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先決性罪名之犯罪構成及其認定

2010-04-10 09:49:59劉德福喻曉英
海峽法學 2010年1期
關鍵詞:罪名傳授行為人

劉德福 ,喻曉英

(1.江西公安??茖W校法律系,江西南昌 330012;2.江西省樟樹市公安局法制科,江西樟樹 331200)

論先決性罪名之犯罪構成及其認定

劉德福1,喻曉英2

(1.江西公安??茖W校法律系,江西南昌 330012;2.江西省樟樹市公安局法制科,江西樟樹 331200)

對先決性罪名的認識,是涉及到刑法理論“犯罪”概念的周延性的基本問題?!胺缸锓椒ā薄ⅰ胺缸锼谩敝捎谜Z,其中的“犯罪”在理論上、制度上、實務處理上和司法程序中應當具有統(tǒng)一而且是同一的含義,當今查處先決性犯罪的實踐中,把犯罪方法、犯罪所得擅自理解為違法方法、違法所得,是一種常識性錯誤,這種錯誤得以持續(xù)并且普遍化,是法制國家所難以容忍的。為此,需要通過理論探討、法律解釋和程序改造以求得對先決性罪名的認識及處理的準確性、有效性的構建。

犯罪方法;犯罪所得;先決性罪名;刑法罪名;理論解釋

在刑法學理論研究和刑法應用實務層面上,先決性罪名很少有人給予關注。這種狀況與宏大的刑法研究以及與刑法適用對被告人權利的重大影響,是極不相稱的。就理論層面而言,先決性罪名首先是一個刑法學理論上的類型化罪名,泛指以其他罪名和罪行的成立作為前提條件的類罪名而不僅僅是刑法規(guī)范上單一的罪名,雖然先決性罪名也必須以刑法規(guī)范上的單一罪名作為表現(xiàn)形式,但具有諸多共同的問題需要在理論上進行厘定。而先決性罪名所涵蓋的單獨罪名,隨著犯罪樣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有逐漸擴大的趨勢,需要從理論和實務層面并從法律制度上對一類罪名進行抽象概括總結以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一、先決性罪名概說

目前,至少在中國內(nèi)地,尚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人使用先決性罪名這個專用術語用以概括刑法上的幾個類似罪名。先決性罪名,是指法律文本中設立一個罪名,需要以該法定罪名本身所及的事實以外的某個特定的事實作為前置條件的罪名。換句話說,先決性罪名是以其他法定罪名的要件事實作為前提條件并以之作為本罪名構成要件的罪名。在我國現(xiàn)有刑法規(guī)定系統(tǒng)中,先決性罪名主要有傳授犯罪方法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

與一般犯罪構成相比,先決性罪名在犯罪的構成、理論認識和實踐認定方面,均有重大差別。其中最為主要的不同在于:先決性罪名之犯罪事實,是一個綜合的法律問題,而一般罪名的犯罪事實,主要是一個技術問題。雖然一般罪名的識別和作為犯罪構成的事實也需要在法律程序框架內(nèi)完成認定,但這種認定具有可逆性,先決性犯罪之犯罪構成事實,具有不可逆性?;谶@種差異,探討先決性罪名就成為刑法適用中具有重要意義和實踐價值的問題。

從犯罪構成理論看,任何犯罪都具有其一般結構和特定結構。其中,犯罪主體、犯罪客體、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是一切犯罪均具有的基礎性構成要件,而特殊的構成要件則是每個具體罪名得以成立并最終得以認定的“事實”或者客觀現(xiàn)象。在這個意義上說,任何犯罪的構成都是有條件的。但是,先決性罪名不同于一般的罪名之處在于:先決性罪名之犯罪事實不是純粹客觀的事實而是法律認定的事實。傳授犯罪方法罪的成立,需要以傳授犯罪方法為要件,而傳授是犯罪事實,所傳授的內(nèi)容,一定是犯罪方法。犯罪方法的認定,不是一種單純的主觀認識,而必須是一種獨立的法律判斷,是經(jīng)過法律程序確認并已經(jīng)證明,接受該方法的人使用該方法可以實施犯罪并實現(xiàn)其犯罪目的。比如,借助于電腦技術向銀行自動取款機進行物理接入而修改存款卡上的存款金額,達到盜竊銀行資金的目的,利用信鴿運送毒品逃避海關的監(jiān)管,都可能成為一種犯罪方法,但是方法作為事實,僅僅是一種技術。將該技術、方法傳授給他人,本身并不構成犯罪,只有在傳授該方法以后,接受者使用該技術、方法,實施盜竊、運送毒品或者逃避海關監(jiān)管的犯罪行為并達到犯罪目的,或者至少通過實驗、演示可以達到該目的,并經(jīng)過法定程序做出獨立的法律判斷,傳授犯罪方法罪才能夠成立。

