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經·小雅·采薇》是一首描寫戍卒出征還歸的詩,通過一個士兵在歸途中的回顧和自述,描繪了軍隊生活的艱難困苦,反映了那一時代的戰(zhàn)爭生活和人民的厭戰(zhàn)心理。通過《采薇》,我們能夠大致地了解《詩經》中戰(zhàn)爭題材詩歌的厭戰(zhàn)主旨,進而使我們更加理解先秦時期人民的戰(zhàn)爭觀。
關鍵詞:《詩經》 《采薇》 戰(zhàn)爭題材 厭戰(zhàn)主旨
《詩經·小雅·采薇》是一首描寫戍卒出征還歸的詩,是歷來為人稱頌的名篇?!安赊薄奔床杉吧霓辈耍Z草不續(xù),士兵只好以它充饑。作品通過一個士兵在歸途中的回顧和自述,描繪了軍隊生活的艱難困苦,反映了戰(zhàn)士保家衛(wèi)國與思親念家的復雜心理。且看原詩: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1]
全詩共六章。前五章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對昔日服役思歸的回憶。第六章為第二大部分,寫征人歸途上的心情。
根據(jù)《詩序》說:“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遺戍役,以守衛(wèi)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币浴安赊薄逼鹋d,按照朱熹《詩集傳》的說法,也許是“以其出戍之時采薇以食,而念歸期之遠也?!盵2]故詩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剛止”三種變化,從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剛”(堅硬),表示時間的推移,重疊了三次“曰歸曰歸”,表明期待已久,歸而未得,單調、煩燥、不滿的心情溢于言表。下以“歲亦莫(暮)止”、“心亦憂止”、“歲亦陽止”三句相承接,把憂愁、還歸和時光荏苒用復疊的方式連在一起,反復以“欲歸不得——一年將盡——我心憂傷”渲染出一種悵恨哀怨的氣氛。以下章節(jié),用常棣花起興,以“彼爾維何”和“彼路斯何”兩個設問句導入,“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魚服”,保持“豈不日戒”、“豈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顯示了“玁狁孔棘”情況下周朝反侵略戰(zhàn)爭的赫赫軍威?!耙辉氯荨奔仁钱敃r作戰(zhàn)情況的記錄,也體現(xiàn)了戰(zhàn)士的豪情和必勝的信心。
末章寫戍卒歸途所見,以“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兩種截然不同的季節(jié)特征,表現(xiàn)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拔簟弊?,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憶、開啟下文的作用。而眼前景、口頭語,不假修飾地淡淡道出,卻又興寄深微,自然天成。正如方玉潤所說的那樣:“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神傷,絕世文情,千古常新?!盵3]
這首寫邊防戍卒服役思歸的作品,將戰(zhàn)事之頻繁,戍卒之思歸,軍中生活之艱苦,抗擊外侮的決心交織在一起,于愛國與眷戀家室、戰(zhàn)斗的樂觀主義精神與憂生嗟時的矛盾情緒沖突中,反映了那一時代的戰(zhàn)爭生活和人民的戰(zhàn)爭心理,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生活的各個側面,特別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語為情語的寫作方法,成為后世寫作邊塞戰(zhàn)爭詩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通過《采薇》,我們能夠體會出《詩經》戰(zhàn)爭題材詩歌的主旨——厭戰(zhàn)、思鄉(xiāng)念親、向往和平。這類詩歌還有很多,比如《小雅·東山》、《唐風·鴇羽》、《王風·君子于役》、《小雅·杕杜》、《小雅·何草不黃》、《豳風·破斧》和《邶風·擊鼓》等。
《詩經》內容豐富,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這里所說的戰(zhàn)爭題材詩歌,是就其表現(xiàn)的社會生活范疇而言。從廣泛意義上講,所謂的戰(zhàn)爭題材包含戰(zhàn)爭與徭役等方面的內容:魯洪生先生認為,戰(zhàn)爭詩主要指“《詩經》中記述周人抵御外族侵略或平定內部叛亂等戰(zhàn)爭的詩”;徭役詩主要指“《詩經》中反映士大夫或下層百姓為統(tǒng)治者四處奔波勞役的詩”。[4]涉及到《詩經》中的具體篇目,大致為30余篇,作品有:《卷耳》《汝墳》《草蟲》《殷其靁》《擊鼓》《雄雉》《式微》《伯兮》《有狐》《君子于役》《陟岵》《葛生》《小戎》《無衣》《匪風》《東山》《破斧》《采薇》《出車》《杕杜》《六月》《采芑》《祈父》《蓼莪》《無將大車》《詹彼洛矣》《綿蠻》《漸漸之石》《何草不黃》《常武》《殷武》。
嚴格意義上的戰(zhàn)爭題材,主要就是指前面所說的戰(zhàn)爭詩,即“《詩經》中記述周人抵御外族侵略或平定內部叛亂等戰(zhàn)爭的詩”,主要代表作品有《小雅·六月》、《小雅·采薇》、《秦風·無衣》、《豳風·東山》等。這種詩數(shù)量不多,估計大致為前面所列作品的半數(shù),其它作品有:《擊鼓》《伯兮》《葛生》《小戎》《無衣》《東山》《破斧》《采薇》《出車》》《六月》《采芑》《祈父》《詹彼洛矣》《漸漸之石》《常武》《殷武》。
戰(zhàn)爭對周人的農業(yè)生產造成損害,給人民的生活造成動蕩,因此,更多的戰(zhàn)爭題材詩歌表現(xiàn)出對戰(zhàn)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向往,充滿憂傷的情緒。通觀《詩經》的戰(zhàn)爭題材詩歌,從國家到個體,從征夫到家人,普遍地對戰(zhàn)爭報以厭棄的態(tài)度。而周人的厭惡戰(zhàn)爭,乃是由于“戰(zhàn)爭不會給他們固有的社會地位帶來任何的改善”。[5]
總之,通過《采薇》,我們能夠大致地了解《詩經》中戰(zhàn)爭題材詩歌的厭戰(zhàn)主旨,進而更加理解先秦時期人民的戰(zhàn)爭觀。
注釋:
[1]所列作品主要參考唐莫堯《詩經全譯新注》,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版。
[2]朱熹:《詩集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05頁。
[3]方玉潤:《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41頁。
[4]魯洪生:《詩經學概論》,沈陽:遼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頁。
[5]李山:《詩經的文化精神》,沈陽: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頁。
參考文獻:
[1]毛詩正義(上中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詩經全譯新注[M].成都:巴蜀書社,2004.
[3]魯洪生.詩經學概論[M].沈陽:遼海出版社,1998.
[4]李山.詩經的文化精神[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邵立志 河北 唐山師范學院灤州分校 06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