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勇,隋旺華,董守華,劉樹才,王文峰,董青紅,陳同俊,姚曉娟
中國礦業(yè)大學 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地質教育研究分會學術專欄
“地質工程專業(yè)主干課程群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建設與實踐
曾 勇,隋旺華,董守華,劉樹才,王文峰,董青紅,陳同俊,姚曉娟
中國礦業(yè)大學 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中國礦業(yè)大學“地質工程專業(yè)主干課程群教學團隊”自2009年被批準立項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以來,按照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在團隊運行機制、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國家級教學團隊;地質工程;主干課程群
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 2號)的要求,教學團隊是教育部質量工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礦業(yè)大學“地質工程專業(yè)主干課程群教學團隊”2009年被批準立項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以來,我們按照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鞏固已取得的成果,在團隊運行機制的建設、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地質工程專業(yè)主干課程群教學團隊”是地質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群,是為地質工程專業(yè)后續(xù)專業(yè)課程學習服務的團隊。我校的地質工程專業(yè)具有明顯的煤炭行業(yè)特色,是以煤炭資源勘查為主體,并有效地拓展到煤層氣地質、油氣地質、煤炭資源開發(fā)地質保障系統(tǒng)、礦山地質災害及其環(huán)境效應等領域的專業(yè)。因此,本課程群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必須不斷地研究和實踐,才能出色完成時代賦予的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歷史使命。
中國礦業(yè)大學一貫堅持重視本科教學的辦學宗旨,十分重視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為團隊建設提供配套經費,并在相關政策上提供保障。其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也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優(yōu)先支持教學團隊的建設。“地質工程專業(yè)主干課程群教學團隊”被批準立項建設以來,在多方面開展了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與體會。
(一)發(fā)展與優(yōu)化團隊結構
一是對專業(yè)結構進行優(yōu)化。本團隊由地質工程專業(yè)資源勘查工程、巖土工程、應用地球物理3個方向的主干課程組成,其中巖土工程方向僅有1人,為了優(yōu)化團隊的專業(yè)結構,團隊增加了1名巖土工程方向的青年骨干教師,使人員專業(yè)結構更為完善。
二是進一步加強梯隊建設。增加1名青年骨干教師后,使團隊成員由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的比例從28.6% 提高到37.5%,并爭取在近期內再選擇1名青年教師進入教學團隊。同時,對團隊中的青年教師制定了培養(yǎng)目標,即團隊的3名教授分別對3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培養(yǎng),帶動科研,指導教學,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使他們中1人進入國家有關人才培養(yǎng)計劃、1人在2010年提副教授,1人2011年提教授。
(二)團隊的運行機制的建立
為保證團隊工作能和諧、高效、順利的開展,實現(xiàn)團隊的建設目標,我們制定了教學團隊的運行機制及管理制度。
1.進一步明確團隊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發(fā)展目標
團隊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國家教育質量工程為契機,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針,認真學習有關理論政策,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認真指導團隊的教學改革和隊伍建設。以教學改革為動力、以師資培養(yǎng)為核心,提高團隊的整體教學、科研水平,在近年內達到本領域國內領先水平。
我們的發(fā)展目標是以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前期教學改革成果為基礎,以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為載體,通過教學團隊合作互補的機制,改革和提升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fā)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弘揚教學工作老中青相結合的傳幫帶精神,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前提下,適當擴充團隊人員,尤其要吸收青年教師,以滿足專業(yè)發(fā)展建設的需要。
2.以教學改革為動力,深化教學團隊內涵建設
(1)改革課程內容。
2009年12月,為迎接新學期的來臨,團隊布置所有任課成員,以本課程為對象,加強課程內容的研究和改革工作。要求大家積極收集國內外同類課程的相關資料,認真分析、對比,取長補短,充實與完善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并為今后課程教材的重新編寫打下較扎實的基礎。
(2)教材建設落實到人。
教材建設是本團隊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對大部分主干基礎課程教材進行重編更新,團隊已做了較詳細的年度計劃,并開始實施。2010年,重編更新《煤田地球物理測井原理》、《巖石學實驗指導書》、《礦物學與偏光顯微技術實驗指導書》教材。
