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地方性傳統小劇種的發(fā)展研究
——以甬劇為例

2010-08-15 00:48莊丹華
關鍵詞:劇種寧波戲曲

莊丹華

(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寧波315012)

地方性傳統小劇種的發(fā)展研究
——以甬劇為例

莊丹華

(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寧波315012)

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探尋地方傳統小劇種在新的時代、社會環(huán)境中的保護與發(fā)展之道,讓它在保留原有藝術特質的基礎上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已是當務之急。甬劇作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傳統小劇種,本身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與良好的適應性,在保護與發(fā)展方面做了種種嘗試。這對地方傳統小劇種的保護與發(fā)展頗具借鑒意義。

地方性傳統小劇種;文化傳承;甬?。话l(fā)展史

時代發(fā)展與社會進步,對傳統文化藝術所帶來的影響是異常明顯和深刻的,戲曲樣式、戲曲劇種這些年來一方面有新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作為傳統藝術,它所遇到的困難和瀕危程度讓人觸目驚心。許多具有悠久歷史的劇種,成了“天下第一團”面臨解散,或隨著當家老藝人的過世而消失。也許,在數百個劇種中那只是一個小劇種,但對于彼地方地區(qū)而言,它是地方文化的凝結,它的消亡,意味著某種具有歷史和文化多重價值的、又一種典型的地方文化樣式的消逝。因此,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探尋地方傳統小劇種在新的時代、社會環(huán)境中的保護與發(fā)展之道,讓它在保留原有藝術特質的基礎上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已是當務之急。

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甬劇,是目前僅有的保留純正寧波話的曲藝形式,它蘊含了浙東傳統文化的諸多元素,并與城市文化的發(fā)展和城市人文精神密切相關,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蘊含,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傳統小劇種。它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與良好的適應性,在保護與發(fā)展方面做了種種嘗試,應該說對地方傳統小劇種的保護與發(fā)展頗具借鑒意義。筆者在此文中就以甬劇藝術發(fā)展的歷史為例,來探討地方性傳統小劇種的發(fā)展之道。

1 甬劇發(fā)展的歷史淵源

甬劇是源于浙江寧波地區(qū)、流行于浙江東部和上海市的戲曲劇種,屬灘簧藝術,早期曾名“串客”,它是寧波地區(qū)田頭山歌、馬燈調與盲人“唱新聞”的融合,是最早進入上海演唱的外來戲曲劇種之一。1843年以來,隨著上海開埠,甬籍人士在滬勢力的與日俱增,正好給了甬劇較好的生存與發(fā)展空間。早在1880年,就有寧波“串客”藝人受茶館老板之邀來上海演唱,開當地甬劇發(fā)展之先河。“串客”從寧波來到上海,面對開放多樣的都市文化,面對海派文化的浸染滲透,迅速吸納了城市主流文化和其它劇種的長處,使劇種得到迅速發(fā)展。此后,“串客”的演唱藝術不斷豐富,在經歷了寧波灘簧、四明文戲、改良甬劇、新甬劇幾個階段后,逐漸成為能適應廣大觀眾審美要求的、具有自身獨特藝術風格的戲曲劇種。如早期表演的《借披風》、《繡荷包》、《秋香送茶》等小戲,大都是表現男女愛情故事的。這與舊民主主義革命引發(fā)的思想變革,和西方新思想文化的影響直接相關,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等是時人關注的熱點。但在當時演出及伴奏等都還比較簡單,隨著觀眾欣賞要求的提高和演出市場的激烈競爭,甬劇在演出劇目、唱腔及伴奏、舞臺美術及化妝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豐富與發(fā)展。尤其到1920年左右實行男女合演,行當進一步豐富,發(fā)展很快。

隨著上海城市的發(fā)展,出現了人數眾多的市民階層,尤其是在滬“寧波幫”人士將近四十萬,他們是甬劇的主要觀眾。而上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形態(tài),使市民既深受封建倫理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又向往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甬劇及時依據大眾的社會心理和審美趣味進行變革創(chuàng)新,使自身得到較大的發(fā)展和提升。自甬劇誕生以來,時代性和現代性成為它的重要特色。1936年8月,“四明文戲”改名為“改良甬劇”之后,甬劇藝人競相聘用文明戲演員當編導,編演時裝大戲,擴大甬劇劇目題材,豐富曲調。1942年,藝人賀顯民自編、自導、自演《華姐》等新戲,開創(chuàng)了從清裝戲過渡到西裝旗袍戲的先端。他還與徐鳳仙等一起,探索甬劇音樂的改革,加強甬劇唱腔的旋律性,使甬劇音樂更具抒情性,受到廣大甬劇藝人歡迎與廣泛應用。但是,在1945年后,由于“改良甬劇”在劇目內容上沒有大的突破,加之戲班自身的藝術素質的局限,甬劇日趨衰落。

