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瓊英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經(jīng)常有不少描寫性和抒情性的課文,像詩歌、童話、散文、小說等體裁的文章,文學色彩較濃,它們重在以語言文字描寫生動的場景、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思想情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審美性,我們把這類課文稱作文學性課文。在文學性課文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指導學生學習字、詞、句,還應著重從篇章結構的條理性、人物的形象性、文章的情感性和藝術的審美性等角度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人文情愫受到感染,審美意識受到熏陶。
一、初讀課文把握條理性
每一篇文學性課文,作者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抓住了這條思路,學生就會對課文有一個整體認識,能夠從整體上對課文進行把握。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會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線索,全面掌握課文內容。如《觀潮》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文章,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邊聽老師朗誦邊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錢塘江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學生通過初讀得出答案: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景象的;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從條理性的角度,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與美,從而激發(fā)學生贊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聽讀課文感知形象性
文學性課文不像音樂、舞蹈、繪畫、建筑等藝術形式那樣,能直接作用于人們的感官,而是通過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將生動可感的形象和畫面表現(xiàn)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充分想象、聯(lián)想,把語言文字符號還原為鮮活生動的藝術畫面。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更深入的鑒賞活動。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聽富有情感的描述,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形成初步印象。我是這樣用語言描述的:“這幅圖畫把我們帶到了遙遠而古老的丹麥——安徒生的故鄉(xiāng)。大年夜,遠處的高樓燈火通明。此刻人們都歡聚在自己家里,迎接新年的到來。外面下著雪,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卻赤著腳迎著寒風在大街上走著……”這樣的描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把孩子帶到了遙遠的丹麥、那個寒冷的大年夜……孩子們依稀看到了那個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孤獨和無助的身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創(chuàng)設閱讀課文的意境,豐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顿u火柴的小女孩》是寫得很凄涼的一篇童話,安徒生用他的情感塑造了小女孩可憐動人的形象,并通過幻想給予小女孩溫暖和憐愛。朗讀時,可配上哀婉的音樂,營造凄涼的氛圍,再通過老師抑揚頓挫、富有情感的朗誦,課文的意境和小女孩的形象便惟妙惟肖地再現(xiàn)出來,從而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三、細讀課文理解情感性
劉勰的《文心雕龍》中有句話:“綴文者情動而詞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蔽恼碌那楦行?經(jīng)過作者獨特的視覺過濾,已作為作者審美的情感體驗,染上了作者的主觀色調,營造出文學作品的意境。要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情感,獲得更大的審美愉悅,還必須引導學生沿境中之景,細細研讀,繼續(xù)向深處探尋。前面所說的《觀潮》一文,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這一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我在教這篇課文時,用雄渾有力的交響樂伴以激情澎湃的朗誦,使學生入其境,動其情。朗誦完后還讓學生細細閱讀,真正理解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傾心贊美,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的感情。
四、品讀課文體味審美性
正是由于許多文學性課文中那些動人的畫面、華麗的語言、鮮明的感情和個性化的人物,使作品具有豐富的美學內容和深厚的藝術價值。因此,在教學中還應認真品讀課文,挖掘課文的審美性,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如《鳥的天堂》中作者寫道:“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边@段話寫得很生動,其中的“堆”字傳神地描繪了樹葉一片挨著一片,層層疊疊的景象;“明亮”一詞形象地寫出樹葉的色彩鮮明富有光澤;“顫動”一詞把靜態(tài)的榕樹描寫得栩栩如生,仿佛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又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先用三個“真”字,寫出了漓江水的“靜、清、綠”,突出了水的秀美;再用三個“真”字,寫出了桂林山水的“奇、秀、險”,突出了山的奇美,描繪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麗圖畫。教師應該抓住課文中能夠表現(xiàn)審美特性的詞語組織教學,從藝術審美的視角去組織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高層次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總之,在文學性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從條理性、形象性、情感性、審美性角度進行整體把握,從課文內容出發(fā),有所側重地去組織教學,讓學生由景入情,步步深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他們的審美愉悅及審美情趣。
(責 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