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波
摘 要:多義詞是人類認知范疇化的結(jié)果,在語言中十分普遍。原型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多義詞所構(gòu)成的認知語義范疇總有一個是更為中心或核心的意義即原型意義,其他意義都是在這個意義基礎(chǔ)上進一步引申或輻射出來的。因此,在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中講解多義詞時,我們應(yīng)當以原型義項為中心,重點講解多義詞的原型意義,引導學生理解各義項之間的理據(jù)性聯(lián)系,同時結(jié)合語境,準確理解并掌握多義詞的衍生意義。
關(guān)鍵詞:原型范疇理論 一詞多義 語義范疇 多義詞教學
一、引言
人類語言的詞語通常具有多個義項,即一詞多義。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語言中十分普遍,它通過賦予同一詞形以更多的詞義來減少詞的數(shù)量,減輕人們記憶詞匯的負擔,充分展現(xiàn)了人類語言的經(jīng)濟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符合人類認知的規(guī)律性。詞匯的多義化勢不可擋,多義化是滿足人們進一步認知世界的簡便、有效的途徑,優(yōu)于造詞、構(gòu)詞和借詞的手段。正如Lyons所說的,幾乎可以肯定現(xiàn)在沒有,以往也從未曾有過任何一種自然語言,只存在一詞一義。然而,多義詞的教學一直是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與學中的難點。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我們有些教師在講授一個詞的多種含義時,往往或者沿襲傳統(tǒng)教法,在單一語境下作一詞一義一例式的講解,或者脫離語境對某一詞匯的意義進行一次性的數(shù)量上的簡單羅列。結(jié)果,往往導致學生抓不住重點,既額外加重了學生記憶上的負擔,又容易挫傷學生詞匯學習的自信心,教學效果甚微。因而,多義詞的教學呼喚新的理論方法。本文試圖從原型范疇理論的角度來探討高職高專英語多義詞的教學。
二、原型范疇理論與一詞多義現(xiàn)象
原型范疇理論(prototype theory)常簡稱為原型理論或類典型理論,是認知語言學提出的重要觀點,其哲學根源基于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研究。它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心理學家Eleanor Rosch在傳統(tǒng)主義范疇觀的基礎(chǔ)上為了更科學地定義詞義的范疇而提出來的一種概念構(gòu)建模式,對語言各個層面的研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Rosch通過對焦點色的研究發(fā)現(xiàn),范疇是憑借典型特征建立起來的概念;大多數(shù)的范疇不可能制定充分和必要的標準,詞的定義不可能用一組語義就能完全概括;范疇成員有典型和邊緣之分,彼此間有程度差異;范疇成員之間存在相似性和共性特征,可以構(gòu)成一個連續(xù)體;范疇的界線是模糊的,無法用“是”或“不是”來解答??梢?,原型理論體現(xiàn)了一種語義的向心力,其核心意義源于對范疇內(nèi)所有成員共同特征的抽象。越接近核心意義的詞即具有顯著的原型特征,則可視為典型成員,反之,則可稱之為非典型成員或邊緣成員。
多義詞是人類認知范疇化的結(jié)果。認知語義學按原型范疇理論的觀點分析一詞多義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是:a.詞不能以一個事物成為范疇成員所必須滿足的必要和充分的條件來決定其意義,意義是由原型來決定;b.義范疇表現(xiàn)出家族相似性結(jié)構(gòu),它們的語義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集合和重疊的輻射集;c.詞義范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原型義項身份,即并不是每一個義項都可以同等的地位代表該詞義范疇,原型義項最能代表該詞義范;d.詞義范疇沒有明確的邊界,隨著范疇的擴展其邊緣變得越來越模糊,并出現(xiàn)與其他詞義范疇的交叉。我們以face的詞義范疇為例,face有十幾中含義,現(xiàn)只列舉其中的六種: (1) the front of the head; (2)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untenance; (3 ) a surface of a thing; (4) the side or surface that is marked,as of a clock,playing card,etc.; (5) the appearance; outward aspect; resemblance; (6)dignity; self-respect; prestige,as in lose/save face;在單詞face獲得多義現(xiàn)象的過程中,其基本詞義(1)處于中心位置,其他詞義(2)-(6)都是圍繞它而逐步產(chǎn)生的且與(1)有著直接的必然的聯(lián)系,最后形成了詞義的輻射范疇;在一詞多義的平面上,一個詞構(gòu)成一個詞義范疇,原型義項是該詞義范疇的中心,其所指義項具有家族相似性,都是在原型義項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引申或輻射出來的。
