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年9月24日
地點:東湖中學三樓演播廳
集備主持人:楊軍
備課組:東湖中學高一語文備課組。參加教師有楊軍、楊淑君、張婷婷、曾祥西、鄧援、張勤、徐瑩、吳文君。
一、討論
楊 軍:老師們,下午好!現在集備開始,第一單元我們要指導學生學習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本單元是高中文學鑒賞的開端,對整個文學鑒賞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將詩歌鑒賞組織得生動活潑,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和熱情。前段時間,我們備課組針對詩歌教學作了一些有益探討,吳文君老師執(zhí)教《再別康橋》,代表備課組上了一節(jié)區(qū)級展示課,區(qū)教研室張銀華老師作了精彩點評。
1.如何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
2.怎樣才能提高詩歌教學有效性。
請大家發(fā)表看法。
鄧援:我想從新課程標準的角度來談談。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詩歌教學作了明確要求:“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p>
從中很明顯地看出,詩歌教學已經成為體現語文人文性特點的有效途徑,所以詩歌教學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從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教材來看,第一單元入選的就是優(yōu)秀的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編寫意圖很明顯,就是希望我們語文教師能通過詩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讀詩興趣和熱情,養(yǎng)成積極主動鑒賞作品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
因此,對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做一些實實在在的有效性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吳文君:詩歌的有效教學的確值得我們重視!關于我們高一年級的詩歌教學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楊老師,這上面有我的文件夾吧,請幫我打開?。ㄕ{查問卷數據分析略。)
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對詩歌這種文學形式還是感興趣的,尤其是對愛情詩。同時,調查問卷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可以啟發(fā)我們的詩歌教學,例如,約有一半的同學在自讀詩歌時把握不住詩歌的感情基調和節(jié)奏,一大半的同學對主要意象把握不準。 看來,我們坐下來一起研究一下詩歌教學的相關問題還是很有必要的!
徐瑩:吳老師的工作真是很細心啊,我覺得你的做法很實際,我很贊同。那么,關于詩歌閱讀有效性,我也查閱了有關專家的看法。首先,何謂“有效”,就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那么“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這其中包含至少五個方面的要求: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合理的評價標準。
其次,具體到高一詩歌教學,就是在以上五個方面的基礎上,抓住三個重點:詩歌形象、思想感情、藝術技巧。一堂詩歌教學課,學生能品出詩象、讀出詩情、歸出詩法,這便是有效的了。如果假以時日能悟出詩境、養(yǎng)出詩心,則更是詩歌教學的長效目標和我們由衷的期待了。
楊軍:三位老師分別從新課標、學生學習狀況、專家觀點等幾個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對我們的詩歌教學很有啟發(fā)意義。但我認為“如何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怎樣提高詩歌教學的有效性”這兩個問題,還是應該從課堂教學中尋求答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我愿意是急流》一詩的教學。
曾祥西:《我愿意是急流》我教過許多遍。首先我覺得它的格式很特別,全篇共五節(jié),每節(jié)8句,前4句采用的是“我愿意是…”,后4句采用的是“只要我的愛人是……”這種格式,形成了一種對應的節(jié)奏美,回環(huán)往復,整齊而富有韻律,形成了五幅熱情洋溢的藝術畫面;其次是意象美,“我”與“愛人”兩列意向交替出現,形成了兩列鮮明的意向,“我”用“急流”、“荒林”、“廢墟”、“草屋”、“云朵”、“破旗”等意向自喻,這些意向大都比較粗獷、闊大、蒼涼,富有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比喻愛人的意向相對比較嬌小、可愛、溫馨,展現了女性的柔媚,給人以秀美之感。
楊淑君:我在網上查閱此詩時,發(fā)現有的版本五節(jié)詩排列的次序與課本上不一致。我思考了一下,覺得還是課本中的排列次序好,因為,其一,急流、荒林、廢墟、草屋、云朵這幾個意象基本上以從低到高的空間次序排列;其二……(被搶斷)
徐瑩:楊老師,對不起,我打斷一下,我覺得談到詩歌意象的空間順序,是不是可以將三四節(jié)調換一下,您看由深深谷底到峻峭山巖最后到廣漠天空,這樣安排不是更加合理么?
