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韻
近些年來,隨著翻譯者對文化交流與傳播重要性的認識的逐漸加強,美國翻譯家韋努蒂的翻譯理論受到了廣泛的重視。他批判了以往翻譯中占主導地位的歸化翻譯策略,主張翻譯應該“存異”而非“求同”,要讓譯者在翻譯中現(xiàn)身,提出了異化的翻譯策略。國內外很多人士都已經對韋努蒂的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作了大量的研究。有的對他的翻譯理論著作進行解讀,總結其翻譯思想,肯定了其理論的先進性;有的從他的翻譯理論的基礎入手,分析其解構主義的理論基礎;有的將韋努蒂與其他翻譯家的翻譯觀進行對比研究;有的從文化與社會的角度,討論其翻譯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最初大家似乎都是跟隨韋努蒂的翻譯思想,認為異化翻譯的確優(yōu)于歸化翻譯,都贊異化貶歸化,大家討論的都是異化翻譯策略的長處,但是慢慢地有人站出來對韋努蒂的異化觀提出了質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理論進行了批判性分析。
韋努蒂的異化翻譯觀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著作The Translator’sInvisibility:AHistoryof Translation(1995)和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1998)中。他的異化翻譯主要是建立在解構主義和后殖民主義的理論上的。他用“隱身”一詞來描述英美文化下譯者的地位。韋努蒂(1995:20)認為譯者“隱形”是由于歸化翻譯是英美翻譯界的主流翻譯方法所致。該種翻譯使“外國文本的種族中心讓位于英美譯入語的文化價值觀(an ethnocentric reduction of the foreign text to target languageculturevalues)”,而透明、流暢等要求使譯者風格“隱形”,譯文幾乎沒有“異味”。他認為讓譯者處于次要地位是不公平的,在他看來譯者應該在翻譯中現(xiàn)身。為了揭開透明性的神秘面紗,讓譯者在翻譯中現(xiàn)身,并抵抗由流暢翻譯帶來的種族中心主義和文化霸權主義,韋努蒂提倡異化的翻譯策略。
用韋努蒂(1995:20)的話來說,異化翻譯是“對譯入語文化價值觀施加種族離心的壓力,以在翻譯作品種體現(xiàn)外國文本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從而把讀者送到國外”。他認為,異化翻譯能夠“抑制翻譯中種族中心的暴力(to restrain theethnocentric violenceof translation)”,抑制英語國家“暴力”地歸化翻譯文化價值觀。因而異化翻譯又被稱作是抵抗翻譯(resistant translation),即譯者通過采用不“流暢”的翻譯手法,突出翻譯作品中外國文本的外來身份,并保護原文本不受譯入語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從而使自己不再是翻譯的 “隱形人”(Venuti,1995:305—306)。 在1998年所著的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an Ethicsof Difference中,韋努蒂又將異化翻譯稱為少數(shù)化翻譯(minoritizing translation),認為這種翻譯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種富有變化的、“含有異質成分的話語”。以上就是韋努蒂所倡導的異化翻譯的主要觀點。
韋努蒂為翻譯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點。他對傳統(tǒng)的流暢翻譯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韋努蒂的翻譯研究方法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進行的。他將翻譯放在社會和文化這個大背景下進行考慮,對用歸化的方法把外國文學用目的語文化同化的方式進行了批判。他提出并提倡以異化翻譯策略或 “抵抗策略”來抵制歸化、流暢和透明的翻譯,強調譯文應該要保持外語文本的風味,讓讀者感受異國風情。這種翻譯策略不但有助于提高譯者的地位,讓譯者在翻譯中“顯形”,而且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補充。
異化論者一反傳統(tǒng)觀點,認為異化翻譯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翻譯與研究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原創(chuàng)并不是自生的,而是作者利用久己存在的文化素材,經過重新整理,按照某種價值觀重新寫就的。譯本應是不同文化出現(xiàn)的場所,是本國讀者了解異國文化的場所。因此,韋努蒂認為翻譯不應在“求同”的借口下否定“存異”的必要性。他認為異化的翻譯不可能帶來忠實度的提高,相反卻是對忠實的妄用(abusive fidelity)。不僅原語的某些特點會失去,而且會將新的東西增加進去。譯者由此得以現(xiàn)身,翻譯的獨立地位得以顯現(xiàn)。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譯者故意用“抵抗式”翻譯策略,故意保留原文的表達和句式,避免譯文通順,讓讀者明顯感覺到所讀的是譯品,從而感覺到譯者的存在,體現(xiàn)了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彰顯了譯者的角色。
