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娟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積極認識或趨近的意識傾向,它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分,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鉆研問題,是學習活動的高效催化劑。那么,化學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充分利用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瘜W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還能以其千變萬化的現象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對實驗現象的驚奇和不解中產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渴望對新知識的獲得和探究。
例如,在講授《中和反應》時,讓學生先做實驗:在一支潔凈的試管里先倒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然后滴加1~2滴無色的酚酞試液,隨著溶液變?yōu)榧t色,學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觸發(fā),緊接著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開始的兩滴或許沒引起什么變化,正當學生要陷入麻痹的時候,伴隨著一滴甚至半滴鹽酸的滴入,溶液的紅色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這時的學生們禁不住詫異地瞪大了眼睛。接下來再向無色溶液中追加一滴酚酞,這時的學生連嘴巴也張大了:為什么溶液又變成了紅色?學生求知的欲望頓時膨脹,接下來的一切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了。
二、聯(lián)系化學史料和新聞事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史料以科學家們進行科學探究的傳奇故事為載體,忠實地記錄了化學科學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以及演變規(guī)律,它以不可替代的獨特方式體現了人類精神文明的優(yōu)秀成分。結合化學史料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和科學家們一起進行科學探究,一起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快樂,感受那些生動感人的微妙情節(jié),從而誘發(fā)學生對神奇的科學世界的向往,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例如,學習苯的環(huán)狀結構時,可以將凱庫勒產生環(huán)狀結構設想時的自述呈現給學生:“我把椅子轉向爐火,打起瞌睡來了。原子又在我的眼前跳躍起來,這時較小的基因謙遜地退到后邊。我的思想因這類幻覺的不斷出現變得更敏銳了,現在能分辨出各種形狀的大結構;也能分辨出有時緊密地靠在一起的長行分子;它們盤繞、旋轉、像蛇—樣地動著。看!那是什么?有—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這個形狀虛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轉著,像是電光一閃,我醒了;……我花了這一夜的其余時間,作出了這個假想?!毕嘈?,每個讀到這個故事的人,定會被深深地吸引。
化學史料以其趣味型的故事吸引學生,新聞事件則因其實效性、前沿性頗受關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內容,適時利用新聞中的化學信息,將世界上最新的化學科學成就如綠色化學、碳管儲氫、具有胰島素功能的簡單天然化合物、sOD的模擬催化劑等知識介紹給學生,還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釋某些重大突發(fā)事件,如2001年7月金屬鈉“水雷”驚現珠江事件等。新聞中的化學信息在學生的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學生更直接地了解化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又提高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三、關注生活和社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被稱為“社會中心”科學,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大到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環(huán)境科學、生命科學、國防建設等無不與化學緊密相連。而那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及社會熱點問題,又常常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將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可以解決一些平時熟知但卻不能解釋的問題。
比如,講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時,教師問:“新買來的鐵鍋是什么顏色的?使用一段時間后的鐵鍋又是什么顏色的?想知道為什么嗎?那么讓我們來一起學習鐵的有關知識。”這種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最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會感到化學是有用的,化學就在身邊,接下來的學習一定會興趣盎然。
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的思維常因解決問題而被激活,問題推動人們進行積極思維。對學生來說,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在于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知“失衡”,造成心理上的懸念,喚起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強烈愿望,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例如,講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可讓學生先回顧燃燒的定義。然后提出問題:燃燒一定有氧氣參加嗎?不少的學生會認為“一定有氧氣參加”,但當學生親眼看到氫氣能在氯氣中劇烈燃燒時。不禁大為驚奇,這“出乎意料”的現象,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矛盾沖突,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緣由,一堂優(yōu)質高效的課便在學生急于獲取新知識的愿望中展開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粋€人如果做他感興趣的事,即使是非常艱辛,也總是興致勃勃,即使是困難坎坷,也總是百折不撓。因此,要盡一切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穩(wěn)定和持久,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動力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