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薛萍
【摘要】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 方法: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結合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對照組患者以西藥治療,結合組患者在西藥的基礎上運用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均治療2療程后評定療效。結果:結合組治療總有效率76.67%,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53.33%,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P<0. 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標本兼治,相得益彰,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
【關鍵詞】 中風后遺癥;中西醫(yī)結合;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29【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7-8517(2009)24-0163-01
缺血性腦中風,是指腦血管狹窄或閉塞,導致腦血流阻斷而使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軟化甚至壞死,致使腦血管功能障礙,引起相關癥狀。缺血性腦中風是腦血管疾病的主要類型,約85%的腦中風是缺血性的,由于診斷和治療水平不斷提高,中風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50%~70%的存活者仍遺留有癱瘓、失語等后遺癥,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極大痛苦和負擔[1]。如何更有效的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遺癥,仍是臨床醫(yī)務的重點問題。筆者自2007年來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遺癥6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120例。均符合《中風后遺癥診斷標準》[2]。按就診時間順序隨機分為結合組及對照組。結合組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50~76歲,平均65.6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10.5個月;其中腦血栓39例,腔隙性腦梗塞16例,腦栓塞5例。對照組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53~75歲,平均67.5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9.5個月;其中腦血栓37例,腔隙性腦梗塞19例,腦栓塞4例。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每日進行言語及肢體功能鍛煉,采用西藥脈通或鹽酸培他啶加維腦路通、胞二磷膽堿、輔酶A、三磷酸腺苷鈉等注射液靜脈輸注,血壓偏高者同時服用降壓藥。注意合理飲食,努力做到情緒穩(wěn)定。用藥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2.2 結合組方法 結合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辯證治療。以補陽還五湯為基礎方進行加減辯證治療,處方:生黃芪60g,當歸尾20g、地龍15g,川芎9g,桃仁、紅花、赤芍、水蛭、桂枝各10g,牛膝30g。痰多色黃加膽南星、瓜蔞、石菖蒲、郁金清熱豁痰開竅;痰多色白、語言不利加白芥子、白僵蠶、陳皮、茯苓滌痰開竅;心煩不寧夜寐不安加五味子、黃連、炒酸棗仁、遠志清心安神;陰虛精虧加生地、女貞子滋陰補腎;腑實便秘加酒大黃、生地、麥冬、枳實通腑瀉結;肢體強硬疼痛加羌活、獨活、絡石藤、秦艽、威靈仙、雞血藤祛風散寒通絡止痛。1劑水煎取汁300ml,1次口服100ml,1日3次。1個月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3 結果
3.1 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按“中風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3]評分。治愈: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評分達76%以上;顯效:神經(jīng)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可獨立步行,生活部分自理,評分達51%~75%;好轉: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扶持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評分達11%~50%;無效或惡化:治療后病情無明顯改善,評分0~10%,或治療后癥狀和體征加重;或死亡。
3.2 治療結果 經(jīng)2個療程治療后,結合組總有效者46例,占76.67%;對照組總有效者32例,占53.33%。兩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4 討論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缺血性腦中風多是由體力活動減少、超重、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吸煙、酗酒等危險因素造成長期血管損傷、管腔狹窄、血液粘滯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血管堵塞而引起腦血管疾病。祖國醫(yī)學亦認為缺血性中風后遺癥多由于氣虛脈絡瘀阻而致經(jīng)脈不通,肢體肌肉失于氣血濡養(yǎng),廢而不用,久之臟腑運化功能失調(diào),氣血不足,肢體脈絡空虛,瘀阻加劇。因此氣虛血瘀是中風后遺癥病機關鍵。補陽還五湯為專治機體氣虛、血瘀所致中風的傳統(tǒng)名方[4]。該方由黃芪、赤芍、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地龍等中藥組成,方中重用黃芪補元氣,重用地龍通絡,以奏藥效, 桃仁、紅花、丹參、赤芍有活血化瘀功效[5]。川芎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缺血性中風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由血粘質(zhì)增高導致血瘀。血液流變學指標反映血液粘稠性、粘滯性、聚集性。補陽還五湯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抗凝及抗血液粘稠性,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促進血液在體內(nèi)運行,同時根據(jù)患者癥狀辯證,故而取得良效。通過本組實驗發(fā)現(xiàn),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患者在常規(guī)的西藥治療的基礎上,結合中藥進行辯證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 標本兼治,相得益彰,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夠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中西藥的長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維治.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26.
[2] 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內(nèi)科學會.中風后遺癥診斷標準.中國中醫(yī)藥學報,1986,(1):56~57.
[3] 王新志,韓群英,陳賀華.中華實用中風病大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13-18.
[4] 查良倫,沈自尹,張萍.補陽還五湯沖劑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研究.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1994; 14 (2): 74.
[5] 曹元成,馬英玲.丹參的多種臨床應用.中西醫(y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 1994; 1 (創(chuàng)刊號):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