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群
(東華理工大學(xué)文法與藝術(shù)學(xué)院,江西撫州 344000)
淺論湯顯祖早期詩文
劉玉群
(東華理工大學(xué)文法與藝術(shù)學(xué)院,江西撫州 344000)
湯顯祖不僅是個偉大的戲劇家,也是明代負有盛名的詩人。湯顯祖人生的每個階段都以詩文述之,他的詩不僅是他個人生活情感的寫照,同時也是他所處的晚明社會的剪影。湯顯祖早期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主要包括理想與困惑、親情與友情兩大方面,其藝術(shù)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與意境上。其早期賦作模仿痕跡較深,奇字難詞堆砌較多。
湯顯祖;早期詩文;評價
對于湯顯祖的文學(xué)成就,學(xué)術(shù)界一般多是評價其“臨川四夢”而較少涉及其詩文,尤其是對其早期詩文的分析研究更少,這對當(dāng)前湯顯祖研究的深入有一定影響。為此,本文試對他的早期詩文作一簡要分析。
明人韓敬編纂的《玉茗堂全集》所收的文章有108篇,包括序、題詞、記、碑等多種體裁,詩歌 1 860首,包括古體詩、近體詩等。徐朔方先生校箋的《湯顯祖詩文集》又收集了不少逸篇,分上、下兩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玉茗堂詩之一至十一》是為上集,《玉茗堂詩之十二至十六》、《玉茗堂賦》、《玉茗堂文 》、《玉茗堂尺牘 》、《制藝 》、《補遺 》是為下集。湯顯祖的詩文,按其人生階段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為他中進士之前的年輕時期的求學(xué)與求仕階段,中期為他十五年的為宦階段,晚期為他棄官還鄉(xiāng)后的階段。
湯顯祖的早期詩文大都收在《紅泉逸草》、《雍藻》、《問棘郵草》中,但《雍藻》已佚。《紅泉逸草》和《問棘郵草》收錄了他三十歲以前的 242篇詩文,其中最早一篇為 12歲所作《亂后》??傮w上看,湯顯祖的早期詩文在內(nèi)容上主要是以贈送酬答等表現(xiàn)個人思想生活為主,而較少反映社會現(xiàn)實;在藝術(shù)上,所作之文多為制藝技法所限,故其藝術(shù)成就也不高。
湯顯祖從小表現(xiàn)出過人的秉賦,在青少年時期就懷抱著遠大的政治理想,把自己比喻為一柄即將出鞘的“豫章之劍”,湯顯祖在給老師余有丁的信中也不無自負地寫道:“某有區(qū)區(qū)之略,可以變化天下。”他那時有著非常深厚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和忠君觀念。嘉靖四十五年皇帝朱厚熜駕崩,十七歲的湯顯祖感到如天崩地裂,作詩哭悼:“日落悲同軌,天王棄八埏?!盵1]7十多年之后,值神宗朱翊鈞立皇后王氏之時,湯顯祖亦以“乾坤泰合青陽仲,日月光調(diào)璧景雙。肅肅佩環(huán)天上響,由來風(fēng)懿偃家邦”[1]78的詩句以示自己耿耿忠心,從中亦可見出他對于政治的向往。
明中后期政治腐敗,民不聊生,農(nóng)民揭竿起義時有發(fā)生,湯顯祖少年時期便經(jīng)歷了因國事政亂導(dǎo)致的顛沛流離,“壯士常乘隴上馬,將軍曾擊水中蛟 ”[1]19、“何時千騎轉(zhuǎn) ,拂拭舊刀環(huán) ”[1]94、“漢月輪高闕,胡沙吹戰(zhàn)場”[1]95。此時的他也期望做“揚眉劍出鞘”的偉丈夫,馳騁沙場,救天下勞苦大眾于水深火熱之中。這一時期,他留下了詩集中少有的幾篇歌頌戰(zhàn)場,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氣勢豪邁之作。然而體弱多病的他難以完成一戰(zhàn)彊場的夙愿,從小受儒家思想浸潤的湯顯祖更向往走科舉入仕救世的道路。
“高齋歲月悲遲莫,又道文章可逐貧”[1]77、“風(fēng)雨動魚龍,榮義招君子”[1]100。盡管湯顯祖憑借師從徐良傅和羅汝芳兩位名師打下了優(yōu)良的應(yīng)試基礎(chǔ),在鄉(xiāng)試過程中一鳴驚人,可是在會試的道路上卻一波三折,屢屢受挫?!吧裰蓦m大局,數(shù)著亦可畢?!盵1]245試想隆慶四年之時他滿腹經(jīng)綸、躊躇滿志地想一展抱負,可在緊接的隆慶五年他便春試不第,萬歷二年又榜上無名,兩次的落榜給了他太多的無可奈何,只能帶著“云林羃歷桂枝晚,霞水孤清蓮葉秋”[1]22的惆悵心情,吟出“入群無俗采,知希未言貴”[1]34的嗟嘆與“那能芳樹下,重見爵釵垂”[1]21的向往。