2011年,重編更新《土質學與土力學》(國家精品課程)、《古生物地層學》、《巖土工程數(shù)值分析》、《煤田巖性P波勘探方法與技術》(教學參考書)、《煤潔凈過程中有害元素與礦物的分配規(guī)律》教材。
2012年,重編更新《彈性波動力學》、《地球物理學導論》教材。
(3)重視教學研究與教學方法。
2009年底,團隊要求每一個新學期有授課任務的團隊教師,要重視各教學環(huán)節(jié),認真?zhèn)湔n,講好每一節(jié)課。大力改革教學方法,充實和更新多媒體課件,使課件更科學、更合理。教學過程中要有互動式、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強調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邏輯思維分析方法。
同時要求團隊成員在本身業(yè)務范圍內積極爭取申報各類各級教學改革項目。
規(guī)定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下午為定期的教學研究活動時間,以便交流教學心得,及時解決出現(xiàn)的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4)進一步加強實踐基地和實驗課的建設。
實踐是工科地質類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師資、提高業(yè)務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團隊將進一步擴展認識實習基地。例如,在現(xiàn)有的徐州認識實習基地基礎上,與相關單位積極聯(lián)系,建立起本科生實習基地,目前已在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河北等9家地球物理勘探單位正式掛牌,同時還與福州華虹公司(從事物探儀器生產)進行了聯(lián)系,謀求進一步的擴展基地數(shù)量,為本科生能力培養(yǎng)建立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
同時,在教育部專項“地球物理學專業(yè)物探實驗室建設”經費165萬元下達后,積極組織力量進行調研,目前已經完成了物探儀器設備的購置和調試工作,為改善與擴增本科實驗課提供了保證。
(5)建立團隊導師制和教學督導制。
對青年教師在培訓上崗后,導師應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教改、科研進行指導,以檢查、督促、幫助、評定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團隊建立了一對一的導師負責制,并做了具體安排。
(6)實行團隊帶頭人負責制,制定團隊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
自從團隊開始建設以來,團隊帶頭人負責制就得以確定。團隊負責人多次組織團隊教師學習有關文件,認真討論團隊的運行機制,制定了教學改革的定期目標及長短期教師培養(yǎng)規(guī)劃,制訂適用于內部管理的質量保障監(jiān)控體系及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建立了團隊內部的獎勵機制,對在教學、教學改革、教學研究中取得較大成果的教師給予一定教改經費的資助和獎勵。同時,自覺接受學院和學校的監(jiān)督和檢查,定期向有關部門匯報團隊的運作情況,及時向學?;驅W院反映情況和困難,爭取得到學?;驅W院各方面的支持。
(一)團隊的教學、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多年來,圍繞著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我們以國家特色專業(yè)“地質工程”、“211 工程”、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等項目為平臺,全面進行了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較大成果:
1.團隊建設以來的教學科研獲獎情況
獲國家精品課程一項,江蘇省精品教材獎一項,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七次優(yōu)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獎一項,第九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兩項,獲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獲2010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一項,一人獲2010年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一名援疆教師獲新疆大學2009年教學競賽一等獎。
今后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改革與研究工作以及教改論文的撰寫與發(fā)表。重點圍繞主干課程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實驗課改革與深化、多媒體教學法的提高與優(yōu)化等專題進行,爭取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時,要加強科研成果向教學的轉化過程,在科研過程中不斷地總結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充實、更新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內容的科技性、前沿性。團隊成員十分重視將科研成果及基本理論和案例,納入到講課內容或寫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中去。此外, 2010年的畢業(yè)生所做的畢業(yè)論文和設計題目全部要求與當年的科研項目密切結合,同學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方面能得到實戰(zhàn)訓練。
2.教學水平的提高
在教學工作中,以四個“堅持”為準則,認真教學,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
(1)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機制,在教學改革、教學研究的實施與教學實踐中提高團隊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2)堅持教授給本科生授課制度,團隊成員都要給本科生講課,教授面向本科生授課時間不少于32學時。
(3)堅持教授對年輕教師的指導制度,采用以老帶新、集體研討、個別指導的方法培養(yǎng)年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與他們交流,對他們給予指導,使他們迅速成長。
