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清
“在經(jīng)濟社會中,重視民法,則權利觀念勃興;貶低民法,則權利觀念淡薄。”王利明在他70萬字的《民法典體系研究》中開宗明義地揭示了民法對于人民權利的重要意義,引起我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
民法是權利法,一向有“人民權利的圣經(jīng)”之稱,通常也被視為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大家都知道,我國已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但并不一定知道,到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民法典。在中國,人們往往將法律與刑法等同起來,一提到法,便首先想到刑法。實際上,正如英國哲學家洛克所指出的那樣:“法律按其真正的含義而言,與其說是限制,還不如說是指導一個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當利益?!庇鴼v史法學的創(chuàng)始人梅因則認為:“一個國家文明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例就知道一二。大凡半開化的國家,民法少而刑法多;進化的國家,民法多而刑法少。”我國民法學家謝懷栻在談到民法的意義時說:“為什么要特別提出民法典?這不僅是因為民法典較之刑法、訴訟法等,更足以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高度,而且只有一個中華民族的民法典才能表明中華民族已攀上歷史的高峰?!?/p>
制定一部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法典,是我國幾代民法工作者的期盼。除了民法典自身所擁有的意義與優(yōu)勢之外,從法系背景來看,我國自清末變法以來,就深受大陸法系影響,而大陸法系又稱為民法法系,大陸法系國家均以民法典的頒布作為其法制成熟程度的重要標志。從立法參照對象來看,百余年來,對德國民法的繼受始終為我國民事立法的主流,我們一度效法的蘇聯(lián)模式實質(zhì)上也是以德國模式為借鏡,而無論德蘇均有制定民法典的傳統(tǒng)。從我國立法傳統(tǒng)來看。晚清、民國也都起草或頒行過民法典。從世界立法現(xiàn)狀來看,全球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民法典,我國的臺灣地區(qū)也有自己的民法典。從法律體系來看,我國的刑法、訴訟法等均已法典化,但由于獨缺民法典這一基本法,嚴格來講,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不完備的。從現(xiàn)實需求來看,我國各項民事法律分散形成于不同時期。立法精神不統(tǒng)一,矛盾與沖突明顯,重復與遺漏并存,需要通過法典化加以整合統(tǒng)一。所以,法學界許多學者相信,在我國,制定一部民法典是遲早的事情。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60年來,除去“文革”十年不論,民法法典化多次被提上國家的工作日程。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曾指出:“不僅刑法要,民法也需要,現(xiàn)在是無法無天。沒有法律不行,刑法、民法一定要搞?!备母镩_放之初。針對我國立法缺失狀況,鄧小平指出,“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20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乃至21世紀剛剛過去的幾年,都留下了國家為民法法典化努力的印記。在此期間,國家曾四次組織起草民法典。前兩次起草均因政治運動的干擾無果而終。第三次起草四易其稿,最終因經(jīng)濟條件尚不成熟而擱置,但也因此而催化了《民法通則》的出臺。這部被譽為“中國人權宣言書”的法律在新中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它關于人格權的規(guī)定被認為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法的精神,為我國民法法典化奠定了重要基礎。第四次民法典起草發(fā)軔于1998年,這一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編制的立法綱要提出了在2010年制定完成民法典的規(guī)劃。該規(guī)劃對于民法典在中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做了高度肯定,明確指出民法典的制定完成標志著中國市場經(jīng)濟的法律體系建設的完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制度的日趨穩(wěn)定完善和“以人為本”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我國民法法典化的條件業(yè)已成熟。2002年,中國立法機構決定對民法典采取分階段、分步驟制定的方式。目前,作為民法典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權法》已于2007年高票通過,《侵權責任法》的立法工作正在加緊進行。我國民法典的編纂工作已經(jīng)進入最為關鍵的階段。
