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聲潤
[摘要] MBA學生主要是來自于企業(yè),學習經(jīng)營理論主要應用于實際。因此,給他們授課,更應該注重的教學方法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最好是教師的親身體驗。所以,在美國沒有實踐經(jīng)驗的教師是沒有資格給MBA學生上課的。本文以筆者的親身經(jīng)歷為案例,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特色與效益”的專題講座,以期MBA學生在返回工作崗位時,更增添他們的競爭實力。
[關鍵詞] 教學方法 特色 效益
特色和效益這兩個詞,無論在經(jīng)營管理書籍上,還是在經(jīng)營管理實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雖然特色和效益有很大的區(qū)別,但其亦有相當密切的聯(lián)系。經(jīng)營有特色,效益就高;反之,效益就低。
一、何謂特色?何謂效益?
所謂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現(xiàn)的獨特的色彩、風格等。用經(jīng)濟學的術語來說,那就是“稀缺”。特色就是我所具有的,而別人所不具有的,或者是別人很少有的東西。當然,特色亦有先進落后之分;既有先進的特色,也有落后的特色。本文所涉及的特色是先進、進步的特色。
所謂效益就是效果和利益。本文指的是經(jīng)濟效益。一般指經(jīng)營能夠帶來多少利潤。效益還分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二、特色和效益的案例分析
[案例1]秋林公司是全國,尤其是哈爾濱知名的百年老店。最具特色的經(jīng)營就是前店后廠,賣自制的秋林香腸和用樺木烤制的大面包。其他廠家的香腸幾乎是隨時可以買到,但秋林的香腸和面包不排隊是買不到的。這就是特色,亦帶來了較大的效益和利潤。但他們把這個品牌給砸了。我們可以先來分析一下秋林公司周圍的情況,地下商業(yè)街緊挨秋林,均是一些小商小販,他們依靠的是物美價廉或低質低價、薄利多銷來進行市場競爭。而秋林公司就不能以較低的價格與這些小商小販們進行競爭,因為秋林公司管理機構龐大,管理人員眾多,一句話就是成本高,比個體商販高,無法用低價來進行競爭,若用那只能是賠本、虧損。所以,秋林公司的特色只能是名牌、優(yōu)質、高價。這樣其就可以占得一塊市場份額。但為什么后來搞砸了呢?舉一個例子,有顧客去秋林買皮鞋,店員說柜臺沒貨,到倉庫去取;但店員沒去倉庫,而是轉到了地下商業(yè)街,拿了一雙低價皮鞋上來賣給顧客。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多了,顧客也就都知道了,遂不去秋林公司買貨了,而去地下商業(yè)街買貨。因為同一種商品,秋林的貴,地下商業(yè)街的便宜。這樣,秋林不僅砸了特色的招牌,還走上了破產(chǎn)倒閉之路。
特色沒有了,效益就下降乃至全部消失。特色需要有一個保持和發(fā)揚的過程。過去有特色,并不等于現(xiàn)在有特色,現(xiàn)在有特色,并不等于將來有特色。下面的案例更說明了這一點。
[案例2]改革開放以后,由于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開始發(fā)生轉變。過去的自行車主要是交通工具、購物工具。在改革開放的短短幾年時間里,卻發(fā)生了一點改變,自行車已有了像耳環(huán)、手鐲等那樣的作用,成為一種裝飾品。而某自行車廠這時生產(chǎn)的一種新型自行車正好適應了這種潮流。這種車輕便、結構好、燕把式,騎起來特別瀟灑有風度,尤其得到了年青人的喜愛。不僅如此,還得到了外國人的青睞。一次在天津國際商品交易會上,一位加拿大客商看中了這種車型,于是準備購物。他把樣車拿到交易會的七樓扔了下去,樣車幾乎毫發(fā)無損。加拿大客商騎著這輛車又繞交易大樓轉了一圈,隨后說:好!好!訂貨!就這樣從該自行車廠訂了500輛這樣的自行車。
