念。從某種程度上說,海德格爾思想的重心就在于重新闡釋“存在”的意義,“‘存在’毋寧說是最晦暗的概念”。[5]P5傳統(tǒng)哲學將“存在”與“存在者”混為一談,將“存在”定義成為“存在是什么”,而“……是……”正是形而上學對表象世界進行說明的“根據(jù)律”。由于作出這一判斷的主體是人,世界因此便人為地劃分出認識的主體“人”和被認識的客體——“世界”,主體與客體二元分裂的格局由此產(chǎn)生。西方傳統(tǒng)哲學自柏拉圖開端,無一不是把追問普遍最高的本質(zhì)作為目的。這一普遍本質(zhì)在柏拉圖那里是 “理念”。他通過把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對立起來,確立了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分離。笛卡爾正式確立了“我思故我在”這個第一哲學原則,人成了一切事物的中心,主體性原則被正式確立起來。在海德格爾看來,主客二元對立的錯誤是由于首先人為地設定一個孤立的主體,這完全是對實際存在狀態(tài)的虛構(gòu)。由于這種傳統(tǒng)在哲學史上是自柏拉圖開始的,因此海德格爾哲學思想的終極任務就是要承續(xù)前蘇格拉底之宗,通過追問“存在”,化解主客二元對立,為哲學開辟新的道路。

這條新的哲學道路的開辟以對“存在”的追問為起點?!按嬖凇痹诤5赂駹柕闹髦惺且砸粋€活躍的動詞形式出現(xiàn)的,即以“怎樣”的方式來追問而不是規(guī)定它是“什么”。存在總是某個存在者的存在,絕沒有超越于存在者之上的彼岸的“存在”。至此,一個關鍵問題就出現(xiàn)了:到底是哪一個存在者領會著“存在”并向“存在”發(fā)問?海德格爾認為這種發(fā)問的存在者,只能是我們自己。海德格爾用“此在”(Dasein)這一術語來標識這種發(fā)問的存在者?!霸谑澜缰小保╞eing-in-the-world)是“此在”最根本的存在狀態(tài)?!按嗽凇迸c世界渾然一體,呈現(xiàn)一種不分主客的親密無間的關系?!按嗽凇本哂刑厥獾囊饬x,因為所有在者的意義都是通過“此在”來展現(xiàn)的?!按嗽凇鳖I會著“存在”?!按嗽凇弊陨淼摹按嬖凇焙5赂駹柗Q之為“生存”。生存規(guī)定著“此在”,因而對“此在”的分析就轉(zhuǎn)變?yōu)閷Α按嗽凇钡纳嬲撋系姆治?,“此在”所有存在方式都可以歸入此在的生存論結(jié)構(gòu)。“各種科學都是此在的存在方式”。[1]P16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此在的存在論是“基礎存在論”。至此,海德格爾以“此在”的生存論即“存在一元論”取代了“主客二元論”,為哲學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的道路。

2.基礎存在論之美學意義

海德格爾后期以“存在”為依據(jù),將其哲學思想延伸至美、美學、美學史、詩、語言與藝術等基本概念。海德格爾開創(chuàng)的新的哲學道路對西方美學的深刻影響同樣是不容置疑的。建立在基礎存在論基礎上的存在主義美學把美從認識論中解放出來,恢復了美的本體論地位,為美學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閾。

近代西方美學受形而上學的影響,本質(zhì)上是一種認識論美學。它撇開了美的現(xiàn)象探索美的“本質(zhì)”,探尋美的事物之所以為美的根據(jù),并把美的規(guī)定性當作美的實體。西方現(xiàn)代美學正是以反對這種知識本質(zhì)論為開端的。這種反對的呼聲由叔本華、尼采,等人發(fā)起,經(jīng)由弗洛伊德、狄爾泰、維特根斯坦和海德格爾等人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現(xiàn)代美學的首要任務。但是無論是反對理性主體、強調(diào)“生命意志”的叔本華還是強調(diào)“非理性本體”的尼采都未能最終突破主客二元對立的認識論范疇。狄爾泰雖欲以“生命體驗”為基點取消主客二元對立,卻始終站立在一種虛設根基狀態(tài)上。真正意味著對近代美學徹底革命、標志著西方現(xiàn)代美學的完成和后現(xiàn)代美學開始的是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美學。