(4)堅持師生聯(lián)系制度,每周都有固定的答疑時間,以便隨時了解教學情況和學生反映,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團隊的影響輻射能力得到提升
1.教學改革成果應用推廣
教學改革成果首先在本專業(yè)、本院進行推廣,然后在本校宣傳和推廣。同時,通過全國地質教育會議或相關雜志向地質類相關院校系作介紹、宣傳。團隊將積極參加高校各類型的研討會,采用會議報告、論文發(fā)表、成果推廣應用等多種形式向全國高校輻射教學成果。
2.為兄弟院校培訓師資
為兄弟院校培訓教師是多年來我院堅持的一項工作,并建立了良好的教師進修學習的運作機制。團隊在教學研究、教學實踐、實驗室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網站建設等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中對他們給予悉心的指導和培養(yǎng),使他們學成后在各相關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計劃在3年內為新疆大學地質與勘查工程學院培訓青年教師2~4名,并隨時接受兄弟院校的青年教師進修。
1.政策是團隊建設的保障
教學團隊如果得不到學校的政策保障和基本資源,就不可能完成團隊的建設目標,也無法發(fā)揮團隊的示范作用。要把教學團隊建設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整體規(guī)劃中,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制度,為團隊創(chuàng)建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才能使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進入和諧、高效、順利的良性循環(huán)。
2.組織落實、隊伍健全是團隊建設的基礎
教學團隊是圍繞教學展開的, 團隊成員應該是教學第一線的教師, 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 這是教學團隊建設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價值取向。團隊成員是教學團隊的主體,每個教師都有其自身的專長和知識結構,有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權利及承擔的任務。教學團隊成員必須老中青相結合,在知識、能力、年齡、職稱上有較強的互補性;既要有利于資源共享和業(yè)務能力的共同提高,也要能通過老中青相結合促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作用。本教學團隊是一個在長期的教學科研生產實踐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群體,經歷了培育、積累和完善的過程,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淀與傳承。師資隊伍在年齡、學位、職稱構成上比較合理,在老教師的“傳幫帶”影響下,團隊教師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提高很快,普遍具備團結協(xié)作、艱苦奮斗、朝氣向上的優(yōu)良精神,國家教學團隊建設的批準,使團隊更具凝聚力、更具活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3.優(yōu)勢學科是團隊建設的保證
本教學團隊依托國家重點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博士點學科,具有非常好的科研基礎,在國內具有良好的聲譽。“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等一系列課題,為團隊的建設提供了優(yōu)質的軟硬件環(huán)境。而團隊成員也是學科建設的主力軍,團隊的成果也是學科建設的成就。優(yōu)勢學科是團隊建設的保證,而團隊建設也是學科建設的基礎,二者互為依托。
[1] 趙鵬大.質量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生命線[J].中國地質教育,2007,(4):8-12.
[2] 李漫.高等院校優(yōu)秀教學團隊的構建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2008,(8)(中旬刊):2-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Teaching Group for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imary Professional Course Group
ZENG Yong, SUI Wang-hua, DONG Shou-hua, LIU Shu-cai, WANG Wen-feng,DONG Qing-hong,
CHEN Tong-jun,YAO Xiao-juan China U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group for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imary course group was approved at 2009.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had been got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operational mechanics of the group, enhancing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request of national teaching group construction in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and reform project to refreshing teaching conception. Experiences of group construction are simply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national teaching group;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imary course group
G 640
A
1006-9372 (2010)04-0015-04
2010-11-03。
曾 勇,男,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高校國家級教學名師,第九次李四光地質科學(教育)獎獲得者,主要從事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煤田地質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