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金嬋 趙曉瑜
嚴把“三關”提升公訴能力
文◎阮金嬋*趙曉瑜**
由于出庭公訴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公開性、抗辯性及不確定性等特點,使得公訴人的在出庭支持公訴時經(jīng)常也會面臨許多困難和考驗。如何在出席法庭時,特別是在法庭辯論中表現(xiàn)從容,我們認為,必須把握好庭前的證據(jù)審查、庭審中的心理調(diào)適以及必要的法庭辯論技巧這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因為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對提升公訴能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我們結(jié)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就如何在實踐中把握好這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談一些粗淺看法。
公訴人出席法庭是建立在審查案件事實的基礎上,因此要做好出庭工作,首先就需要夯實案件審查的基礎。具體而言,庭前審查工作主要是正確分析把握證據(jù)、準確認定案件事實。
(一)案卷“三讀”
對案件材料要泛讀、精讀、復讀,通過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閱讀達到不同層次的認知程度。首先是在接觸案件之初,對案卷材料進行快速的泛讀,迅速理清案件脈絡并找出重點問題,為細致審查打好基礎。其次是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對案件材料進行精細研讀,發(fā)現(xiàn)證據(jù)及事實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對證據(jù)進行綜合分析后得出認定事實的結(jié)論。最后則是在出席法庭前的復讀,帶著對已認定事實進行批判、修正的眼光再次閱讀案件材料,通過否定之否定,形成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把握。
事實上,每讀一遍案件材料我們都會得出不盡相同的結(jié)論,都會發(fā)現(xiàn)以前我們沒有完全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容,都會帶給我們回味無窮的空間。談到這里,我們說說資源共享問題。實踐中,有的公訴部門辦案人員,在審查案件時,以資源共享為借口,將偵查監(jiān)督部門審查報告的電子文檔直接復制,直接錄用,而不認真研讀案件材料,不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改,極易導致錯案的發(fā)生。
(二)證據(jù)、事實“四比對”
通過對證據(jù)與證據(jù)之間、證據(jù)與事實之間、認定事實與生活情理之間、有罪事實與無罪事實之間進行對比、比較,找出證據(jù)和事實存在的問題,使法律真實盡量貼近客觀事實。在案件材料中不同的證據(jù)往往存在著不同的指向,通過對證據(jù)與證據(jù)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可以判斷出證據(jù)之間能夠印證的事實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綜合全案證據(jù)得出事實認定,并就個別證據(jù)與認定事實之間進行再度比較,可以修正和完善我們對事實的把握。即便如此,我們還需要對認定的事實和生活中的常情、常理、常識進行比較,對有罪事實和無罪事實進行比較,得出孰真孰假的最后結(jié)論。通過“四比對”可以有效地判斷出案件的疑點,防止出現(xiàn)錯誤的事實認定,從而為出席法庭工作奠定牢靠的事實基礎。
(三)庭前預測“八?!?、“八異”
