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活動課程,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選擇具有更廣泛的自主性、獨立性。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但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往往會只顧自己的興趣向度而忽視必要的價值向度。同時,由于出版物中泥沙俱下,包羅萬象,消極的因素實在難以剔出凈盡。因此,在文本內容的科學選擇上,我們必須全盤考慮。
1.心中有丘壑:總體把握課外閱讀的特征
所謂心中有丘壑,主要是在選擇文本的時候,心中要有一個框架,那就是:充分把握課外閱讀的基本特征,時刻尊重課外閱讀內在的規(guī)定性和外在的特殊性,保證選擇的科學性。
(1)趣味與主題同行。閱讀興趣是學生對閱讀活動產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條件,因此文本的選擇必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謂“主題性”是既指有計劃、有選擇的研究性閱讀,要求學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去閱讀課文,同時也指師生在選擇文本時對眾多主題內容的(如生命意識、成長歷程、親情友情、社會熱點)關注,增強文本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自由與開放同在。語文課外閱讀的自由開放性表現在:閱讀時間不受四十五分鐘課堂的限制;閱讀空間打破了課堂或教室的限制;閱讀內容指向一切有益的文本對象都可納入閱讀的視野。
(3)合作與探究同步。合作性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點,課外閱讀是讀者個性化和社會化行為的統(tǒng)一過程,學生在充分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要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促進共同提高。
2.眼前有航向:長遠制定課外閱讀教學的目標
目標是人類前進的終極向導和偉大動力。課外閱讀教學目標同樣是語文教學中師生前進的航向和力量所在。在選擇閱讀文本的時候,只有明確了這個目標,課外閱讀教學才能有的放矢的展開。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目標即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激發(fā)興趣,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指導學生閱讀方法。以教改實驗為基礎,倡導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見,課外閱讀的目標蘊含了閱讀的策略、層次、目的等重要因素,并對目標實現的過程做了較為清晰的陳述,在選擇文本時,必須強調語文素養(yǎng),選擇具有知識性、綜合性、思辯性等特征的文本,促進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3.心頭有高下:努力提升課外閱讀教學的品位
調查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即使購買了課外用書,但絕大多數都是與考試有關的練習冊、試題匯編、歷年中考優(yōu)秀作文匯編一類的書,而且家長非常支持。文學名著、經典書籍幾乎沒有。可見在選擇的第一關,學生和家長就已經走向了誤區(qū):課外讀物的功利化傾向。湖南師范大學的著名學者周慶元教授對此進行過強烈的批判和呼吁。近年來更出現閱讀量減少、閱讀比重下降、閱讀情趣與品位日趨娛樂化、淺層化的傾向,這種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有的老師可能會有“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的顧慮,最初筆者也有這種擔憂,經過現實的操作,我深刻地理解到:同學們的閱讀品味重在熏陶,對主題思想的挖掘也必須層層推進,對于學生而言,其閱讀感悟能力自然不能與成人相提并論,我們可以降低門檻;同是學生,一樣有理解感知能力方面的差異,因人而異地制定目標層級也顯得很重要;再者,品位有如一個終極目標,一個前進的方向,大的方向瞄準了,剩下來的就是如何快速持續(xù)有效地邁步了。
4.手里有雙贏:積極遷移課外閱讀教學的知識
其實,我們深知,課外閱讀和課內學習是互相關聯不可分割的實體,它們共同詮釋了閱讀世界的豐富外延。因此,老師推薦給學生與課堂學習相關的中外文學名著,首先要實現課外閱讀和課內學習的雙贏即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思想、藝術風格以及時代背景的理解,對課堂教學可以起到補充作用。初中段有一篇課文《信客》節(jié)選自《文化苦旅》,作者表現出對“信客”這種獨特身份的個性化的文化解讀,此時順勢推薦《文化苦旅》,就更能促進同學們對文化的全面了解和科學認識,課內與課外知識上的銜接和互補,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淀,還很大程度上升華了學生的認知和感悟能力。
此外,課外閱讀還要實現對語文能力測評和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雙贏。課外閱讀不能決然回避“應試”這一話題,課外閱讀在與課內學習雙贏的同時,必然也會實現學生語文學科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豐富。
許紹武,廣州市第123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