自新一輪民法典起草啟動以來,先后有數(shù)部民法典草案出臺,在法學界引起的關注、比較和熱議迄今未息。由王利明領導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法典草案課題組起草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是備受關注和好評的一部民法典草案。1998年,王利明38歲時即受人大法工委聘請加入民法典起草小組,成為小組中最年輕的成員。作為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其學術歷程被視為改革開放以來民商法發(fā)展的一個縮影。他先后參與了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法律基石”之稱的合同法、專利法、物權法等多部重要法律的立法工作,是我國民事立法的重要見證者和推動者。其系列學術著作涵蓋民法學多個領域,成為研習民法學的必讀書。《民法典體系研究》一書充分體現(xiàn)了多年來他為民法典研究所做的持續(xù)努力。
在《民法典體系研究》中,王利明抓住了民法典的體系這一在民法典立法過程中爭論最激烈也最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這部關于民法典體系問題的專著仿若一部有關民法典的百科全書,它以民法典體系化為主軸,各種視角均有論述,全方位、立體化地表現(xiàn)了作者關于民法典問題的系統(tǒng)研究和思考,在為民法典體系工筆繪制藍圖的同時,筆力兼及民法典的價值與民法典體系的關系、民法典體系及其理論的歷史發(fā)展與經(jīng)驗啟示、轉(zhuǎn)型時期法典化的功能與使命、構建我國民法典體系的原則、法典化消極效應的克服等諸多重大命題。作者認為,如同建造大廈必須有圖紙一樣,法典制定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必須在立法之前設計藍圖?!坝绕涫窃谖覈壳半A段,民法典的制定本身就是分階段、分步驟進行的。這就像是建筑物的分段施工一樣,雖然最后會有整合,但在施工之初就應當有一個總體的設計和構想。”此外,由于民法典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整合和統(tǒng)一我國的民法體系,因此體系設計就更成為民法典立法的關鍵。
在對于民法典體系這一關鍵問題的研究中,王利明又把關注與表達的核心放在了價值的體系化上。法律除了用以規(guī)范生活、審理案件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能夠成為社會的價值觀念,成為評價人事、抉擇是非的尺度。他很贊同的一句話是,“法律基本上是關于各種價值的討論,所有其他問題都是技術問題?!彼J為,民法典的體系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為價值的體系化?!盁o論民法典在形式上如何完美,如果它沒有價值作為指導,則它就缺乏靈魂和精神?!痹谕趵骺磥?,民法具有重要的價值宣示功能,通過制定民法典,可以宣揚新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觀,促進形成以人為本、尊重權利的新文化。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重要的民事立法都是對平等、自由等價值觀念的弘揚和傳播,反過來又促進了民法價值的實現(xiàn)。例如,《民法通則》第一次列舉了公民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尤其是各項人格權,這不僅使公民全面了解了自己的權利,而且也極大地增強了公民對權利的保護意識。《民法通則》頒布后,人民法院受理了大量有關人格權的侵
害案件,侵權責任法所保障的權益范圍也大大拓寬,這些都為我國法治社會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利明對《民法通則》的起草者及立法機構的遠見卓識和致力于中國法治建設的精神抱持深深的敬意。在他所建構的民法典體系里,他將這一精神之脈延續(xù)下來并發(fā)揚光大。他主持起草的“人民大學草案”是唯一堅持在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同時將人格權置于財產(chǎn)權等其他權利之前的體系。在他看來,人格權獨立成編將在法律上確認一種價值取向,它可以激勵人們同一切“輕視人、蔑視人,使人不成其為人”的違法行為做斗爭。他堅定地認為,人格尊嚴作為法律的最高價值,應當具有優(yōu)先于財產(chǎn)利益和私法自治的價值?,F(xiàn)代民法要充分體現(xiàn)人本主義的精神,強調(diào)對人的終極關懷,就要求將人格權置于各種民事權利之首,當人格利益與財產(chǎn)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應優(yōu)先保護人格利益?!霸囅肴绻?、健康、自由都不能得到保障,所謂‘萬貫家財又有何用?”