在新的庭審方式下,庭前預測是起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大量實踐證明,出色的庭前預測工作是庭上掌握主動權的最有力武器。做好了庭前預測工作,如同手中掌握了一套完善的作戰(zhàn)方案、一份優(yōu)秀的演出劇本。公訴人在庭上胸有成竹、洞燭先機,不僅給被告人和辯護人施加了很大心理壓力,也樹立了公訴人雄辯、自信的良好形象。當然,要達到這一效果,離不開辛勤的勞動。實踐中,我將其總結(jié)為“八?!焙汀鞍水悺??!鞍顺!笔侵冈谕デ邦A測中應考慮的八項常見內(nèi)容,包括:(1)法庭調(diào)查的順序、重點和難點;(2)被告人及詢問被害人、證人的方法、策略和用語等;(3)質(zhì)證的方法和重點,如何利用被告人的漏洞及矛盾達到為我所用的效果;(4)出示物證、書證的方法和時機,特別是鑒定結(jié)論、視聽資料的出示,要注意編排,將其和筆錄等其它證據(jù)結(jié)合起來;(5)綜合證據(jù)的運用;(6)被告人、辯護人反調(diào)查的重點以及應付的方法;(7)法庭辯論的重點、方向以及對策;(8)證據(jù)中的缺陷及彌補方法?!鞍水悺笔侵冈谕ド峡赡艹霈F(xiàn)的八種異常情況,包括:(1)對庭審程序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否提出?如何提出?不被采納怎么辦?(2)被告人翻供且訴說偵查機關或公訴人誘供騙供、刑訊逼供怎么辦?(3)辯護人的言辭可能誤導或干擾庭審怎么辦?(4)辯護人突然提出新的證據(jù)怎么辦?(5)辯護人對公訴人或公訴機關進行人身攻擊怎么辦?(6)證人突然改變證言怎么辦?(7)被害人或其代理人反駁公訴人的觀點怎么辦?(8)出現(xiàn)法庭失控的局面怎么辦?當然,作為一名基層公訴人,經(jīng)常辦理的還是一些事實相對清楚,證據(jù)相對簡單的案件,可能有人認為不需要這么復雜,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只要習慣了,把它當成工作去做,你就不會把它當成一種負擔,這樣日積月累,經(jīng)驗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再辦理疑難、復雜案件時,你就不會慌亂,沒有頭緒。完美的出庭預測,是庭審成功的保證。
例如,在辦理一起貪污、挪用公款案件時,起初我們憑經(jīng)驗辦事,認為被告人有有罪供述,其他證據(jù)也都能證實,就沒有進行認真的庭前預測,結(jié)果,在庭審過程中,被告人突然翻供,辯護律師又拿出新的證明款項性質(zhì)的證據(jù),搞得我們措手不及,只好申請延期審理。之后,我們認真分析案情,調(diào)查取證,查閱資料,從“貪污與挪用”、“是否公款私存”乃至“關于管轄”等程序問題多方面下工夫,充分考慮到庭審中可能面臨的困難,進行了扎實細致的庭前準備工作。針對其行為性質(zhì)屬于貪污還是挪用公款的爭議,在答辯提綱中著重從六個方面論述其具有占有國有財產(chǎn)的主觀故意,其行為構(gòu)成貪污罪。庭審中,被告人及辯護人的辯解及辯護意見均在我的準備范圍之內(nèi),被輕而易舉地擊破。經(jīng)過這次開庭,我們更加深切體會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義,對于公訴人來講,最有利的武器莫過于精心準備的詳盡證據(jù)材料。
抗辯式庭審模式的實行,使得抗辯雙方的對抗性明顯增強,一些事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面對這些突發(fā)情況,實踐中有的公訴人通常會沉默不語,還有的公訴人會驚慌失措、陣腳大亂,所有這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都是公訴人心理素質(zhì)不夠穩(wěn)定、不夠成熟的表現(xiàn)。所以,作為公訴人應不斷加強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塑造良好的自制能力和應變能力,自覺排除各種心理障礙,靈活運用心理戰(zhàn)術,以保證出庭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對此,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打造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一)樹立自信,撐起法庭辯論的心理支柱