我們認為,多義化是通過多義詞范疇內(nèi)非典型成員的衍生和類典型的分裂來實現(xiàn)的。 一方面,在多義詞詞義范疇中,非典型成員不斷地通過連鎖和輻射的方式從典型詞義衍生而出,衍生詞義又可以成為進一步衍生的源詞義。衍生意義是典型意義的詞義延伸,即以某個詞義為中心衍生出其他詞義。語言表達意義之間的概念性關(guān)聯(lián)并不僅僅局限在典型意義與非典型意義之間,但是這些意義卻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上例face的語義范疇就反映了“輻射型”詞義變化的過程。下面,我們再以press這個詞為例來看“連鎖型”詞義變化的過程。press的中心意義為“壓”,在“壓”這個意義的基礎(chǔ)上派生出另一個意思“壓制”(如用模子制造等);根據(jù)“壓制”產(chǎn)生第三個詞義“印刷”;從“印刷”派生出第四個意思“印刷品”;以此又引申出第五個意義“報刊”;從“報刊”派生出另一個詞義“新聞界”等。在這個詞義變化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第六個詞義“新聞界”與基本詞義“壓”已經(jīng)沒有語義聯(lián)系了。
綜上所述,詞的多義化過程就是詞義中非典型成員不斷衍生以及典型成員不斷分裂的過程。一詞多義現(xiàn)象是圍繞原型意義的詞義的輻射范疇。具有明顯區(qū)別特征的詞義范疇的不同子范疇就是該范疇所代表的詞的不同義項。義項成員具有中心的、典型的義項和邊緣義項之分,其中心義項即原型義項被認為是語義范疇最具代表性的義項,往往是人們首先認知的,也是語言符號里最早獲得的義項,其他子范疇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通過特定的語義引申機制 (如隱喻、轉(zhuǎn)喻、聯(lián)想等)從原型發(fā)展而成,并圍繞原型意義向外輻射、擴展,構(gòu)成一條或多條意義鏈。邊緣義項的抽象程度不斷提高,也就越脫離它的原型。
三、原型范疇理論對大學英語多義詞教學的啟示
原型理論對語言學習者如何掌握一個詞的義項有方法論上的指導作用,用原型理論來分析多義現(xiàn)象,能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詞的多義化發(fā)展過程以及各個義項的來龍去脈和各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為我們對多義詞的教學理清思路。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筆者認為在多義詞詞義方面的教學中,我們應(yīng)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重點講解多義詞的核心意義即原型意義
日常語言詞匯有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即某個詞越是使用頻率高,其義項就可能越多。原型范疇邊界的模糊性也告訴我們,一個詞的義項是無法窮盡的,因而我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不可能學習一個詞的所有含義,并且即便是權(quán)威的字典也不可能列出一個詞的所有含義。然而,根據(jù)原型理論我們知道一個多義詞所構(gòu)成的認知語義范疇中總有一個是更為中心或核心的意義即原型意義,其他意義都是在這個意義基礎(chǔ)上進一步引申或輻射出來的。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必機械地列出一個詞的所有義項,而應(yīng)該有選擇詞義范疇中具有原型意義的義項進行重點講解,因為這些義項不僅使用頻率高,而且在學習其他義項時起著重要作用。換言之,非原型意義的義項根據(jù)范疇的家族相似性或隱語機制在具體語境中一般可以通過具有原型意義的義項成功識別。
2.引導學生理解各義項之間的理據(jù)性聯(lián)系
多義詞范疇的本質(zhì)是范疇原型的轉(zhuǎn)移或裂變,因此在教授學生習得新詞匯或舊詞匯的新義項時,應(yīng)該讓學生理解各義項之間的理據(jù)性聯(lián)系,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詞匯學習過程中融會貫通,靈活掌握,同時也可以減輕學生詞匯學習的負擔,提高學習的效率。以hand一詞為例,其原型意義是 part of the body at the end of arm,including the fingers and thumb手,這是人的最初生理感知,后根據(jù)家族相似性,又推及對周圍客觀環(huán)境的感知,引申出新義pointer or indicator on the dial of a watch,clock or otherinstrument鐘面或表面等上之針(如:the hour hand of a watch)。再引申出a person who does physical work on體力勞動者。最后又擴展到抽象概念 skill in using ones hands技巧 (如:She has a light hand at pastry。她很會做點心。)以及point or direction方面、方向(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等。由此可見,多義詞的不同義項和它的原型原義項有密切的語義聯(lián)系,了解多義詞的多種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能促進詞匯的加固和記憶。