二、先決性罪名的法律構成

先決性罪名的法律問題所要解釋的,是作為類罪名而言,其間存在的普遍性、共通性的問題。刑法學犯罪構成理論對解釋先決性罪名具有借鑒意義但無直接適用價值。因為傳統(tǒng)犯罪構成理論所分析說明的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以及犯罪時間、地點、犯罪對象、犯罪手段、方法等,所針對的犯罪現(xiàn)象,是對實體性的犯罪事實的經(jīng)驗觀察和描述,是一重性的經(jīng)驗事實,盜竊、販毒、濫伐林木或者拐賣婦女以及殺人,都是一重經(jīng)驗事實;但先決性罪名之犯罪事實,是二重經(jīng)驗事實,需要借助于法律進行判斷,至少在認識論視野中應當是規(guī)范性事實,①而且是經(jīng)過法律程序證明的實然的事實。而從法治角度看,先決性罪名的成立更應當以實然的二重經(jīng)驗事實為基礎。②然而,目前的實際狀況是,對二重經(jīng)驗事實的先決性罪名,一些理論研究人員提出的觀點將其簡化為一重經(jīng)驗事實,③助長了實務操作中適用法律簡單化的傾向,從事情的表面認識案件,根據(jù)經(jīng)驗定罪判刑,把嚴肅的法律問題經(jīng)驗化;把客觀的法律程序判斷主觀化。將個人的臆斷當作具有公信力的定論,具有濃厚的擅入人罪的刑罰主觀主義傾向,打破了嚴謹?shù)姆伤季S邏輯,又排斥了法治化,其結果是損害了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公正。

先決性罪名的法律構成分析,同樣是以傳統(tǒng)的犯罪構成理論作為形式結構進行的,但是,其內(nèi)容必須從理論、制度和實務上進行重新認識和構建。

(一)先決性罪名構成的客觀要件

犯罪客觀要件包括犯罪客體和客觀行為及其結果。

1.犯罪客體。先決性犯罪罪名之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這一點似乎沒有疑問。但是,具體的罪名在客體方面表現(xiàn)有所不同。傳授犯罪方法罪,由于犯罪方法復雜程度不同,受授人員認知水平不一,且傳授犯罪方法的途徑、方式不同,因此,危害的社會關系和程度不同。其一,犯罪方法對業(yè)已建立或者倡導的主流價值觀或者核心價值觀形成阻礙、抵消、削弱、懷疑、動搖,這是傳授犯罪方法罪侵害社會管理秩序的基本表現(xiàn);其二,受授者接受行為人傳授的犯罪方法,即使沒有使用該方法實施犯罪,受授者個體的正面積極的價值觀也受到損害;其三,傳授犯罪方法的途徑、方式和犯罪方法本身的內(nèi)容等因素,決定著傳授犯罪方法罪社會危害性的有無和大小,因此成為確定罪行及其輕重的客觀事實依據(jù);要素不同,刑罰輕重有別。而隱瞞犯罪所得罪以及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侵害的是單一的社會管理秩序,并不會給任何具體個人、組織、團體帶來任何具體損害。由此可以看出,先決性罪名之犯罪客體,內(nèi)部也需要衡量比較所侵害客體的不同而設置不同的刑罰。正是基于這種區(qū)別,刑法條文對先決性罪名所確定的刑罰幅度有所不同。傳授犯罪方法罪的刑種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到死刑,刑種全面,刑罰幅度銜接嚴整,而且其有期徒刑的起點刑是五年以內(nèi),比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起點刑三年以內(nèi)幅度要寬,這表明傳授犯罪方法罪侵害的社會關系具有復合性(一般社會管理秩序和具體個人及其所屬的當時價值或未來價值損害)、犯罪樣態(tài)和情節(jié)具有較大的差異性。隱瞞犯罪所得罪的刑罰種類只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附加罰金刑,輕刑化立法取向明顯(起點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為七年)。