張婷婷:徐老師,你的看法有點偏頗,如果按照你的思路,云朵和破旗的位置是否也應互換呢?那許多地方都要換動了。我個人認為這首詩不是嚴格按照空間順序,詩人是以情感為線索,情感層層遞進,漸入高潮。
楊淑君:對,這正是我剛才要說的第二點。這幾個意象的排列還有一定的內在邏輯關系。急流、荒林、廢墟、草屋、云朵表現了我為了愛人,愿意忍受任何磨難、坎坷,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形象越來越荒涼、單薄、無力,而相對應的五個意象,小魚、小鳥、常春藤、火焰、夕陽,在我的保護下、呵護中,由活潑可愛到天真歡快到有青春活力,再到火焰般亮麗,最后發(fā)出輝煌壯麗的美,愛人的形象逐漸成熟豐潤。在這樣一種反差中,我們看到詩人始終抱著為愛犧牲自我的精神。只要自己心愛的人能夠幸福,哪怕自己已無力再為愛人擋風遮雨,只要能做一點陪襯也心甘情愿??!詩人的愛是深沉而執(zhí)著的。(情緒激動)
徐瑩:楊老師說得很激動啊,不過我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您看,即使談到情感的邏輯順序,將三四節(jié)調換一下,也是有其合理性的。由與狂風作戰(zhàn)的荒林到飽經風雨打擊的草屋再到承受毀滅也決不懊喪的廢墟,詩人那種為愛人無私奉獻的熾烈悲壯的情感,逐層推進、步步深入, 這樣排列,詩人的感情脈絡不是更加清晰么?
張婷婷:我還是比較認同楊老師的觀點,應該同時關照“我”與“愛人”形象的變化?!拔摇钡男蜗笾骶€凄慘、荒涼,草屋比廢墟更加不堪一擊,所以草屋放在后面;愛人的形象逐漸堅強、成熟,常春藤并不能給廢墟什么,而可愛的火焰卻能給草屋帶來溫暖,這才是詩歌意象排列的重要原因,所以教材上的順序更合理。我們在解讀文本的時候,一定要關照整體,不能斷章取義。
楊軍:(笑)聽了三位老師的發(fā)言,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俗話:三個女人一臺戲??!不過,這的確是一場好戲。其實,我認為準確把握意象(內涵)應該是這篇詩文的一個教學難點。大家可以談談自己的觀點。
鄧援:楊老師剛才說到意象的準確把握很重要。我認為準確地把握、理解意象的含義還應該結合中西方的審美心理、文化特點的差異去解讀,這是個難點。我認為西方人選取意象與中國有差異,詩中第五節(jié)把自己的愛人比作“美麗的夕陽” ,我們中國人是不會把年輕的愛人比作夕陽的,夕陽西下,人老珠黃,誰會去愛呢?我們中國詩詞善于借景抒情,注重的是以寫景烘托、營造意境,追求言盡意遠的效果?!跋﹃栁飨隆笨偸墙o整幅畫面涂上了一層昏黃的色彩,表達了無限的凄涼。而西方詩歌則注重描寫景物在人們心里喚起的反應,帶來的審美感受。如本詩中把我心中的愛人比作是“珊瑚似的夕陽”,不僅絢爛美麗,更見“鮮艷的輝煌”,一種極致的美,使人驚心動魄。這是由兩者不同的思維模式造成的差異。中國人注重表現,即意境,西方人注重再現,即典型。這就是中西方基本的美學思想。這種思維模式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自然大不相同。
吳文君:鄧老師分析得很精彩!但是我不認同您的觀點!我們在看這首外國詩歌的時候,能不能拋開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僅僅就這首詩歌的意象而談意象呢?
鄧援:怎么能不提呢?在我們中國詩中提到夕陽,就是凄涼;提到月亮,就愛思鄉(xiāng)。
吳文君:一定嗎?那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呢?詩中這樣描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這夕陽中的新娘正寄托著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啊!有悲涼嗎?
鄧援:不是悲涼。徐志摩正是來到了英國留學,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影響,所以才會把“自己的美好理想”比作是“夕陽中的新娘”。假如徐志摩沒去留學,他會不會用“河畔的金柳”、“夕陽中的新娘”去比喻“自己的美好理想”呢?這恰恰證明了中西方審美心理、文化的差異?
吳文君、楊軍、徐瑩:不一定!
曾祥西:我補充一下!“夕陽”意象應有不同的解讀:既承認中西方審美的差異,同時也要看到,“夕陽”這個意象,不光在新詩中出現,古詩中也大量出現:“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等。但“夕陽”的意象不等于“黃昏”的意象:一個溫馨,一個悲涼;一個是空間,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積極進取,一個是消極頹廢。在這首詩里,夕陽實際上是比喻象征,希望愛人像珊瑚般美麗輝煌可愛!