王利明的主張得到了諸多學者的贊同。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大陸學者和臺灣學者共同撰寫的《中國民法典立法研究》(第二版)在比較了全國人大法工委草案、社科院草案、人民大學草案后明確表態(tài):“在本編提及的三個民法典草案版本中,本書作者比較贊同‘官方草案和‘人民大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做法,更贊同‘人民大學草案將人格編置于其他權利編之首的立場。”該書作者認為,法典體系只要建立在合理的民法學知識體系基礎之上,從實用主義的立場來看,它們均有合理性。不過,如果要突出民法的價值宣示意義,這種實用主義的視角顯然就不夠了。比如,在當今世界,人自身的價值越來越受重視,這在世界性以及各區(qū)域性的人權保護公約或者條約中明顯可見。因此,民法典通過體系編排體現(xiàn)人格權的重要價值,在凸顯人格權法律保障方面,更有綱舉目張的功效。
法典素有“法律教科書”和“民眾生活的百科全書”之稱,能夠很好地擔當起改造社會、塑造生活的使命。英國法律改革運動的先驅(qū)邊沁曾經(jīng)生動地描述過法典的教育功能:“家庭中的良父手里拿著法典條文,在不需要法律詮釋家的幫助下,就可以給他的孩子們講授法律知識,賦予道德準則以公共道德的力量和尊嚴?!狈▏骷野蜖栐藙t在其透視社會萬象的巨制《人間喜劇》中透過各色人等的言行描摹出《拿破侖法典》的教科書意義。《于絮爾·彌羅?!穼懙揭粋€車行老板時說,“他的做人之道全部寫在民法上”?!队墓劝俸稀穼懙椒▏詴r說:“情人若是經(jīng)商,她就研究法典,弄清信貸的程序,探究吸引銀行資金的辦法,一夜之間就變得跟生意人一樣的精明強干。”(參見余其文:《外國文學與外國法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此處的“民法”、“法典”均指《拿破侖法典》,亦即享有崇高聲譽的《法國民法典》。它揭開了近代法典化運動的序幕,被稱為兩百多年來歐洲大陸最有生命力的法典。它對于人法的突出對后世具有典范意義。中國民法學家梅仲協(xié)在評價《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之優(yōu)劣時肯定了前者重人之處:“蓋人皆有母,丐亦有妻,以親屬法列于民法之首部,匪特合乎自然原則,且可避免重物輕人之嫌也?!?/p>
如何在諸多傳世法典與新頒法典中走出一條我們自己的路,是王利明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鮮明的中國意識與開放的國際視野,可以看作是王利明民法典體系研究的兩翼,這讓他的研究在高度上占有優(yōu)勢。鮮明的中國意識讓他認識到:“在民法典中建立全面、完善、獨立的人格權制度是我們這個深受數(shù)千年封建專制之苦的民族的現(xiàn)實需要。如何有機和諧地將人格權制度溶入民法典正是新時代賦予中國民法學者的機遇?!遍_放的國際視野則讓他觀照到每一個關乎民法典的重要時刻和每一部里程碑式的民法典杰作。他自由地穿行于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進得去而出得來,重視經(jīng)驗而不囿于經(jīng)驗,重視經(jīng)典而不照搬經(jīng)典,鍥而不舍地探尋法律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最佳結(jié)合點。他認為:“法律的現(xiàn)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法律是否以人為中心,真正體現(xiàn)對人格尊嚴的維護與尊重?!彼慕Y(jié)論是:“我們能否在21世紀制定一部面向世界和未來的科學的民法典,關鍵在于能否在民法典中貫徹關心人、尊重人、實現(xiàn)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的價值理念,關鍵在于是否貫徹人本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倍谒睦L制的那張關于民法典體系的藍圖中,這種激昂人心的、賦予法律以生命的理念和精神,可以說是無所不在、貫穿始終。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法學工作者和立法參與者,既不能缺少必要的理論積淀,又不能缺少應有的現(xiàn)實關切;既不能缺乏來自頭腦的冷靜,又不能缺乏源于內(nèi)心的激情。透過王利明的著作,我們看到這樣一些雖非矛盾卻難兼具的品質(zhì)恰到好處地結(jié)合在一起,反映了一位身處巨變時代的法學家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責任感和對人民權利的深切關注。正如王利明榮膺中國十大法治人物時評委會的頒獎詞所言:“立法者,唯其心系于民生,情牽于百姓。方使法律惠及于民眾,守之于和諧。王利明,以其敏銳、學識和真誠參與了民生立法,使‘民生法治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亮點。”而更加廣義上的“民生法治”與無所不在的人文關懷也正是他的心血之作——《民法典體系研究》的最大亮點。
(本文編輯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