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犁民
苗族。十六歲在省級刊物發(fā)表處女作。迄今已在《散文》《詩刊》《海燕·都市美文》《人民日報》《讀者》及美國《新大陸》、香港《星島日報》等海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各類作品數(shù)十萬字。作品多次入選《當(dāng)代苗族作家作品選·散文卷/詩歌卷》《2001/2005中國年度最佳散文詩》《當(dāng)代散文精品》《新散文百人百篇》《重慶少數(shù)民族詩選》等多種選本。參加過第六屆全國散文詩香港筆會。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市散文學(xué)會理事,重慶文學(xué)院簽約作家。
買一本完全導(dǎo)游手冊,避開大眾游人,三五一群,選擇與眾不同的欣賞角度,沿九寨溝的各個景點做一個兩三天的徒步之旅。與涓流說話,聽葦草呼吸,從樹叢中默數(shù)海子有多少種顏色,看青翠的山峰怎樣把自己長在水里,或是坐在箭竹海邊發(fā)呆,體味《英雄》中那攝人心魄的畫面,聽劍尖淌下的一滴水珠怎樣把偌大一個海子擊中,至今在十萬大山激起連綿不絕的回音。九寨溝到底是水的靈魂所在之地,山石只是她塑身的鋼架,樹木只是她護膚的衣衫,端莊而又妖嬈,素靜而又嫵媚,顏色五彩斑斕,形體變幻莫測。你可以滿身泥土,但不應(yīng)帶有工業(yè)的廢氣。輕輕地彎下身來,將自己當(dāng)成一株草,一棵樹,一只四腳觸地的爬行動物,隨便捎上思想和心靈,漫無目的地,一路走來。
背景:九寨溝又名羊峒、何藥九寨、翠海,位于四川西北阿壩藏族自治州九寨縣境內(nèi),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朶爾納山脈北麓,因溝內(nèi)有盤信、日則、牙臘、盤亞、則查洼、黑角、樹正、荷葉、扎如九個古老的藏族村寨而得名,系岷江最為源頭的儲水區(qū)。九寨溝在岷江山脈呈“丫”字形分布,溝口到諾日朗瀑布為主溝樹正溝,諾日朗瀑布以上一左一右分為則查洼溝和日則溝,全長五十五點五公里,屬于世界高原喀斯特地貌。溝內(nèi)景觀主要由原始森林和一百一十四個海子、十七組瀑布群、十一段激流、五處鈣華灘流組成,集海子、巨瀑、險灘、激流、雪峰、森林和藏族風(fēng)情于一體,擁有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世界人與生物保護圈、綠色環(huán)球二十一三大世界級桂冠。
登上原始森林最高處,找?guī)讉€人合圍,看看原始樹木到底有多大;敞開胸懷,深深地,做一長串呼吸,讓這個世界最清新的空氣洗濯被城市污染的心靈和肺葉,然后,像個詩人一樣感嘆:此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這里的一棵樹。水桶一樣粗大,電線桿一般挺直,幾十米內(nèi)絕無枝條斜出,相伴而生卻又各自獨立,它們無一例外地皆有幾百年的歲數(shù)了,看上卻都是壯年,針葉簡潔粗短,有如男人留的寸板,長劍一樣高聳云天,直刺蒼穹,雖電閃雷擊依然“笑傲江湖”,實乃樹中君子,人間丈夫。
背景:九寨溝原始森林海拔三千〇六十米,面積五百四十五公頃,四處古木參天,藤蔓縱橫,云杉、冷杉等需三五人合抱,地上苔蘚厚達數(shù)十厘米,常有古木“尸首”橫存,平添幾許滄桑與感慨。九寨溝原始森林負(fù)離子含量極高,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九千五百個/立方厘米,是名符其實的天然森林浴海。