“何似孤桐埋雪時,峨峨崇山人不知?!盵1]35此時的湯顯祖何等孤寂,但是在與侍郎王公的詩中又道出“懸知色笑皆桃李,托道年來樹梓枌”[1]13的憧憬。萬歷四年,他開始了南京國子監(jiān)的游學(xué)生活,以期來年及第。可后兩次的落第對湯顯祖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湯顯祖不愿接受張居正的延攬,“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致使觸怒權(quán)相,終不及第。在湯顯祖看來,人各有志,他認為人格氣節(jié)高于功名利祿,是因為他“予方木強,故無柔曼之骨”。由于秉性倔強,他“寧棲珠樹枝,寧食玉山薇”,寧愿像伯夷、叔齊那樣餓死,也不食周黍;“雪白有本性,云清無俗娛”[1]84,保持著自己的冰雪之姿,決不為“俗娛”玷污自己高潔的本性?!扒Ы鹭M忘愛?五蓋長奔射”[1]49、“珠玉詎有足?桃李不自言”[1]50,從中我們能體會到他對金錢財物的淡若處之?!叭f古榮華一擲間,男兒破盡千金產(chǎn)”[1]31、“春年桃李真須惜,歲晏榮華空自賒”[1]89道出了他對世間華貴的深刻清醒的認識,這些都緣于他潔身自好、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
十年之久,四次不第,“數(shù)不第,展轉(zhuǎn)頓挫,氣力已減”,在他對科舉制度之弊有著切膚之痛之后,他對政治與人生的困惑愈來愈甚,對仕途進取的愿望也愈加黯淡。他早期的詩文因此也披上了厚重的隱逸與仙道的外衣。
“家君恒督我以儒檢,大父輒要我以仙游”[1]23,他一直彷徨在“儒檢”與“仙游”之中。湯顯祖的第一本詩集《紅泉逸草》收集作品 75首,其中 11首流露出仙道思想[2]。《問棘郵草》中雖多有抒寫性靈之作,但仍不乏尋仙問道之作。受親人、朋友、師長仙道思想的浸染與影響,加之自己求仕的艱辛歷程,湯顯祖對人生的感悟潮漲潮落,起伏不斷?!芭詿o青鳥使,豈得鳳凰迎”[1]99、“天地逸人自草澤,男兒有命非自憐”[1]42、“人生有命如花落,不問朱裀與籬落”[1]43、“誰道葉公能好龍?真龍下時驚葉公。誰道孫陽能相馬?遺風(fēng)滅沒無知音”[1]43、“人世露棲草,人生風(fēng)落花。歡養(yǎng)有同盡,圣賢詎能賒”[1]58,一連串的人生感悟道出了詩人內(nèi)心無盡的失落。沈際飛評道:“掩抑欷噓,雍門悲調(diào),氣骨故骯髒?!彼脑娢囊擦髀冻鲭[逸心理?!皻w去南山下,相將治鋤蜃”[1]53、“荊關(guān)獨抱歸來意,日落平林生細煙”[1]124。
湯顯祖是個重情重義之人,他為人意氣慷慨,早年便頗愛結(jié)交“氣義”之士。他的詩中贈送酬答詩占有很大比例。他的贈答詩多發(fā)自真情,直吐胸臆,淳樸厚實。他與帥機、饒侖、謝廷諒、沈懋學(xué)、梅鼎祚、張青野等都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友人多系臨川或鄰縣之人或游學(xué)期間結(jié)識的朋友。他們或有相同的抱負理想,或有相同的人生際遇。他也非常重視與政界師友的交往,在詩中一來表達自己的尊崇與擁護之心,二來抒發(fā)自己的闊大空流的凌云壯志。共同的觀念與理想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官官不能染,處處有人吟”[1]106,這是湯顯祖送江別駕赴任云南時留下的共勉之言?!耙娬f云霞多獎契,還留清詠守山東”[1]5,這是他留別沈郡丞時的贊許和鼓勵之言。“我有賢友人,為邦且惠清。……我復(fù)雄豪人,意概傾時英,……在貴能存舊,相知有越聲”[1]52,湯顯祖對廉潔的品行稱贊不已,對有所作為的官員充滿敬意,通過詩信表達自己對他們政治意向的擁護。《寄南京陳侍御東莞二首》送去了他對朋友的景仰之情?!熬榆参牡?揚采其何傷?……惟言堅銑質(zhì),調(diào)正玉繩光”[1]107、“執(zhí)法既星聯(lián),惠文亦霜震。……杳爾結(jié)筠心,終知契蘭訊”[1]107,雖然湯顯祖未入仕途,但通過對朋友的鴻雁之書我們都能體會他欲罷不能的拳拳報國之心。在寄給同窗好友沈君典的書信中,終于一吐他壯志未酬的失落,“風(fēng)云自玄惑,性相終悠然?!瓱o為作逋客,蕭蕭猿鶴憐”[1]85,不禁令人嘆息不已。
