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達日花
(2009.4~2009.6)
一、 民族問題與民族關系研究
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民族問題:以重慶市為例/黃柏權,彭林緒//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⑵ .-4~10對50余年前漢民族形成問題討論的新探索/葉江//民族研究.-2009,⑵.-1~10
關于中華民族構成的思考/羅樹杰//廣西民族研究.-2009,⑴.-6~11
建立我國民族關系評估指標體系的總體構想/閻耀軍,陳樂齊,樸永日//中南民族大學學 報.-2009,⑶.-24~27
經濟轉型時期的新疆民族關系與政府調控:基于伊寧的實證研究/柳建文//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46~52
民族共生關系分析模型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袁年興//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41~49“民族牌”背后的理論透析/嚴慶,青覺//廣西民族研究.-2009,⑴.-22~29
民族識別原則的變化與民族人口/胡鴻保,張麗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⑷.-9~13
民族、宗教與社會和諧:基于廣西的問卷調查分析/廖楊//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 -28~33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諧發(fā)展中量的探討/張立輝,趙野春//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 . -16~19
實行民族平等政策的國家行動:20世紀中后期廣西的民族識別研究之一/覃乃昌//廣西民族 研究.-2009,⑴.-12~21
中國民族政策的價值取向:全面保障少數(shù)民族人權/田聯(lián)剛//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 ~13
二、 理論綜述
闡釋與反對闡釋:對桑塔格《反對闡釋》的一種“闡釋”/王媛,黃劍波//思想戰(zhàn)線.-2009 ,⑶.-17~22
場域:現(xiàn)代社會研究的另一種視角/于鵬杰//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62~67
傳統(tǒng)節(jié)日與非物質遺產保護/廖明君,蕭放//民族藝術.-2009,⑵.-21~27
從描述、解釋到批判:嬗變中的民族志寫作方式/文蘋,李銀兵//思想戰(zhàn)線.-2009,⑶.-1 3~16
從遺產到資源:西部人文資源研究/方李莉//民族藝術.-2009,⑵.-42~52
從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發(fā)展看學科的世界性與本土性/王建民//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 ⑷.-1~8
當代民間信仰研究的現(xiàn)狀和走向思考/陳勤建,衣曉龍//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15~ 123“帝國邊陲”:歐美學界對中國西南的研究演變/安琪//思想戰(zhàn)線.-2009,⑶.-4~8
杜贊奇中國華北權利研究述論:人類學視野中的權力研究之二/蘭世輝,徐杰舜//青海民族 研究.-2009,⑵.-15~19
反芻與探賾:壯學研究與歷史人類學的契洽/覃延佳//廣西民族研究.-2009,⑴.-60~65 關于中國族群研究若干問題/周大鳴//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2~10
漢語“民族”概念的特點與中國民族研究的話語權:兼談“中華民族”、“中國各民族”、 與當前流行的“族群”概念/何叔濤//
民族研究.-2009,⑵.-11~20
解構中國少數(shù)民族:去東方學化還是再東方學化/潘蛟//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1 1~17
“局內人”與“局外人”/馬嵐∥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35~38
論跨界民族的歷史記憶/雷勇∥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⑵.-24~29
論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中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趙艷喜//青海民族研究.-2009 ,⑵.-20~23
論心理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韓忠太∥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25~30
米德?弗里曼?薩摩亞:兼論人類學田野調查與民族志寫作/張麗梅,胡鴻保//北方民族大 學學報.-2009,⑵.-76~79
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本體論”問題/和少英∥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17~24
“千年生態(tài)系統(tǒng)評估”對生態(tài)人類學的借鑒意義/李方一∥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 -46~51
