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河北省臥佛堂第一中學 河北滄州 062453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探索
劉曉紅
河北省臥佛堂第一中學 河北滄州 062453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的整合使課文學習變得輕松自如,使中外古典名著名著研讀落到了實處,使拓展課學習得到滿足,輕松實現(xiàn)了拓展學生視野的目標。
信息技術 語文學科 整合 實踐 探索
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將極大地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過程,實現(xiàn)可視化,互動性和個性化,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幫助教師實現(xiàn)教學課程目標的最大優(yōu)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信息處理能力。因此,要研究和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努力尋找切合學生實際,滿足學生需求,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優(yōu)勢,從而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的根本目標。
語言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文字、音頻和視頻、數(shù)據(jù)和內容方面的知識和內容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認識和理解,往往離不開現(xiàn)實生活,文章的內容和情節(jié)反映現(xiàn)實生活。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再現(xiàn)作品的現(xiàn)實生活,對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使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變得容易,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建立自己的認知結構,有利于學習者與外部世界建立必要的聯(lián)絡渠道的暢通。
在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是最有個性的重要的教學,毫不夸張地說,沒有閱讀教學訓練,就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訓練。閱讀訓練是用最經濟、最方便的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的手段和方式。運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教師的示范朗讀,都還可以為學生的默讀、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誦或是表演創(chuàng)造出逼真的情境,再現(xiàn)文章所描繪的歷史背景,體現(xiàn)課文內容的意境,揭示文章所描寫的人物的內心世界,即便是從網上下載的簡要的文字說明,也可通過朗讀的情緒來揭示作者的內心感受?!皶x百遍,其義自見”可以說明閱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再現(xiàn)活動的場景,詩情畫意,優(yōu)美的音樂,鮮艷的色彩,使閱讀更具藝術美感。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我們注意到,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學生認知的是一篇篇鮮活的語文作品。學生閱讀每一篇文章一方面要從書面文字中去領悟作者的立場觀點,另一方面還要從情感的體驗中去感受作品的真善美,也即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實際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在提高語文水平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一個真正好的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無論什么類型的課,他用什么媒體,他必須是以文章的內容為基礎,揭示作品的靈魂。因此,要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從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的意境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內涵美。
如傳統(tǒng)名篇《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這篇課文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岳陽樓記》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表現(xiàn)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千古傳唱。讓學生借助網絡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借助多媒體范讀課文,使學生進入熟讀成誦的境界,并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閱讀??傮w設想是用網絡了解背景,以媒體再現(xiàn)情景利于理解促誦讀,以誦讀促理解,讀而有感,感而能發(fā)。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并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教學時,首先用電腦示圖課題、作者及文體簡介。如岳陽樓樓址、取名、重修岳陽樓等。范仲淹寫下《岳陽樓記》的前前后后,千古絕唱的由來等。誦讀時,首先利用課件范讀課文,課前制作課件時,教師要事先在網上搜集有關岳陽樓的古畫、攝影等圖片以及《洞庭晚秋圖》,配以舒緩古樸的音樂,再加上深情的朗誦和動態(tài)的文字,創(chuàng)設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誦讀,既可以根據(jù)網絡提供的字詞解釋、文章翻譯、思路分析、藝術特色比較等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反復朗讀課文,加深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良好的互動性,學生可以進行整篇或分段的欣賞、朗誦、背誦。
中國古典名著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教育資源。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名著,還可以開闊眼界,增大閱讀量。因此,語文教學要課內課外相結合,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課外閱讀中古典名著古代風土民情,文化傳統(tǒng),古代紀時方法、忠孝禮義的思想、有韻律的語言等,都能給學生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和浸潤,在潛移默化的閱讀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以古典名著精彩片斷和有關媒體相結合,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有助于學生理解人物、情節(jié)、場景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和寫作能力,增強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通過對名著中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分析,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通過對人物性格成因的思考分析,理解人物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把古典名著閱讀與探究學習結合起來,把個人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如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再如《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人傳》等文學作品,并作好讀書筆記。在此基礎上,分別建立了相關的閱讀交流平臺和網頁。此外,有關古典名著的媒體很多,電視、評書、京劇、古詩詞和相關音樂等,都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拿來輔助教學,以激發(fā)學生閱讀研究古典的興趣。研讀網頁內容包括:作家作品相關資料;專家研究的論文;網上有關的精彩貼子;有關電視劇本、連環(huán)畫、動畫;相關詩詞、俗語、成語、歇后語;相關網站的鏈接;還有供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的論壇。事實證明,名著研讀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閱讀內容,引導了研讀方向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顯的。
基本課程內容的教學有助于國家公民素質的提高和普遍發(fā)展。校本課程以滿足學生不同層次、不同的方向和重點的發(fā)展需要,以適應社會多樣化的需要,反映了不同的基礎培養(yǎng)。因此,在語文拓展課教學中也要努力嘗試和信息技術的整合,使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得到很大的提高,使語文拓展課的形式內容更為自由,滿足學生拓展基礎課語文外延的需要。例如學習詩歌欣賞拓展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味杜甫憂國憂民的感情,鑒賞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以拓展學生對唐代詩歌風格和語言特色的欣賞?!睹┪轂榍镲L所破歌》反映的是安史之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的是憂國憂民、推己及人的高尚思想情操。其中,前三段是敘事,寫出了詩人在秋風破屋,大雨連綿中的痛苦,后一段是抒情。詩中杜甫的感情濃烈,想象奔放,思想跨越很大。詩句由“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痛苦的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奔放激情和火熱的希望。上課前,利用網上豐富的信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活經歷,閱讀相關的代表詩作,甚至找出詩人生活活動的片段。課堂上,充分利用課件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指導學生閱讀、朗讀,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輕松的理解詩歌的含義,掌握內容。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展示杜甫草堂楹聯(lián),古人鄭思孝題詩,當代偉人朱德、郭沫若題詞等,把整節(jié)課串聯(lián)起來,使整節(jié)課以詩教詩,以詩學詩,師生沉浸在詩的氛圍中,學生受到詩中意境的感化,詩中語言的熏陶,在學詩中提高了認識,愉悅了身心,得到美的享受,達到拓展學生視野。
[1]吳克勤.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9
[2]邵世敔.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磨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10
[3]倪文錦主編.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高文主編.現(xiàn)代教學的模式化研究[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book=111,ebook=854
2010-04-06
劉曉紅,本科,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