韋努蒂認為要翻譯出好的作品,譯者必須消除自身的種族文化優(yōu)越感,盡量把原文文本的語言風格保留下來,讓目的語讀者能夠接觸到最原汁原味的外國語言和文化,以此來推動國與國之間的語言和文化的交流。他的異化翻譯策略能夠更好地使讀者領略到外國的語言特色、異域的文化、當?shù)氐娘L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與審美習慣等。通過閱讀國外譯本,讀者能夠學習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由此擴大視野,豐富自身的語言文化知識。正是因為異化翻譯,很多外來詞匯,如沙發(fā)(sofa)、沙龍(salon)、幽默(humor)等,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語言和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這種翻譯策略更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補充。
雖然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理論確實對提高譯者地位和促進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策略是將弱勢文化翻譯成強勢文化時,可以抵制文化霸權。但是在將強勢文化翻譯成弱勢文化時,這一策略是否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呢?從強勢文化到弱勢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歸化的翻譯有時卻能對強勢文化之文化霸權形成一種抵抗,而異化的翻譯卻可能顛覆譯語規(guī)范,破壞本來也許就不堪一擊的譯語和譯語文化,也許是在不經意中,淪為文化殖民主義者的同謀。
異化的翻譯實踐就是要通過保留外國文本中異的成份,破壞和毀謗目的語文化的規(guī)范,故意用不通順、不流暢、不透明的非慣用表達方式并通過填補和解釋文本中的沉默、空缺、不在場之處來進行顛覆。這種翻譯的可接受性究竟有多大?如果譯文晦澀難懂,不符合目的語讀者的審美需求,其讀者群是否會縮小,這種翻譯是否能達到其目的。讀者讀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或為了獲取某方面的知識,或為了消遣,并且有自己的審美標準,一味異化翻譯的譯文,行文古怪,無疑像是在閱讀中設下了種種障礙,最終會導致讀者失去耐心而放棄閱讀。甚至韋努蒂自己也承認異化翻譯策略不適用于科技翻譯,因為科技翻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對內容的理解和交流。然而,所有的翻譯最終的目的不都是為了理解和交流嗎?
意識形態(tài)對譯本的操控可以體現(xiàn)在贊助商和出版社對譯本的選擇上。翻譯無法脫離商業(yè)而存在。正是上面兩個原因的存在使異化的文本讀者群受到了限制,同樣銷量也會受到限制。很顯然沒有哪個贊助商和出版社會選擇出版銷量不好的譯本。譯者如果想要自己的譯本得到出版,在翻譯中所享用的自由實際上是很少的。這也正是造成異化翻譯不可行性的主要原因。
翻譯所采用的策略在整個翻譯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決定最終會產什么樣的譯本。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采用何種翻譯策略,最終取決于目的語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與贊助人的力量,取決于翻譯的目的和讀者的對象。沒有哪種翻譯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以根據(jù)中國的情況,我們應該采取歸化異化相結合的方法,異化歸化的結合可以避免極端翻譯帶來的種種問題,也是對目的語言和文化的最優(yōu)化。
[1]Gent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2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2004.
[2]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Routledge,1995.
[3]Venuti,Lawrence.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anchester:St.lerome Publishing,1998.
[4]Venuti,L.Rethinkingtranslation,London Routledge,1992.
[5]Venuti,Lawrence(ed.).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ondon:Routledge,2000.
[6]鄧紅風,王莉莉.翻譯的窘境還是文化的窘境——評韋努蒂《翻譯的窘境》.中國翻譯,2004.
[7]郭建中.翻譯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外國語,1998,(2).
[8]郭建中.韋努蒂及其解構主義的翻譯策略.中國翻譯,2000,(1).
[9]馬會娟.對Lawrence Venuti異化翻譯理論的再思考.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
[10]任淑坤.解構主義翻譯觀當議——兼論韋努蒂的翻譯思想和策略.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1).
[11]烏潔.韋努蒂翻譯理論研究.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