解放之后,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甬劇藝人積極投入到戲曲事業(yè)的新天地中,整理改編老劇目,創(chuàng)作符合當時高亢的時代精神的新劇目,如《高尚的人》、《東風吹春》等,改革音樂、舞美,培養(yǎng)演藝人才,擴大演出范圍等,把甬劇事業(yè)引向了高峰,甬劇成為當時最擅演現代戲的戲曲劇種之一。1951年8月,上海堇風甬劇團(1950年成立)重新編演全本《金生弟》,唱腔以“新基本調”為主,伴奏上增加部分西洋樂器,以增強表現力。1962年3月,劇團被邀首次進北京陸續(xù)演出了《半把剪刀》、《雙玉蟬》、《天要落雨娘要嫁》三劇,引起首都文藝界的注目,戲劇評論家相繼發(fā)表贊評稱之為“三大悲劇”。而在甬劇的娘家寧波,1949年以來在劇目創(chuàng)作、唱腔改革、舞美設計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改革,也有效地豐富了甬劇藝術的表現力。同時,甬劇團很重視培養(yǎng)接班人。1960年來,上海、寧波的甬劇團紛紛在戲曲學校內設甬劇班,主要演員親自上課授藝,在培養(yǎng)青年演員方面達到一個高峰。

從甬劇的這段發(fā)展歷史來看,甬劇的發(fā)展變化與時代、社會環(huán)境、城市人文精神和觀眾審美需求的變化直接相關,而劇團只有與時俱進,緊跟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精神,及時擴大劇目題材,豐富與發(fā)展曲調、舞臺美術,不斷提高演員的舞臺表演水平和藝術素質,培養(yǎng)好接班人,才能帶來劇種的發(fā)展與興盛。

2 甬劇在新時期的傳承與改革

“文化大革命”期間,甬劇團受到沉重摧殘,上海、寧波的甬劇團先后被解散?!拔母铩焙笤谏虾2辉儆袑I(yè)甬劇團。1976年,寧波政府重建“寧波市甬劇團”,甬劇發(fā)展的重心從上海轉移到了寧波。此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是甬劇的又一個繁榮期。在這一時期,社會對文學、文化的關注度很高,而文藝樣式相對較少,這在主客觀上都為擅演現代戲、緊貼時代發(fā)展的甬劇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在這個階段,“寧波市甬劇團”大抓新劇目的創(chuàng)作,先后演出了現代戲《奪印》、《何陳莊》、《淚血櫻花》、《少奶奶的扇子》等;又復排了一批優(yōu)秀的傳統劇目,如《亮眼哥》、《雷雨》、《半把剪刀》、《雙玉蟬》、《天要落雨娘要嫁》、《啼笑因緣》等,以及新編古裝劇《三篙恨》,得到觀眾的歡迎。從1982年到1990年,“寧波市甬劇團”演出的新編現代戲《浪子奇緣》、《蕩婦》、《馬馬虎虎》、《秀才的婚事》和《愛情十字架》,先后在浙江省戲劇節(jié)、中國戲劇節(jié)上獲得優(yōu)秀劇本創(chuàng)作獎、優(yōu)秀演出獎、導演獎,等等,得到評委和觀眾的認可。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也排演過不少新、老劇目,但隨著藝術樣式的多樣化和觀眾欣賞口味的多元化,及面對數字時代新的傳播方式的沖擊,傳統劇種本身的缺陷日漸顯露:缺少現代感,節(jié)奏緩慢,布景、服飾不夠精美等。曾經輝煌的甬劇日漸式微,逐漸退守發(fā)源地寧波,而且成了“天下第一團”(全國僅剩的一家甬劇團)。甬劇幾乎從城市的舞臺上消失了,只有在農村舞臺上演出。但是,甬劇藝術在其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所形成的緊貼時代、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的良好傳統和頑強的生命力,使它在每一個歷史時期總能找到自己的突破點,在形式和內涵上雙提升,從而獲得新的生機,這次也不例外。

3 甬劇在新世紀的“鳳凰涅槃”

進入21世紀以來,面對新的時代環(huán)境,甬劇在多年醞釀的的基礎上進行了有效的變革,保留了基本藝術元素,同時提煉時代精神和地域文化內涵,創(chuàng)作改編經典劇目,并在表演形式、唱腔、伴奏、舞美等方面多有創(chuàng)新,因此甬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重新回到了城市舞臺上,并受到上海、香港及海外等國內外觀眾的熱烈歡迎,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典妻》?!兜淦蕖纷?002年公演以來,為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和文化背景的觀眾所歡迎和贊揚。這部戲切中了當代觀眾共同的戲劇審美需求,而且它還獲得了全國戲劇專家的高度評價,幾乎囊括了那兩年中國戲劇界的所有獎項。在地方性傳統小劇種普遍生存艱難的情況下,甬劇的成功突圍在中國戲劇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地方政府重視戲劇藝術,“精品工程”出成效

