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永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然而,筆者在聽有些教師的公開課時常發(fā)現合作探究的熱鬧表面掩蓋不了學生自主思考的缺失,學生在回答教師的發(fā)問時,答案拘泥于課本,拘泥于所謂“標準答案”。為此,筆者深刻感受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1,從時代發(fā)展需要角度?,F代社會進入了“知識爆炸”時代。就學生而言,他們在校學習只能獲得今后工作所需知識10%左右,其余90%要靠今后在工作中自學。因此,中學政治教育就需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具備獨立獲得知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政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2,從新課程改革需要角度。新課程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當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主動性,不善于獨立思考,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新課程的實施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
3,從高考題角度。傳統(tǒng)的主觀性試題。一般考查考生的理論功底和推理能力,不是在“歸納”上下功夫,就是在“演繹”上下功夫。而綜合探究題顯然突破了這一思維定勢,考生必須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綜合探究題設置的目的就是為了貫徹課改精神,引領研究性學習,這就更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
4,從哲學內外因關系的角度。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的教育活動要想有實效,必須激活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獨立自主能力這個內因。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將發(fā)生很大的變化,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轉變。
第一,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學生來講,最好的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學生視為自己朋友的那種教師。因此,教師要從“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觀念束縛下解放出來。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讓政治教學課堂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
第二,樹立新的教育觀念。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把一講到底的灌輸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換到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和開發(fā)學生潛能為教學本位的基點上,積極實施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成為政治課學習的真正主人。
2,樹立榜樣,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教學中結合教材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著名專家和學者獨立思考、刻苦鉆研、學有成就的事例,如亞里斯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從而說明“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班會課上,讓不斷取得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具體做法作詳細講解。從學習的角度說明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過于強調秩序,課堂過于沉悶,必須營造一個寬松、活潑的氛圍。這方面。梁豐中學李景華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他向學生提出“三個歡迎”、“三個允許”的具體要求,即“歡迎提意見,歡迎發(fā)表與教材不同的見解,歡迎發(fā)表與老師不同的理解”和“允許講錯答錯,允許改變觀點,允許保留意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隨時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創(chuàng)造欲和創(chuàng)造嘗試,為學生的獨立思考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和更多的機會。
4,應善于設問激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苯處煈朴谠O計一些發(fā)散性的、沒有惟一答案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思考、懷疑。教師可以用臺灣的陳龍安先生提出的“十字口訣法”幫助學生學會提問?!笆挚谠E法”具體地說可以概括為以下10個問題,即①“假如”的問題,要求學生對具體假設的情境加以思考。②列舉的問題。舉出符合某一條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資料,越多越好。③比較的問題,就兩項或多項資料特征的關系比較其異同。④替代的問題。⑤除了的問題,針對原來資料或答案,鼓勵學生能突破常規(guī),尋找不同的答案。⑥可能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聯想推測事物的可能發(fā)展,或作回顧與展望的了解。⑦想象的問題,鼓勵學生充分運用想像力于未來的事物。⑧組合的問題,提供學生一些資料,要求學生加以排列組合成另外有意義的資料。⑨六w問題,利用英語中WHO(誰)、WHAT(什么)、WHY(為什么)、WHEN(何時)、WHERE(何地)、HOW(如何)作為發(fā)問的題目。⑩類推的問題。
5,教師講解不宜過細。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否則,看似講透,實則難以內化為學生的觀點,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無法形成。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最基本、最主干的東西要講清,以利于知識遷移;而對于一些擴展性問題、簡單的推導和論證、前后知識對比以及區(qū)別和聯系,對知識和方法的歸納、總結等,可以給學生留出余地,以激發(fā)學生自己去鉆研思考。
6,傳授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獨立思考不是異想天開地胡思亂想。必須遵循正確的規(guī)律與方法??茖W的思維方法,不是游離于獲得和運用知識這個過程之外,而是貫穿、滲透在這個過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只告訴學生結論,而要讓學生了解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方法,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及相互聯系。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學會正確地思考,逐步構建起思想方法的體系。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思考作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適當組織學生就一些問題展開辯論,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提高興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某些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7,正確運用課堂評價機制?!吧钤谫澝缆曋械膶W生學會了自信,生活在批評聲中的學生學會了指責?!币虼?,對于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贊賞,并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注意正確引導,要求學生在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時,論據充分,有理有據。對于有偏頗的觀點,教師適時予以點撥,使其澄清認識,提高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實行鼓勵性的評價。另外,教師要注意實行延緩評價。應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要急于讓學生作出反映,也不要對學生急于進行評價。教師還要注意,評價不能“一刀切”。新課程提倡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和諧的發(fā)展,要求評價標準能切合千姿百態(tài)、風格各異的學生的實際。做到因材施教。
8,通過社會實踐。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真正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在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中去“中流擊水”,去培養(yǎng)能力。
教學中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主動學習、大膽探索、改進方法、勇于實踐,以期培養(yǎng)出一大批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