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清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可以使學生在平等、和諧、民主的氣氛中樂于學習、樂于接受,從而起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作用。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時期,英語課堂上表現(xiàn)為:不愿主動舉手發(fā)言,但并非對問題無話可說;不滿意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式,希望有創(chuàng)造性的靈活形式,挑戰(zhàn)教師“權威”,渴望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等等。這些特點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表現(xiàn)。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辯論”和“討論”兩種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辯論法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通過較多真實的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語境,進行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減少教師的講解,加大學生的實踐,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動機,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從而使語言技能發(fā)展成為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將“辯論”引入英語課堂,就是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種假想情境,根據(jù)教材的編排與學生的親身感受,設計出不同的情境和主題,讓學生身臨其境展示才華,既激發(fā)興趣,又提高能力。學了“The Necklace”以后,讓學生思考,以“讓娜?佛雷斯蒂埃會把真實情況告訴瑪?shù)贍柕?盧瓦澤爾夫人嗎?”為題,進行辯論,學生根據(jù)文章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分析出各種可能。這樣做,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又起到了對課文加深理解的作用。學生在學完“Jobs”一課后,圍繞男女平等問題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對壘式”辯論賽。正方辯題是:男女平等。反方辯題是:男女不平等。學生廣泛搜集材料,雙方都據(jù)理力爭,辯論活動有聲有色。辯手情緒高漲,聽眾心情激動。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開展辯論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教與學相互反饋,而且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避免了“注入式”教學方式,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闊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因此可以促使學生博覽群書,豐富知識,拓寬思路,起到了以聽說促讀寫的作用,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將辯論引入英語課堂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精力旺盛,腦子靈活,接受能力強。遇到問題有主見,且樂于表現(xiàn)自己。此時教師只需在教學中選擇適當?shù)幕顒?并確立活動在學生能力與素質(zhì)發(fā)展中應有的地位,從而促進教育向提高人的素質(zhì)方面轉(zhuǎn)移。“辯論”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是中學生喜聞樂見的高層次的活動,而且在發(fā)展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諸多方面的素質(zhì)。如在講完“A New Factory”后,我給學生出了論題:“Do you think it good to build a new factory in our village?”引導學生從經(jīng)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耕地保護的關系等多角度看問題,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多向思維的能力;在講高一(下)Unit 23時,在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和聽力材料了解到埃及在尼羅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壩的利弊后,引導學生對我國三峽大壩修建的必要性進行辯論(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the Three—Gorge Dam?)幫助學生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看問題,從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能力。
二、討論法
討論法是另一種改善課堂氣氛、優(yōu)化課堂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把課本以外的信息和學生的意見引進課堂,允許和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分辨和爭論,他們可以前后左右相互交流、爭辯,甚至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組合,在課堂上回答,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
學生在心理上沖破了某種桎梏,在課堂上他們可以和老師商討,也可以和老師辯論,獲得一種平等和諧的感覺,形成一種實事求是、各抒己見的學習氣氛。這種做法主要是從高中生心理特征出發(fā)。高中生正進入“青年前期”的心理發(fā)展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是“新的自我覺醒”和“心理性斷乳”?!靶碌淖晕矣X醒”促進他們從周圍環(huán)境獨立出來,尤其是希望擺脫自己對親近者的依賴。在此過程中,對成年人的“干涉”與“壓迫”產(chǎn)生了消極反抗。由于以上特點,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仍保持“絕對權威”,就不能滿足學生心理要求,只會助長學生“逆反”的消極意識,從而降低學習興趣。在教“The Lost Necklace”時,我將課文疏通完后,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莫泊桑的這篇小說說明了什么?”學生立即展開討論,有的說從瑪?shù)贍柕乱驉勰教摌s、追求享受而引起的一場悲劇,體會到金錢社會的腐朽與黑暗。課文最后瑪?shù)贍柕碌呐笥炎屇日f“But Mathilde,my dear friend,that was no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you borrowed from me.It was made of glass.It was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at most.”可謂奇峰突起,卻又戛然而止。正當學生沉思回味之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Mathiled聽到項鏈是玻璃做的以后又怎樣呢?學生聯(lián)系課文,通過合理的想象和思維,展開積極討論。有的談到Mathilde剎那間閃電般的回顧;還有的闡明了Mathilde付出巨大代價后的覺悟;也有的說Mathilde懇求女友歸還那條害她吃盡千辛萬苦的鉆石項鏈。這樣的討論,基本上合乎原作者的主題思想,順乎原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fā)了靈感。由此可見,討論教學確實能改善學習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比單一提問面要廣。它融合了課內(nèi)外的知識,學生討論中思維已沖破教材和教師的束縛。每一個人的發(fā)言也給其他人帶來相當大的信息量,活躍了師生雙方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討論后產(chǎn)生的結(jié)論客觀性強,有利于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
總之,把辯論和討論兩種方法引進英語課堂,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從而優(yōu)化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