在政治上的失意,湯顯祖結(jié)識的眾多好友給他以很多慰藉。他們“與若士唱和,進食稱觴,朝夕無廢”[3]。開元寺夜晚的縱談古今,醉里的唱歌踏舞,月下的賦詩贈答都在湯顯祖的青年時期給了他莫大的人生財富和精神慰藉?!帮L(fēng)流更脫蓮花劍,月下還開竹葉杯”[1]31、“不妨城市多來往,并醉藜床枕易眠”[1]128,在這里,我們又找回了一個獨立不羈的湯顯祖。他是這樣描繪自己的游學(xué)經(jīng)歷和“同途赴京,同床而臥”的同學(xué)之情:“諸生儼右學(xué),弟子棲蘭若?!瓡岸噔?吟成或抄寫。……造語輒蟬綿,談空并瀟灑。”[1]107在人生最美好的階段,他們因為相同的目標相識相知,互相勉勵,共同進步。“緬彼若士言,深為達者?!盵1]117、“愿子戒愉逸,敬在有邦?!盵1]115,待到朋友別離時,他情感的細膩纏綿又一展無遺:“鐵鹿?jié)M帆乘夜色,闌干幾曲送天涯?!盵1]28
湯顯祖也是對家人富有深厚感情的人。“璧影搔頭舞,鄉(xiāng)心到眼杯”[1]97、“人隨千里目,曲斷九回腸”[1]98,在孤身一人的求學(xué)路上,他時刻想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與親人。在《送第五從叔從軍》中“弩開千石勁,藥備萬金良”的呵護備至;《正覺寺示弟儒祖》里“窗前白發(fā)催愁鏡,燭底蒼頭勸讀書”的殷殷教誨;《哭元祥元英》那“不道竟成無限恨,金環(huán)再覓在誰人”的悲慟欲絕;《哭外翁吳公允》之“維桑杜臘追耆舊,賓挽嘈嘈猿鶴哀”的失親之痛,讓讀者動容。
我們能從以上細致入微的描寫與撼天動地的真實情感中,感受到他對父母妻兒的拳拳之忱、眷眷之思,對師友至交的伯牙子期之誼。我們亦能看到他身上“修身、齊家、治國”儒家精神的熠熠閃光。徐渭當(dāng)時在讀了《問棘郵草》之后,大為賞嘆,在卷首批有“此牛有萬夫之稟”之語。
湯顯祖在后期論詩的產(chǎn)生時說過:“世總為情,情生詩歌,而行于神,天下之聲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在論戲劇的本源時也說過:“人生而有情。思歡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嘯歌,形諸動搖?!笨梢?湯顯祖的創(chuàng)作一直以“情至論”為他詩文和戲劇的美學(xué)核心。他早期的詩文便以此種理念躬行力作?!秵柤]草》的問世,標志著以抒寫性靈為特色的湯顯祖詩歌的成熟,在明代詩壇上獨樹一幟。在當(dāng)時后七子的復(fù)古運動充斥文壇的時候,湯顯祖勇敢地站出來予以摹擬之風(fēng)有力反抗,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打破“前后七子”所規(guī)定的模式和格套,做到自抒性靈,不失其本來面目。清人錢謙益于《湯遂昌顯祖小傳》云:“自王、李之興,百有余歲,義仍當(dāng)霧雺充塞之時,穿穴其間,力為解駁。歸太仆之后,一人而已?!盵5]在反對前后七子復(fù)古主義的理論同時,湯氏高度重視學(xué)習(xí)古代的優(yōu)秀文學(xué)遺產(chǎn),尤其是對《文選》的學(xué)習(xí)。據(jù)鄒迪光《臨川湯先生傳》記載:“公于書無所不讀,而尤攻漢、魏,《文選》一書,至掩卷而誦,不訛隻字?!睖显凇杜c陸景鄴》中說自己少好“古文詩,未知其法。弱冠始讀《文選》,則以六朝情寄聲色為好,亦無從受其法也。規(guī)模步趨,久而思路若有通焉。年已三十四十矣。”再如《答張夢澤》中云:“弟十七八歲時,喜為韻語,已熟讀騷賦六朝之文?!鄙倌曛x廷諒曾向錢謙益說:“湯生少游賤兄弟間,賤兄弟讀《文選》,湯生亦讀《文選》”(《初入秣陵不見帥生,有懷太學(xué)時作》)這顯然是湯氏早期學(xué)習(xí)《文選》的旁證。
真實空靈、不落俗套的語言,意趣相生、神色盎然的意境使湯顯祖早期的詩文不拘一格,獨具特色。
“獨有靈性者自為龍耳。”[4]在湯顯祖看來,藝術(shù)家必須具有活潑的“靈性”和“靈氣”,才能創(chuàng)造出使讀者耳目一新的作品。湯顯祖早期的田園山水詩寫得清新自然、別有情致,而且空靈脫俗,自成一家?!奥淙整惿硾I,天光濃晚煙。罷樵歸月逕,侶釣入霞川。旅樹蟲吟野,孤村犬吠船。移時報風(fēng)色,一一棹歌便”[1]55,呈現(xiàn)一片寧靜恬然。而他的贈答送別詩也顯得情真意切,真摯感人?!敖獾叫情e無得語,只應(yīng)分淚與行波?!盵1]28
“文以意趣神色為主。”[4]湯顯祖認為行文不過分夸大格律形式的作用,不拘泥格律而妨礙內(nèi)容的表達,注重作家的獨創(chuàng)性與作品的獨特性。湯顯祖的許多詩意境深遠?!断玛P(guān)江雨四首寄太平龍郡丞》中詩人抒懷四首,其一以“威夷傍商旅,安歌難自成”述孤寂;其二以“終知不可得,抒愁寄久要”展愁情;其三以“念此悵悠悠,相思豈能博”寄相思;其四以“為德苦難竟,叔牙我心希”示心跡。全篇意境悠遠,讓人回味無窮。
