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萍
教學是借助文本這個語言場境,對各種言語形式進行解讀、感悟、積累、運用,最后轉(zhuǎn)化成學生言語能力的過程。所以,以“言語形式”為抓手,磨礪學生的語文慧眼,不僅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也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
一、以“內(nèi)含豐富的詞語”為抓手,磨礪解詞慧眼
字詞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本元素,文本當中的有些詞語往往看似尋常,其實背后潛藏著無限的潛能。教學中,抓住這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引導學生沿徑深源,披文人情,在不斷品析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言語的感悟力。
王崧舟老師在執(zhí)教《楓橋夜泊》一文時,敏銳地抓住了“對愁眠”中的“對”字。在引導學生進行細讀慢品時,出示“對”字的四個義項:①對侍,對付;②面向,朝著;③對面的,敵對的;④使兩個東西配合或接觸。以此讓學生聯(lián)系詩文意境進行自主選擇義項。就在學生重點解構(gòu)“面對”和“配合”這兩個義項過程中,一步步領悟到詩中的“月落、烏啼、江楓、漁火”等景物都是配合著詩人的滿腹愁緒出現(xiàn)的,它們與詩人是互動的,彼此間有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月落是愁,烏啼是愁,江楓是愁,漁火也是愁,即“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期間,學生還親歷了一次“以我觀物”的審美過程。因此,抓住這個“對”字真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啊!
二、以“不同一般的句式”為抓手,磨礪析句慧眼
句式的運用,句子的組織受文本主題的制約。對于那些不同一般。表現(xiàn)力極強的句式,教學時要著力引導學生去解讀,分析句式的特點。體會它的表達效果,此外還應探明這樣表達的原因。
《慈母情深》一文中有一段文字:“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倒裝句式。作者在這個特殊的句式里,注入了對慈母的一往深情。教學中,可以借助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方式,讓學生領悟到寄予三次“我的母親”反復中的深情。也可以借助轉(zhuǎn)換句子順序并與原句進行對比讀悟以領悟特殊句式的特定表達效果。另外,還可以借用電影中放慢鏡頭的方式,將原句拆分成三個句子,由教師分別帶上三種不同的感情(不敢置疑地;懷疑地;凝重、心疼地)與學生進行合作讀、交換讀,讓學生一步步見識這個特殊句式,觸摸作者內(nèi)心深處對慈母的那份感激,那份酸楚的抓手。以此幫助學生精心擦亮句法之眼,心靈之眼。
三、以“富有深意的標點”為抓手,磨礪點逗慧眼
標點是從另一種意義上講是特殊的文字。有些標點的使用往往蘊涵著作者的深意。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正確進行品讀。充分挖掘其內(nèi)含,將非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文中有這么一句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句中的省略號意境深遠,不僅省略了小村莊的人們無休止砍伐森林的可恥行徑,還蘊涵著大自然對人們的怨恨和警示。教學中,可首先借助“你從這個省略號中體會到什么”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關注這片樹林未來的命運上,激起學生心中的情感漣漪。接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望著日益減少的樹木和不斷裸露的泥土,你覺得這個省略號又仿佛在說著什么呢?”無疑。這一問題將會促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向更高的層次遞升。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不僅讀懂了省略號所省略的內(nèi)容,還讀懂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善于抓住文本中富有深意的標點必將對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以“別具匠心的篇章結(jié)構(gòu)”為抓手,磨礪布局慧眼
文章的布局謀篇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對那些別具匠心的篇章結(jié)構(gòu)加以仔細揣摩,不僅有利學生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為學生習作時的謀篇布局提供多種可借鑒的藍本。
小說《橋》一文在布局謀篇上極具特色。文章在前面一直沒有交代老漢與小伙子的關系,直到最后才點出:“妹來祭奠兩個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令人讀到這兒無不為之怦然一震。原來老支書從隊伍中揪出的是他的兒子。這一揪,竟讓老太太不僅失去了老頭子,還失去了兒子。多悲烈的結(jié)局!老支書的高大形象赫然間出現(xiàn)在了面前。這就是本文設置“懸疑”的獨特布局所帶來的感染效果。教學中。不妨讓學生采用改變原文敘述順序,再與原文進行比較,以感受其不同的表達效果,使學生直觀地感悟文中這種布局帶給讀者的強大震撼。
總之,小學是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言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因此,從一開始就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意識。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出現(xiàn)的各種言語形式,特別是那些寓意深刻或?qū)W生第一次接觸的;教學中。要以解讀它們的表達效果為抓手,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多形式的品讀、感語及實踐;活動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正確解讀文本的內(nèi)容和意義,而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不同言語形式的魅力及運用技巧。磨礪學生的語文慧眼。使語文學科真正成為學生言語學習的舞臺。然而。由于小學生感受言語的能力還不強,對文本當中新出現(xiàn)的或比較特殊的言語形式還不善于主動去關注、去學習、去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引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磨礪出學生的語文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