全球化時代的公民意識與認同政治/范可//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11~15
人類學家鄉(xiāng)研究的反思與辯護:基于兩項教育民族志的研究/巴戰(zhàn)龍//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80~85
人類學理論史中的范式變革與議程跳轉/袁松//百色學院學報.-2009,⑵.-8~13人類學災難研究的面向與本土實踐思考/莊孔韶,張慶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⑸ .-1~10
人生史雜談(之二)/王銘銘//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57~170
生態(tài)人類學研究:中國經驗30年(1978-2008)/祁進玉//廣西民族研究.-2009,⑴.-47~52
生態(tài)人類學中的修正主義/[美]湯姆斯?N?海德蘭著;付廣華譯//世界民族.-2009,⑵ .-40~45
網絡日志:一種“自我反射式”民族志文本的可能/巴勝超//廣西民族研究.-2009,⑴.-3 5~39
西南視野:地方與世界/徐建新//思想戰(zhàn)線.-2009,⑶.-1~3
醫(yī)學人類學的社會文化視角/張有春//民族研究.-2009,⑵.-57~66
醫(yī)學人類學的生物文化視角/張有春//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52~57
儀式敘事與歷史書寫:代序《〈儀禮〉文化記憶與儀式敘事》/葉舒憲//百色學院學報.-20 09,⑵.-23~28
藝術人類學的闡釋路徑/吳曉//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105~108
藝術人類學視野下的人觀表征:從《自我之舞:人觀與加瓦爾地區(qū)般度戲史詩劇的表演》談 起/海力波//西北民族研究.-2009,
⑵.-171~178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資源的開掘與利用/蕭放//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48~156
中國民族學的百年回顧與新時代的總結/楊圣敏//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4~38
中國民族學研究應該“眼光適度向上”:從李隆基與節(jié)日的關系談起/張勃//民族藝術.-20 09,⑵.-28~34
中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文化變遷對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挑戰(zhàn)與機遇/陳興貴//貴州民族研究.-2009 ,⑵.-33~38
轉變理念正當時:有關文化理念的再思考/劉錫誠//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08~114
族群政治的東方神話:儒家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認同/關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 .-25~31
作為民族志的個人敘述:從一位昆人婦女的生活史談起/張麗梅,胡鴻保//廣西民族研究.- 2009,⑴.-30~34
作為認知圖式的“地方”/彭兆榮,吳興幟//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71~75
三、 社會、文化及其變遷
安多熱貢地區(qū)的民間宗教活動:對年都乎“於菟”節(jié)及其二郎神信仰的考察/李加才 讓//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⑸.-33~36
百年訴訟:村落水力資源的競爭與權力:對家藏村落文書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之一/馬成俊// 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80~88
茶葉經濟的興衰與傳統(tǒng)文化的調適:西雙版納南糯山亻愛尼人的個案/嚴寧//民族研究.-2009,⑵.-31~37
朝圣與轉山:丹巴藏族轉山考察/劉亞玲//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55~59
城市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問題論析/湯奪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31~36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間的彝族文化探析:以松子園彝村為例/張躍,舒麗麗//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 09,⑵.-37~44
從喪葬習俗看藏族地方社會的歷史及文化: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山巖樹葬為例/岳 小國//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109~113
從社會效應看制度安排的必要調整:鄂倫春族個案/何群//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 -27~33
大姚曇華山彝族俚濮原始宗教初探/張永瓊//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9,⑴.-61~65
當代藝術民俗學發(fā)展的城市化語境/耿波//民族藝術.-2009,⑵.-72~81