鄧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寫夕陽再好,可已接近黃昏時刻了,太短暫了,還是寫憂傷惋惜之情。
(短暫的沉默)……
張勤:剛才幾位老師對《我愿意是急流》這首詩的意象作了非常深入的解讀。對于這首詩的主題,一直以來就有多種解讀方式。這首詩中的“我”可能指詩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戰(zhàn)士們,詩中的“愛人”既可以是詩人的愛侶,也可以是詩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在詩中,作者的愛情觀體現為他的無私。其實在裴多菲的一生中,愛情并不是最重要的,有詩為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彼?,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裴多菲也用自己的一生實踐了他的人生信仰。
楊軍:且慢,這里有個問題,即意象的大小,本末的錯位。那么崇高,那么偉大,詩人愿意為之獻身的匈牙利民族解放事業(yè)(革命理想),變成了“浪花”中的一尾“小魚”,“樹枝”間的一只“小鳥”,“廢墟”上的一根纖細的“常春藤”,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令人難以接受,我看即使裴多菲本人也不會這么想吧。再則,這首詩作于1847年6月,三個月之后,詩人就與他的心上人尤麗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所以說,這就是一首愛情詩。
張勤:楊老師,我查了資料的,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fā),裴多菲為了匈牙利的民族獨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而且他也曾經說過:“在匈牙利人民中間,我的歌是為了爭取自由而斗爭的第一課”,所以我認為,《我愿意是急流》這首詩還可以解讀為一首政治抒情詩。
楊軍:我想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贊同我的觀點。這里還有一段花絮。《人到中年》里主人公女醫(yī)生陸文婷在生命垂危之際,她愛人傅家杰反復誦讀《我愿意是急流》,從死神的懷抱里把她的生命喚醒。由此看來,這首詩所表達的誠摯的愛情,也可謂人間的至愛真情。
張婷婷: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個有爭議的問題在課堂上拋出來,讓學生去思考、去感悟?這就是個性化閱讀啊!
楊淑君:說到個性化解讀,我有一個想法,這首詩的標題能否換成“我愿意”?我是這樣想的:1.詩歌的每一節(jié)都以“我愿意是”的句式開頭,以“我愿意”做標題不是更有概括性嗎?2.西方人在結婚時,都要以“我愿意”作為誓言的結束。那么“我愿意”不是更符合本詩的主題,還能引起讀者的無限遐想嗎?
曾祥西:全詩共5節(jié),急流、荒林等意象之間都是平行并列的,用《我愿意是急流》做標題,那么也可以用《我愿意是草屋》做標題!
吳文君:我又不認同曾老師的觀點了!這首詩歌我們不管是從愛情角度去欣賞,還是從愛國角度去認識,都飽含著作者熾熱的真情!作者激情澎湃的情感就是要在標題、第一節(jié)中表現出來!可是,如果標題換成了《我愿意是草屋》,一開始就沒有了激情,多么沒勁啊!而且,我查了一下裴多菲詩集的中文譯本,有2個版本這首詩歌的標題真的就是以《我愿意》為題,我發(fā)現裴多菲近百分之八十的詩歌都是以詩歌的第一句為題。這也許是詩人的創(chuàng)作特點,也許是個翻譯的問題,我想,面對這首外國詩歌,我們是不是可以不在這個問題上多說了?