首先,此在的基礎生存論從生存論的非現(xiàn)成性識度消解了美的現(xiàn)成存在。形而上學的“本質(zhì)”式追問引誘我們發(fā)問:“美是什么?”而從基礎存在論的角度來看這種發(fā)問是建立在“存在的遺忘狀態(tài)”之上的。當我們問“美是什么”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已經(jīng)領會了美的存在。而“此在”的“在世界之中”的思想方法迫使我們認為: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絕不是現(xiàn)成存在,它們只能在某種活動中生成。從對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研究轉(zhuǎn)入審美活動的研究,并且從審美活動中形成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美的問題由“美是什么”轉(zhuǎn)向“美如何存在”,美的問題在“在之中”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其次,基礎存在論強調(diào)“此在”的“在世界之中”。欲實現(xiàn)人與人、世界、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海德格爾強調(diào)通過藝術“召喚”這樣一個“天地神人”的四重整體世界,從而獲致人的“詩意地棲居”之所。通達此境界的途徑并非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主張的“靜觀”,而是“詩”,或者說本真的無“遮蔽”的語言。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美學從“此在”出發(fā),以處于生活與自然之中的人為對象,通過“詩”的途徑讓“存在”“去蔽”敞亮起來。按照海德格爾的解說,存在者之存在的“顯現(xiàn)”就是他的審美狀態(tài),即存在者的無蔽狀態(tài)就是基于其自身的審美狀態(tài)。美即無蔽之真理的顯現(xiàn)。西方傳統(tǒng)美學中始終無法解決的核心問題——美,以及美與真理的關系問題,在海德格爾所構(gòu)建的本體論中得到了解決。海氏對“美”作了這樣的界定:“美是真理作為無蔽而發(fā)生的方式之一。”[2]P35美與真理是統(tǒng)一的,美是真理得以顯現(xiàn)的一種方式,真作為美而顯現(xiàn)。

中國傳統(tǒng)美學自老子美學開始一向崇尚自然,其中蘊含著古人普遍的人類關懷和價值取向。數(shù)千年以來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發(fā)展形成了玄機獨具、博大精深,有別于現(xiàn)代西方美學體系的獨特的美學體系。如何在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美學思想中找到解讀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新道路并為當代中國美學的構(gòu)建找到方法論的根基,這將是一個非常有啟示意義的研究課題。

3.通向“大道”——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去蔽”

前面說過,海德格爾存在主義美學思想對當代西方美學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而更值得中國學者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借鑒海氏的美學思想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去蔽”?如何重新解讀中國古代藝術典籍?如何使當代中國美學在回歸中超越,并建立起真正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當代美學?

自鮑姆嘉登以來,西方現(xiàn)代美學就是作為西方形而上學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其基本方法因而也是一種直逼“本質(zhì)”的追問方式。而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并沒有這種對藝術和美進行概念邏輯式的本質(zhì)性追問。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典籍里有大量關于美的論述,卻并沒有從學科的高度對“美”和“藝術”進行總體反思。中國古人對美的認識是多元的,從來都不是以“學科”的方式進行的。因而當現(xiàn)代美學在“西方語境”中被引入中國,我們開始以西方的邏輯思辨方法來研究和分析美,這種主客二元的思維方式對我們的傳統(tǒng)美學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一種“遮蔽”。中國重直覺、非邏輯的、非科學的、非二元對立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被斥之以“落后”、“神秘主義”之名。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對中國人的藝術之思產(chǎn)生了一種遮蔽,致使一些不能用西方的邏輯概念來表述的命題,如 “神韻”、“風骨”、“妙悟”、“味”、“遠”等被排除在了美學體系之外。

首先,當代中國美學的構(gòu)建與發(fā)展必須突破西方現(xiàn)代美學所持有的主客二元的思維方式。從海德格爾研究中,我們找到了一種豁然開朗的驚喜。他所開辟的新的道路極大地啟發(fā)了中國學界對自身文明的反思與深入理解。華夏文明本身是沒有主客二分的思維方式的,中國的先哲們總是從人的現(xiàn)實生存與具體的生存體驗來把握、感受與評價事與物。它是一種不能用西方形而上學的哲學體系來衡量的另一種哲學思維。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始終圍繞著社會和人生展開,具備有別于西方美學的三大特征:“致中和、虛守靜、尚神韻。 ”[3]P7“美”在中國古人的思想世界中是一個建構(gòu)的、開放的話語范疇,涉及個體生命存在的方方面面。一些著名的美學命題,如“氣韻生動”、“妙悟”、“風骨”等只有從生存論的角度體悟,才能把握其中的精義。審美者必須進入具體的審美境域、在當下的審美活動中構(gòu)成對這些范疇的體認,用全部的生命體驗與人生境界去領悟與感受。這種美學思維方式正是在生存中、在與諸存在者的共在中領悟美的真諦。沒有主客二分就難以形成嚴密的科學體系,這一點曾被視為華夏文明在近代落伍的主要思想根源。海德格爾提出從此在的生存為出發(fā)點來把握諸存在者的存在對中國學界極有啟發(fā)。建立在基礎存在論基礎上的海氏美學思想為我們重新闡釋與評價中國美學的元典籍提供了一個新的出發(fā)點。

