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
(一)
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把游戲看作是學前兒童的基本活動形式,強調游戲在兒童和兒童集體的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是關注生活的,一方面把游戲作為兒童重要的生活,另一方面強調兒童游戲反映社會生活。對生活如此強調,在游戲理論體系中是不多見的。
受文化歷史學派的影響,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強調游戲在文化及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唆斊账箍▼I就非常強調游戲的社會性,認為游戲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并把游戲視為聯(lián)系周圍現(xiàn)實生活和擴展對現(xiàn)實生活認識的手段。
在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中,兒童游戲具有社會性,是由兒童生活在社會中這一基本現(xiàn)實決定的。兒童的游戲其實是兒童參與成人社會生活的愿望與兒童自身能力不足之間矛盾調和的結果。因為兒童從小就希望跟周圍的人交往,參與現(xiàn)實生活,但又缺乏參與的能力,無法實現(xiàn)參與的愿望,因而轉向游戲,在游戲中模仿成人的活動,感受成人的喜怒哀樂。這樣,游戲就成了兒童介入、感受社會生活的一種特殊方式,成了兒童進入社會生活的一種演習和準備。馬卡連柯就曾指出,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服務同樣重要的意義,兒童在游戲中怎么樣,當兒童長大的時候,他在許多方面的工作中也會怎么樣。因此,未來活動家的教育,首先在游戲中開始?!?〕
在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中,人們的社會生活、兒童的生活條件及家庭是兒童游戲的基本源泉;游戲的基本特點是兒童在他們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生活,即反映人們的活動和相互關系;兒童在模仿和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時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在游戲中,現(xiàn)實生活不再是原來的樣子,已經(jīng)被兒童改造和加工了;現(xiàn)實生活的時空關系甚至人際關系在游戲中可能已經(jīng)是另外的模樣,但游戲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這一游戲的起點是確定的。
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不只是強調游戲反映社會生活,還把游戲看作是兒童真正的生活,并提出要把游戲作為組織兒童生活的一種形式。烏索娃曾指出,正確地組織兒童的生活和活動就意味著正確地教育他們。各種形式的游戲和游戲時各種相互關系中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有效的教育過程,正是因為兒童在這里不是學習生活,而是過自己的生活。〔3〕在游戲過程中,兒童所模仿的情景,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完全反映兒童自己的生活,往往是模仿成人的生活。兒童在游戲中會模仿和呈現(xiàn)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良好行為,但不一定會內化這些行為,使其真正變成自己的行為,尤其是對一些道德行為更是如此。因此,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強調在游戲過程中加強對兒童的指導,使游戲能產生更多的教育成效。
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還很重視游戲與勞動及教學的關系,認為游戲與勞動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沒有直接的社會和功利的目的,而后者一定有直接的社會和功利的目的;游戲和教學的目的也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的,游戲影響兒童的認識能力和求知欲,教學也可以拓展游戲的主題和內容。此外,蘇聯(lián)的游戲理論也強調兒童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
胡伊青加在《人:游戲者——對文化中游戲因素的研究》一書中指出,由于不是“日常”的生活,故游戲存身于需要和欲望的直接滿足之外,它的確打斷了欲望的過程。它是作為一種在自身中得到滿足并止于這種滿足的短暫活動而插入生活的。
