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強 劉月英
教學手段現代化是當今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二戰(zhàn)以后第三次產業(yè)革命的持續(xù)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適用于教學的科技產品、應用技術問世并得到推廣,如新式幻燈機、電視機、投影機、錄音(像)機、多功能剪輯機等,為我們更新教學觀念、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歷史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特別是近年來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廣泛傳播,計算機輔助教學(以下簡稱CAI)的興起,更給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注入了新的內容。多媒體以其獨特的、不可忽視的功能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學工作者所采用。但由于城鄉(xiāng)學校教育經費投入、歷史教師素質等多方面的差異,對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應用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各地的認識及水平發(fā)展不一,差異較大。本人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初步實踐,談談認識與體會。
●多媒體歷史教學的功能優(yōu)越性十分顯著
首先,對教師和教學而言,新技術為教師接觸更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料(包括文字和影像)提供了方便。多媒體手段可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輸送包括正文、錄像、動畫、聲樂、高質量的圖表等綜合內容,能幫助教師開拓思維,改變傳統(tǒng)的角色和方法。適時利用這些直觀、動態(tài)、形象的多媒體手段,設計鼓勵學生學習探索的學習任務,更好地推動學生的學習。此外,CAI還能為教師提供測驗結果和有關學生成績傾向性的反饋信息,例如設計“鼓掌”表示對學生正確回答的鼓勵等,可以為師生教學號脈,引導激勵他們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其次,對學生與學習而言,新科技使學生能接觸到豐富的信息。課程容量和知識視野大大擴展,新穎的教學方式使他們在愉悅中達成教學目標。
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十分顯著。
1.激發(fā)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在思維特點上又以形象思維為主,且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發(fā)展階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電視、電影錄像剪輯和微機等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能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認知內驅力,促進積極思維會產生積極作用。例如,講授一些“戰(zhàn)爭”課題時,在微機屏幕上一邊顯示進軍路線,一邊不斷出現亮點并發(fā)出“嘟嘟”聲,同時播放一些有關的動畫及聲音等。多媒體歷史教學,特別是CAI,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理智型”的教學方式展示的平臺。對一些內部結構嚴謹,歷史理論性較強的教材,CAI可解決邏輯問題,提供模擬和游戲,通過模擬問題情境,訓練學生分析問題、作出決策、邏輯推理的能力。例如先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一課有關都江堰的知識時,利用學生上電腦課學到的計算機知識設計可由學生操作的課堂軟件,展示岷江湍急水流動態(tài)圖,設置歷史情景,并要求學生探究如何解決岷江水患問題,從而體會到李冰父子的杰出智慧。這樣就能使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真正的興趣,好學而且樂學。
2.強化思維力度,提高記憶效果
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的特點,而學生在認識歷史的學習活動中,雖然全部心理過程都在起作用,但感知是認識歷史現象整個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心理學認為,人類各種感官配合思維都具有吸收知識的功能,其中視聽并用的學習效率最高。所以,教師在講授歷史時,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再現歷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距離他們極其遙遠又難以記憶的歷史知識。多媒體手段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它通過剪輯的電影電視畫面、動態(tài)電腦及教師精心編制的解說詞,把本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地”或“近似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聲、光、形、色等多種形式作用于學生,在他們的大腦皮層留下很多較深刻的歷史現象痕跡,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提高了學生記憶歷史知識的質量。例如講述“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可播放電影《林則徐》的有關剪輯片斷,講“朝鮮戰(zhàn)爭”內容時可播放資料片《抗美援朝戰(zhàn)爭》等,并同時將戰(zhàn)爭過程用動態(tài)電腦來表現,學生感到生動、有趣、形象、新穎,在充分感知生動的歷史形象的同時,掌握了有關知識。