地方性知識與扶貧策略:以四川涼山美姑縣為例/楊小柳//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 -39~44
滇補諾郎系鎳踩(孤人)調查研究/陳保亞,楊海潮,汪鋒,彭玉娟,周玲等//云南民族 大學學報.-2009,⑵.-12~16
滇南彝族自然神靈觀念與村落格局/龍倮貴//貴州民族研究.-2009,⑵.-45~51
侗族傳統(tǒng)生計方式與生態(tài)安全的文化闡釋/羅康隆//思想戰(zhàn)線.-2009,⑵.-11~16
法人類學視野里的農村民事規(guī)則:以青海省民和縣抓咱藏族村為例/華熱?多杰∥北方民族 大學學報.-2009,⑵.-58~61
番回還是回番?漢回還是回民?:18世紀甘肅的薩拉爾族群界定與清朝行政變革/馬海云著 ;李麗琴,馬成俊譯校∥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1~14
贛南客家風水信仰的人類學分析/王天鵬//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29~34
廣西金龍峒土司索隱/藍韶昱//百色學院學報.-2009,⑵.-17~22
貴州毛南族傳統(tǒng)喪葬習俗調查及其文化解析/孟學華//貴州民族研究.-2009,⑵.-83~86
合作性田野調查個案研究:以廣西靖西縣龍邦鎮(zhèn)其龍村為例/張小娟,馬菁//青海民族研究 .-2009,⑵.-71~75
回族文化的地域差異與民族認同錯位:關于江蘇連云港回族社區(qū)的調查研究/楊文炯,樊瑩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30~35
跨越太平洋:家族、國籍及資本運作:海外華人群像及其“華性”解讀/[美]翁愛華著; 張曉萍,賀迎楓譯//思想戰(zhàn)線.-2009,⑵.-37~41
擴大的家族:藏族民間組織沙尼調查/趙利生,謝冰雪,江波//民族研究.-2009,⑵.-47 ~55
經濟消耗與社會構建:菁口村哈尼族喪禮的經濟人類學闡釋/鄭宇,譚本領//廣西民族研究 .-2009,⑴.-40~46
歷史記憶、國家意識與族群互動:《灌溪匡氏宗譜》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研讀/匡達曬//青海 民族研究.-2009,⑵.-39~43
麗江古城的地域社會及用水民俗/楊福泉//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5~10
龍牌與中華民族認同的鄉(xiāng)村建構:以華北一村落廟會為例/趙旭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09,⑵.-18~24
論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性旅游開發(fā):以柳州融水苗族系列坡會群為 例/賀劍武//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66~70
論文化語境中自然崇拜的本質/王東昕,萬志瓊//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20~24
苗族婚姻制度變遷六十年:以貴州省施秉縣夯巴寨為例/劉鋒,吳小花//民族研究.-2009, ⑵.-38~46
欽州西部的地方歷史與都峒之民祖先記憶的創(chuàng)制/杜樹海//民族研究.-2009,⑵.-67~76
青稞、蕎麥與玉米:一個對羌族“物質文化”的文本與表征分析/王明珂//西北民族研究.- 2009,⑵.-45~67
人類學的視角:曇石山遺址中若干民俗的再認識/鐘伯清//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 -34~39
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功能釋放與歷史變遷考察: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石玲亞//貴 州民族研究.-2009,⑵.-52~58
試論1949年以后新疆漢族移民的類型與功效/李潔,徐黎麗//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53~57
雙系親屬法與親屬制度的多樣性/蔡華//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12~18
屯堡族群與族群認同:以天龍屯堡為例/朱志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32~36
文化差異與民族地區(qū)校本課程開發(fā):一種教育人類學的視角/海路,騰星//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1~7
文化生態(tài)、文化空間、政府主導與“非遺”關系:以西北“花兒”的洮岷流派(南路)流行 區(qū)KPT村為個案/郝蘇民,戚曉萍//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5~13
物的敘事:史前陶靴的比較神話學解讀/葉舒憲//民族藝術.-2009,⑵.-87~91
西北燎疳習俗的文化探源與人類學闡釋/王貴生//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76~82
鄉(xiāng)土社會中的面子:對福建古田地區(qū)壽宴習俗的分析/黎翔//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 .-40~45
以“初”為常與儀式敘事:從神話思維透視禮儀中國/唐啟翠//百色學院學報.-2009,⑵. -34~39
英雄、神話和隱語:格薩爾王作為藏族民間認同和佛教原型/[美]郁丹//西北民族研究.- 2009,⑵.-124~135
災難與儀式:國殤日之民族志/荊云波//民族藝術.-2009,⑵.-35~41
在山溝村民與神靈共娛的藝術世界里思考(一):甘肅環(huán)縣道情皮影表演儀式及其劇目舉隅 /楊靜,郝蘇民//西北民族研究.