2.犯罪客觀方面。依據(jù)傳統(tǒng)犯罪構成的解釋,犯罪客觀方面包括危害行為和危害犯罪結果以及因果關系等。先決性罪名之犯罪行為,系指傳授犯罪方法行為、隱瞞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的行為,對行為的界定,不管是傳授行為還是隱瞞行為,均可以通過在時空、地點、行為人以及行為指向之相關人(對象)、行為方式等要素和過程得以判斷。存在疑問的是行為內(nèi)容,行為內(nèi)容是決定罪名成立與否的關鍵,即傳授行為、隱瞞行為的法律性質(zhì)是由行為內(nèi)容決定的。只有以犯罪方法作為傳授內(nèi)容、以犯罪所得作為隱瞞對象,才能成立傳授犯罪方法罪或者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

危害行為是對社會關系造成損害或者有損害之虞的行為。該行為包括行為的內(nèi)容和行為的形式兩個方面(心素和體素)。行為內(nèi)容不外乎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傳達知識、交流經(jīng)驗、探討技巧、傳授方法以及做出判斷、引導、勸說、威脅、恐嚇等。概言之,行為內(nèi)容就是行為人出于某種目的而表達特定的思想以實現(xiàn)其目的。行為的外觀是語言、文字、圖像、動作及其它類似可以識別、理解的符號信息的組合。作為犯罪需要追訴的,危害行為究竟是行為的思想內(nèi)容、還是行為的外觀形式?或者是兩者的結合?就傳授犯罪方法罪而言,法律所需要追訴和打擊制裁的,是傳授行為的內(nèi)容和傳授行為外觀形式的結合。如果片面理解法律文本的規(guī)定,認為傳授犯罪方法罪懲罰的是傳授行為而不問行為內(nèi)容,針對行為內(nèi)容而不問行為的外觀,則會導致把一般言行或者類似言行當作傳授犯罪方法罪處理,難以把傳授犯罪方法罪同教唆罪區(qū)分開來。相反,如果只是注重犯罪的內(nèi)容而忽視犯罪行為的外觀,則有可能主觀入罪,導致對人的思想(心素)定罪。

危害結果是指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給社會或者他人的權益造成損害。這種損害的樣態(tài)具有多樣性。依據(jù)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的規(guī)定,傳授犯罪方法罪和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均為行為犯,因其所侵害的社會關系(客體)社會管理秩序難以從技術上測度和計量。因而,先決性犯罪之危害結果,在犯罪構成要件上看沒有任何法律上的意義。④但是,從法律適用上看,傳授犯罪方法之授受對象,對危害結果具有量化的意義。比如向未成年人傳授犯罪方法、以開辦學習班、訓練班、學徒班的形式傳授犯罪方法,則其危害和危害之虞均比向個別(成年人)偶然傳授犯罪方法更重。

(二)先決性罪名的主觀要件

作為獨立的罪名,犯罪構成要素或者要件本身是獨立自足的。先決性罪名項下的傳授犯罪方法罪、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同樣需要而且只能從犯罪構成要件來判斷。傳授犯罪方法之傳授行為、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之隱瞞(掩飾)行為,從社會關系角度觀察,恰好是兩種不同的行為。前者屬于主導行為,后者屬于附屬行為。主導行為受行為人的目的和動機支配,沒有目的和動機的言行,比如向他人炫耀犯罪成功的經(jīng)驗、技巧、方法之言行,即使客觀上傳授了犯罪方法,但是行為人沒有傳授的目的和傳授的動機,也不應當成立傳授犯罪方法罪。被動行為看效果。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chǎn)生的收益予以掩飾、隱瞞,只有在明知的情況下實施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等類似掩飾、隱瞞行為時,才能夠成立(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開美容店的妻子明知丈夫盜竊了一條黑毛藏獒而將其染成花斑色以逃避失主的追索和有關部門的辨認,構成隱瞞、掩飾;如果妻子僅僅懷疑丈夫身邊的藏獒來路不正,丈夫關在屋內(nèi)正待轉移處理而妻子拒絕失主進入住所或者經(jīng)營場所查找,妻子為其丈夫轉移贓物提供了時間條件,也不應對妻子提供條件的行為定罪。⑤

1.犯罪主體。犯罪主體在先決性罪名的認定中沒有特殊的問題,只要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是相關組織體,均可以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2.犯罪主觀方面。犯罪的主觀方面包括故意和過失,先決性罪名的成立以直接故意為限,而且具有鮮明的犯罪目的和動機。只有行為人具有直接將犯罪方法傳授給他人的目的、或者明知為犯罪所得(收益)而予以隱瞞、掩飾,才構成本罪。過失和放任形態(tài),均不屬于先決性罪名成立要件或其部分。