心理素質(zhì)方面包含的因素很多,就我們的體會而言,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自信。自信心是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控制和扭轉(zhuǎn)法庭氣氛的重要心理支柱。有了這個支柱,你就能充分發(fā)揮你的應變水平,善于應付各種環(huán)境和場面。因此作為公訴人,不論案情的復雜程度、辯護人名氣的大小、旁聽群眾的多少,在法庭上首先就要確立必勝的信念。因為只有確立起內(nèi)心的自信,在法庭辯論階段你才能給自己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才能從容應對辯護人所拋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否則的話,勢必被對方思路所牽制,從而徹底喪失法庭辯論的主動性。
(二)摒除雜念,排除法律辯論的干擾因素
在庭審過程中,公訴人一旦踏上公訴席,就必須摒除腦子里的其他雜念,將自己的心思全部投入即將開始的法庭審理當中。如果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出現(xiàn)了不當心理狀態(tài),要學會自我暗示,及時將自己的思路拉回。畢竟萬變不離其宗,只要自己牢牢把握住案件的事實關、法律關以及證據(jù)關,再刁鉆的問題也有突破的途徑。
(三)理性平和,樹立法庭辯論的沉穩(wěn)風格
我們前面談到法庭辯論要樹立必勝的自信心,但是自信并不代表目中無人和居高臨下。實踐中,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職權主義模式的影響,不少公訴人在出庭公訴中仍沒有改變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出庭心態(tài),在法庭辯論中有時候得理不饒人、用語過分激烈,從而影響了自身形象。我們認為,現(xiàn)代刑事訴訟庭審方式越來越要求控辯平等,從舉證、示證、質(zhì)證到法庭辯論都積極對抗、相互制衡。理性平和、以理服人、以證制人的出庭風格更有助于法官查明事實、分清責任、正確裁判,也有利于樹立現(xiàn)代公訴人客觀、公正、理性、平和的良好形象。
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充分的庭前準備是公訴人法庭辯論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但是法庭辯論畢竟是多變的,要在多變的庭審辯論中表現(xiàn)從容,我們認為一些實用的辯論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仔細聆聽、歸納記錄,做好法庭辯論的基礎工作
在法庭辯論階段,公訴人必須學會仔細聆聽。一是要聽清楚、聽明白、聽全面,只有聽清了對方在說什么,才能明白對方這么說的目的,繼而有針對性的確定自己的答辯思路。二是要邊聽邊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尤其是在法庭辯論這種激勵對抗的狀態(tài)下,可能剛才記住的東西由于思維的高速運轉(zhuǎn),當你準備答辯時,你可能就會忘記一些需要答辯的觀點。所以,在聽的過程中,公訴人還必須適時歸納總結(jié)并記錄在案作為答辯時的參考,從而有效防止答辯時的遺忘和遺漏。
例如,在被告人劉某盜竊一案中,該案本身事實清楚,但是卷宗中被告人劉某私下給被害人退贓時、在退贓證明上寫的盜竊時間比較模糊,與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陳述不是完全一致。所以在開庭審理過程中,辯護人便以此為突破口、找了許多證人出庭作證,意圖證實被告人不具備作案時間,并在法庭辯論階段發(fā)表了無罪辯護意見。一個比較簡單的案件,公訴人原本以為庭審過程會非常順利的,沒想到卻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意味。還好該公訴人對每個證人當庭的供述、辯護人的發(fā)言他都進行了歸納記錄,并且很快從自己記錄的東西中發(fā)現(xiàn)了破綻,當庭作證的幾個證人對案發(fā)時被告人在外地打工的具體處所每個人供述不一致、而被告人則辯稱自己當時一只在一個地方打工、沒有再去過別的地方,被告人與證人的供述顯然矛盾,很快公訴人便根據(jù)這一矛盾點理出了自己的答辯思路,結(jié)合公訴方出示的相關證據(jù)當庭否定了幾個證人證言的真實性,最終使法庭采納了公訴方出示的證據(jù)、認定被告人構(gòu)成盜竊罪。庭后在談及此事時,該公訴人非常慶幸的說:“幸虧那天我對被告人及每個證人當庭的陳述都做了記錄,否則的話我還真不知道如何突破重圍,來面對這一無罪辯護呢”。