曾祥西:我補充一句,如果說講激情,那么標題換成“我愿意是瀑布”、“我愿意是宇宙”等,多有激情??!但不符合本詩的語言風格?。ㄐΓ?/p>
楊軍:通過爭論,讓我們對文本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深入文本解讀是有效教學的基石,有效教學的實施還應落實在教法上、學法上。
徐瑩:談到教學教法,我認為教學這首詩,首先要重視讀。漢語的凝練性、抒情性、音樂性,決定了詩歌特別適合誦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原本就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精華,是幫助學生品味名篇佳作、培養(yǎng)語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
于漪老師說過:“要反復讀,把無聲的文學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蹦敲磳τ凇扒閯佑谥卸斡谘浴钡脑姼瑁降自撛趺匆龑W生讀呢?我們應該不拘一格、靈活機動地采取多種朗讀方式,比如配樂朗誦、集體朗讀、個別朗讀、男女對讀、競賽讀等,讀中品、讀后評,創(chuàng)設一座與詩人心靈情感溝通的橋梁,還詩歌本來面目,還詩歌真正的魅力。同時還要適當指導學生把握詩歌語言的節(jié)奏、重音、語調、語速,提高他們的朗讀技巧。說到這里,我覺得教師生動、扎實的范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成功的范讀能帶給學生充分的享受和豐富的收獲。
楊軍:那你給我們范讀一下?(掌聲)
徐瑩:好吧!以第五節(jié)為例,我認為可以讀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以愛情為主題,便要讀出愛人間柔情、纏綿的情誼,將語速放慢,將“云朵、懶懶地、飄、蕩、夕陽”這些詞要讀得輕柔、委婉。(朗讀)(掌聲)
如果以愛國為主題,便要讀出為自由而戰(zhàn)、為祖國而犧牲的豪邁、深沉、大氣。(朗讀)(掌聲)
張勤:裴多菲是男詩人,我用我的男中音和徐老師來pk一下??!請大家做評委?。ɡ首x)(掌聲)
吳文君:兩位老師都讀得很好,我是無法超越的了!讀,真的很重要,那么我想,怎樣從讀中去品去賞,老師的設問就顯得非常關鍵了。例如,對于意象的欣賞分析,我分別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問題:1.詩歌中有哪些意象?2.詩人分別將自己和愛人比喻成哪些意象?3.詩人對詩中的急流、荒林、廢墟、草屋、云朵和破旗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三個問題都是針對賞析意象而設的,第一個問題比較淺顯,問得比較泛、比較大;第二個問題問得比較精準,我們班這樣層次的學生通過自讀應該能找到答案;第三個問題,如果設計在意象分析的一開始,就顯得難度比較大,這樣的話我們班的學生可能一時間就陷入了思維的沼澤。所以,在讀的基礎上,如果要準確的賞、準確的品,老師的設問要根據學生的層次而進行設計,因材施教,我想只有做到了因材施教才能實現真正的有效教學。
曾祥西:詩歌的有效教學,應該還要注重拓展、遷移,即注重寫。那么怎么寫?一提到寫,我們馬上就想到學生會不會寫愛情詩呢?我想,不用怕,讓他們去寫,因為愛情詩上了我們的課本,就讓學生走進情感大世界吧!關鍵是如何引導:愛人是美妙的,被人愛是幸福的。除了愛情,還有許多值得去追求的愛: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朋友之愛、師長之愛,對理想、對生活、對社會、對未來的愛、對國家民族的愛。當然,指導學生掌握寫作詩歌的一些技巧,如詩歌的意象、感情等??梢苑聦?、擴寫、自由創(chuàng)作等。
鄧援:剛才幾位老師從誦讀、設問、拓寫幾方面談了自己的設想,這些對高一的學生都應該很重要。我覺得在高一的詩歌教學中,更要從多個角度切入,引導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如意象、象征、比喻、對比、排比、回環(huán)反復等這些手法在文中多次出現,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有必要系統(tǒng)地了解,準確的賞析。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教會他們,讓他們找到鑒賞詩歌的有效途徑。
我按以下四個步驟來設計這個板塊的教學:
第一:教師示范鑒賞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學生學習基本方法。
第二:學生個人獨立思考,這首詩還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運用有什么作用?請分別具體寫在草稿本上。
第三: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探究,交流討論。
第四:學生全班交流,展示成果,老師點撥。
第一個步驟我準備這樣教學:
鑒賞排比、反復的手法。表述如下:全詩各節(jié)以“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愛人是……”這樣一種句式,結構整齊,形成排比,反復詠唱,富有韻律美。這種表現形式類似中國的一些民歌,都有一種主旋律。如《北京歡迎你》這首歌曲,同一意思,反復詠唱,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感情,而且具有一種動人心弦的旋律美……(被搶斷)
楊軍:鄧老師!對不起,時間有限,今天就說到這里吧!大家的發(fā)言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請集備后展示課的執(zhí)教者張婷婷老師來說說她自己的教學思路。
張婷婷:剛才大家從單元教學到具體的篇目,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我受到很多啟發(fā)。我現在根據大家的意見,調整和修改我上課的基本框架,盡量在本課中體現大家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及先進的教學策略,力求有效備課,完成有效教案,形成有效課堂。
總而言之,我盡量地將大家今天備課的成果帶進我的課堂。
楊軍:各位老師還有什么補充意見,請發(fā)表看法。
楊淑君: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看能不能將這一課和舒婷的《致橡樹》拿來對比鑒賞閱讀!
