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芬
重視能力培養(yǎng),尤其是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義務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區(qū)別。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后的思考練習,新教材都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強調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問質疑,獨立思考,培養(yǎng)思考習慣,質疑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在導讀和練習中占有一定的訓練比例。那么,如何憑借教材提供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呢?下現(xiàn)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善問”
讓學生質疑,目的是讓學生的內因發(fā)揮作用,產生思維的興奮點和認知矛盾沖突,培養(yǎng)主動探索精神和獨立思考習慣。
引導學生質疑,應在“問什么”和“如何問”上下功夫,具體來說,可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形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是提問的三種形式,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掌握這幾種形式,我在教《小貓種魚》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程序:先讓學生掌握“種”的音和義,然后在“種”后板書“魚”,再在“種魚”前板書“小貓”。讓學生讀后問:“你讀了這個課題,有些什么疑問?”學生紛紛發(fā)言:“魚怎么能種呢?”“小貓為什么要種魚?”“它是怎么種魚的?”我把幾個主要問題板書出來,再引導學生理清每個問句的疑問詞,然后告訴學生:“讀書就是要像今天這樣多動腦筋,多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你們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指板書)請看第8課?!边@個新課導入,像磁石一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在實際中掌握了提問的形式。
第二步,加強學生質疑過程的引導和訓練教材中常有“畫出不理解的句子、詞語”,“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這一類要求。對每一個學生來說,“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萬別的。如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疑惑點呢?我在引導學生“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時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讀讀生字新詞,想想有無不明白的。如果認為明白了,就自己試著說說詞語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確,有不明白的就畫出來。再讀讀課后要求掌握的詞語,找出不理解的,再聽聽同學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從而準確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尋找句子和課文內容方面的疑點,可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后習題,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問題的形式向老師提出來。再讓學生細讀課文,提出與書上不同的問題。
由于受認識能力的限制,小學生提問往往出現(xiàn)多而雜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歸納出主要問題,要求提問圍繞中心,抓住要點,有思考價值。
收稿日期: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