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昊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教會學生怎樣合作,增強合作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習慣和學會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體驗合作學習的魅力。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氛圍;體系;習慣;動力
《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基本理念”時有這樣一段表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為主體,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教學策略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主要表現(xiàn)為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中心,以讓學生學會學習為宗旨,以小組集體評價為手段,實現(xiàn)課題多樣化,對改善課堂內(nèi)學習環(huán)境的氛圍,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創(chuàng)設平等的學習氛圍
小組合作式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學習中充滿溫情與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平等和寬松,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大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改變單一的師生交流方式,將“教師的學習指導——學生個體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合作學習”三個要素進行動態(tài)優(yōu)化組合,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交流、多向協(xié)作。這樣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式的學習方式,一方面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和對語言的感悟中,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和表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還是他們表現(xiàn)的舞臺,充分調(diào)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地發(fā)展;另一方面,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課程的學習者,對于整個學習過程來說,本身已成為了一種學習的資源,實現(xiàn)了學習資源的拓展。
在小組合作中,組員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他們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小組中只有每個組員群策群力地完成某一項學習任務,才是小組合作的真正含義,而歧視與矛盾只會將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因此,教師應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并始終作為一個參與者,細心聆聽學生的表達,尊重他們的意見。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學會了聆聽、學會了尊重。
二、構建良好的合作體系
合作小組是構建良好的班級合作體系的前提。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4-6人為一組,將同班級的學生按能力、性格諸方面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yōu)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如將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和活潑的學生組成一組;能力強的與能力弱的組成一組。成立學習小組后,讓學生給自己的小組命名。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誘發(fā)各類學生積極主動地根據(jù)各自的能力學習新知識,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既有利于組內(nèi)成員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便于開展組間競賽,公平競爭,發(fā)掘小組的群體智慧,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合理的小組人員配置有利于小組合作順利、有效地進行,也有助于學生在合作中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本人還注重了各小組中組員的安排。教師應從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出發(fā),綜合考慮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橹饕獏⒄?,在各小組中合理地安排優(yōu)、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每小組還選出了小組長,以組織、管理、協(xié)調(diào)小組的學習活動。
合作內(nèi)容的制定應十分慎重。首先,需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確定最近發(fā)展點,即合作中淺層次的內(nèi)容。并提出合適的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認知目標,即合作中深層次的內(nèi)容。其次,在合作內(nèi)容的配置上,注重合作內(nèi)容的可操作性,難易要適度,目標不可太高,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程;目標太低,伸手可得,學生興趣就不濃,學習熱情就會逐漸減退,從而失去學習動力。
三、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痹诘湍昙夒A段,特別是剛入學的新生,對于小組合作很陌生,因此,要有適當而正確的引導,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習慣。低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此,小組合作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組長的安排下認真地組織,而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教會學生積極參與,為合作學習取得較高的目標而努力。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不能讓有困難的學生成為聽眾,教師要引導他們參與,從小組合作中獲得成長。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合作學習中除了在小組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外,還要學會傾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在教學中,向學生傳達“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的思想,只有認真取長補短才能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另外,合作學習是小組化學習,人數(shù)不多,但也必須要有一定的約束,要有一定的組織紀律,防止發(fā)生不必要的爭吵和爭論,這種約束并不是不讓學生說話,而是要做到“合作”中活而不亂。
四、增強小組合作動力
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xiàn)優(yōu)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小組合作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合作成果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因為學生合作的成果是學生合作情況的最好反映。對學生的合作成果進行適當?shù)脑u價,更有助于學生合作動力的增強。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常以開展合作成果展示的方式對學生的合作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即:將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成果進行書面的總結,以展示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合作成果,以提高合作的興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可使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并能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主人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使學生形成很強的凝聚力和互幫互學的合作風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1980.
2.吳育忠.《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2002.(10).
3.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要素和意義》.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5)
4.吳登良,林倩.《建立課堂教學中師生合作的新機制》.2003.
5.蔡建紅.《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