但這批車到了加拿大以后,除了那輛樣車以外,其它的車均出現(xiàn)了質量問題。于是,加拿大人把500輛車全部退了回來。
當然這是一件壞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件好事,其可以幫助和促進企業(yè)改進。
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設備陳舊落后,二是管理問題。這兩個問題都一時難以解決。但企業(yè)還得生產(chǎn),以解決職工的吃飯問題。因此,質量差,只能以低價格出售產(chǎn)品與人競爭。
可是這樣的現(xiàn)狀維持不久,就趕上國內原材料價格,尤其是鋼材價格上漲。提價,產(chǎn)品賣不出去;不提價,是賠本虧損。不久,該廠就出現(xiàn)了巨額虧損。
這種現(xiàn)狀已無法維持下去了,企業(yè)選擇了與上海自行車廠聯(lián)營的方案。上海方面低價轉讓一臺較為先進的鋼管切割機床,然后按照他們的工藝和技術要求,派人監(jiān)督指導生產(chǎn)鳳凰牌自行車。即貼牌生產(chǎn)。原來雖然有質量問題但有特色的自行車產(chǎn)品不再被生產(chǎn)。
最初聯(lián)營確實火了幾年,但大頭都讓上海方面拿去了,該廠只掙了一個勞務費。
可是就這種景色也不長遠。那時,自行車種類型號不斷翻新,自行車廠遍地都是,競爭日趨激烈。上海鳳凰自行車企業(yè)自身難保,遂終止了與該廠3年的聯(lián)營合同。這時該廠進退兩難,最終走上了破產(chǎn)倒閉之路。
通過這個案例筆者要說的就是經(jīng)營要有特色,有特色才能有較大的效益,才能賺大錢。沒有特色,效益就低,只能賺小錢,甚至賺不到錢。
[案例3]幾乎沒有比火車站客流量大的地方,這就是火車站與眾不同的地方,這就是火車站的特色。因此,火車站前成了商家必爭之地。
有一次,筆者在哈爾濱火車站前就餐。飯店飯菜的味道極差且價格也非常之貴。于是筆者問店家,這樣經(jīng)營還會有回頭客嗎?店家答曰:不需要回頭客,來一個“宰”一個,緣于客流量太大了。因此,以后筆者盡可能不在火車站前購物和就餐。大約過了十年左右的光景,有一次由于時間匆忙,筆者不得不在哈爾濱火車站前就餐,真是今非昔比,飯菜不但味道好且價格也較為便宜。筆者大為不解。店家說,不這樣不行了,別說回頭客,連顧客都沒有了,站前同“欺詐”聯(lián)系在一起了,所以,幾乎無人在站前購物就餐。筆者頓時醒悟,本來火車站前客流較多,是經(jīng)商的較佳之處;但由于其同欺詐“宰人”聯(lián)系在一起,反而把這種特色給弄丟了,使火車站前成了商品的滯銷地。所以,有了特色還要保持和發(fā)揚,這樣才能保證效益。
案例4.筆者一次下班回家,正好碰兒幾時的朋友正在賣西瓜,于是閑聊起來。他問筆者是學什么的,我說學市場營銷;他則說幫他賣西瓜行嗎?我說可以啊!旁邊還有兩家賣西瓜的,由于他與顧客時有摩擦,所以,他這里顯得很冷清,而旁邊那兩家倒賣的挺火。我說經(jīng)營要有特色才能賺大錢,他說那能有啥特色?西瓜都差不多一樣,價格也一樣,不能降價,否則,那些兩家不干,降價就會惹出麻煩來。我說在服務上創(chuàng)建特色呀!于是他聽我的,對顧客說話和氣,幫其挑選西瓜并抹零,且壞的給換。不久這里紅火起來,那兩家開始冷清了。
此案例說明特色并未必從來就有,但可以創(chuàng)建;特色是相對的,別人沒有的,我這里有了,那就是特色,那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三、結論
在市場競爭中,經(jīng)營要有特色。特色是效益的保證。即只有擁有特色,才能提高效益,才能賺大錢。否則,只能是效益低下,賺些小錢或無錢可賺。但是過去有特色并不等于現(xiàn)在和將來有特色,特色在市場競爭中需要不斷地保持和發(fā)揚光大。誠然,特色有時并非先天就有,但卻可以在市場競爭中,根據(jù)各方面的條件進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