的確,在游戲中,兒童無法得到與真實生活過程相同的物質利益的滿足。在游戲過程中,兒童可以假裝吃點心,事實上他吃不到點心;他去銀行取錢,事實上他取到的不是真正的錢。這些都說明游戲過程是不能滿足兒童真實的欲望的,但就是這個過程讓兒童覺得很滿足,這種滿足也許是短暫的,也許像胡伊青加所說的只止于這種滿足,但“這種滿足”是什么呢?有時它遠遠超越了“吃點心”和“取錢”,也許與動手的樂趣聯(lián)系在一起,也許與審美的享受聯(lián)系在一起,也許與數(shù)量的感知聯(lián)系在一起,也許與內心特定的愉悅或挑戰(zhàn)聯(lián)系在一起。對兒童來說,這就是他的生活,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屬于他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的獨特生活,它是插入兒童生活的,也就是他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白鳛橐环N間奏曲、一種我們日常生活的插曲。然而,作為一種固定出現(xiàn)的松弛,游戲成了一般生活的陪襯、補充和事實上的組成部分。它裝飾生活、拓展生活并作為一種生活功能而為個人和社會所需要?!薄?〕因此,游戲使兒童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兒童游戲不是浪費時間,不是虛度時光,而是他們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是他們生命成長不可缺少的內容和過程。
游戲是一種神圣的活動,它超越了世俗的物質利益和生物需求滿足的范圍。兒童為了一種顯然不可能得到的物質利益在活動,而實際上他們得到了另一種超越了物質利益的利益。其中有社會和文化的因素,如同伴之間合作的快樂和默契,新的挑戰(zhàn)的發(fā)現(xiàn)和面對,等等。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游戲具有文化意義、社會生態(tài)意義。游戲在釋放這些意義的同時,也具有了發(fā)展的意義、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因此,考察兒童的游戲,不應用世俗的眼光,不應用衡量成人社會的價值的眼光,而應用一種長遠的、縱深的和廣譜的眼光。
對兒童來說,游戲是他的生活。這里的生活,超越了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說,就是兒童的生命。具體的日常生活與游戲、專門的學習等共同構成了兒童的生活。兒童經(jīng)常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之間跳躍,這種跳躍有時促進了游戲,有時干擾了游戲。而游戲正是在這樣一種既受日常生活促進又受日常生活干擾的過程中,不斷演進、不斷豐富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經(jīng)驗,以及先前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的表象、映象常常是游戲得以展開的基本條件。
在當前具體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影響著甚至阻礙著游戲的進程。例如,當兒童的游戲進入高潮時,食堂的餐車推進來了,這意味著游戲必須終止;當“爸爸”和“媽媽”正在配合著給“寶寶”穿衣服時,“爸爸”突然去小便了,或突然離開看熱鬧去了;三個正在搭積木的兒童停下了建構游戲,因為他們?yōu)樽约菏稚戏e木的多少而爭執(zhí)不止,等等。諸如此類情況經(jīng)常會發(fā)生。在這些干擾中,有些無法轉換,它就是干擾;有些可以轉換,它雖然影響游戲,但并不意味著對兒童沒有價值。
在游戲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中,游戲往往在時間上延長或濃縮了日常生活,在空間上擴展或限制了日常生活。這與游戲的特性有關。雖然游戲中的角色、行為線索及材料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但在游戲過程中,兒童的扮演和假裝又經(jīng)常超越日常生活,出現(xiàn)一些非日常生活所能想象的現(xiàn)象和結果。一件在日常生活中短時間甚至瞬間可以完成的工作,兒童往往會“纏綿”很長時間;一件在日常生活中極為繁復的工作,兒童會輕而易舉地“完成”;一件本該在特定場合進行的工作,兒童在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場合進行了,同一空間在很短的時間里充當了很多專用空間。因此,在游戲過程中,兒童經(jīng)常以物代物,以空間代空間,以角色代角色。這其中,想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兒童在游戲過程中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使游戲更順暢了,使似乎不可能的變成可能的,在游戲中兒童的邏輯戰(zhàn)勝了日常生活的邏輯。兒童認可這種邏輯,適應并喜歡這種邏輯,這種邏輯使兒童形成了游戲特定的默契和秩序,從而使兒童熱衷于游戲。但是,即便如此,游戲還只是兒童解讀、重組、改造和演繹的日常生活。兒童的很多語言和行為都與他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相關,也與他不斷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和演繹的能力相關。因此,游戲既遠離日常生活,又無法脫離日常生活。正是游戲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這種張力,使游戲能以不同于日常生活的面貌存在,并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其中的核心機理就是兒童的需要和想象,基本動力在兒童的精神世界。游戲表達的是兒童的一種成長愿望,游戲達成的是兒童心靈和精神的成長。