-2009,⑵.-136~147
中國古代禮儀中的神話思想/荊云波//百色學院學報.-2009,⑵.-29~33
轉型期撒拉族婚姻家庭價值觀變遷探微/石德生//青海民族研究.-2009,⑵.-44~50
轉型期西蒙古牧區(qū)社會生活變遷的實證研究:基于內蒙古與青海蒙古牧區(qū)的實地調 查/僧格//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84~98
壯族原生型民間宗教結構及其特點/梁庭望//廣西民族研究.-2009,⑴.-66~76
四、 女性問題研究
傳統(tǒng)與變遷:透視中國的“家庭婦女”/劉爽,馬妍//婦女研究論叢.-2009,⑶.-31~36
后現(xiàn)代主義法學的性別平等觀對中國立法的啟示/趙明//婦女研究論叢.-2009,⑶.-10~1 5
健康的類生態(tài)化存在:民族與性別的視角/王金玲//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31~3 7離婚婦女貧困化的制度探討/徐靜莉//婦女研究論叢.-2009,⑶.-37~42
旅游發(fā)展與東道主女性:一個性別視角的研究綜述/林清清,丁紹蓮//婦女研究論叢.-2009 ,⑶.-75~80
19世紀英國中產階級性別角色分工概念探析/李寶芳//婦女研究論叢.-2009,⑶.-70~74 ,80
外部迫力與內部整合:打工潮背景下的鄉(xiāng)村夫妻關系研究/崔應令//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 09,⑵.-51~55
消失的“姐妹情”:流動對農村女性交往的影響/孔海娥//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⑵. -82~85至關重要的社會性別:21世紀如何開展全球化和社會變遷研究/周顏玲著;蔡一平, 譚琳編譯//婦女研究論叢.-2009,⑶.-60~69
中國婦女法律援助的模式選擇/韓榮和//婦女研究論叢.-2009,⑶.-5~9,36
中國高校女性學制度化模式分析/王王君//婦女研究論叢 .-2009,⑵.-57~62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女職工勞動保護/劉伯紅//婦女研究論叢.-2009,⑵.-11~19
五、 研究動態(tài)與書評
包納、合作、參與:美國人類學學會2008年年會綜述/葛榮玲//民族研究.-2009,⑵.-104 ~107
發(fā)須爪中的“迷信”與“道德”:讀《發(fā)須爪:關于它們的迷信》/舒瑜//西北民族研究.- 2009,⑵.-193~204 黑衣壯:“我”的表述與建構:兼評海力波《道出真我:黑衣壯的人觀與認同表征》/呂俊 彪//廣西民族研究.-2009,⑴.-197~202
歷史中的“游“:讀江紹原《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譚穎//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2 05~211
“迷信”何為?:讀江紹原《民俗與迷信》有感/吳銀玲//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211 ~216
“民族關系理論”學科體系解析:讀金炳鎬著《民族關系理論通論》/趙健君//黑龍江民族 叢刊.-2009,⑵.-185~187,192
親屬制度研究的另一路徑:姻親關系研究述評/刁統(tǒng)菊//西北民族研究.-2009,⑵.-179~ 192
人類學取向的研究范本:讀費孝通、張之毅《云南三村》/張亞鵬,王建軍,郭紹亮//百色 學院學報.-2009,⑵.-14~16
少數(shù)民族電影研究述評/魏國彬//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⑵.-124~131
文化人類學學科體系的本土化建構與繼往開來:《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評析/朱凌飛//西 北民族研究.-2009,⑵.-223~225
中國“民族考古學”理論研究述評/王建華//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⑶.-21~26〔責任編輯:陳家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