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義平
【摘 要】在新的形勢下,教師必須在繼承傳統(tǒng)教育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關注學校德育工作與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系,關注學校德育的手段與方式,關注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主體的關系,關注學校德育的內容。
【關鍵詞】新形勢;中學德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 623.15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1-1270(2009)4-0060-01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jīng)濟時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品格、知識、氣質、能力等,它是在先天生理、心理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學習、鍛煉而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從事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人的素質是人的能力的基礎,也是從事或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力量,所以馬克思稱其為“人的本質力量”。對于新時期人才“高素質”要求,體現(xiàn)在較高的政治理論修養(yǎng)、廣博文化知識修養(yǎng)、精湛的專業(yè)技能修養(yǎng)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而國民整體思想品德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安寧、社會的穩(wěn)定以及一個人的前途發(fā)展。
現(xiàn)在處于改革開放時代,再加上近幾年來高中學生中獨生子女日益增多,過去慣用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教育手段不靈了。班主任工作必須在繼承傳統(tǒng)做法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提出新思路。
社會在商品大潮的沖擊下,在向市場經(jīng)濟轉軌過程中,處于思想工作第一線的班主任必須要學習一些社會科學的新理論,否則就不能適應新時期思想工作要求。如班主任老師不懂得貨幣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作用,就不能教育學生如何正確對待金錢;班主任老師不懂得物質利益原則,就不能教育學生準確區(qū)分個人利益和個人主義的界限;班主任老師不學點市場經(jīng)濟理論,就不能教育學生既要有競爭意識,又要遵循誠實守信的道德。如果班主任還是照著老樣子向學生籠統(tǒng)地灌輸不能向錢看、重義不重利、只講奉獻不講索取等道理,缺乏全面的分析,就難以奏效了。
現(xiàn)在高中學生知識面廣,肯于思索,班主任的思想工作經(jīng)常遇到一些難以對付的奇談怪論,但如能因勢利導,把道理講“透”,絕大多數(shù)同學是能服其理、認其道的。例如,有個同學課間在教室打著打火機玩。教師去勸阻:“你怎么在教室里打著打火機呢?”得到的竟是意想不到的回答:“我在課間玩玩打火機,又不違背什么規(guī)定?!甭犃怂脑?如果忍不住地訓斥他,拿不出有說服力的道理來,恐怕他是不會服的,在座的其他同學還會感到老師無理。教師控制了情緒,經(jīng)過冷靜認真思考后,在班上作了如下分析:“同學們知道,一把切菜刀在廚房里用,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我無緣無故地拿著它走進教室,你們會是什么感覺?再如唱歌跳舞是陶冶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如你在自習課哼歌,這又是什么性質的問題;同樣,與抽煙相聯(lián)系的打火機,如不是用于別的,你拿進教室來玩,這又說明了什么。你們已在哲學中講過一個道理,同一事物聯(lián)系著不同的條件,就有不同的性質和意義,一切事物都是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的?!边@位同學聽后,終于自覺地收起了打火機。
面對學生不健康心理,要有配套的矯正措施。由于高中生獨生子女增多,家庭的嬌慣、社會的影響,造成許多學生的不健康心理。具體表現(xiàn)在:為我考慮多,為他人考慮少;追求所謂個人性格自由,不愿受約束;虛榮心強,性格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等。要矯正這些不健康心理,不是一朝一夕,靠談一次心,開一個班會就能解決的,必須要有配套措施,綜合矯正。
如現(xiàn)在有許多同學在家里跟父母唱反調;在學校跟教師唱反調,存在較為普遍的逆反心理,嚴重干擾和影響思想工作。教師可利用一次班會課作專題講座,從理論和事例的結合上,分析其根源,找出其思想方法上的錯誤,幫助同學認識其危害性。同時,提醒學生在和師長討論問題時注意兩點:自己的意見能否被師長采納,主要在于理由是否充分,要求是否合理。這樣不僅可以矯正學生的逆反心理,而且有利于加強班集體建設。
面對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要有系統(tǒng)地進行指導?,F(xiàn)在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較多,就這些熱點話題來說,它集中在某一點上,具有共同性。就每位學生來說,各自就同一問題思考角度是多方位的,處理方式又是多樣性的。要搞好班集體的思想建設,有些熱點問題班主任是不能回避的,并要給予正確指導。
如高三學生面臨高考,大都十分關心自身的學習。這也是他們思考的熱點。有部分獨生子女怕吃苦,希望能找到一條捷徑;有部分過慣了舒適生活、缺少磨練的意志薄弱者,把賭注壓在臨考前的短時突擊上;還有相當一部分勤奮的學生,為學習效率不高而感到苦惱。針對上述不同情況,教師可列專題進行系列講座,如《學習動力和毅力》、《學習毅力和時間利用率》、《學習效率與學習方法》、《學生性格與學風》、《高考良好心理素質及培養(yǎng)》等。
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和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條件下,在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情況下,在德育工作中應積極倡導全體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引導師生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在具體的德育實踐中,應建立以養(yǎng)成教育為重點的德育系統(tǒng);發(fā)揮學科滲透德育的功能;開展豐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優(yōu)化德育小氣候;努力構筑良好的大環(huán)境;形成師生參與的全員德育管理網(wǎng)絡;協(xié)調課內外、校內外的影響,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從而走出困境,提高中學德育的實效性。
總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堅持我國教育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所總結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法,持之以恒”的思想工作教育經(jīng)驗,力戒簡單粗暴、草率行事的短期行為。只要教育工作者方法得當,“潤物細無聲”,就一定能夠培養(yǎng)出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