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婷
摘要:本文主要取自新疆烏魯木齊市某學校的自閉癥兒童,接受藝術治療后,顯現(xiàn)能增進答話及提高聲量之行為,惟在說話時眼神注視對方的行為表現(xiàn)方面,呈現(xiàn)較小進步現(xiàn)象。在心理狀態(tài)方面,亦顯現(xiàn)朝向較前開放,呈安全與自信的心理反應。
關鍵詞:藝術治療 行為導向 兒童自閉癥
中圖分類號:R749.94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0
現(xiàn)階段,國際上一般認為自閉癥病情嚴重的發(fā)病率為萬分之五,病情較輕的發(fā)病率為萬分之四十左右。目前我國病情嚴重的患者有65萬左右,較輕的有500多萬,據(jù)稱,近年來我國此類病情兒童的發(fā)病率上升速度驚人。 自閉癥兒童指因而神經(jīng)功能異常而顯現(xiàn)出溝通,社會互動,行為及興趣表現(xiàn)上有嚴重問題,造成學習及生活適應上有顯著困難者,需要給予特別的教育與治療輔導。
一、藝術治療的概念
藝術治療所采理論導向及所用藝術媒材之不同,而各有其涵意,但其基本的共同點有下列:(1)強調非語言的溝通;(2)透過藝術媒材表達心像的活動過程;(3)建立安全及信任關系的環(huán)境,讓當事人得以表達和認知情緒。
藝術治療目的有二:是以藝術作為非語言溝通的方法,協(xié)助當事人領悟及解決情緒的問題;一是透過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以藝術活動的力量減緩個人內在的沖突和與社會環(huán)境間的沖突,提升認知和升華情感。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不同,藝術治療不強調作品本身的技巧好壞,而重視個體的內在經(jīng)驗,透過藝術的過程,形式和內容等反映個體的情緒,行為,人格特質或潛意識的狀態(tài)。
藝術治療的行為導向模式,在治療活動中,運用行為改變的技術,引導進行藝術媒材表達及藝術治療活動,并深入探索內心世界,系統(tǒng)的處理行為,及持續(xù)客觀評量行為改善狀況,以達致行為改善和認知統(tǒng)整的效果。
二、藝術治療的特質與功能
(1)藝術治療活動中,個人的表達,常運用心象思考,易于啟發(fā)豐富的想像及靈感,促進治療中創(chuàng)性及領悟的產(chǎn)生,助益自我認識和成長。(2)藝術治療因具非語言溝通的特質,治療的對象較一般心理治療為廣。(3)藝術媒體的表達,在治療過程中協(xié)助當事人自我開放,降低防衛(wèi)心理,建立良好關系的有效方法。(4)藝術活動可以是一種憤怒,敵視感覺的發(fā)泄,一種能被社會所接受,且不會傷害到他人的發(fā)泄方法。(5)藝術是一種自發(fā)與自控行為。(6)藝術治療中的作品為當事人意念和情感的具體呈現(xiàn),透過此具體的形象,當事人得以統(tǒng)整其情感和意念,有助認知概念的形成。(7)藝術治療的成品是一種參考指標,可用來做為了解個案資料的補充,治療師亦可從當事人一連串作品的表現(xiàn)中來評估其心理的發(fā)展。(8)當藝術治療團體中的團員在陳述其作品,和團體分享時,常能喚起或刺激旁觀成員的情緒反應,加強其他成員積極參與活動的動機,增進團體的互動和凝聚力。(9)藝術涉及到當事人應用其知能和感官。促進感覺和知覺的協(xié)調與統(tǒng)整,成為復健方式之一。(10)藝術的表達具有時空的整合性。(11)藝術表達能直接把種種的關系或內心狀態(tài)顯示于美術作品上,讓人觀之,立刻經(jīng)驗整體的意念和情感狀態(tài)。
(12)藝術活動的過程中,當事人能直接經(jīng)歷到能量的改變,潛能得以釋放。
三、藝術治療的實證案例即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
以下是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某愛心兒童學校的一節(jié)藝術治療之美術課教學方案:
課題:《喜怒哀樂的臉》;研究對象:3歲至12歲年齡不等兒童;人數(shù):學生5人,老師1人,家長與學生一對一;教學目標:通過藝術治療引用的藝術治療行為導向模式,結合治療方法,深入探索內心世界,來感受生活中“喜怒哀樂”的表情。
教學方法:本課堂老師采用現(xiàn)實塑造的方法,結合藝術治療與行為改變原理,由辨識兒童尚難傳達的模糊或困惑概念“喜怒哀樂的臉”作為治療的開端,并漸近及漸趨復雜化的模式,由學畫簡單的“笑臉”到復雜的“哀(哭)臉”,由表達表演簡單的“笑臉”到復雜的“哀(哭)臉”,運用示范,增強,等技術,引導兒童有系統(tǒng)的進行藝術活動。
教學過程:(1)導入——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烏龜?shù)漠嫹ú⑴c學生互動,之后導入新課;(2)講授——先學習笑著的臉,步驟如下:第一,老師在黑板上示范“笑臉”的畫法;第二,由家長和老師的配合,一對一的教畫“笑臉”;第三,由老師先示范表演笑著的臉,再由家長引導,由孩子來模仿、表演笑著的臉。第四,當孩子表演不對,或不會表演的時候,由老師和家長一起引導提示,并給與鼓勵與表揚。接下來依次學習怒著、生氣、快樂、哭的臉。教學步驟方法與學畫笑臉一樣。(3)總結下課——給與鼓勵表揚,希望生活中也可以用學習到的表情,表達我們的心情。通過這堂課我們看出,此過程起初由藝術治療者的示范教導及連續(xù)增強來強化其藝術表達,然后由提示,消退,增強等技術,維持其行為的改變,再由受輔導的學生自行呈現(xiàn)表演,達致行為改變和認知統(tǒng)整的功效。
雖然自閉癥兒童常因其語言表達和智力上的限制,一般以語言為導向的輔導模式,常不易實行,但依然存有成功的案例。《孤獨癥的快樂療法》,此書是由一個花甲老人寫的就是自己帶著孫子十年如一日的走出了孤獨、自閉癥。
隨各國人對身心障礙教育福利的重視,謀求有效的教育,輔導與治療方案,日益受到關注。藝術治療在自閉癥兒童美術教育中的運用,不可能在短期內看見明顯的成效,但依然讓我們看到了成功的案例,我們需要的是從中吸取經(jīng)驗,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占富、王漢斌、張艷杰.孤獨癥的快樂療法.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版.
[2]【英】Wing?L,孫敦科譯.孤獨癥譜系障礙.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8年版.
[3]【美】羅恩菲德,王德育譯.創(chuàng)造與心智成長.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年版.