找個機會,躲開團隊,尋一家未被旅游開發(fā)“包裝”過的地道藏族人家,假裝很精通似的道句“扎西德勒”,然后正而八經(jīng)地做一回客人,體味藏族人家的民居、民俗和今日生活,臨走,站在代表藍天、白云、太陽、大地和生物的五色經(jīng)幡前,讓高原的風(fēng)劃過臉面,感受這個古老民族的虔誠和神秘。我們不是要打著文化考察的名義,去窺探他們的精神居所,也不是專家學(xué)者一般去研究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淵源。我們只是用心靈去理解,去傾聽,去接納,去交流,去浸染,作為他們中最普通的一員,去感受這個民族對自然、神靈的敬畏與崇拜。
背景:九寨溝的神秘不僅來自于她獨特的山水,更與多少年來一直默默守護她的那個民族密切相聯(lián)。當(dāng)你滿懷朝圣的心來到九寨溝,與這個古老神秘的民族相遇,你便既是相遇了一段歷史,也是相遇了一段現(xiàn)實,既是相遇了一種人文,也是相遇了一種自然。長久以來,九寨藏族與周圍的羌、回、漢等和諧相處,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文化,同時也保留了自身古樸的傳統(tǒng)。九寨藏族以藏語為主,也能用漢語對外交流,其中最為獨特的白馬藏族是藏族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大九寨區(qū)域內(nèi)僅存萬余人,其語言、宗教、服飾等方面均與安多藏族和嘉絨藏族有較大差異。
與一個藏族老阿媽合影,高天麗日下像她的兒子一樣跟她一起憨憨地笑,近距離觀察她臉上雪山圣水和高原風(fēng)霜刻下的深深皺紋,并通過她與一位藏羌青年――最好是異性相識,邀她參加一場沒有時間限制的晚會,臨走別忘了記下她的QQ號。群山之上,麗日之下,無邊無際的森林和草原無邊無際地生長,高原因了這個聽命于自然和宗教的民族而倍顯溫暖。與她們粗獷、豪爽、堅韌的男人相比,這個民族的女人們,有著怎樣原始而虔誠的信仰、性格?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生活和命運?曾經(jīng),她們跟在羊群和男人身后,逐水草而居,把家安在一堆牛糞上。如今,她們又該有著怎樣的困惑、迷茫、夢想和希冀?
背景:手拿圣火的達娃央金,或者是永遠裹著頭巾,合攏著袖口,憨憨地站在一望無邊的草原上,一臉燦爛笑容的藏族老阿媽。這,仿佛便是我們對于藏族女性的全部認(rèn)識。我們看多了身佩藏刀,在不同的城市奔走的藏族男子,然而,對于大多數(shù)藏族女性來說,她們真正的只屬于另一片土地,在我們的視線之外,悄悄地出生,然后靜靜地長眠。然而不管你了解不了解,她們始終是這個民族最重要的一部分,與這個民族生生不息,唇齒相依。
站在珍珠灘灘瀑下,選擇好位置,拍攝一張與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片頭一模一樣的照片。然后靜靜地坐下來,不管她來自劍巖懸泉還是原始森林的根部,也不管她經(jīng)歷了多少隱忍、躲閃、坎坷、曲折、迂回,只把心融合到她酣暢淋漓的奔騰、跳躍、奮不顧身、百折不撓中去,聽?wèi){無處不在的水們把自己從高高的懸崖上墜下來墜下來,開成千朵花萬朵花。那么柔弱的水卻原來也可以如此的堅韌、頑強、義無反顧、壯懷激烈。而無處不在的雨霧正從口中、鼻中、衣襟中、毛孔中滲入,慢慢地,整個身軀都張開了,魚一樣自由暢快地輕輕呼吸。
背景:珍珠灘灘瀑實際上是由寬一百六十米,面積約九點六萬平方米的扇形鈣華灘流和寬三百一十米,落差達四十米的新月型瀑布組成,分別稱為珍珠灘、珍珠灘瀑布,是電視劇《西游記》片頭的取景點。珍珠灘為坡度平緩的乳黃色鈣華灘面,大大小小的鈣華峰窩凹凸不平,激流經(jīng)過,濺起粒粒珍珠。
