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中學時期是一個人學知識的最佳時期,也是奇心和表現(xiàn)欲最強的重要階段;被喻為人生中的花季,充滿希望、活力與創(chuàng)造。因此,中學生應(yīng)該對作文充滿了無盡的激情和滿腔的渴望,可是現(xiàn)實中的作文教學大多都成為應(yīng)付“考試”、“升學”的持續(xù)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學生那份對作文的靈敏漸漸地遲鈍了,寫作文的那份鮮活激情也慢慢地陳腐了,哪里還有綠綠青草,恐怕只有茫茫煙靄!那該是多么可怕和可悲呀!究其原因,是我們在教學中還存在錯誤的認識,沒有很好地學習和吸收寫作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沒有遵循和尊重花季的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本文試圖通過對花季的心理結(jié)構(gòu)的分析與描述,從根源上找到解決困惑的對策和措施,為高中作文教學提供一些方法和措施。
第一.花季的個性化的心態(tài)與寫作所需要的真誠之心是相同和相通的。寫作是最具個性化的。北師大教授劉錫慶指出:“作文教學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靈,把寫作主體潛在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即鮮活而強悍的生命力都盡懷地釋放出來。”一句話,寫作是個性的解放。在作文教學中個性解放互為因果,個性得到解放,真誠而非虛假地看待生活,真誠而非虛偽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才是具有真誠之心的真止作家;從根本上講,寫作是沒有什么技巧的,真誠的藝術(shù)是靠內(nèi)心感覺去指引寫作的。唯有如此,人類文化史上才能構(gòu)筑起這么多歷盡風雨真實動人的美麗大廈!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擺脫世俗的浸染,“需要某種勇氣,對于一位眼看一切好像是第一次看見的那樣,這種勇氣是不可少的。人們必須畢生能夠像孩子那樣看見世界,因為喪失這種視覺能力就意味著同時喪失每個獨創(chuàng)性的表現(xiàn)。例如我相信,對于藝術(shù)家沒有比畫一朵玫瑰更困難,因為他必須忘掉在他以前所畫的一切玫瑰才能創(chuàng)造。”(亨利·馬蒂斯)而這一點恰恰是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所具備的。在平時可以讓學生自己來命作文題目,把題目集中起來自己來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寫??纯凑l出的題目大家喜歡,再看看同題作文誰寫得最好。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尊重、珍惜和保護這種非理性的白發(fā)性心態(tài),而不要急于或熱衷于把這種心態(tài)升華為理性的自覺性狀態(tài)。那樣做,容易進入本文開始所描述的情景,其效果可能是“認識”提高了,但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樂趣卻被破壞和抹殺了?!胺攀肿屗麄冇米约旱难劬θタ?,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腦子去思索,而不要用統(tǒng)一的模式去雕刻他們?!被蛟S是我們應(yīng)該的追求。
第二.中學生的好奇敏感與寫作所需要的敏銳的感覺是相同或相通的。心理學家哈洛的實驗證明,靈長類有探索一切事物與情景的強烈傾向,其好奇心的強度與激勵學習的額力量成正比關(guān)系。到了青春期,這種好奇驅(qū)力達到頂峰:窗外悄然飄落的秋葉雖然必然,卻能激起他連綿的生命思索:天外依然浩瀚的宇宙雖然淼淼無盡,卻能激活他執(zhí)著的探究欲望;同學間不經(jīng)意的說話雖然平平常常,卻能激發(fā)他心里的靈犀一點……
每周都在班級后面的軟板上張貼學生論壇和學生天地,內(nèi)容可以是時事熱點、名著品讀、關(guān)注社會等,學生可以隨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寫在那上面,或者跟別人的帖子,每期都有版主負責點評加分,這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多學生為了能受人關(guān)注,展示自己的形象,每天都把自己的想法貼上去,一些學生為了讓自己的觀點得到別人的肯定,吸引別人的眼球,便到處搜集證據(jù),看報,看雜志,為證據(jù)據(jù)理力爭,這種無拘無束的形式,說真話,表真情,談看法的活動激發(fā)了學生作文的信心與動力。
第三.中學生的非對象性思維與寫作所需要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中學生的非對象性思維的主要特點是以“我”為中心,一切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個世界作為有情感的對象來對待:為故事的凄婉哀怨而潸然落淚,為朋友的孤獨無助而牽腸掛肚,為大地的綠意盎然而澎湃不已,為動物的以強凌弱而扼腕憤怒……
寫作時也應(yīng)該憑借自己開放的心靈去觸摸對象,讓學生用心靈去諦聽秋蟲的低吟,落葉的嘆息;用心靈去觸摸春風的柔和,月光的流瀉;用心靈去感受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用心靈去感受蒼茫宇宙的浩淼神秘。讓學生觸景生情、融情于景;見義于事、議理及人。并把自己融入對象之中,人“物化”了,對象“人化”了;無生命的事物生命化了。福樓拜曾說過這樣一段頗有意味的話:“我望著天、樹木和青草,心頭涌起一種從來沒有的快感,我恨不得變成母牛,好去吃草。”把情感和意志移入到對象中去,去收獲滿眼的瑰麗與豐富。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一味地強調(diào)觀察的重要性,卻忽視了對這種非對象思維的培養(yǎng)。實際上,觀察只是前提,活參才是關(guān)鍵。觀察時,看山是山,觀海是海;活參(全身心地投入和體驗)時,看山不再是山,觀海不再是海,而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然后才能去創(chuàng)造美妙魅人的篇章。
這些豐富多彩、富有人文意義的活動,突破了學校的圍墻,形成了各種新鮮而生動的刺激,能賦予學生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文化底蘊,學生心理世界的自我關(guān)照才會閃爍璀璨的生命之光、哲理之光、人格之光。
李倩,教師,現(xiàn)居江蘇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