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芳
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語文課堂的永恒旋律——情到深處自然濃。
文袍蘊了人們的情感:一個個故事是心靈的訴說,一首首詩歌是情思的抒發(fā),一則則寓言是智慧的結(jié)晶……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他們充滿渴望,充滿好奇,充滿幻想,他們的生命是靈動的,他們的情感是鮮活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指導者,知識、經(jīng)驗、閱歷,一切皆已積淀成情感,毋庸置疑,情感更是最豐富的。既然教師、學生和文本這三大教學的主客體皆是有情之物,而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就是情感活動的過程,因而,語文課堂又怎一個“情”字了得?語文教學,只有將教材的創(chuàng)作情感、教師的教學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溝通、融會,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狀態(tài):學生思維積極,情感投入,在師生對話與交流中,常常碰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彼此交流中激情飛揚……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的,才是永恒的。
情感,在課堂前奏潛心孕育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因此,在每堂課前,教師首先要靜下心來并潛心研究文本,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施展自己的能力和實力。用理性思考去點燃內(nèi)心的情感火苗,讓它迅疾地燃燒起來,張揚起來,蓬勃起來。然后帶著這一份熱量、能量和光亮走近學生。學生學習情感的生成有時是自然而然的,有時則基于教師的引導和點撥,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和利用語文學科獨具的特點來設(shè)計教學,依托情感傳遞的載體——知識的小舟,選準動情點,謀求精彩生動的方式打動學生的心,激發(fā)學生的情,使作品與學生發(fā)生共振共鳴。手捧《天鵝的故事》(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第七課。主要講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場面,反映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jié)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優(yōu)美,敘述清楚,情節(jié)感人,引人思考,給人啟示。)我感受到了語言文字向讀者發(fā)出的巨大力量。我被老天鵝的勇敢、奉獻以及天鵝群的團結(jié)、拼搏精神深深地震撼住了。因此。我希望自己做一個傳“情”的使者,用自己的感動帶領(lǐng)學生走進教材,用自己的理智帶領(lǐng)學生超越教材,展開想象,訓練思維,與學生共同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禮。
情思,在教學過程中傾情演繹
課堂教學并不是教案的演示,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對話。因此,課堂教學的精彩,需要教師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做到情動于衷,形顯于外,情思應(yīng)貫穿于“導”“讀”“講”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處處感受到一種無處不在的情緒感染。這里不妨請看一例——《天鵝的故事》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老天鵝在冰面上這騰空而起的沉重一擊,這像石頭似的沉重一擊,用的是什么武器?
生:它用的是胸脯。
生:它用的是翅膀。
師:是啊,它用的是胸脯和翅膀,用的是它的血肉之軀啊!這一擊下來,你能體會它的感覺嗎?
生:那是鉆心的疼痛。
生:那是刺骨的寒冷。
師:此刻,你想說:[出示:這是一只——老天鵝!]
生:這是一只勇敢的老天鵝!
生:這是一只頑強的老天鵝!
師: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30年前的貝加爾湖畔,去親眼目睹天鵝破冰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課件,動畫:一只老天鵝一次次騰空而起,用身體撞擊冰面。接著響起音樂《俄羅斯上空的天鵝》。]
師:同學們讀懂了老天鵝的行動,然而你們是否明白它的心、它的情?
看著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的老天鵝,一次又一次騰空而起,看著老天鵝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作武器,一次又一次撲打厚厚的冰面,你們是否要問:老天鵝啊老天鵝,難道你沒有看見冰面上那斑斑血跡。不怕那鉆心的疼痛?老天鵝啊老天鵝,你為什么不命令年輕的天鵝行動,何苦自己身先士卒?
請你當一回老天鵝的代言人吧?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寫一寫吧!
“入境始與親”,在此教學課例中。教師不僅用激情喚醒學生,還借助換位思考、移情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披文人境,帶領(lǐng)學生置身其中,進入角色,將心比心,幫助學生獲得真切而深刻的情感體驗,撥動心弦,進人情感共鳴狀態(tài)。學生將老天鵝勇敢頑強、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心中,必將升華為愛護動物的行為。
如果我們把一堂課比作一份作品的話,那么,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也必然是傾注了師生共同的情感的。心中有情,我們的課堂就會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心中有情,我們的課堂才會教師、學生“相看兩不厭”;心中有情,我們的課堂定能奏出華美的樂章,如一泓清泉淙淙流淌,似一曲牧歌悠遠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