楊軍:下節(jié)課張婷婷老師將帶著集備的成果執(zhí)教《我愿意是急流》,課后我們再總結反思,集備暫時結束。
二、教學
《我愿意是急流》教學簡案
武漢市東湖中學張婷婷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基本意蘊和手法的妙處,強化賞讀詩歌方法,感受“通過鮮活意象,表達真摯情感”的藝術魅力,領悟詩歌的意境美。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揣摩體味詩歌所表現的主題,啟發(fā)學生關注生活,體味生活的詩情畫意,陶冶學生情操。
教學設想:
1.重點:反復誦讀,領會詩歌的基本意蘊和手法的妙處,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表達的強烈的主觀情感。
2.難點:梳理脈絡,復活畫面,感悟詩歌的意象之美,并把握各自特點及其內在聯系,從而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策略:采用“合作探究·美讀情境”教學法,通過反復誦讀、品味語言、交流成果等方式“讀透詩歌”,注意恰當配備多媒體、相關資料等提高課堂效率。
4.課時:安排1課時完成。
設計思路:(學生活動)(教師策略)
1.進入學習情景→ 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
2.自主質疑探究→ 提供合作平臺
3.小組互動品讀→ 激發(fā)參與討論
4.交流學習成果→ 課堂資源共享
5.遷移拓展課堂→ 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過程:
聽讀:整體感知
1.導語激趣入課。[略] 2.簡評誦讀要求。[略] 3.領悟作者情感。[略]
自讀:質疑探究
1.討論交流問題。[略] 2.強化自讀方法。[略] 3.質疑探究重點。[略]
賞讀:品味感悟
1.品讀詩歌語言。[略] 2.領會意蘊手法。[略] 3.交流學習成果。[略]
摹讀:遷移拓展
1.小結課文。2.比較閱讀。3.能力遷移。作業(yè):①請模仿《我愿意是急流》的藝術表現手法,嘗試寫一首小詩。②利用網絡資源摘錄你喜歡的裴多菲的詩三首。③寫出最能表達你心中愛意的話。④選擇自己對《我愿意是急流》感受最深的一段改寫成小散文。
附板書:
《我愿意是急流》
“我”“愛人”
急流、小河…………………小魚
荒林……………………… 小鳥 一切源于愛
廢墟……………………… 常春藤 (歌德)
草屋……………………… 火焰
云朵、破旗…………………夕陽
三、反思
楊軍:老師們,第一節(jié)課我們圍繞“如何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和“怎樣才能提高詩歌教學的有效性”這兩個問題展開了討論交流,第二節(jié)課張婷婷老師帶著集備的成果執(zhí)教了《我愿意是急流》這首詩歌,現在我們針對這堂展示課,進行總結反思,請大家發(fā)言。
吳文君:我先來談談張老師課堂上的朗讀吧!張老師的朗讀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張老師的詩歌課堂猶如一臺精彩的大合唱,有領唱、有獨唱、有輪唱、有齊唱。充分展示了詩歌的朗讀魅力!張老師對詩歌朗讀的指導主要體現在3個層次上:第一,感受性地學前讀,通過自己的范讀使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詩歌美妙的情境和濃濃的詩歌教學氛圍;第二,領悟性的學中讀,以讀帶品,在品中讀,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重點語段,幫助學生把詩歌讀懂;第三,品味性地學后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對詩歌進行反芻式的咀嚼涵泳。這樣循序漸進地訓練朗讀,既提高了學生讀詩的興趣,又起到了培養(yǎng)語感的作用,真可謂一箭雙雕??!結合我自己的詩歌課堂,我認為我還得在這個方面繼續(xù)改進。
張勤:剛才這堂課,張老師很好地引導學生根據詩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傾向,挖掘出了教材中的審美情感,使學生從詩中展現的精神美中受到強烈的感染;抓住了《我愿意是急流》這首詩的文本特點,引導學生從詞句、意象、意境、結構、手法、情感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尤為可貴的是,這堂課的效率非常高,貫徹了“有效教學”的思想,學生真正地學有所思,學有所得,主體性也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徐瑩:我想從拓展遷移方面談一下。我們知道,新課程標準要求實現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作為“例子”的教材不再是“圣經”,我覺得張老師這節(jié)課在“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兩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嘗試。
首先,老師樹立了課外拓展須“以教材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文本,用足夠時間引導學生解讀文本,不是為拓展而拓展。
其次,老師根據詩歌文體的特征選擇了兩個很好的切入點進行拓展,一是比較鑒賞,二是仿寫,都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引出學生諸多充滿個性和思想的精彩回答。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本詩的體驗,既是對鑒賞內容的升華,也是對鑒賞結果的外化。
第三,張老師作為拓展的“總設計師”,表現出了較豐富的專業(yè)水平和較強的主導能力。在整個拓展活動中,教師相機指導,巧妙總結,調整升華。特別是課后作業(yè)詩歌的寫作,拓展了課堂的容量,建架了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的橋梁,又留下了無盡的余味。
第四,課外拓展的好壞、優(yōu)劣用什么來檢驗?我想,除了看它是否科學外,關鍵要看它是否成為主體接受后的效能發(fā)展。本次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了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精神、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對愛情觀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楊淑君:這節(jié)課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學習:
1.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理念。教師讓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通過討論主動探究問題,教師只是引導者、參與者,適時給予點撥或師生共同探究。
2.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通過學習得到的成果給予適當的評價。
3.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由于課堂容量的原因,總是只能少數學生把自己對詩歌的個性解讀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實際上教會學生讀詩是詩歌教學很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既要教會學生品詩,還要教會他們讀詩。
有一點我需要指出來,張老師的課堂容量過大,拖堂了10分鐘!