湯顯祖早期的文,主要是《問棘郵草》之三收錄的湯顯祖 31歲之前的三篇賦和六首贊。湯顯祖早年熟讀《文選》,熟諳制藝,偏愛六朝之風(fēng),因此六朝駢驪秾華之風(fēng)在他賦中的表現(xiàn)更嚴重?!洱g春賦》里有很多諸如“嘉池林之靄馥兮,逮光華之延逶”[1]150、“鳥邕邕而湊軋兮,或過拂于葻蘋”[1]150的句子。湯顯祖行文尚典尚奇,徐渭評點他的詩文“其用典多不知,卻自覺其奇”[5]。沈際飛也以“奇崛”蔽之。不可否認的是,他早年的這些賦作還顯得不夠成熟,模仿的痕跡較深,創(chuàng)意也不夠新。另外,湯顯祖有時又好逞才,語言雅俗共陳,求奇求怪,使得一些賦作辭繁意少。語句亦欠精煉,生字僻字多,令人難以卒讀[6]。如《感士不遇賦》中的“窮枯厬而無營兮,志跾跾之逖唐”、“反幽嵺之泬潏兮,屏叢翠之威蕤”、“粊不充虛兮,裋綌違時”[1]148之類的語句,在賦作中比比皆是,針對辭賦中駢驪辭藻與奇字難詞的堆砌,徐渭指斥說:“有古字無今字,有古語無今語時,卻是如此。”孝廉乎,而名蔽天壤,海內(nèi)人以得見湯義仍為幸?!盵5]
湯顯祖早期詩文所反映的生活范圍比較狹窄,經(jīng)過十五年的仕宦生涯之后,湯顯祖詩風(fēng)一變,情調(diào)浪漫的歌行逐漸被反映民生疾苦的嚴峻現(xiàn)實主義詩篇所代替,而且詩文內(nèi)容也多有涉及,或反映國事,或關(guān)心底層人民生活,或揭露社會黑暗與丑惡,或抒寫田園風(fēng)光,或表達真摯情誼等等。故鄒迪光在《湯義仍先生傳》中也稱贊湯顯祖:“公雖一
[1]湯顯祖詩文集 [M].徐朔方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徐朔方.湯顯祖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3:18.
[3]黃文錫,吳鳳雛.湯顯祖?zhèn)鱗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9.
[4]程林輝.湯顯祖思想研究 [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146,151.
[5]毛效同.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333,81.
[6]高琦.論湯顯祖的辭賦創(chuàng)作 [J].撫州師專學(xué)報,2000(3):51.
Comment on the Early Poetry Literature of Tang Xianzu
LIU Yu-qun
(College of Chinese Law and Arts,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Tang Xian zu was not only a great dramatist,but also an outstanding poet in Ming Dynasty.Each stage of his life could be described by the poetry.His poems were not only the portrayal of his personal life and emotions,but a reflection of late Ming Society.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ang Xian zu’s early poetry literature mainly includes ideal and confusion,kinship and friendship,and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reflects on his language and poetry mood.In his early works,we can see that most of them imitate others,and he loaded his writing with lots of obscure language.
Tang Xian zu;early poetry literature;comments
I207.2
A
1674-3512(2010)03-211-04
2010-01-30
劉玉群 (1977—),女,江西進賢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古代詩文與戲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