(二)當答則答、當略則略,明確法庭辯論的范圍及重點
實踐中,一些辯護人以及被告人通常會就案件的事實、性質(zhì)、量刑等方面提出許多不同的觀點,來爭取法庭和旁觀者的理解。對此,我們認為并不是法庭辯論階段辯護人提出的所有問題公訴人都必須一一反擊。公訴人要根據(jù)案件的實際情況,對辯護人的觀點進行篩選,明確答辯范圍,抓住要害、突出重點,當答則答、當略則略。具體而言就是做到五辯五不辨。即:對指控罪名有異議的要辯;對適用法律有分歧的要辯;對故意歪曲或否定有證據(jù)證明的案件事實的要辯;違反法律規(guī)定要求從輕或減輕處罰的要辯;曲解法律、政策的要辯。而對那些與案件無關的問題、與公訴人無實質(zhì)分歧的觀點、屬于學術爭論性的問題、之前辯論中已經(jīng)闡述清楚的問題、起訴書、公訴詞中確有錯誤的問題則可以不予答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辯論的針對性,避免出現(xiàn)一些不應有的錯誤,樹立公訴人在法庭辯論中有理有度的良好風格。
例如,在一起濫用職權案的審理過程中,整個法庭辯論都非常順利,在最后一輪辯論中,辯護律師提出:案件的發(fā)生被告人確實有一定的過錯,但是他的錯并不一定非要動用刑罰來懲罰,所以建議法庭對其免予刑事處罰。由于之前公訴方已經(jīng)就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做了充分說明,辯論完全可以到此結(jié)束了,誰知公訴人不加思索,立即反擊說:“既然辯護人都承認被告有錯,那么相應地也必須接受刑罰處罰?!惫V人本來想著法庭辯論也會到此結(jié)束,沒想到辯護人緊接著就來了一句:“錯誤不等于犯罪,提請公訴人對兩個概念加以區(qū)分?!贝藭r,公訴人才意識到自己發(fā)言出現(xiàn)了錯誤。其實,如果公訴人不稱一時之快、對雙方已經(jīng)說清楚的問題不再重復,這個錯誤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三)開門見山、直言答辯,掌握法庭辯論主動權
在一些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案件中,一些辯護人在無法從案件證據(jù)及定性上找到辯護的突破口時,他們往往會有意識地避實就虛,選擇一個與案件關聯(lián)不大的切入點,然后攻其一點,不及其余,達到其改變辯論主題、左右旁聽人員視覺的目的。這時候公訴人就要學會掌握辯論的主動權,有效控制辨論場面。一方面要把握住自己的思路和主攻方向,不要讓對方牽著走;另一方面,公訴人必須依據(jù)事實和法律直言答辯,反駁其錯誤觀點,以有力的答辯來控制辯題的方向,將辯論的焦點引向自己控制的范圍。
例如,白某等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一案中,白某等人為了從一工地承攬施工項目,遂以工地占地不合理為由多次聚集人員到工地鬧事。在開庭審理過程中,辯護人拋開白某等人的犯罪行為不談,而是用大段煽情的語言大談特談占地如何不好、如何侵害農(nóng)民利益,從而引得法庭上不明真相的旁聽群眾多次為其鼓掌叫好。面對辯護人的這種避實就虛的辯護,公訴人當即指出:辯護人剛才所發(fā)表的辯護意見顯然與本案無關,辯護人所說侵害農(nóng)民利益的占地顯然屬于非法占地,對此公訴人反對、我國法律也是不允許的,但是本案中被害單位是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的土地,而且被害單位取得土地最終也是為了更好地改善當?shù)氐木幼…h(huán)境,顯然被害單位與當?shù)剞r(nóng)民的利益并不是對立的,而本案中的被告人也并不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本案中,幾名被告人對外宣傳到工地鬧事是為村民爭取利益,可是實際上在與工地的交涉當中,幾名被告人從來沒有提出占地賠償有什么問題,其提到的只是自己要以超額利潤到該工地承攬項目,可見本案中的被告人顯然并不是辯護人所說的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聽到此,一些原本不明就里的旁聽群眾對被告人的同情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了憤怒,法庭氣氛也朝著有利于公訴方的方向發(fā)展。