曾祥西:《我愿意是急流》教過多遍,但總覺得未盡其意,但張老師的這堂課,我覺得從三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體現了有效教學的思想。
1.找意象,通過具體的可感的意象加以對比和分類;
2.悟內涵,設計思考題,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的問題寫在紙上,然后全班共同探究,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大大激發(fā)自主探究的積極性。通過討論,并形成共識。
3.比較異同,欣賞主題美。一首詩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有新穎而豐富的意象。
這首詩歌中兩類意象非常鮮明,為愛去奉獻去犧牲的主題非常突出。幾組對比,勾勒出男女主人公豐滿的形象:是詩情的傾訴,是畫意的潑墨,是美的追求,是愛的憧憬。 將它和《致橡樹》對比賞析,讓學生懂得了詩的意象為詩人的主觀之意與客觀之象在文字中的交融呈現,體會到一首詩的美學價值。
鄧援:今天張婷婷老師的這堂課在努力實現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引導學生同文本對話,力求落實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組織了動態(tài)的研討和探究的活動形式,對詩中的內容進行了研討,解決了教學的難點。我想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來談談。
1.教師的民主化教學,先進的理念,充滿個性化的解讀和理解。例如個性化地理解《我愿意是急流》主題的解讀。兩種主題:①政治抒情詩;②愛情抒情詩。讓學生自己發(fā)現提出、討論交流,言之成理,并不一定達成一致。這就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教參說了算,老師說了算,一言堂,即使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最后也只得屈從于教參和老師。
2.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展示,興趣濃厚了,思維也拓展了,就閃現了許多思維的火花。曾經聽過一堂這樣的詩歌鑒賞課,整節(jié)課就讓學生從五六首同一詩人的詩中自己任選一首,就某一方面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學生舉手十分積極,回答也五花八門,教師不管恰不恰當。事實上,高一學生只有一點詩歌的感性認識,欣賞詩歌的能力還沒有形成,讓他們談對詩歌的理解,顯然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3.拓展是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適當的拓展對開拓學生的文學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起著積極的作用,但不能是一種為拓展而拓展的胡亂拓展。合理的拓展,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也會喚起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情愫。
新課程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學好詩歌,培養(yǎng)他們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yǎng),從而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的。
張婷婷: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鼓勵!剛才各位從不同角度對這堂課給予了很多肯定。
所有這些優(yōu)點,應歸功于有效的集體備課,我只是作為大家思想的集中者和實踐者而已,至于有的老師提出的學生質疑問題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好、時間安排和課堂節(jié)奏怎樣才恰當等建議,我虛心接受,今后一定會注意并且努力改正,力爭做得更好。最后,我在上課中也有幾點困惑,想就此機會談談,可以嗎?
楊軍:可以。
張婷婷:一是到底要不要老師把詩讀完?如果不讀完,學生能整體感知嗎?二是到底要不要把學生的問題都講完?如果講完,時間夠嗎?三是到底要不要把這首詩背下來?如果死記硬背,那還是堂賞讀課嗎?
以上幾個問題如有時間的話,我們再一起討論一下,再次感謝大家的真誠賜教!
[作者通聯:武漢東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