甬劇的快速提升與寧波市政府的重視和寧波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息息相關。寧波于2000年提出了文化的兩個轉變,即文化類型從城鎮(zhèn)文化向都市文化轉變,文化體制從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提出了建設文化大市的目標。文化大市的一大重要標志是城市具有強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力集中體現在高層次的文化成果上。作為綜合藝術的戲劇被視為現代社會和開放的城市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種文化成果,其影響力和對于城市文化積累的意義,遠遠超過一般的文化樣式。因此,寧波地方政府重視戲劇創(chuàng)作,把它看作文化大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多方面為戲劇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確立了“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群眾享受”的運作辦法,有力推動了包括甬劇在內的寧波戲劇的發(fā)展。

與此同時,寧波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既向甬劇團提出了要求,更為其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2000年起寧波市開始實施“精品工程”戰(zhàn)略,設立每年500萬元的精品創(chuàng)作和獎勵經費,200萬元的培養(yǎng)藝術人才的經費,保障了戲劇精品創(chuàng)作的物質條件?!兜淦蕖烽_始醞釀于2001年,開排于2002年,在市里的大力支持下,劇團既在內部挖潛,也請來不少外援共同參與創(chuàng)作,其中包括全國一流的的編劇、導演、作曲、舞美設計師、形體設計師等,所以《典妻》的成功可謂是得了寧波戲劇創(chuàng)作的天時地利人和。由此觀之,戲劇的發(fā)展離不開政府的重視,而《典妻》正是寧波市政府重視戲劇藝術發(fā)展的重要成果。

3.2 展示城市文化底蘊,凸顯地方劇種的地域風情和個性特色

寧波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在千百年的發(fā)展中出現了王陽明、黃宗羲等一批哲學家和思想家,擁有了天一閣、越窯遺址、保國寺等眾多的文化奇跡和珍貴的文化遺產,形成了包括戲劇在內的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寧波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氣息濃郁,歷代文人著述豐富,民間文藝創(chuàng)作非?;钴S,這些都是戲劇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作為地方劇種,甬劇的產生是寧波特定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的成果,它今天的與時俱進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寧波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支撐,地方劇種的生命力植根于有生命力的地域文化中。優(yōu)秀而豐富的地域文化不但是地方戲劇產生的土壤,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地方戲劇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典妻》從戲的內容到舞臺呈現都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風土人情,使寧波人看了感到親切,外地人看了感到獨特?;仡欚畡〉臍v史,曾經在全國產生過廣泛影響的劇目如《天要落雨娘要嫁》、《半把剪刀》等,也都是取材于寧波民間流傳的故事。

同時,《典妻》的實踐也再一次證明,發(fā)展地方性劇種,就應該凸顯地方劇種的地域風情和個性特色。如羅懷臻先生所言:“保護個性又并非是要堅持粗糙、拒絕創(chuàng)新,而是要在現代文明意識、現代審美意識的觀照中對地域的、劇種的特征和特性作再一次的提純與打磨,從而在融入現代文明、都市場景的前提下更加堂而皇之地展示自我,顯示獨特?!?/p>

3.3 對都市化與現代化的進一步嘗試,塑造現代戲曲品格

整個當代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都在進行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轉型,而當代戲曲生存于整個社會和文化大環(huán)境中,也必然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和變革。從戲劇發(fā)展的實踐來看,現在一個劇種是否具有生命力,關鍵在于它能否處理好“本土與都市、本體與現代”的關系,使其不但為本土鄉(xiāng)間觀眾所歡迎,更能扎根于都市,扎根于年輕一代,扎根于知識階層,唯獨這樣地方戲劇才有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就要對地方劇種進行現代化和都市化的改造,使它成為既有中國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氣息的文化藝術樣式。

《典妻》改編自革命作家柔石的小說《為奴隸的母親》,是寧波籍的作家運用寧波的地方語言,描寫了寧波人在某一歷史時期的生活現實,這是原作已奠定的品格,它自然而然地保存了寧波的地方風俗和氣質。同時,又是以寧波的地方劇種來表演,這就決定了劇種的特性不容易丟失?!兜淦蕖返木巹×_懷臻先生一直在主張并積極實踐地方戲劇的現代化和都市化改造,并獲得了成功的經驗,《典妻》正是他精心策劃、實現戲劇理想的力作。人們透過現代都市的窗口去看寧波,看甬劇,看柔石講的那個故事;而寧波甬劇表演的柔石的那個故事也是通過現代都市的窗口來向觀眾展示。這樣雙向透視、雙向融通,又努力達到一種和諧與自然,正是形成現代戲曲品格的有效途徑。

