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杰
河南鄢陵縣中心醫(yī)院 鄢陵 461200
我院自2006-01~2008-12收治1300例病人,均采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取得滿意療效。
1.1 一般資料 本組1300例患者,男620例,女680例,年齡22~85歲,平均58歲。膽囊息肉230例,膽結石850例,慢性膽囊炎220例。
1.2 方法 手術在氣加靜全麻下進行,患者仰臥,頭抬高20°,并稍向左側。自臍部皮膚刺入,用Veress針及二氧化碳注入器造成氣腹。腹腔鏡通過一直徑約11 mm的穿刺套管針經臍部進入腹腔。直視下經過幾個附屬入口放入:(1)在腋前線右肋緣下3 cm處插入一直徑為5mm的穿刺套管針,為牽拉膽囊用。(2)在鎖骨中線右肋緣下3 cm處插入一直徑為5mm的穿刺套管針,為拉開哈特曼袋用。(3)在正中線上插入一直徑為11 mm的穿刺套管針,為分離組織及上夾鉗用。
操作時首先探視腹腔各臟器后,通過外側附屬入口,用無創(chuàng)鑷夾住膽囊底部,并向上提起以暴露肝門。用剪刀、分離器及透熱器分開覆蓋的腹膜,以暴露膽囊動脈、膽囊管及總膽管之間的“T”形連接處。通過正中入口用鈦夾夾住膽囊動脈兩端,并切開膽囊動脈。用長線結扎后,切斷膽囊管,然后用透熱器及剪刀,使膽囊與肝分開。
一旦膽囊取下后,腹腔鏡從臍部入口轉到上正中入口,然后通過臍部入口,送入一對抓鉗,以抓住膽囊頸,并將其拉入套管鞘內,當膽囊被拉至腹壁處時,則從臍部入口拔出抓鉗、套鞘管及膽囊頸,輕柔地將膽囊從臍部拉出[1]。
本組1300例患者無手術死亡,10例形成皮下積氣,2例腹腔外積氣,經抽氣或自行吸收后均痊愈出院。
3.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由于病人對腹腔鏡不了解,擔心手術失敗,多數(shù)存在焦慮、恐懼、緊張心理。護士應向患者解釋該術式是采用微創(chuàng)方法來完成,向其解釋術式的優(yōu)點及可靠性,給予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疑慮,或者讓已做過此手術的病人介紹,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以取得術中的密切配合。老年患者術前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2)完善術前準備:常規(guī)做X線胸片、心電圖、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免疫三項檢查。術前禁食水8 h。(3)其他準備:清潔手術區(qū)皮膚,剃去汗毛,防止術后感染。由于腹腔鏡手術需在臍部或臍周穿刺,因此,對臍部皮膚準備要求:既要徹底清除臍內污垢,又要保證臍內皮膚完好無損,進手術室前應排盡尿液,取下義齒。
3.2 術后護理 (1)術后常規(guī)護理:全麻術后常規(guī)護理。麻醉未清醒前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防誤吸。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由于腹腔鏡手術是在二氧化碳氣腹下完成的,術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造成高碳酸血癥,導致缺氧。術后常規(guī)給予高流量吸氧,以提高氧分壓,促進二氧化碳排出;由于人工氣腹造成腹內壓增高,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從而影響患者的心功能。因此術后應監(jiān)測血壓、心率。輸液速度不可過快。(2)人工氣腹后的觀察和護理:由于戳孔固定不牢及患者皮膚松弛,少數(shù)患者術后可出現(xiàn)腹壁積氣等并發(fā)癥,或由于手術時間長,少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術后回病房,護士應注意觀察病人面色、皮溫、有無皮下氣腫等。積氣多者應通知醫(yī)生,可行穿刺抽吸,并注意血氧飽和度和血氣變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較新的手術方式,手術難度大,同時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要求護理人員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術前做好病人的心理工作,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和腹部情況,保證患者的順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