(四)捕捉漏洞、引深巧答,提升法庭辯論精彩程度
在法庭辯論中,有的辯護人偷換概念、混淆是非,提出一些貌似合理、實為錯誤的觀點進行辯護,對此,就要求公訴人必須敏銳地捕捉辯護人的錯誤之處,并迅速做出反應,當庭識破詭計。具體而言,我們認為可以采用引深巧答的方法,即:借用辯護人的一些觀點、依據(jù)及漏洞,來證明公訴方觀點的正確性,使辯護人不能自圓其說。但是采用此技法的前提是,公訴人對辯護方的漏洞或矛盾處把握的十分準確,在準確判定的基礎上,果斷、明確的指出漏洞、揭示矛盾。切忌把是似而非的論題認定為是自相矛盾、把一些自己并不準確的理解視為漏洞,以免將自己置于不利地位、給辯護方留下可乘之機。
如,在一起玩忽職守案的審理過程中,辯護人為了證實被告人在日常監(jiān)管中不存在瀆職行為,當庭出示了一份發(fā)生事故的單位在事故之前所獲得的當?shù)厥姓谟璧陌踩a(chǎn)先進單位的榮譽證書,辯護人意圖以此證實該單位不存在安全隱患、被告人監(jiān)管上沒有瀆職行為,并一直拿該榮譽證書說事,提出政府都承認的先進怎么可能有隱患,一個下級部門難道可以對抗上級政府嗎,企圖將被告人的失職責任轉(zhuǎn)嫁給當?shù)卣?。但是辯護人忽略頒發(fā)榮譽證書的一個程序問題,那就是當?shù)卣畬ο冗M只是間接的審核,而作為安全生產(chǎn)直接監(jiān)管部門則承擔著對安全生產(chǎn)先進單位的直接考核、推薦工作。因此,法庭辯論階段,公訴人緊緊抓住了辯護人的這一漏洞,直接指出:對一個存在安全隱患的生產(chǎn)單位,作為直接監(jiān)管單位的負責人不是及時予以糾正,相反的卻隱瞞不報而且將其推薦為先進、領取政府獎金,這又是多大的瀆職啊,辯護人提出的這一榮譽證書不是更加印證了公訴方的指控嗎?公訴人的這一答辯讓辯護人猛地一愣、繼而陷入了尷尬,在接下來被告人自行辯護時,被告人放棄了辯護人為自己提出的這一辯護觀點,當庭承認了自己的失職行為。
(五)深入淺出、舉例釋理,使法庭論理生動形象
法庭辯論是一場關于事實、法律和理論的爭論,常常會涉及到一些復雜、疑難的理論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這些理論問題說清楚,讓法庭明了、讓旁聽群眾理解,這就要求公訴人在說理的時候必須使用恰當?shù)恼f理方式。枯燥的說理在短時間內(nèi)不宜被人理解,反而會讓人越聽越感覺墜入霧里云中,不知發(fā)言者所講為何,更不要談給人留下任何印象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恰當?shù)呐e例釋理比任何單純的說教都更有效,一個恰當?shù)睦油ǔ挂粋€復雜的理論問題深入淺出、更易被人理解,而且還會讓人印象深刻。
例如,在一起挪用資金案的法庭審理當中,被告人在挪用了公司資金以后,自己單方給公司打了幾張欠條用于會計入賬。于是在開庭審理時,辯護人便以借條所顯示的款項系借款,不能認定為挪用資金的犯罪數(shù)額為由進行辯護。面對辯護人這一明顯錯誤的觀點,公訴人如果單純的講道理,顯然旁聽人員不一定都能理解公訴人所說的道理,如果旁聽人員不明白,那么這個案件被選作觀摩庭到工廠里開,也就喪失了它法治宣傳的意義,于是公訴人改變答辯策略,先是概括性的闡述了一些辯護觀點不成立的理論依據(jù)之后,當庭舉例釋理,指出:剛才辯護人提出,因為事后被告人打了借條,所以挪用就成了借款,那么我們問辯護人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一個盜賊從辯護人家中盜竊1000元現(xiàn)金,臨走之時、盜賊在現(xiàn)場又留下了一張借條,上寫“今借現(xiàn)金1000元,借款人某某”,那么是不是因為盜賊留下了借條,他的行為就不是偷了?“如此單方面的借款”它是借款嗎?就這一個例子,旁聽群眾及記者頓時便理解了公訴人所說的道理,許多記者在后續(xù)的報道中也紛紛引用公訴人的例子來分析、報道此案。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人民檢察院[4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