3.擴大信息量,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在有限的時間里,擴大能達到更好教學效益的信息量。達成教學目標,是教改的主要目標之一。于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在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使他們充滿求知欲,更好地吸收新的歷史知識。如學習北伐戰(zhàn)爭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反對帝國主義,統(tǒng)一中國,在多媒體課件中我先設置了“唱一唱”環(huán)節(jié):多媒體放《兩只老虎》歌,學生賽一賽唱這首歌。接著多媒體展示《國民革命軍歌》歌詞,大家和著《兩只老虎》的旋律齊唱。學生在歌聲中理解了國民革命軍進行轟轟烈烈的北伐戰(zhàn)爭的目的。
4.加強情意,寓思想教育于歷史知識傳授之中
歷史教學的知識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決定了歷史教學應寓思想教育于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同時通過師生感情的雙向交流,創(chuàng)設情境,來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感。實現這一德育目標的方法可謂多種多樣,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已消逝的歷史現象,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使學生感受歷史氛圍,從而進人歷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其作用優(yōu)于教師的口述。由于電影剪輯、電視錄像、歷史革命歌曲錄音帶(碟)等有生動的呵面、鮮明的色彩、感人的音響,加上教師的解說,學生在正確理解課文知識的同時,激發(fā)了對真善美的愛,對假丑惡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極大的感染和熏陶。如《譚嗣同》、《孫中山》、《甲午風云》、《風雨下鐘山》、《西安事變》、《大決戰(zhàn)》等許多影片都可以通過剪輯,聯(lián)系教材內容,把歷史上許多光輝、高尚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地再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憾。
●開展多媒體歷史教學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1.各級教學決策部門及學校對歷史學科的教學應給予充分的重視,要有長遠的發(fā)展眼光,不應以上級是否檢查作為是否開展多媒體教學實踐的標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展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需要一定的教育經費投入,配備水平較高的硬件設備和有關的軟件材料,并合理安排使用現有的電教室。還可創(chuàng)造條件建造包括文物博覽、多媒體教學、資料儲存、興趣小組輔導等多功能的歷史室。這是歷史教學手段走向現代化的基礎。
2.加強歷史教師的現代科技理論素養(yǎng)和提高對現代科技設備的實際操作水平
一些有條件的學校正在普及計算機硬件等設備,但是,正如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教授A·K·狄更遜在其《歷史教學與資訊科技》選擇中說:“由于教師和決策制定者,過高估計了電子計算機立竿見影的功效,又過低估計了其長遠的影響,及教師面對的實際困難,因此……只是大量增加裝置器材,并沒有為大部分教師提供基礎訓練。”例如,開展CAI時由于沒有從理論上把握CAI的實質,表現在觀念上是習慣人對工具的作用,而不注重人對使用工具的設計;在應用上,往往不能自覺體現人機交互和智能的兩大優(yōu)點,把計算機僅看作是一種傳統(tǒng)的電教手段,所以普及教師的CAI理論知識,對應用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的開展和推廣是極為必要的。
3.加強歷史教師與計算機教師的臺作,是提高多媒體教學實踐水平的必受條件
CAI實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教學軟件的質量。編制CAI軟件是一項復雜的勞動,要求歷史教師具備較高的軟件編制技能和經驗,但這顯然不現實。只有歷史教師與計算機教師密切合作,將歷史教師的歷史專業(yè)知識和歷史教學經驗與計算機教師的計算機專業(yè)知識、教育理論、學習理論相結合,才能編制有較高質量的應用軟件。
4.開展地區(qū)間、學校間不同學科的交流,可減少或避免低層次的重復實踐,提高實踐的起點
開展CAI軟件交流可開拓軟件設計視野,發(fā)揮計算機的多種功能。近年來我校歷史教師及計算機教師從周邊學校開展的多媒體教學及CAI實踐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手段特別是CAI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在西方起步較早,而在我國則是一種較新的嘗試,是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一些學校已經起步,并已體現其獨特的功能,成為學校進行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不過要真正普及多媒體手段輔助歷史教學,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還有諸多困難。歷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學科,我們可以利用21世紀新科技的發(fā)展來更好地輔助初中歷史教學。歷史教師處在教學改革第一線,責無旁貸,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