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力古麗 哈斯也提
[關(guān)鍵詞] 新生兒;應激性潰瘍出血
[中圖分類號] R725.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8650(2009)05-048-01
新生兒應激性潰瘍出血是全身應激反應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xiàn),病死率高。本組對2003年2月-2004年1月我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收治的25例新生兒應激性潰瘍出血進行臨床分析,重點探討其發(fā)病原因、機理和防治途徑,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25例,男19例,女6例,足月兒7例,早產(chǎn)兒18例;胎齡29-35周10例;36-37周8例。38周-42周7例,日齡0-3天13例,4-7天10例,8-28天2例,體重<1500g2例,1501-2500g11例,>2500g10例,>3000g2例。
1.2診斷標準
嘔出咖啡色或暗紅色液體和/或自胃管內(nèi)抽出上述血性胃液,行堿變試驗及血小板,出凝血時間檢查,除外咽下母血及出凝血疾病診斷為應激性潰瘍,臟器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及有關(guān)正常參考值,按金漢珍編的《實用新生兒學》第三版有關(guān)標準[6]。
1.3臨床表現(xiàn)
在原發(fā)病的基礎上,臨床上先有胃潴留,嚴重者腹壁發(fā)亮,腹壁靜脈顯露,腸鳴音消失,均從胃管抽出鮮紅或咖啡色胃液和/或排出血便或柏油便(除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病,藥物影響及全身性出血疾病)。
1.4輔助檢查
全部病例Hb≤120g,其中≤6g2例,61-90g11例,91-120g12例,血氣報代酸18例。
1.5應激性潰瘍出血的原因
圍產(chǎn)缺氧因素72%(18/25)例,包括早產(chǎn)、胎兒宮內(nèi)窘迫和出生時窒息(其中重度窒息16例,輕度窒息2例),伴HIE14例,顱內(nèi)出血2例,硬腫癥4例,敗血癥2例,肺透明膜病1例,(7/25:28%)。
2結(jié)果
2.1治療方法
積極綜合治療原發(fā)病,糾正缺氧、酸中毒、抗感染、輸血等對癥處理,嚴格禁食,胃腸減壓,給予靜脈營養(yǎng)支持。止血治療予以止血敏10mg/kg,甲氰咪呱5-10mg/kg,分別加入10%葡萄糖中靜點,一般5天左右,效果欠佳者加用云南白藥1/3膠囊每日三次,用鼻飼管回抽無咖啡色血液體后繼續(xù)使用1-2天。
2.2治療結(jié)果
本組治療25例,治愈率82%,死亡1例,病死率4%,死亡原因為多臟器功能衰竭。
3討論
應激性潰瘍是新生兒許多重癥疾病的并發(fā)癥,是新生兒病情嚴重或惡化的標志之一。新生兒在重癥窒息、腦病及嚴重感染時,由于循環(huán)障礙,缺氧缺血可以出現(xiàn)胃粘膜糜爛、潰瘍、出血.劇文獻記載,急性危重時的80%以上病人有胃粘膜病變,而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占7%-14%[1],新生兒消化道出血多為應激狀態(tài)(窒息、重度感染)誘發(fā)的胃應激潰瘍出血和急性胃粘膜糜爛,好發(fā)與胃體部[2]。
近年來有人認為胃腸系統(tǒng)可能是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和多臟器衰竭MOSF的病原癥[3],其發(fā)病機制首先是在應激性狀態(tài)下,交感神經(jīng)興奮,血管痙攣,血液重新分布,缺氧缺血而致胃粘膜損傷,再灌注后氧的自由基大量產(chǎn)生,它可通過胎質(zhì)過氧化反應、蛋白質(zhì)、糖類氧化反應及損害核酸等方式造成胃壁水腫、壞死、出血等一系列改變。此外,缺氧缺血時粘液代謝障礙、胃粘膜屏障破壞。直接刺激迷走神經(jīng)核,致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H+反向彌散,進一步刺激胃壁,組織胺大量釋放胃酸分泌增多,在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加重已損的粘膜,臨床已成急性[4]。但新生兒生后第1天胃酸度很高,在24小時內(nèi)達高高峰,可持續(xù)到生后第10天,可能是新生兒應激性潰瘍的基礎[5]。
本組25例新生兒均有危重癥的誘因,圍產(chǎn)因素72%,包括早產(chǎn)、宮內(nèi)窘迫和出生時窒息,重度窒息者應激性潰瘍出血有高于輕度窒息,所以加強圍產(chǎn)期保健可減少新生兒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祝益民,趙祥文.危重癥患兒并消化血71例報告[J].中華兒科雜志,1966,34(2):138.
[2] 王寶西,王茂貴,王鈴,等.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體液胃鏡檢查及治療[J].中華兒科雜志,1997,35(2):67.
[3] Gerich.TE,etal.隱性低血糖[J].國外醫(yī)院兒科分冊,1992,4:205.
[4] 莊德義,陳冬梅,林文熊.云南白藥鼻飼治療新生兒急性胃黏膜出血20例療效觀察[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0,7(1):34.
[5] 湯定華,張寧鳴,張國琴,等.兒科加強醫(yī)療病房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癥的臨床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1998,36(10):586.
[6] 金漢珍,黃德岷,官希吉.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194.
(收稿日期:200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