(三)先決性罪名之先決條件與犯罪形態(tài)之關系

先決性犯罪之先決要件,是指成立該罪名,必須以法律規(guī)定的某個前置條件為基礎和前提,具備該前提條件,才可能構成罪名,不具備該前提條件,就不得成立該罪名。傳授犯罪方法罪和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行為人傳授行為的內(nèi)容、隱瞞(掩飾)的目標對象,限于犯罪方法、犯罪所得(收益)。而犯罪方法、犯罪所得,是嚴格的法律用語,應當有清晰的法律界定和界限。究竟行為人傳授的方法是否可以用于實施犯罪,(掩飾)隱瞞之所得(利益)是否源于犯罪行為,這不能憑空斷定,而應當依賴法律并在法定程序框架內(nèi)做出有效力的獨立的不可逆轉的法律判斷。否則,行為人為騙取錢財以謊稱的犯罪方法向他人傳授,而實際并無任何效果,如果以傳授犯罪方法定罪判刑,則不符合立法的本意;相應地,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需要依據(jù)法定程序確定其隱藏目標對象是犯罪所得(收益),而排除了隱瞞、掩飾民事上的不當取得、事實取得、善意取得或者依法取得入罪。⑥

在刑法理論中,犯罪形態(tài)可以從多個角度考察。如從犯罪過程考察,有犯罪預備、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先決性罪名之傳授犯罪方法罪、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理論上和實務中同樣存在其他大部分犯罪可能存在的狀態(tài)。國內(nèi)有觀點認為,傳授犯罪方法罪有不同的犯罪形態(tài)。如果被傳授人接受并運用所傳授的犯罪方法進行犯罪,則行為人傳授犯罪方法罪為既遂;如果被傳授人雖然接受所傳授的犯罪方法但沒有去實施犯罪,則行為人的傳授犯罪為犯罪未遂。理由主要是:只有被傳授人接受、學會行為人傳授的犯罪方法,并運用該方法順利完成某種犯罪,行為人的犯罪目的才得到完全實現(xiàn),其傳授犯罪方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才得到充分的展開;其危害由潛在變?yōu)橥庠冢砷g接變?yōu)橹苯?,由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未接受所傳授的犯罪方法或者接受了犯罪方法但未使用該方法實施犯罪,則成立未遂。[1]這種觀點貌似合理,但其實并不符合刑法文本規(guī)定的含義,而且不符合認定犯罪的基本邏輯:把認定犯罪與否的標準系于行為人以外的他人,無異于讓傳授行為人要為他人之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三、先決性罪名的實務操作分析

在罪名淵源方面,我國1979年的刑法沒有傳授犯罪方法這個罪名,1983年9月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第二條創(chuàng)設了傳授犯罪方法罪名,而后為 1997年修訂刑法文本吸收該罪名而延用至今,而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從 1979年刑法創(chuàng)設窩贓罪、銷贓罪以來,經(jīng)過多次修改,確定為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即便是 1979年的刑法,行文中使用的文字也有嚴格限定:即“明知是犯罪所得贓物而予以窩藏或者代為銷售的,”才成立罪名,此后的法律修改對“犯罪所得”這個核心要求沒有改變。

司法實踐中對傳授犯罪方法罪、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認定和處理,有著普遍的擴大化趨勢。

其一,認定犯罪方法、認定犯罪所得的刑法條文設計過于簡單,又沒有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所以,從規(guī)范的根源上使得對先決性罪名的認定缺少統(tǒng)一有效的基準,為罪名適用的擴大化留下空間。

其二,犯罪方法、犯罪所得(收益),是法律條文中具有確切內(nèi)含和外延的用詞,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務處理上,都應當按照法條的本義——犯罪之方法、犯罪之所得,其方法不是一般的經(jīng)驗、常識、技巧,或者用于常規(guī)實踐活動的專業(yè)技能、知識;其所得也不是事實所得、不當所得、不明所得、或者是民事侵權所得或者正當所得。這里,方法、所得均有嚴格的限定,即以犯罪作為限定條件,此限定條件是確定先決性罪名的前提,是適用相關法律條款追訴行為人的一道屏障,而實際上,現(xiàn)行的刑法理論默認和支持了司法實務中以主觀判斷代替法律判斷的做法,只要有疑似的行為,就想當然地將該行為納入傳授犯罪方法罪、隱瞞(掩飾)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罪名之下,將一些不需要、甚至不應當作為犯罪處理的行為當作犯罪對待。