其次,借助海德格爾的“大道”之思可以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道”的范疇重新解讀,并為其找到方法論根基。中國古代美學具有鮮明的以“道”為體的特點?!暗馈痹谥袊诵闹惺且粋€有神秘色彩的字眼,“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傳統(tǒng)美學以“道”總攬萬物、統(tǒng)領眾美。“道”作為一種審美模式昭示了中國美學的獨特精神。中國古代對于“道”的探尋大體循著以老莊為代表的“天道”和以孔子為代表的“人道”展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偏重于人道的探究,將“道”作為社會人倫的最高準則。而老莊的 “天道”思想對民族審美心理產(chǎn)生的影響尤為深刻。道家將“道”作為自然無為的宇宙規(guī)律,“道”是對無限的宇宙生命最誠敬的慨嘆和最真切的感悟。道家之“道”具有“樸素、變易和博大等審美特征”。[4]P8它無所不備,無所不有,無所不長,無所不用,老子稱之“可以為天下母”(《老子》,第25章),莊子稱其為“大全”(《莊子·田子方》。老莊推崇的大美既像“道”一樣具有獨立自足性和普遍適用性,“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第25章),又像“道”一樣天然素樸,不加雕鑿。

在后期的思想中,海德格爾用“大道”(Ereignis)代替“存在”一詞,這種轉(zhuǎn)向表現(xiàn)出其研究的視角已拓展到與東方思想,尤其是老莊思想的對話與交流中。“大道”比“存在”更具有原發(fā)性,更具活力。我們不能按形而上學賦予我們的思維方式問:“大道是什么?”因為“我們既不可把大道表象為一個事件,又不可把它表象為一種發(fā)生,而只能在道說之顯示中把它經(jīng)驗為允諾者。我們不可能把大道歸結(jié)為其它什么東西,不可能根據(jù)其它什么東西來解釋大道”。[5]P220如果把人與存在的問題看作海德格爾思想的起點,那么“大道”則是海德格爾思想的最終指向?!按蟮馈弊鳛橐粋€有機整體,既有澄明,又有隱匿,還有由隱到顯和由顯到隱的運作?!按蟮馈迸c“道”產(chǎn)生的根源不同,卻具有相似的精神氣質(zhì)。海德格爾對“大道”的闡釋都包含著對形而上學的超越。如果以海德格爾的批判反思的精神實質(zhì)為指引來解讀東方的“道”,將有可能使我們對中國哲學與美學的一些特質(zhì)和中國美學的追求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通過“大道”解讀“道”更不失為傳統(tǒng)美學與當代中國美學相互對接的一條捷徑。

4.結(jié)語

海德格爾對形而上學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化解標志著人類思想史的又一座里程碑。海德格爾的哲學因而常常被看作是對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終結(jié)和二十世紀哲學轉(zhuǎn)向的一個標志。以其哲學思想為基礎,海德格爾的美學之思不僅對西方美學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能加深我們對整個華夏民族的審美精神的理解、促進中華藝術精神明晰化,進而為民族審美精神找到方法論上的根源。海德格爾直逼“存在”的現(xiàn)象學追問導出了一個富有詩意的終極世界,他的“大道”之思則為我們傳統(tǒng)“道體論”的美學傳統(tǒng)找到了一條方法論途徑。以“大道”的精神解讀東方的“道”,借鑒海德格爾的美學之思構(gòu)建和發(fā)展當代中國美學無疑將是一個非常有啟示意義和價值的研究課題。

[1]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

[2]海德格爾.詩·語言·思[M].北京:文藝出版社,1991.

[3]王晉中.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審美標準[J].雁北師院學報,1995,(4).

[4]王哲平.中國古典美學“道”范疇論綱[J].江西社會科學,2002,(3).

[5]海德格爾.在通向語言的途中[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猜你喜歡
主客存在論海德格爾
人工智能的存在論意蘊
《紅樓夢》中的“打趣”之妙
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闡釋進路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3:08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實踐哲學視域下海德格爾的“存在”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0
信用證下匯票存在論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4:58
經(jīng)驗與存在
學理論·下(2018年9期)2018-10-24 11:03:34
死亡是一種事件嗎?——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死亡觀比較
哲學評論(2017年1期)2017-07-31 18:04:00
如何安置現(xiàn)代性——馬克思的政治存在論與海皚格爾的藝術存在論批判
天府新論(2016年6期)2016-11-23 03:05:33
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9
大足县| 新密市| 阳高县| 绥滨县| 开封县| 山阳县| 铜鼓县| 财经| 镇平县| 凤城市| 屯昌县| 临沂市| 藁城市| 巢湖市| 朔州市| 周口市| 姚安县| 福海县| 自贡市| 白玉县| 渝北区| 西乌| 大同市| 博野县| 苗栗县| 新平| 江津市| 平乐县| 桃江县| 华安县| 西和县| 济南市| 牟定县| 石城县| 延安市| 邓州市| 石渠县| 巴楚县| 琼中| 天祝|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