在長海拍一張照片,無論哪一個角度都可以,然后拿去與長海最經(jīng)典的照片做比較,發(fā)現(xiàn)其中并沒有什么不同,心中暗暗嘀咕:原來攝影家大抵都是在九寨溝十寨溝或者其它什么溝誕生的。長海是一幅巨大的天然攝影背景幕布,一泓熔化了的翠玉淌在山窩里,波瀾不驚。千百年前她就是這個樣子了,千百年后仍將是這個樣子。海邊的每一株樹,都有上千年的歷史,卻長著這個春天才剛剛醒來的葉子。她的巨大、空曠、寂寥,有如一個史前時代遺留下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離我們那么近,可以用來作為幕布,卻又離我們那么遠,仿佛永遠只是背景,沒有人能夠穿過漫長的時光隧道觸及她的肌膚。
背景:有人說,到了青藏高原,不管你會不會照相,只要把相機綁在屁股后面,然后不斷地按動快門,回去取下來看,保證張張經(jīng)典。這樣的定律同樣適用于九寨溝,特別是長海。長海位于日查洼溝的盡頭,是九寨溝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海子,一年四季,水位不變,旺不上漲,衰不下退。
坐在蘆葦海邊,把自己坐成一座雕像;或者什么都不想,得禪般沉沉睡去,高山仰止,瀑布凝固,時間在這一刻停止了運轉(zhuǎn)?!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币粭l四季不動的河流就這樣一路蜿蜒下去,無邊的蘆蕩還是千年前的老樣子,要多純潔就有多純潔,要多滄桑就有多滄桑。處身其間,身世浮沉的百歲老人可以純情如少年,三歲兒童也可以變成哲學(xué)大師。
背景:蘆葦海乃半沼澤型湖泊,長二公里,面積十萬平方米,一條翡翠般靜得看不見流動的小河蜿蜒其間,葦蕩連天,別具滄桑的詩意。蘆葦一般只生長在海拔八百米以下的地區(qū),而蘆葦海的海拔卻達到了兩千一百四十米。
低些,再低些。在諾日朗找一處低得不能再低的地方,仰望她的偉岸與雄奇,任萬千大水自天而降,鋪天蓋地地迎面撲來,將自己淹沒、蕩滌、溶化?!坝馂橐沦怙L(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边@眾水之水,眾馬之馬,眾瀑之瀑,挾萬千風(fēng)雷,以千軍不可阻擋之勢,掃蕩著一切瑣碎與市儈,茍且和卑微,亙古不變地將自己掛在一面懸崖上,一次次直立起來,又一次次地縱身而下……
背景:諾日朗位于樹正溝盡頭,日則溝與則查洼溝的交匯處,海拔兩千三百六十五米,高二十五米,寬三百二十米,系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鈣華瀑布,比珍珠灘瀑布還寬十米。諾日朗在藏語中有男神、偉岸、太陽的意思。著名詩人楊煉的著名長詩《諾日朗》寫的就是諾日朗瀑布。
晚飯后,謝絕了藏羌風(fēng)情晚會和烤羊肉的誘惑,三五邀約逛邊邊街,與當(dāng)?shù)刈楷敽蛠碜試鴥?nèi)外的游客圍著篝火跳鍋莊,隨后選擇一家叫做嘎氆氌斯的藏餐店品酥油茶,喝青稞酒,吃糌粑。敗味了,可以躲進歌廳要杯啤酒,隨便吼上兩嗓子,或者找一家路邊燒烤店坐下來,一邊烤牦牛肉,一邊跟四周店主拉家常,了解這些從天南地北來此淘金的人們,了解他們的酸甜苦樂。高原的風(fēng)濕潤而多情,偶爾會有一兩次點滴細雨落下來,也顧不得去理會,這樣的夜晚,總有些失落和缺憾會留下來,就像這個高原總會時不時地,下點小小的雨。
背景:邊邊街位于九寨溝溝口游人中心下游約一公里,沿溪一字兒排開,有二點二公里長,大大小小四十八幢風(fēng)格各異的建筑數(shù)百家店鋪,為重慶人耗資數(shù)億元打造。由于各種原因,在各種紙質(zhì)材料和口耳相傳中,邊邊街并不為大多數(shù)游人所熟知。
責(zé)任編輯︱?qū)O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