其三,在實踐中,由于難以最終獲得確實充分的證據(jù)支持對先決性罪名的指控,所以在偵查、起訴或者審理過程中,通常發(fā)生的情形是,對有過錯的行為人(嫌疑人或被告人),要么變更強制措施、要么不起訴、要么從輕從寬處理,以求得當事人對并無確實充分證據(jù)證明的罪名勉強接受。這種現(xiàn)狀固然可以達到打擊違法行為的效果,但從法治的觀點看,這種做法也有可能枉入人罪,將不該定罪追訴的行為進行了追訴,有違法制精神,背離刑法的本旨。

目前,對先決性犯罪的處理,擴大化的基本表現(xiàn)是,對傳授有違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以及疑似犯罪方法的行為和對一般違法所得(收益)進行隱瞞(掩飾)的,動輒予以刑事拘留,在嫌疑人交出隱瞞、掩飾的所得或其收益后,隨即變更強制措施。把嚴肅的刑事程序隨意化,強化了擅入人罪的司法形象,在國際國內(nèi)造成不良印象。

針對先決性罪名法律處理上的混亂現(xiàn)狀和理論上、制度上的困惑,我們認為有必要重新構造相關的制度:通過法律解釋明晰先決性犯罪之前置條件的內(nèi)含和外延及其主要表現(xiàn),引進中間裁決程序?qū)Ψ缸锓椒?、犯罪所得做出獨立有效的法律判斷,避免主觀化和擴大化。

結論:理論重構和制度重構的必要性

法律的基本價值之一是促成公眾的信任,國家公信力的源泉依賴法律在社會民眾中樹立權威形成對法律的信仰。刑事法律及其適用,無疑是法律培養(yǎng)法律信仰和國家公信力的主要而且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運用得好,法律的威信得以形成,而運用得不好,則法律不會被人們信仰。在法律不被信仰時,人們會舍棄法律,尋找其他規(guī)則以替代法律規(guī)則處理相應事務。

對先決性罪名的認識,涉及對刑法理論“犯罪”概念的周延性這個基本問題?!胺缸锓椒ā?、“犯罪所得”之法律用語,其中的“犯罪”在理論上、制度上、實務處理上和司法程序中應當具有統(tǒng)一而且是同一的含義,當今查處先決性犯罪的實踐中,把犯罪方法、犯罪所得擅自理解為違法方法、違法所得,是一種常識錯誤,這種錯誤得以持續(xù)并且普遍化,是法制國家所難以容忍的。

先決性罪名認定和處理存在諸多的困惑。為此,在刑事程序中,引進獨立的司法裁決程序?qū)ο葲Q性問題做出獨立的、具有公信力的裁決,是緩解矛盾的補救措施。先決性犯罪進入審理以后,法院單獨對先決性問題——傳授內(nèi)容是否犯罪方法、故意隱瞞(掩飾)的目標對象是否犯罪所得(收益)做出司法判斷,以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觀認定之任意性。這樣,對先決條件的法律判斷取代了主觀認定、官方的判斷取代了個人的經(jīng)驗斷定,至少取得了形式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實質(zhì)上的公正,則需要通過擴大對犯罪方法、犯罪所得(收益)的解釋,將違法方法、違法所得(收益)⑦之主要表現(xiàn)形式列明納入其中,才是全面的解決辦法。

注釋:

①先決性罪名,在國內(nèi)還沒有人使用這個術語用于刑法罪名研究。該術語系本文作者借用國際私法術語先決問題所獨創(chuàng)。國際私法中的先決問題是指解決本體爭議須要以解決與本體爭議相關的另一個待決問題,該待決問題即是先決問題。遺產(chǎn)繼承問題,首先必須確認繼承人的身份和繼承資格。傳授犯罪方法罪、隱瞞犯罪所得罪,前提是必須通過司法確認該方法屬于犯罪方法、該所得屬于犯罪所得。

②事實(fact)是外界發(fā)生的客觀事項,而規(guī)范事實是有關主體依據(jù)有關法律、政策規(guī)范的規(guī)定、并經(jīng)過相應法律或政策程序?qū)ο嚓P客觀事項做出認定并獲得公知公認和具有國家公信力的事實,與技術事實、經(jīng)驗事實不同。在法學視野中和法律語境中,事實就是指規(guī)范事實,“事實是根據(jù),法律是準繩”之原則,事實是法律適用的基礎和前提。經(jīng)驗事實如見聞、技術事實如檢驗、鑒定、認證等,必須通過法律、政策程序轉化為規(guī)范事實才能夠獲得法律上效果。