在這一階段,甬劇團除了進行劇目創(chuàng)作、改編、移植,還在豐富唱腔藝術、增加形體動作、完善樂隊編制、美化舞臺背景、巧妙利用燈光,以及演員化妝、服裝等方面,使甬劇藝術得到整體提升,顯得大氣、典雅,富有象征意味,符合當代觀眾對戲劇的審美需求,推動了甬劇的發(fā)展。

3.4 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特點,借現代形式展現古典內容

數字時代給社會進步與發(fā)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其最大特點是徹底改變了傳統社會生存模式,帶來了全新的社會生活方式,人們可以借助數字、電子技術創(chuàng)造的各種載體,快速有效地獲取知識技能。但同時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很明顯,西方國家的文化霸權憑借先進電子技術滲透到了世界上的每個角落,使我們逐漸疏遠甚至拋棄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美德。因此,大力加強戲曲文化建設,喚起人們的文化記憶,獲得人們的情感認同和民族身份歸屬感,已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需要和審美教育的需要,這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將成為振興戲曲的強大精神力量。

對此,一方面要對包括甬劇在內的地方性劇種進行從內容到形式的改革,使其既具有自身的特質,又符合當下觀眾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和創(chuàng)新宣傳、普及的方式。具體而言,可利用各種現代傳媒推廣傳統戲曲,將其展現在電視屏幕、網絡、電波中,滲透到小品、相聲表演中,還可嘗試設戲曲網站、建虛擬博物館、創(chuàng)作戲曲動畫等,以各種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弘揚國粹。同時,通過編寫普及性的著作、讀本等,加深人們對甬劇的了解,并結合到大、中、小學的鄉(xiāng)情教育和藝術教育中,培育未來的觀眾和戲曲人才。這樣,才能保證優(yōu)秀的地方劇種獲得長遠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就甬劇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地方性傳統小劇種的發(fā)展,首先需要深入剖析探尋自身興起與發(fā)展的社會、時代、文化的深層原因,找出規(guī)律,挖掘內涵,拓寬視野,走向市場,爭創(chuàng)精品;在此基礎上,爭取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資助,并將戲劇藝術的發(fā)展與推廣公益事業(yè)相結合,各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來培育市場,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推廣優(yōu)秀傳統文化成為社會的共識;廣泛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持,讓實業(yè)家參與文化經營,使戲劇藝術的發(fā)展與當地產業(yè)發(fā)展相結合;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傳媒的力量,以多種方式加大推介力度,擴大受眾群體。也要通過研究機構和教育部門的工作,來進一步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育人才。

[1]蔣中崎.甬劇發(fā)展史述[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

[2]羅懷臻,王信厚.戲曲“現代化”和“都市化”的創(chuàng)新實踐[J].劇本,2003,(3).

[3]李建新等.小劇種唱出了“大戲”——看甬劇《典妻》如何實現突破[N].浙江日報,2004-4-19.

[4]馮磊.數字時代的校園戲曲文化建設新探[J].當代戲劇,2009,(5).

[5]許勤彪.寧波歷史文化二十六講[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黃素華]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ocal Opera Exem p lified w ith Yong Opera

ZHUANG Dan-hua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Ningbo 315012,China)

It is imperative to propagate and explore the ways to develop traditional local operas in the new era.,so that they will both keep their original artistic traits and grow out something new.Yong Opera,as a representative small traditional local opera,has a inseparable link with historic culture and a perfect adaptation. Various ways of experiments show the significance herein expressed.Yong Opera;history of development

small traditional local opera;cultural development;

I236.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9565(2010)02-010-03

2010-04-20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研究課題《寧波甬劇研究》(編號2009N 95-L)階段性成果。

莊丹華(1971-),女,浙江寧波人,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藝術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劇種寧波戲曲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秧歌”的戲劇化與“劇種”定型
《中國戲曲劇種劇種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一圖讀懂寧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寧波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亂譚小劇種
《中國小劇種的搶救與研究》序
星座| 赣州市| 金昌市| 霸州市| 喀喇沁旗| 曲水县| 遂川县| 香河县| 扶沟县| 且末县| 重庆市| 栾城县| 宁城县| 古浪县| 庐江县| 莱州市| 花垣县| 平乐县| 彭州市| 封开县| 富民县| 廉江市| 乌拉特前旗| 开平市| 东宁县| 邯郸市| 定边县| 新密市| 怀安县| 越西县| 嵊泗县| 炉霍县| 额尔古纳市| 永寿县| 库伦旗| 普宁市| 库车县| 左权县| 房产| 阿巴嘎旗|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