(三)
沒有游戲,兒童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沒有游戲,就談不上兒童的幸福生活,也談不上兒童的生命成長。通過以上關于游戲和生活的分析,我們可以形成以下基本認識。
引發(fā)兒童游戲的力量可能來自內外兩個方面,但兒童內在的力量是主要的,兒童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兒童的好奇心、兒童的模仿和想象都是引發(fā)游戲的重要因素。兒童熱愛游戲,就是熱愛生活,兒童投入到游戲之中,就是投入到生活之中。讓兒童過完滿的生活,讓兒童充分享受童年生活的快樂,其中很重要的一條途徑是要充分滿足兒童對于游戲的需要。兒童的生活,兒童的游戲,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參與和感受,教師的指導不應成為游戲的核心因素,更不應成為游戲的干擾因素。游戲與其他活動的不同點就在于兒童的主動和自發(fā),在于兒童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在于兒童的模仿和假想,離開了這些,游戲就成為刻板的演練,成為完成事先確定的任務。要保持游戲的本質,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讓兒童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要讓兒童真正投入和享受游戲過程。
兒童游戲的天性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游戲可能發(fā)生于兒童內在的精神需求,但游戲的內容和主題是兒童從現(xiàn)實的日常生活中轉化、組合、改造和創(chuàng)新而來的。兒童的生活經(jīng)歷有利于游戲和其他學習活動的展開,不斷的游戲有利于兒童積極地投入日常生活,用更敏銳的感覺去關注日常生活。需要指出的是,日常生活可能是兒童直接參與的生活或與兒童直接有關的生活,也可能是兒童關注的他人的生活,兒童從未感知過的生活不是他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和游戲及其他學習活動形成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促進的循環(huán)。在這個循環(huán)中,兒童內在的精神成長和心靈需求是重要的,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鼓勵、引領兒童關注日常生活,也是豐富游戲的一種手段和途徑。游戲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兒童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能力。不斷發(fā)展的游戲,不斷給兒童帶來挑戰(zhàn)、思索的游戲,也會引領兒童去關注日常生活,去吸收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這樣,日常生活和游戲及其他學習活動共同構成了動態(tài)的、相互促進的、共生共長的完整的兒童生活,這種生活就是兒童的生命的成長過程。
游戲是兒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理解游戲,理解童年,理解兒童的生活應該成為教師和家長的必修課。當游戲展開時,游戲不是他人的,只是兒童自己的。兒童可以拋開他人的見解,可以無視他人的存在,游戲只屬于兒童自己,也只為了兒童自己。兒童可以在游戲中宣泄、分享、合作、發(fā)現(xiàn)、訴說、同情、想象,這是兒童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兒童精神世界迸發(fā)出的核心能量,這一切只是兒童自己的,兒童用自己的邏輯讓游戲不斷重復、豐富和發(fā)展。這就是兒童的生活,與成人的日常生活不一樣的生活,對成人的日常生活來說似乎“毫無意義”的生活。但正是這種以游戲方式展開的生活支撐和捍衛(wèi)了童年,豐富和充實了童年,一切試圖讓兒童遠離這種生活的力量是對美好童年的反叛和背棄。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提出的保護兒童的游戲權,其實就是保護兒童的生活權和生命權。把貌似比游戲更重要的“數(shù)學”“經(jīng)文”“外語”“藝術”當作兒童的生活,用這些“正經(jīng)”的學問驅趕“只是”玩耍的游戲,那其實是在驅趕兒童心靈中美好的天使,在驅趕推動兒童生命成長的風神。
參考文獻:
〔1〕〔2〕〔3〕[蘇]B.亞德什科,索欣.學前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33,334,341.
〔4〕胡伊青加.人:游戲者——對文化中游戲因素的研究〔M〕.成窮,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