3.結(jié)合語境,準確理解并掌握多義詞的衍生意義
英語詞匯中有很多詞在語境不同時意義存在很大的差別,有人曾以“詞匯本無義,全看何處用”,來說明詞匯意義的多樣性、可變性和靈活性。當在教學中遇見某個多義詞在語境中是以非字面意義出現(xiàn)時,我們可以試著給學生該詞的典型意義為其提示,去猜測在此語境中的衍生意義。另一方面,由于邊緣義項的抽象程度不斷提高,逐漸脫離它的原型,很多多義詞的詞義與中心意義之間失去了聯(lián)系。為了避免產(chǎn)生歧義,我們在教授學生習得這類詞匯時,也應(yīng)該依賴具體的語境確定多義詞的意義。特定的語境使多義詞只體現(xiàn)一個意義。因此,我們必須把這些詞放到實際的語境中去解釋、分析,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實例學習、運用這些詞匯。如work的不同義項,只有通過下面不同的實例才容易理解、記憶。
a.She works as a management consultant for a design company.(工作)
b.Jane works with deaf children.(幫助)
c.You'll have to work really hard if you want to pass your exams.(學習)
d.The farmer worked the horses until they were very tired out.(讓……干活)
e. I assure you that this medicine will work wonders for your cold.(產(chǎn)生)
f. It took several hours to work the puzzle.(解迷)
g.They worked their way out of the crowd.(走動)
h.I woke up at 6 AM because the sleeping pill didn't work as long as I had hoped.(生效)
我們在解釋work作動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時,先通過一兩個例句提示學生其核心意義為“工作,勞動,干活”,之后再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語境,運用聯(lián)想、隱喻、轉(zhuǎn)喻等思維進行有效猜詞。從基本含義中推導出work在在這八種語境里不同的義項。在具體的語境中確定詞義能加深理解,從而掌握多義詞的不同意義。只要我們在深刻理解原型理論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特定的語境按上述方法進行多義詞教學,就可以使學生在記憶一詞多義時重點突出,省時省力,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四、結(jié)語
多義詞是人類認知范疇化的結(jié)果,在語言中十分普遍。原型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多義詞所構(gòu)成的認知語義范疇中總有一個是更為中心或核心的意義即原型意義,其他意義都是在這個意義基礎(chǔ)上進一步引申或輻射出來的。詞的多義化過程就是詞義中非典型成員不斷衍生以及典型成員不斷分裂的過程。因此,在高職高專英語詞匯教學中講解多義詞時,我們要重點講解多義詞的原型意義,并鼓勵學生弄清楚其衍生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另外,由于邊緣義項的抽象程度不斷提高,逐漸脫離其原型,很多多義詞的詞義與原型意義之間失去了聯(lián)系,因此我們必須把這些詞放到實際的語境中去解釋、分析。利用原型理論來分析多義現(xiàn)象,能使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詞的多義化發(fā)展過程以及各個義項的來龍去脈和各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為我們對多義詞的教學理清思路,使原本枯燥的多義詞教學變得更靈活更生動形象起來。
參考文獻:
[1]Taylor,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2001.
[2]Ungerer,F(xiàn). &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2guistics [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3]林正軍,楊忠.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歷時和認知解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5).
[4]束定芳.現(xiàn)代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楊文靜.英語多義詞多個語義形成的原因[J].文教資料,2005.
[6]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