③經(jīng)驗事實區(qū)分為直接感知的事實和間接感知的事實。直接感知除了憑借感官感知外,依賴技術手段的感知仍然屬于直接感知的經(jīng)驗事實,投放危險物質(zhì)危害公共安全,而危險物質(zhì)的判定,并不是在任何時候?qū)θ魏挝kU物質(zhì)均可以憑感覺判定的。間接感知的事實也稱為二重經(jīng)驗事實,這類事實以一重經(jīng)驗事實為原型,如傳授方法、掩飾或隱瞞收益,但是作為法定罪名的先決性罪名,傳授犯罪方法、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不是經(jīng)驗判斷而是法律判斷,必須首先將經(jīng)驗事實、技術事實轉化為規(guī)范事實才能夠適用法律,尤其是據(jù)以定罪量刑、嚴重影響公民基本權利的事實,更應當是一個限定的規(guī)范事實作為適法的根據(jù)。

④劉志偉,左堅衛(wèi).《傳授犯罪方法罪中若干問題探究》一文,對于犯罪方法的解釋和認定非常模糊,沒有明晰的標準。參見鄭有榮、陳正云:《對傳授犯罪方法罪的幾個問題的探討》,《上海法學研究》1992年第2期。類似的觀點模糊在刑法教科書中也很多見。參見: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604頁。

⑤目前刑法學界關于傳授犯罪方法罪、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究竟屬于行為犯還是結果犯,認識上是存在差異的,經(jīng)典的教科書對此也沒有前后一致的認識。從刑法及其修正案的文字表述看,其區(qū)分不同情節(jié)分檔設定刑罰,當是先決性罪名屬于行為犯的法律依據(jù)。

⑥法律上,對明知缺少嚴格的解釋,理論上和實務上應當限定為客觀上已知,認識上的可得而知、生活經(jīng)驗常識判斷的預知、推知,職業(yè)操守上的應知,都不是明知的形態(tài)。

⑦違法的內(nèi)涵在不同的法律語境中難以統(tǒng)一。通常意義上,違法限于不違背強行性、禁止性規(guī)定,而且,其中“法”之外延,應當限于國家的法律和法規(guī),以防地方、部門通過規(guī)范性文件擅自擴張其權力、疏于履行職責,事后以違法所得為由借助公權力追回,如移民補償、拆遷補償?shù)日咝詥栴}即是如此。

[1] 鄭有榮,陳正云.對傳授犯罪方法罪幾個問題的探討[J].上海法學研究,1992(2):65.

D914

A

1674-8557(2010)01-0061-06

2009-11-02

劉德福(1962-),男,江西萍鄉(xiāng)人,江西公安??茖W校法律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喻曉英(1973-),女,江西樟樹人,江西省樟樹市公安局法制科科長。

王魏紅)

猜你喜歡
罪名傳授行為人
什么是侵權責任中的過錯責任
自殺案件如何定罪
新傳奇(2022年23期)2022-06-18 17:55:47
站在日本的講臺上傳授中華文化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10
論過失犯中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
法制博覽(2019年36期)2019-12-14 06:00:45
傳授技藝
當代工人(2019年12期)2019-07-10 15:05:20
刑法罪名群論綱*
論故意不法先前行為人的作為義務
刑法論叢(2016年3期)2016-06-01 12:15:17
重新認識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的關系*——兼論《刑法》第397條的結構與罪名
刑法論叢(2016年2期)2016-06-01 12:14:25
減少死刑的立法路線圖
干花手作達人親自傳授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3:03:26
丰台区| 清镇市| 报价| 宝兴县| 永修县| 祁连县| 富民县| 崇文区| 青浦区| 麟游县| 康保县| 安岳县| 鸡西市| 鞍山市| 宁都县| 青州市| 宁阳县| 永昌县| 崇信县| 双城市| 温泉县| 永川市| 宁阳县| 逊克县| 盖州市| 宕昌县| 梅州市| 建宁县| 葫芦岛市| 长顺县| 方正县| 凭祥市| 呼图壁县| 思南县| 塔城市| 车致| 长乐市| 鄂州市| 台前县| 漠河县|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